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社保查詢 - 社保卡人員識別號是多少?

社保卡人員識別號是多少?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太原[今山西]人,生於樂天,號香山居士。到了曾祖父那裏,就遷到了下關(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黃白是鞏縣縣令,是當時新鄭縣令的好朋友。看到新鄭秀美的山川和淳樸的民風,黃白十分喜愛,於是舉家遷往新鄭城西的東郭寨村(今東郭寺)。白居易於唐代宗大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出生於東郭寨。武宗會昌六年(846)八月卒於【河南】洛陽,享年75歲。著有《白長青集》七十壹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為白傅、白文公。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要及時寫,詩要為物寫。他寫了許多感嘆時代、反映人民疾苦的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詩人。

白居易的壹生

人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濟世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是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的秀才。歷任省校書記、省校書記、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他出走拾遺,寫了大量諷刺詩,包括《秦中吟名篇十首》、《新樂府詩五十首》,令達官貴人咬牙切齒、悔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精神失常在長安去世。按照當時的規矩,白居易回老家守孝三年,辦完喪事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當大夫左贊善。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四十四歲時,宰相吳和欽差大臣鐘誠裴度遇刺身亡,吳當場死亡,裴度身負重傷。對於這麽大的事件,當時當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都保持冷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很生氣,為了法紀,他敦促當局嚴令緝拿兇手。但掌權者非但不稱贊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的官員,在諫臣面前談論國事是擅闖的行為。他還說他媽媽在看花的時候掉進井裏死了。他寫了關於花和井的詩,傷害了孝道。這樣的人不配做大夫左贊善陪太子讀書,應該驅逐出北京。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其實他得罪的原因就是那些諷刺詩。

宦降江州,對白居易打擊很大。他說自己是“消除了表面上的煩惱和快樂,消除了胸中的是非”,他早期的佛道思想也隨之成長。三年後,升任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在長安猝死,唐穆宗繼位。穆宗愛才,召回長安,先後做了外交大臣、大夫、博士、國學。但當時朝鮮壹片混亂,大臣爭權奪利,內鬥不斷;穆宗在政治上懶惰,不聽勸告。於是催放,長慶二年任命穆宗為杭州刺史,杭州期滿後任命蘇州刺史。晚年被太子客分為東都。七十歲的官員。相比前期,他消極了很多,但畢竟是壹個曾經有所作為,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他此時的壹些詩作,仍然流露出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他依然勤於政事,做了很多好事,比如疏通了李泌開鑿的六口井,解決了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築起長堤蓄水灌溉田地,並寫下了通俗易懂的《錢塘江石頭記》,刻在石頭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排水。他以為只要堤防如法,就不會遭受旱災。這就是著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他的父親白和他的祖父都是詩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白居易非常努力地學習,最終成為壹名詩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壹樣,嗜酒如命。張文倩在《苕溪魚藏從化》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喝酒,但由於家境貧寒,不能經常飲酒。和他壹起喝酒的都是撿柴火、抓魚、種地的農民,地點也在樹林和田地裏。白居易在家釀酒,每次飲酒必有絲竹相伴,妓女伺候。和他壹起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人,比如裴度,劉禹錫。

67歲時,他寫了壹本醉音先生的傳記。這個醉酒的尹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傳記中說,有壹個人叫醉音先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家鄉和官職,只知道他做了三十年官,退休到了洛杉磯。他住在池塘,竹竿,樹,亭子,浮橋等等。他喜歡喝酒,朗誦詩歌,彈鋼琴,和酒鬼,詩歌空間社,鋼琴愛好者壹起玩。事實也是如此。白居易壹直漫遊在洛陽內外的寺廟、山崗、春石。

每當天公作美,或下雪,他就邀請客人到他家,先刷壇子,再開詩,再捧絹竹。於是壹邊喝酒,壹邊背詩,彈鋼琴。有壹個男孩在玩“穿著禮服和羽毛”和壹個小妓女唱“楊柳枝”,這是壹種很大的樂趣。直到大家都喝醉了才停下來。白居易有時心血來潮去野外,在車上放壹架琴和壹個枕頭,在車兩邊的竹竿上掛兩個酒壺,抱著琴喝酒,高高興興地回來。

據《可憐的紀悠》記載,白居易有壹個池塘,他可以在那裏劃船。他招待客人,有時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掛壹百多個空袋,裏面裝著酒和佳肴,隨船同行。當他想吃或喝的時候,他把它們拉起來,當他吃完或喝完時,他又拉起壹個,直到他吃完或喝完。

這樣看來,肯定和陶淵明的困境不同。

方紹《翟波辨》卷上說:白樂天寫的二千八百首詩中,有八百首是醉的。這個數字不小。

他喝酒的時候,有時候壹個人喝。比如他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公務繁忙,用酒罷免他。他喝了壹天酒來緩解他九天的辛苦。他說:別小看壹天的醉酒,那是消除九天的疲勞。如果妳沒有九天的疲勞,妳怎麽能治好國家的人民?壹天不醉,如何娛樂身心?他用酒來結合工作和休息。

更多的是和朋友喝酒。他在《與李十壹醉記元九》詩中說;花時醉斷春愁,醉時折枝作酒。《致元稹》詩中說:花遊鞍馬,雪中壹杯酒。在《飲酒飲酒與夢及約後期》詩中,他說;* * *放壹桶壹萬,三年看七十。他在《憶袁九與李十壹醉》詩中說:舊瓶中有壹線綠,靜爐中有壹抹紅。隨著黃昏,雪即將來臨,來杯酒怎麽樣?等等,等等。

魯鎮,河南伊寧人,在石頭上刻了醉陰先生的傳記,立在墓旁。傳說洛陽人和各地遊客都知道白居易壹生嗜酒如命,所以都來掃墓敬酒作為紀念。墓前寬闊的土地經常潮濕,從不幹燥。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和創作,突出強調通俗性和現實主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九書·同元》中,他明確地說:“仆從旨在助二者,其為獨立。永遠服務的是道,發明的是詩。稱之為諷刺詩,也是誌在助人;叫閑適詩,也不錯。”由此可見,在白居易的諷刺、閑適、感傷、雜律四種詩中,前兩種詩最受重視,因為它們體現了他的“為民服務,時時向善”。他的詩歌思想主要建立在早期諷刺詩的基礎上。

早在元初,白居易就表現出壹種強調現實主義、通俗性和諷刺性的傾向:“今褒今貶若無考證,懲勸之道有所欠缺;如果《美人刺》這首詩不考政治,那補考的意義就廢了。.....賜辭賦並以諫、諷之者,雖質野也。“詩歌的作用是懲惡勸善,彌補時政。詩歌的手段是褒貶,是訓誡和諷刺,所以他主張:“設官集詩,開諷道,察其得失,通其情懷。”(《詩六十九》)他反對單純追求“高宮律動”和沒有內容的“奇筆”,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弄花”的華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寫詩的標準是:“其言之質與徑,欲見者易辨;“他的話直截了當,對想聽的人深加訓誡;它的事是有核的、真實的,所以采用它的人可以傳信;它的身體很光滑,可以在音樂歌曲中播放。”這裏的“質與徑”、“直與切”、“芯與實”、“順與順”分別強調語言要樸實通俗,論述要直白外露,文筆要絕對虛假純粹,形式要流暢通順,具有歌謠的色彩。換句話說,詩歌必須真實可信,通俗易懂,易於傳唱,才能被認為是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的上述要求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彌補時政。於是他接著說:“總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為物,而不是為文。”(《新樂府序》)在《九書同元》中,他回顧了自己早期的創作情況,說:“自來朝後,年紀漸長,讀的東西也多了。每次和別人說話,他都多問時事;每讀史,多求真與道,方知文章寫在時,歌詩寫在物。”做給時間看,第壹件事就是做給國王看。他還說:“惟傷民病,不知何時避”(關於唐曲的兩首痛詩之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刺詩,但總的方向是“惟歌使人病,望帝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在天庭聽到了民情,皇帝開門,達到了民情,政治才會趨於平靜。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加強。與之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部作品雖然也是用敘事和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不能再把事件簡單化,只用壹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架構整篇文章,比如作者即將接手的戲劇性的馬嵬事件,但在最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氛圍的渲染上,卻潑墨如雨,以求自得其樂,盡管《琵琶行》就是這樣的故事。此外,這兩部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營造恰當的氛圍,用精選的意象烘托詩歌的意境。如《長恨歌》中的“他從臨時的宮殿裏凝視著荒涼的月亮,他聽到了晚雨中的鐘聲,在他的胸前切割”;琵琶中的“楓葉和成熟的燈心草在秋天沙沙作響”和“當河流神秘地向圓月擴展時”;或將慘淡的月光,夜雨的淅瀝聲和斷腸的鐘聲結合成壹個迷人的場景;或用沙沙的楓葉,鮮花和無邊的河流和月亮構成壹幅悲傷和孤獨的畫面,揭示了悲傷,悲傷和孤獨。

閑適詩和諷刺詩是白居易特別關註的兩類詩歌。兩者都有寫實、低俗、勤儉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大相徑庭。諷刺詩以“扶二者”為宗旨,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多寫豪情激奮;閑適詩的本意是“獨享”,“知足和諧,發揮性情”(玉元九書),從而表現出壹種淡泊、平和、閑適的心境。

白居易的閑適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樸實的語言風格和淡泊閑適的心境屢被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隱退政治、安於太平的“閑適”思想,以及重歸佛門、效法陶淵明的態度,因為更符合後世文人的心理,所以影響深遠。比如,白居易有“爭兩螺角,妳得壹毛錢壹打”(《讓我們喝七曲》第七首)、“螺角上爭什麽,我就在石頭的火光裏送這具屍體”(《喝五曲》第二首)、“以後我就知道螺角怎麽了”(吳增《能變我飲食》第八卷)。也就是說,在宋人所給名稱的基礎上,“醉鬼、學究、東坡之名,皆出自白樂天之詩”(龔義正《芥子隱註》)。宋代詩人周必達指出:“本朝忠臣蘇文忠,不太註重許可,只愛樂天,屢次作詩。蓋奇的文章都是關於文字的,但是忠厚大度,口無遮攔,文字飽滿,與人有情,對事無動於衷,大致差不多。住在黃州,第壹個名字叫東坡,想必是從樂天中州開始的。”(《二老堂詩集》)這些都顯示了白居易及其詩歌的影響軌跡。

關曾是徐州名妓,後被徐州守將張成收為妾。白居易遊歷徐州,張承設宴款待。席間,關的寵妃也表演了歌舞。白居易非常欣賞關的才華,寫了壹首詩“醉嬌不能勝,風吹牡丹花。”兩年後,張承病死,嬪妃分居。只有關對念念不忘,搬到老房子燕子樓,過著隱居的生活。

壹晃,十年過去了。白居易聽說了關的貞操,心想她既然堅持了這麽久,為什麽不幹脆殉道而死,留下貞節女子的名聲,做壹個千古佳話呢?於是我開始寫詩,委托人把詩交給關,看到壹封信說:

黃金毫不猶豫地購買切片,

摘了四五朵花,

唱歌跳舞讓人精疲力盡,

壹旦走了,我就不跟著妳了。

關看到這首詩,立刻淚流滿面。她之所以沒有死,是因為怕別人誤會張承的自私,讓自己的愛妾殉難,有辱張承的名聲。所以白居易這些年拖拖拉拉,茍且偷生,白居易卻用詩歌讓她殉道。她怎麽能不難過不生氣呢?關是壹個正直的人,十天後絕食而死。壹個出身風塵的女人,不能要求她忠誠貞潔。即使好女人對亡夫貞潔,也只是個人選擇,還是要看夫妻感情。

如此癡情於義的關,只能說是張承的福氣,遇到了壹個賢惠善良的女人。註意關把留了十年,而不是擺拍成名多年。

過了十年悲慘的生活不是更難受死了嗎?而壹向很有同情心的白居易,不僅不同情她的處境,還硬逼著她,認為她應該自殺殉情,用粗暴的大男子主義為她指出了壹條絕路。

下葬有多不人道,沒必要壹而再再而三的爭論,殉情完全看個人意願。如果妳死了,我壹個人活不下去,我們就壹起走。但白居易作為壹個旁觀者,有什麽資格去指手畫腳?

吃人的禮教終於把關生吞活剝了。臨死前,她念了壹句話,小孩子什麽都不懂,他們汗流浹背的青泥——如果妳是小孩子,妳怎麽知道我是純潔幹凈的?

她用高貴的死亡回報了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聽到死訊也大為後悔。若幹年後,他隱退到洛陽香山,知道時日無多,就辭退了石基範素和蕭滿(其實這是白的第二次失誤,兩個妃子本來就倒黴,只是被老白掃地出門,老白似乎從來沒想過她們其實也是和自己壹樣的人),不想讓她們重演關的悲劇。

白居易享年75歲。葬於龍門山。他死後,唐玄宗寫了壹首詩悼念他,說:“誰教明路作詩六十年,作玉連珠?”浮雲不出名好住,自然是幸福的。男生演繹《長恨歌》,胡二會唱《琵琶行》。文章充斥著人們的耳朵“有壹段時間,我悲傷地想念妳。”

他出身於壹個“士敦儒”的中小官僚家庭。生於鄭州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自11歲起,因戰亂流離失所五六年。我十幾歲的時候努力學習。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獲優科。兩個人訂婚了。日後,白元在詩歌方面也同樣出名。十九年春,授省校書記。元和元年(806年),革除校書郎,撰《策林》75篇,被授予“知才知體、功用兩科”的稱號。拍《看割麥》《長恨歌》。元和二年返朝,十壹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沈李壹起發起新樂府運動。五年,京兆郡人曹參軍。此時還是翰林學士,起草書信,參與國事。他可以坦率地談論事情而不害怕權貴。元和六年,因母喪在家,滿役,被送回北京任職。十年,因率先抓獲殺害吳的兇手,被貶為司馬江州(今江西九江)。次年,我寫了《琵琶行》。他開始“隱居做官”,在廬山建草堂。他的思想從“濟世”轉向“獨善其身”,出現了越來越多閑適感傷的詩歌。元和十三年,改中州刺史,十五年回京,遷中書舍人。由於朝中親信世仇,於長卿於第二年(822年)請求對外釋放,先後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由秘書監,次年調任刑部侍郎,定居洛陽四年。後來又擔任太子、河南尹、少府太子的座上賓。會昌二年(842),隨刑部尚書入仕。在洛陽,他以詩、酒、禪、琴、山水自娛,經常與被稱為的劉禹錫合唱。會昌四年,出資在龍門挖了八塊石灘,造福船民。享年75歲,葬於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他寫了墓誌銘。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集儒、釋、道於壹身。自食其力,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富則濟世,貧則獨善其身。”他的“濟世濟民”之誌主要是以儒家仁政為基礎,包括黃老之說、治孝之術、施韓之法;他的“獨善其身”之心,吸收了老莊的知足、齊壹、自由等觀念和佛教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了近3000首詩歌,而且提出了壹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歌比作壹棵果樹,提出了“根情、苗字、華生、真意”(九書同元)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產生的根本條件,“觸動人心者,不應先計較情”(同上),情的產生因情而與時政相關。因此,詩歌創作不能脫離實際,而必須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為基礎,反映壹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美與美”的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功能。強調詩歌揭露和批判政治弊端的作用。他在詩歌表達方法上提出了壹系列原則:

“言簡意賅”;

“直言不諱,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貼近事實;

“事情屬實”,內容真實,有據可查;

“體流暢順”,字順易唱(《新樂府序》)。

他的詩學理論對於督促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具有進步意義。它對自大歷(766 ~ 779)以來逐漸強調形式的詩歌風格也有重要影響。但是,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必然會束縛詩歌藝術創作和詩歌風格的多樣化。

文學作品

白居易曾把他的詩分為四類:諷刺、閑適、感傷、雜法。壹般來說,前三類是古體,後壹類是近體。前三類大致按內容區分,但又有交叉。在這四種類型的詩歌中,白本人更註重前兩種類型,認為諷刺詩體現了“兩全之誌”;閑適詩表現出“獨善其身”的意味;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詩是“或被壹物所誘,或被壹笑壹曲所寄,自發而生,不在人生”(元雜劇《九書》)。諷刺詩是白詩的精髓。新樂府代表作50首,秦中吟代表作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批評時政的古詩中十分突出。諷刺詩在形式上更直接。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生動。諷刺詩的另壹部分用諷喻來托物,用自然意象來托起政治情懷。這兩類作品概括深刻寬泛,主題集中,形象生動,語言清晰。有些“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的句式,帶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表達對隱居田園清靜生活的向往和潔身自好的情趣。許多詩歌也宣揚知足、平安和幸福的思想。但有些詩從側面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對閑適的追求只是壹種無奈的解脫。感傷詩以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長恨歌》唱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婚姻愛情故事,既有對中國皇帝貪戀美得驚天動地的諷刺,又有對這種無止境的悲傷永無止境的同情和惋惜。琵琶行有“歸世”之感,語言成就突出。這兩首詩敘事曲折,行文細致入微,善於排比,聲韻流暢和諧,流傳甚廣。白也有很多饋贈親友的禮物,真摯而真摯,樸實而動人。但在這類詩歌中,卻有不少哀嘆老人病魔喪的悲涼色彩,以及擺脫塵囂的佛家思想。雜體詩是白詩中最多的,壹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詩很有名,寥寥幾筆,生意很多。除此之外,還有壹些鋪陳真情、對比旋律的長句和詩句,有壹杯輕、酒影、風情,也頗為當時人模仿。白詩在當時流傳甚廣,從宮廷到民間,名聲遠播新疆、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晚唐的皮日休、陸龜蒙、聶、羅隱、杜荀鶴,清代的王禹偁、梅、蘇軾、、陸遊、吳、黃遵憲等都受到了白詩風的啟發。

後世的劇作家也根據白詩的故事進行了再創作,如白樸的《長恨歌》和洪的《長恨歌》,分別是《雨》和《長生殿》。馬致遠和江石泉根據《琵琶記》分別寫了《衫上淚》和《四弦上秋》。白詩、白句也被宋、元、明三代文字所采用。白居易不是韓、劉的文學集團,但他也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造者。他的75篇《策林》學識出眾,議論通俗,文字深刻,是追蹤賈誼“治安政策”的政治論文;《元九書》是唐代重要的文學批評文獻。《草堂集》、《冷泉亭集》、《三遊洞序》、《荔枝圖序》等散文,言簡意賅。是唐代散文中的佳作。白居易也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不是花》、《長相思》等詩詞為文人詞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