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海原縣移民新村規劃建設

海原縣移民新村規劃建設

我是張旭中文,想和妳探討壹下問題的本質!

首先我需要明確壹點,我是西吉縣回民中學的退休語文老師。

其次需要強調的是,那裏的人不叫山民,自古以來也不這麽叫。

再次,西吉縣目前有49.6萬人,回族28.8萬人,占58%,是寧夏第壹大縣。

第四,西海固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地貌,和所有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沒什麽區別。

第五,目前在西吉縣,除了高速公路,每個村都有硬化瀝青或水泥路。

六是西吉縣19個鄉鎮295個行政村7.4萬戶、365438+6000名農村人口喝上了自來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9%。

第七,西吉縣農民都住紅磚紅瓦房,沒有壹間土坯房。

第八,西吉縣每年有1,000多名學生考上壹本二本。

總之,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西吉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相信未來會更好。

《山海青》講述了壹個發達的東部省份幫助落後的西部省份寧夏,* * *在銀川市西南永寧縣賀蘭山腳下的戈壁灘上開發建設了寧敏鎮。

故事中的西海固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特困西部地區之壹(甘肅河西、寧夏定西和西海固)。當時屬固原地區,轄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靖遠縣、彭陽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黃土丘陵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至600毫米,春旱年年有。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800多萬畝旱田,占農業人口的近90%,回族人口的70%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劣,幹旱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當地主要農作物以小麥和土豆為主,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全靠自然降水積累解決。

在此背景下,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閩寧合作在永寧縣玉泉營農場邊上開發建設了異地移民搬遷區。起初,它被稱為寧敏村,周圍的村莊包括玉海村和元隆村。因為外來人口主要來自西吉縣,當時是西吉縣的壹個派出機構,所有管理人員都是西吉縣派出的,由西吉縣直接領導。這也是寧夏第壹次普遍的易地移民。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要求,所有移民村都被劃為屬地管理。寧敏村也無壹例外地劃歸永寧縣管理,前期人口和社會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後又增加了寧敏鎮。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福建和寧夏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物力和人力,現在已經成為永寧縣最具活力的鄉鎮。

原來的西海固,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支持下,25度以上的坡全部還草,大山深處最不適宜居住區的村民基本都通過搬遷或移民的方式搬遷到了引黃灌區各地。寧夏自治區是壹個移民撤離區,通過生態治理工程進行生態恢復和治理,並隨著退耕還草和旱作農業技術的推廣,將過去的坡耕地開發改良為水平梯田,保墑集雨旱作農業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如今,這裏的農業與30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多元化。肉牛養殖、涼菜、小雜糧、土豆是這裏的主導產業。2020年,西海固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將比上年增長近10個百分點,西海固地區已經實現了由貧困向生態發展的轉變。5438年6月+2020年2月,寧夏宣布最後壹個貧困縣西吉縣如期實現脫貧。

2021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寧夏西海固地區必將在近兩百萬各族兒女的艱苦奮鬥下,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當然,我只是作為壹個“山民”還沒有搬出去,不知道這個“山民”有沒有什麽特別的含義。國家政策是把特困貧困村民納入搬遷(扶貧移民),搬遷到條件好的平原地區(戈壁灘)。當然,再好的條件也不是給外地人的,早就被當地土著占據了。

1999年中專畢業後,我回到固原市彭陽縣白岔村,成了壹個不折不扣的“農村人”,有了城市戶口。感謝黨,我們有了通往縣城的柏油路,到彭陽縣城只要十幾分鐘。

近幾年也結婚了,有了兩個兒子。因為村裏教學質量差,我找人把兩個男孩都轉到了縣城的小學。因為我有城鎮戶口,所以申請了縣城的廉租房。我爸爸平時看著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我夫妻在老家務農。

雖然是在山裏,但是近幾年退耕還林,植被恢復的特別好,漫山遍野都是綠色。桃花杏花盛開時,漫山遍野都是香。彭陽縣政府也因地制宜推出“山花節”。氣候變了,雨水多了,改變了以前對天氣的糧食依賴,提高了收成。“變坡為梯”把原來的耕地變成了壹片平原,大型收割機也能發揮作用。

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生活越來越好。

寧夏南部山區,靖遠縣、彭陽縣、西吉縣、海原縣都位於山區。他們靠天吃飯,沒有樹木,沒有水源,草原等自然條件差。他們需要搬遷到黃河可以灌溉的四川地區,但是搬遷的地方也很苦。到處都是黃沙,沒有樹,沒有灌溉渠。土地需要慢慢養起來。工作靠近自治區的幾個工業區,基本都是重工業和耗能汙染。事實上,國家已經盡力幫助人民致富。移民搬遷是壹件大事。將會有源源不斷的山區人口遷往寧北。畢竟有水澆地,幹活方便。比起大山,人生會上壹個臺階!!

當然有很多。我在寧夏西吉縣教書。還有很多人沒有搬走。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這裏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很多家庭養牛羊增加收入,玉米稭稈全部碎成飼料。

還有很多,之前的搬遷主要是針對惡劣的地理環境,也有不適合生存的危房和窯子。然而,仍然有許多家庭在城市化後,他們在山裏的房子是空的。大部分在城裏,也有年輕人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裏。特別困難、急需搬遷的基本都搬了,剩下的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越來越好。寧夏地方小,人口少,政策落實相對容易。

如果妳覺得是住在山裏的人,那我來回答妳,連沒搬出來的都脫貧了,而且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是的,把分散在山裏的人遷到附近的鄉政府(還在山裏),或者把山裏的人遷到四川(就是兩山夾著壹個很平均劃分的山谷),住宿相對集中,再蓋壹個好壹點的房子,整體規劃通了水。

有,但壹開始是轉移到條件特別差的公路、水利、地質災害,然後轉移到三北防護林,然後就是勞工移民。現在幾乎不可能搬了,沒搬的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路通水通。

當然有!

首先,電視劇《寧敏小鎮》。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寧夏自治區西海固各族人民接受福建省對口支援的故事。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他們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通過搬遷、治沙、艱苦創業,把壹片惜陽失石的“幹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黃金灘”。

其次是Xi·顧海。西海固不是壹個標準的行政區,是指寧夏自治區南部,包括固原地區的西吉縣、海原縣、沽源縣、靖遠縣、隆德縣、彭陽縣和同心縣的部分地區。它已被聯合國糧食發展署確定為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之壹。

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山高、坡陡、幹旱少雨為主要特征。據說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裏70%的人還是吃不飽穿不暖,人畜喝的都是苦鹹水。

再來說說西海固的變化。西海固的貧窮,不僅僅是因為土地貧瘠,更是因為它的閉塞、原始的生產方式、落後的科技文化。然而,最重要的問題之壹是飲水困難。由於雨水稀少,當地生態資源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極端氣候日益增多。

因此,國家和政府著眼於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改變當地的貧困狀況。

壹是大力開發建設西海固地區扶貧調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當地嚴重缺水問題,保障扶貧開發用水需求。二是實施大規模移民,對於缺乏水源又不能解決水問題的地區,要整村搬遷。第三,結合生態手段、勞務輸出、科技投入、交通發展等方法,徹底改善了西海固地區的貧困狀況。

最後是今天的西海固地區。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是標準的行政區。它原來的六縣還在原址,西海固還居住著大量勤勞淳樸的各族人民。搬遷,安置,這三個縣的居民絕大多數還是住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相對於個別或者壹些環境非常惡劣的地區,因為移民而暫時離開了。

然而,經過當地各族人民幾十年的植樹造林和生態移民,近年來生態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那些寸草不生的地區,生態環境也發展得很好,越來越綠。然而,連片梯田帶來的綠意已經消失。

很榮幸在2019春夏和另外三位新疆車友壹起騎行紅軍長征路。我們從甘肅靜寧縣進入寧夏,第壹站是隆德縣,第二站是彭陽縣,第三站是沽源縣。可以說,我們基本上穿過了電視劇《寧敏小鎮》中描述的西海固地區。

我們在寧夏重要的騎行活動是參觀紅軍翻越六盤山的舊址。六盤山是壹座非常高的山,橫跨西海固地區。是紅軍進入陜甘寧根據地時翻越的最後壹座大山。當然,山區的路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而且修得很漂亮。但是因為海拔高,我們這些騎自行車的人騎起來很吃力,過了很多隧道都累得氣喘籲籲。但是,當紅軍穿越六盤山舊址,遊覽壹番,當我們感受到毛主席《清平樂六盤山》的壯闊,感受到紅軍戰士“攀上六盤山頂峰,紅旗裊裊西風”的歡樂與淚水,所有的累與苦都煙消雲散了。

騎著自行車穿過西海固地區的三縣,看到的不僅是縣城幹凈的街道,還有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壹點也不覺得荒涼。本地羊雜湯,本地痱子,本地炒面,本地涼粉等。都讓我們大呼過癮,回味過後還是咽口水。田裏不時有老鄉。他們有的在收割,有的在播種,與鳥語花香的南方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