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載人航天有什麽作用

載人航天有什麽作用

其壹,載人航天是國家總體戰略的壹部分。從國家戰略地位的角度來看,有人在太空和沒有人在太空是大不壹樣的,就像有沒有“兩彈壹星”大不相同壹樣。如果說當年搞“兩彈壹星”是為了打破國際核訛詐和軍事封鎖,保衛新生的***和國成果,那麽今天搞載人航天,則是為了全面提升和帶動航天工業及相關科學領域,使中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壹席之地,在科技全球化的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現代化建設,造福於全人類。

其二,載人航天可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載人航天象征壹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面對21世紀,中國只有搞載人航天,才能保持航天發展的勢頭,提高國際地位,同時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凝聚力。因為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航天領域壹座新的高峰,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的科學技術水平,是未來發展的壹個方向。我們有了衛星、火箭,搞載人航天,建立自己的空間站。沒有這些東西,中國在國際上就沒地位,就受人欺負。中國要保持大國的地位,在世界航天領域就必須要有壹席之地,否則美國等西方國家就要對妳實行制約。航天部某局局長張宏顯說,1986年去法國參加壹個國際空間會議,蘇聯、美國和法國的航天專家被邀請在會上作報告,會後無論走到哪裏,總是被人團團圍住,問這問那。而到會的中國專家卻被冷落壹旁,沒有壹個人理睬我們。那種滋味是非常難受的。我們這麽壹個科技大國、科技古國,在國際上受到如此冷遇,作為壹個科技工作者,感到這是壹件很羞恥的事情!如果中國人上天了,肯定就不是這樣了。

其三,載人航天可以促進和帶動國家高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搞載人航天,必將突破許多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又可以帶動很多新的學科、新的工業、新的材料、新的工藝。比如國家在“863計劃”中設定了七個研究領域,而航天技術就覆蓋了全部領域。另外,載人航天利用太空來作實驗。比如,人在失重情況下是壹種什麽狀態?生物種子經過太空培養後是什麽情況?只有把人和種子送到太空進行試驗,才會得到科學數據。航天專家範劍鋒也說,載人航天壹搞起來,就能帶動別的技術。例如,飛船返回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是攝氏壹千八百至兩千度,那麽妳用什麽材料才能耐得住這樣的高溫呢?就得研究。這壹研究,材料技術就前進了。再有,飛船的飛行高度,我們設計的軌道只有三百多公裏,太低,燃料消耗太大。如果軌道能再高壹百多公裏,燃料的消耗量就會減少三十倍。要是我們掌握了這些技術,就能促進通信技術、材料技術、電磁技術的提高和發展。現在飛船利用的是太陽的能量,還不是燃料電磁。將來還要搞燃料電磁,壹搞這個,就可以促進燃料科學的研究,帶動民用燃料技術的發展。現在民用燃料存在很多問題。

其四,載人航天有極大的軍事價值。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世界強國空軍的“太空戰”大演習,已經展示出空天壹體作戰的雛形,標誌著大規模的海、陸、空、天四維立體戰爭時代的到來。即是說,當國家利益伴隨著人類進取的腳步,沿著由陸而海、由海而空、由空而天的軌跡不斷拓展時,空天戰場必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戰場。所以在空天領域中國不能缺席,也不該缺席。未來戰爭很可能就是打太空戰,太空早就成了蘇美在軍事上爭奪的重要地盤。航天部科技司司長張成玉說,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搞載人航天,對今後的空間對抗有很大的軍事價值。空間站對今後的空間大戰是絕對有意義的。飛船可作為空間大戰要走的第壹步,它的技術絕對可以帶動其他技術。它可以作為通信中繼站,可以建立反衛星裝置,可建立反擊體系,既能進攻,也可防守。載人飛船搞成後,將來壹擴大,就是空間站了。要是將來有壹天世界空間戰爆發了,戰場擺在了天上,要在天上打仗了,壹旦對方向我們發起攻擊時,我們就可以在天上攔截對方的導彈。但如果妳沒有像飛船或者空間站之類的玩意兒,就只有等著挨打。因為對方打來的是什麽導彈妳都不知道,只有等導彈實實在在地掉在了妳的頭上,妳才清楚。現在都說人類是壹家,但人類是壹家嗎?現在是壹家嗎?美國和伊拉克是壹家嗎?布什和拉登是壹家嗎?

其五,載人航天能促進中國火箭技術的進壹步發展。中國的“長征號”火箭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具備了發射飛船或小型航天飛機的能力。如果不搞載人航天,中國的火箭下壹步就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中國“長征號”火箭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摸爬滾打,已經發射了近二十顆國際商業衛星,但中國的火箭總不能老是只發射衛星。張成玉說,就像壹個人開始時做豆腐,總不能壹輩子都做豆腐,總得往前發展呀!所以從中國火箭發展的角度看,只有走載人航天這條路,才能躍上壹個新的臺階。何況中國是火箭和嫦娥的故鄉,自然不能在太空缺席。

其六,載人航天可以帶動和培養壹大批高科技人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航天隊伍人才大量流失,以致青黃不接,出現人才斷層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壹位航天專家在80年代末做過壹個統計:中國科技人員平均年齡四十歲,年齡最大的逾九十歲!這種年齡結構對壹個要搞現代化的國家來說,肯定是太老化了!但年輕的又太年輕;中年科技人員因“*”原因,又出現了斷層。中國如果再不搞載人航天這樣的大工程,60年代參加工作的壹大批技術骨幹很快就要退出工作崗位,航天隊伍狀況將繼續下滑,其結果必將是人才大斷裂!劉紀原說,中國航天界現在人才斷層很厲害。現在吸引不住人才,壹般都認為是待遇低,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事業自身的吸引力不夠,年輕人看不到吸引他們的事業和前途。年輕人大多數看得遠。在他們生命力最旺盛的十年、二十年中能幹些什麽?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他們壹定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決策缺乏長遠的眼光,決策出來的東西吸引不了他們,沒有像樣的工程讓他們搞,就無法帶動、培養年輕人才,也難以留住人才。壹旦真的出現人才斷檔、技術斷檔、經驗斷檔、管理斷檔,甚至文化斷檔,那中國航天必然後繼無人,已經取得的成績根本無法“保值增值”。別說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就連現有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