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妳知道面試官真正看的是什麽嗎?

妳知道面試官真正看的是什麽嗎?

說服、表達、工作效率、溝通和表達

外面的同學

2020年2月26日

我面試了100+的應聘者半年,發現90%的人都不明白面試官在看什麽。

對於職場人來說,寫簡歷和面試都是進入職場的門檻能力。想要拿到心儀的offer,壹方面要有壹份好的簡歷,另壹方面要有壹個順利的面試。

但是,在準備簡歷和面試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因為不了解面試的本質而陷入以下三個誤區:

1)突出“我很優秀”而不是“我配”;

2)只講“妳想說的”,不講“面試官想聽的”;

3)復制面對面的經典,而不是從中傳遞有用的信息。

突出我的優秀,而不是我的匹配

01

記得有壹次,我幫朋友把他的作品推進裏面。HR看了他的簡歷後對我說:“這份簡歷給我的感覺是壹個很優秀的年輕人,面目模糊。”

的確,簡歷上寫滿了各種實習經歷、項目經歷、獲獎情況,但是各種經歷之間缺乏積累和關聯。

從小我們的教育就是鼓勵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盡可能的展現自己的優秀。

但其實找工作並不是評選“三好學生”。妳需要突出的不是妳的優秀,而是妳和目標崗位的匹配度。

只說妳想說的,不要說面試官想聽的。

02

有壹次,我問壹個朋友,第二天的面試準備的怎麽樣了。朋友嘆了口氣,說:“沒關系,隨便做個練習,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於是我讓朋友帶我去當面試官,再模擬壹遍。沒想到,在自我介紹環節,他開始沒完沒了地聊自己的愛好,聊自己旅行的故事...

我問他:“如果我是采訪者,我為什麽要聽妳的故事?”?這和這份工作有什麽關系?"

這也是很多人在面試中經常犯的誤區。他們只關註自己想說的內容,而沒有從面試官的角度去思考對方是否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面試官確實喜歡聽故事,但他們真正想聽的不是妳生活中的瑣事,而是妳在工作中如何成功(甚至失敗)的故事。

復制面對面的經典,而不是傳遞有用的信息

03

有壹次,壹個朋友問我,“我是按照面經上的教程做的壹切。為什麽我沒通過?”

我半開玩笑地回答:“求婚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跪下,拿著戒指,深情地看著對方說,嫁給我吧。為什麽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

經驗和理論不壹樣。

經驗告訴妳,求婚需要玫瑰,戒指,單膝跪地。愛情三要素理論告訴妳,愛情需要激情,需要親密,需要承諾。

經驗告訴妳的是別人成功的路徑,不壹定適用於妳;理論告訴妳的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正確方法。由此,妳可以推斷出N條以上的可能路徑。

那麽,要不要看臉經?是啊!妳怎麽看待面部經典?去分析別人成功的原因,結合自己的特點去遷移。

當妳能走出上面提到的三個誤區,妳就已經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接下來,我將帶妳深入面試官的心理,以確定:

1)面試前應該如何準備簡歷?

2)在面試現場應該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

妳的簡歷決定了面試官對妳的第壹印象。

妳有沒有想過在看簡歷和現場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在看什麽?

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才能抓住面試的核心。

其實面試官通過對妳的觀察,在思考兩個問題:

1)這個工作多久能上手?

2)妳在這個崗位上能創造多少價值?

針對這兩個核心問題,他會從過往經歷、知識結構、能力組合、加入意願四個方面進行考察。

其中,不同的調查形式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在簡歷部分,由於所有信息都只能通過電腦屏幕單向傳遞給面試官,所以面試官側重於“過往經歷”。

在筆試中,和我們在學校做的應用題很像。妳需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想出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重點看“知識結構”。

面試,尤其是線下面試,通過密切的互動可以更好的了解對方。這時候重點是“能力組合”和“加入意願”。

也許妳會問,那群臉呢?

群檢也是壹種“能力組合”。面試官會根據妳在壹群人中的表現,評估妳的臨場反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管理能力、危機處理能力。

相信當妳了解了不同考察方式的重點後,妳對如何寫簡歷會有更清晰的壹步。

很多HR每天要瀏覽上百份簡歷,平均每份簡歷的時間只有10秒。

在這10秒中,妳需要通過精準的體驗描述,快速吸引他的註意力。

那麽,面對各種工作、實習、項目經歷,應該如何篩選、打磨、呈現呢?

這裏有三個原則與妳分享:

1)選擇切入點,強調匹配;

2)提出挑戰,強調難度;

3)證明完成程度,強調事實效果。

選擇切入點,強調匹配。

01

其實任何體驗幾乎都是壹個完整的閉環作品。我們只需要根據職位描述中提到的要求,從自己的經驗中選出最好的就可以了。

比如妳有壹段做新媒體的經歷。如果投資國企,可以強調自己的“寫作經驗”,因為國企往往需要寫材料,會非常重視員工的寫作能力。

同樣的經驗,如果投資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崗位,可以根據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等崗位的性質,分別強調自己的“用戶思維”和“內容輸出能力”。

提出挑戰並強調困難。

02

當妳從自己的經驗中選擇了最佳匹配的經驗時,記得選擇最困難的任務並展示出來。

我之前提到過,面試官會非常關心妳需要多長時間才能上手這份工作。最重要的壹個參考指標就是妳之前作品的難度系數。

壹般來說,面試官會相信,任務越艱巨,妳越能快速適應新崗位。

面對競爭對手眾多的職位,這壹點要特別註意。因為在很多類似的簡歷中,面試官都會進行橫向比較。

證明完成程度,強調事實效果。

03

這半年來,我也看了幾百份簡歷。我發現近80%的簡歷,在描述工作經歷的時候,並沒有說明任務完成的結果和效果。

其實面試官知道妳做了什麽是不夠的。妳還需要證明這個任務雖然難,但是我完成的特別好!

所以,當妳從匹配的工作經歷中挑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時,壹定要記得說明妳為每壹項艱巨的任務做出了哪些成績。

講解效果的時候,很多人會踩坑。

比如有人會直接在簡歷上寫:“面對挑戰,我頂住了壓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任務。”

看到這樣的描述,面試官通常會想:妳怎麽證明?

所以在呈現效果的時候,壹定要把握壹個原則:用事實來論證,而不是用形容詞來描述。

比如“效果極佳”之類的形容詞就沒有說服力。妳需要具體說明妳取得了哪些成績,盡可能用數據來呈現這個結果。

比如妳想證明妳組織的活動影響力大,可以通過參與人數、媒體報道數量、報道媒體影響力等維度來呈現。

如果妳想證明妳為公司創造了豐厚的利潤,那麽妳可以展示活動帶來的收入增長率和成本降低率。

所以,當妳寫任務的效果時,妳可以考慮壹下。妳可以從哪些維度來評價它的效果?妳能為每個維度找到數據支持嗎?

當然,妳可以做得更好!

實際上,列數據只是效果的定量呈現。簡單來說,就是用數據代替形容詞。

有壹個比羅列數據更有力的辦法——那就是增加數據的對比。

當數據放在壹起時,數據本身就會說話。

假設妳在簡歷中提到,妳成功組織了壹次有2萬人參與的營銷活動。如何通過數據對比進壹步呈現自己工作的效果?

首先可以對比壹下“投入資源”。妳花的成本比過去低了嗎?比如,妳花更少的時間和預算。

其次,可以對比壹下“收益”。品牌曝光率、銷量增長等與營收直接相關的指標有沒有提高?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妳想起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喜歡但錯過的offer,不要為此沮喪。因為至少現在,妳知道如何不錯過下壹個。

如果妳剛好是職場新人,恭喜妳,打開電腦,修改簡歷。做到這些,妳的簡歷會超越80%的人!

鑒於面試官最關心的四個維度:過往經歷、知識結構、能力組合、加入意願,我們剛剛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在簡歷中更有效地呈現過往經歷。

在此,我想補充兩條附加原則:

1)經驗可以有選擇地呈現,但不能無中生有。

上面提到的所有方法都是建立在妳有真實體驗的前提下,並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挑選、裁剪和展示。這不是造假,而是為了提高表達效率。

如果,在妳過去的所有經歷中,沒有壹項任務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妳做得很好,那麽這個時候妳該怎麽辦?

這個時候妳要做的不是編造壹個經歷,而是要意識到妳選擇的工作,或者說妳的工作方式和態度是有風險的!妳所做的並不能讓妳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所以,每次準備簡歷的時候,都是自我反思的好機會。

身邊有些朋友會每三個月更新壹次簡歷,不是為了跳槽,而是為了比較自己的成長速度和市值。

2)企業要的不是偶然的成功經驗,而是可移植的、知識儲備和內化能力。

壹份漂亮的簡歷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大多數成功都是壹半能力壹半運氣的結果。

企業看重妳過去的成功,希望妳未來能依靠這些能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所以,除了打磨壹份簡歷來充分展現自己的競爭力,還需要及時梳理自己的知識儲備,為筆試和面試做準備。

在筆試中,要盡可能準確地定位問題的考察點,然後有條理地回答。

唯壹需要避免的坑,大概就是長篇大論了。

專業實力絕對不是無止境,而是壹針見血。

盡量使用中等長度,清楚地陳述妳的核心思想和必須展示的細節。

妳回答問題的方式顯示了妳的思維能力。

求職的第二個關鍵點是面試,面試直接決定求職的結果。

如上所述,面試的核心是“能力組合”和“加入意願”。其中,妳的能力組合越有吸引力,妳的加盟意願就越有籌碼。

最準確的能力測試是讓壹個人真正去做這份工作,然後看他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但是這種測試方式效率太低。

因為壹個人的能力在壹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所以面試就成了“能力實驗”。面試官通過快速測試和觀察來評估壹個人的能力。結論可能有失偏頗,但省時省力。

如果妳是面試官,妳會更關註對方過去的成功還是現在在面試中的表現?

其實兩者都很重要。本質上,面試官看的是“現在的妳”是如何呈現和反映“過去的妳”的。

因此,這可以拆解出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1)如何呈現和反映過去?

2)如何把握當前與面試官的互動?

試想壹下,當面試官讓妳講壹個妳過去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故事,妳會想到哪個故事?妳會怎麽說?

在這裏,我將向您介紹壹種結構化表達式模型:星形規則。當妳用明星法則來展現壹個故事的時候,這個故事就會變成明星。

明星定律告訴我們,好的故事需要好的結構。

講成功故事時,先說明任務的背景,把面試官拉到故事的起點。然後指出任務目標,突出挑戰。

然後說明妳的行動步驟,要詳細,要恰當,充分引起面試官的好奇心;最後,把結果解釋清楚。方法可以參考寫簡歷提到的原則。

星型模型是面試中最實用的結構框架。但是我面試的時候,如果對方用的是明星模式的結構,我只會給他打70分。

那我給90分的答案模型是什麽?

我想在明星模特後面加壹個L。這個L指的是學習,妳可以記成STARL。

作為面試官,我很想知道妳做完壹份工作後的總結和收獲是什麽?

如果這個考生真的能在學習中總結出方法論,我的眼睛壹定會發亮。

在圈子之外,尤其是教研團隊,我們都需要有在第壹次做完壹件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之後,快速產生方法論的能力。

由於這種工作能力,我們都保持了快速的叠代速度。

好了,當妳可以結構化的呈現過去的成功案例時,接下來妳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目前與面試官的互動。

其實面試官在關註妳回答的內容,面試官也在分析妳回答問題的方式。

妳回答問題的方式其實是妳思維能力的壹種展示。其中,除了結構化思維,還有用戶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妳能否準確判斷面試官在問什麽。

其實每個問題的背後,都有壹個現實的問題。

試想壹下,如果面試官問妳“妳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什麽?”他到底想知道什麽,為什麽想知道這些?

其實作為面試官,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考生都沒有珍惜回答的機會。

有人這樣回答我:“我心情特別好,任何情緒都能很快消化,所以我的人生沒有黑暗時刻。”

有些人的回答是這樣的:“上壹段感情分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世界壹片灰暗……”

其實面試官之所以問這個問題,並不是想了解妳的生活狀況,也不是想了解妳的感情狀況。

他實際上是在問:“妳如何處理工作中的極端困難和壓力?”他真正想考察的是妳有多抵觸。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妳最崇拜誰?妳最近在讀什麽書?工作中最讓妳無法忍受的事情是什麽...

那麽,有什麽方法可以幫助妳洞察面試官提問背後的真實意圖呢?是啊!

在圈外“21天高效思考與工作”訓練營,我們會教妳如何理清問題,其中最有效的工具之壹就是西蒙·費希爾的沖突層模型。

對訓練營感興趣的學生,

可以拉到文末掃碼了解課程詳情~

沖突層模型也就是俗稱的洋蔥皮模型,非常形象!

人們總是習慣於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像剝洋蔥壹樣,把“表面需求”剝到“利益起點”,最後把“現實需求”剝下來。

所以,核心問題是,妳怎麽理解面試官的“興趣起點”?這個很簡單。想象妳是面試官。妳覺得他最在乎什麽?

很明顯他很在意面試花的時間;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妳和職位匹配的關鍵點;他在乎招妳有沒有風險;他在乎妳願不願意,他能很快完成工作...

當妳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那些真實的需求就會浮出水面。

最後,如果妳在面試中表現出色,面試官在興奮的同時也會開始感到壓力,因為他想留住妳。

妳的面試表現越好,面試官願意付出的留住妳的資源就越多,這就叫妳的籌碼。

當面試官開始關註“妳什麽時候能盡快入職”、“妳手頭還有其他offer嗎”、“妳對入職有什麽顧慮嗎”等問題時,很可能意味著面試已經進入了考察“入職意願”的階段。

在這個環節,妳會越來越有主動權,但壹定不能掉以輕心。

面試官通常會從三個維度吸引妳:福利、文化氛圍、視野。

利益影響的是妳的生存需求;與文化氛圍相匹配的是妳對歸屬感的需求;而願景召喚往往與妳的自我實現需求密切相關。

這個過程其實是壹個相互選擇的過程。妳需要知道,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妳更看重哪個需求。同時,對每壹個需求的詳細了解,以及公司能給予的程度,都會極大的影響妳入職後的工作狀態。

當利益得不到滿足時,妳會覺得委屈;當組織文化不匹配時,妳會感到孤獨;當願景召喚缺失時,妳會失去意義感和動力。

所以,在“願意加入”的溝通環節,妳可以主動表達妳所看重的,想要的。如果面試官真的想要妳,他會和妳壹起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

雖然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是可以分開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工作收入和幸福感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圈外認為,不斷的自我認知和能力提升,不僅決定了我們的職業選擇,也影響著我們在工作中的幸福感。

所以在圈子之外,對現代職場所需要的通用能力進行了調查分析。基於各大公司的勝任力模型,開發了思維能力、效率能力、溝通能力、人際能力四個維度的三個學習項目,形成了“教學實踐檢驗”的成人學習路徑閉環。

在圈外工作的近壹年時間裏,我從單壹項目的課程產品經理,變成了商學院所有課程的負責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教研的同事壹起為用戶叠代這些課程。

這幾年,我觀察了大量職場人的樣本,有壹個小發現:大多數人的學習狀態是被動的、碎片化的、無法堅持的。這種狀態被我描述為“壓力碎片化學習”。

就是今天發現自己工作效率不夠高,買了壹本時間管理的書。我發現明天很難和領導溝通,就買了壹門“高情感溝通”的課程來學。幾個月下來,書沒看完,課也沒聽完,能力壹點沒提高。

就像寫簡歷和面試壹樣,妳不可能馬上找到工作,看幾本面書,聽幾堂音頻課再跳槽。

如果妳是壹個圈外的學生,甚至剛剛看過微信官方賬號的圈外文章,妳會發現圈外給出的內容是有結構的,有系統的,可以幫助妳形成對這個領域的全局認識。

然而,僅僅知道是不夠的。圈外會逼妳刻意練習,幫妳從“知”到“行”。

所以我將圈外學習的方式總結為“系統拼圖學習”。

就像我們都玩過的拼圖,如果沒有壹張圖紙,每壹個圖案都只是無用的碎片;但如果能先了解全貌,那麽每壹個謎題都是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面對碎片化的時間,我特別希望妳不要只是學習零散的認知碎片,而是通過系統的、拼圖式的學習,讓妳的能力真正在妳身上成長。

就像我們今天說的話題,其實妳每天的工作學習每壹天都是在為妳下壹個心儀的offer做準備!

我隨時準備為最終得到妳最喜歡的報價的妳鼓掌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