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涉及養老保健行業刑事犯罪十大經典案例

涉及養老保健行業刑事犯罪十大經典案例

近日,公安部召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部署會 , 行動要求對以提供 “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宣稱“以房養老”、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為名,實施詐騙、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合同詐騙、制售偽劣商品和生產、銷售、提供假藥、劣藥等侵害老年人財產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作為工作要點 , 予以重點打擊 。 高檢院和最高法也隨之相應下發通知 部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

可以預想,未來半年打擊養老服務行業中的違法犯罪將成為公安機關重點工作。現將涉及養老行業刑事案例精選如下:

案例壹:采用提供養老項目、返利返現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案例簡介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被告人羅某1、羅某2利用該公司在柳州市大肆宣揚湖南清泉山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經營的養老項目,使得投資人在該公司簽訂《奇山公寓預定養生服務與合同書》,以每年每萬元返現金約900元或返消費券900元的返利方式,向110名投資人非法吸納資金***計人民幣4310000元。

裁判結果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被告人羅某1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判處被告人羅某2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宣判後,二人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案例二:生產、銷售偽劣有毒、有害保健品

案例簡介自2013年起,被告人呂某某購進生產設備及空膠囊殼等大量生產原料,先後夥同被告人呂某省等人輾轉在河南省中牟縣等地生產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的補腎壯陽類、降糖降壓類等假冒保健品,呂某偉在內蒙古等藥交會上散發保健品代加工名片,進行宣傳,招攬客戶。呂某某生產假冒保健品後通過物流發貨對外銷售給李某(另案處理)等人,李某又包裝成“聖傲”牌雪源軟膠囊、“逸身沁”牌紅花紅景天軟膠囊等假冒保健品,面向全國銷售。經抽樣檢驗,上述保健品及原料中檢測出國家禁止添加的格列本脲和西地那非成分。

裁判結果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壹審判決、濟源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2019年)認為,被告人呂某某 等人在生產、銷售的假冒保健品中摻入國家禁止添加的非食品原料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呂某某、呂某省在***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呂某省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緩刑,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又犯新罪,應當撤銷緩刑,數罪並罰。據此,依法判處被告人呂某某等人有期徒刑15年至2年不等刑期

案例三:推銷無保健品標誌、未經衛生許可登記的假冒“保健產品”

案情簡介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間,謝某豐、謝某騁利用從網絡上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聘用多個話務員,冒充中國老年協會、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員等身份,以促銷、中獎為誘餌,向壹些老年人推銷無保健品標誌、未經衛生許可登記的“保健產品”。謝某豐等人通過上述手段,***銷售3000余人次,涉及全國20余省份,涉案金額***計1886689.84元。

裁判結果法院認為,被告人謝某豐、謝某騁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以推銷假冒保健產品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謝某豐、謝某騁系本案的發起人,謝某豐出資租賃從事詐騙活動的房屋,購買從事詐騙的器材、設備,組織進貨,謝某騁提供熟悉推銷方法的話務員,二被告人均系主犯。據此,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謝懷豐、謝懷騁有期徒刑十壹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以詐騙罪判處陳某傑等被告人三年至壹年不等有期徒刑或單處罰金。

案例四:冒充“老中醫”、“男性健康咨詢老師”等專業醫務人員身份銷售藥物、保健品

案例五:以廉價“紅花果”冒充名貴藥材“藏紅花”進行銷售

案情簡介2019年4月至6月間,被告人鄭某嬌等人經***謀,以廉價“紅花果”冒充名貴藥材“藏紅花”,到福建省閩侯縣、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等地針對身患疾病的中老年婦女實施詐騙。2019年4月27日鄭某嬌等人在閩侯縣上街鎮金嶼村金橋菜市場內物色到身患糖尿病的被害人林某芳(女,64歲),通過搭訕和相互分工配合,使林某芳誤認為“藏紅花”可以根治其糖尿病,後將林某芳誘騙至吳某牽處購買“假藏紅花”,騙取人民幣8000元;2019年6月29日11時許,鄭某嬌、趙某華、溫某珍在南平市延平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內物色到身患糖尿病的被害人葉某珠(女,63歲),通過搭訕和相互分工配合,使葉某珠誤認為“藏紅花”可以根治其糖尿病,後將葉某珠誘騙至吳某牽處購買“假藏紅花”,騙取人民幣10500元。案發後,被告人鄭某嬌、溫某珍、吳某牽、趙某華的家屬已代四被告人將全部詐騙非法所得退還二被害人並取得二被害人諒解。

裁判結果延平法院審理後,依據四被告人的犯罪事實和情節輕重,依法判決被告鄭某嬌、溫某珍、吳某牽、趙某華犯詐騙罪,分別判處七至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人民幣7000元。

案例六:通過植入網站廣告、購買等方式,獲取糖尿病患者個人信並銷售保健品或食品

案情簡介被告人魏某奇2017年註冊成立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招聘被告人王某、肖某兵等人擔任部門主管。該公司通過植入網站廣告、購買等方式,獲取糖尿病患者個人信息***計21900余條,然後打著“健康指導老師”“中醫老師”名號,誘騙被害人購買不具有治療功效的保健品或食品。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該電信詐騙集團***騙取被害人錢款3900余萬元。?

裁判結果青島中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屬於三人以上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應依法認定為詐騙犯罪集團。魏某奇對整個犯罪集團起組織、領導作用,是首要分子,依法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王某、肖某兵是犯罪集團的骨幹分子,系主犯,依法按照其所參與的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其他被告人在***同犯罪中所起作用較小,系從犯,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最終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魏某奇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其余2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壹年七個月不等,並處罰金。

案例七:購買個人信息並冒稱醫療專家實施詐騙

案情簡介2015年6月,被告人沈某平夥同他人策劃成立廣州豪熙商貿公司,公開向社會招募人員成立犯罪集團,冒充張伯禮、胡維勤等專家、教授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該犯罪集團通過他人購買有保健品購買記錄的個人信息100余萬條,由壹線話務員冒充中科院、同仁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向被害人推介“專家”“教授”,並記錄有意向問診的被害人信息;二線話務員根據壹線話務員提供的信息,冒充張伯禮、胡維勤等專家、教授,先以幫助被害人排毒、修復、鞏固為名,將低價購得的保健品冒充“特效藥”高價出售;其後捏造到當地召開研討會、建立衛生部檔案、辦理模範證、上德國醫療車治病等事由要求“客戶”預繳相關的巨額費用,***騙得78名被害人324萬余元。裁判結果  本案經海安市人民法院壹審,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生效。  法院認為,被告人沈某平夥同他人詐騙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沈某平夥同他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亦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沈洋平壹人犯數罪,依法應當數罪並罰。沈某平與他人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系犯罪集團。沈某平系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對其處罰。沈某平庭審中認罪態度較好,其親屬代為退出部分贓款,可對其酌情從輕處罰。據此,對被告人沈某平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並處相應罰金。

案例八:冒充北京301醫院教授、主任、院長等身份,以普通藥謊稱特效藥進行銷售

案情簡介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馬某等人以“藥品銷售”公司模式組建詐騙集團,在網上購買六味地黃丸、牛黃上清丸、檳榔十三味丸等藥品,拆掉原包裝重新包裝。後通過互聯網獲取購買過保健品的人員信息,冒充北京301醫院教授、主任、院長等給被害人打電話,謊稱能治療被害人所述之病,將重新包裝的普通藥品,以北京301醫院特效藥名義推銷給被害人。馬某等人通過上述手段***實施詐騙235起,詐騙金額50余萬元。

裁判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馬某等8人的行為構成詐騙罪。各被告人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有悔罪表現,可從輕處罰。根據各被告人在犯罪集團中的地位、作用,分別判處十二年至壹年壹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十萬元至五千元不等罰金。

案例九:冒充專家診療、偽造體檢報告、虛假宣傳等手段針對老年人實施保健食品詐騙

案情簡介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馬某等人以“藥品銷售”公司模式組建詐騙集團,在網上購買六味地黃丸、牛黃上清丸、檳榔十三味丸等藥品,拆掉原包裝重新包裝。後通過互聯網獲取購買過保健品的人員信息,冒充北京301醫院教授、主任、院長等給被害人打電話,謊稱能治療被害人所述之病,將重新包裝的普通藥品,以北京301醫院特效藥名義推銷給被害人。馬某等人通過上述手段***實施詐騙235起,詐騙金額50余萬元。

裁判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馬某等8人的行為構成詐騙罪。各被告人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有悔罪表現,可從輕處罰。根據各被告人在犯罪集團中的地位、作用,分別判處十二年至壹年壹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十萬元至五千元不等罰金。

案例十:故意誇大老年人疾病嚴重程度,將保健品虛構為藥品進行銷售

案情簡介 2016年6月份以來,由被告人潘 某 雨、張 某 指定地點後,由各小組業務員冒充衛校實習生及其他虛假身份到指定地點進行宣傳,並組織老年人免費體檢,填寫 “全國心腦康復工程普查體檢表”、“健康XX行普查卡”,後以提供醫學專家免費看病、車接車送為由,誘使其到另壹地點繼續參加該團夥組織的“看病”活動。 到達該地點後,根據排號順序,先有檢測師“小孟”對被害人進行體檢並打印出檢測結果,然後由被告人鄭彩鳳、鄭紅梅、王金紅冒充知名醫院的醫學專家、教授等身份,冒用“關荷欣”、“某、“某1等虛假的名字,虛報檢測結果,故意誇大老年人疾病嚴重程度,隱瞞“康某”牌紫銀藍軟膠囊僅僅是保健品這壹事實,將該產品說成是藥品,並誇大其治療效果,強烈推薦該產品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引誘部分老年人購買該保健品。

裁判結果 被告人潘 某 雨、鄭 某 梅 等人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老年人身體多病,急於追求健康的心理,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公私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 各被告人以老年人為對象,在多地實施作案,社會危害性較大,應從嚴懲處。 分別判處七年至三年不等刑期 , 並處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