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觸目驚心!千億資金打水漂?造車新勢力崩盤後的“爛賬”

觸目驚心!千億資金打水漂?造車新勢力崩盤後的“爛賬”

幾年前,壹張印滿了汽車品牌LOGO的海報被廣為流傳。如圖:

而如今,這張圖片變成了這樣。如圖:

汽車新四化的浪潮在短短壹兩年之內催生出300個汽車品牌,而市場又將其迅速打回原形:抱歉,我們真的不需要這麽多汽車品牌。

不過事情並非這樣簡單。眾所周知,汽車是壹個重資產行業,壹個汽車品牌的誕生,可以說是金錢堆砌而成的。

從早期的廠房用地、造車資質,到中期的產品設計、制造、交付,再到後期的運營、用戶維護,每壹步都牽扯著以億為計量單位的資金。

如今,大批量汽車品牌消失在造車運動之中,資金問題也成了壹時算不清楚的爛賬。

出力不討好的地方政府

造車新勢力運動爛尾,最尷尬的莫過於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造車新勢力企業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不過其對造車運動的付出與其應得的聲譽、回報並不成正比。

在造車新勢力企業發展初期,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引入鯰魚產品,發改委針對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進行核準,並頒發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

短短十四個月的時間,十五張新能源牌照落地,其中不乏聞所未聞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可想而知它們背靠的地方市政府在背後經過了多少周旋,才讓發改委將珍貴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發放給名不見經傳的新造車企業。

不過,陸地方舟、江蘇敏安、河南速達們,既沒有滿足國家發展新能源的初心,也沒有成全地方政府搭上新能源汽車產業列車的小心機。除了幾家有傳統汽車廠商背書的企業外,其余企業鮮有造車動作,甚至有些企業從拿到資質後便不再發聲,淪為"僵屍企業"。

壹時間,關於“騙資質”的質疑聲在業內此起彼伏。在外界的質疑之下,通過申請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的通道被長期關停。

新能源資質狂潮的落幕,讓身處背後的地方政府陷入被質疑的境地。地方市政府究竟有沒有認真審查過這些獲得資質的“僵屍企業”?地方政府助力造車新勢力企業獲得資質,究竟是為助推新能源的發展,還是投機取巧與造車新勢力企業“暗通款曲”?

不可否認,汽車產業是推動當地經濟、就業、民生發展的重要產業,地方政府自然希望當地能有好的汽車項目落地。不過將籌碼壓在造車新勢力企業身上,其用意、聲譽和付出的金錢回報率,都被打上了問號。

除了幫助造車新勢力企業獲取資質外,地方政府出錢出力也不在話下。

經過統計可以看到,在上述造車新勢力品牌中,工廠和生產基地所在省份和城市的分布為:安徽:2個、上海1個、浙江9個、江蘇6個、湖北1個、雲南1個、貴州1個、天津1個、廣東2個、重慶1個、江西1個、福建1個、河南1個。

而圖表中品牌的工廠和生產基地累計投資金額達1807.2億元。其中,投資超過200億的企業有四家,投資超過百億的***有十家企業,投資超過50億人民幣低於100億人民幣的有四家。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入場,輿論的“態度”並非贊揚,而是表達了無限的擔憂。地方政府蜂擁而至簽下造車大單,究竟是引領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還是催生出巨大的產業泡沫?

果然,在質疑的聲音之下,造車新勢力企業很快便“露出了馬腳”。它們顯然難以適應汽車產業高投資、長線運作、產業協同的發展規律。

於是在近幾年間,造車新勢力企業退場的消息頻頻傳出,終於在2020年疫情和車市寒冬的催化下,集體爆發。

如臯三度跳坑

這些投入巨大、令人振奮的汽車項目,無壹例外地重蹈了賈躍亭造車的覆轍,壹地雞毛難以收場。

現今被討論得最多的,便是如臯市政府投資的賽麟項目。時間跳回到2015年,在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的牽線搭橋下,賽麟汽車幾經思量終於確定落戶如臯。

翻看當時南通官方媒體《南通日報》的報道,可見這樣的描述:“2015年,威蒙工業集團決定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采用賽麟的品牌和技術降級生產中高端SUV和轎車,預計年產值可超1000億元。作為威蒙集團的合作夥伴,來如臯投資創業的龐青年第壹時間將這壹消息告訴了如臯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最終,如臯以顯著的區位優勢、優越的產業基礎和優質的服務,令舉棋不定的威蒙集團吃下定心丸,賽麟汽車最終決定落子如臯。”

字裏行間之中,《南通日報》表現出了如臯市政府對賽麟項目落地的期盼。為了順利推動賽麟項目落地,如臯市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銀,足以彰顯誠意。

在整個賽麟項目中,如臯政府至今壹***出資接近60億元真金白銀,包括前後34億出資,25億流動資金。

然而,如臯市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賽麟內部的賬目卻壹團亂麻。據悉,邁邁工程樣車的研發費用不足壹億元,巨額的花費主要在各類廣告、打給美國公司的費用以及給員工的高薪上。

賽麟的爛賬被公之於眾,如臯市政府表面上看是當了“冤大頭”,成為無辜者。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造車運動中,早有賈躍亭失敗落荒而逃的前車之鑒,為何如臯市政府還壹而再再而三地允許王曉麟“空手套白狼”呢?在新四化浪潮面前,其急功近利之心昭然若揭。

如臯市鎮府並非第壹次吃了造車新勢力的虧。早在2013年,如臯市政府與陸地方舟便有過土地糾紛。

陸地方舟這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在獲取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後,便很少發出聲音。其造車的虛實難以分辨。正是這樣壹家企業,曾被如臯市政府冠以“如臯市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的稱號。

江蘇省如臯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陸地方舟項目是如臯經濟開發區的項目,目前項目的建築用地應該是400多畝,而圍欄內圈占的土地面積在600多畝。”

陸地方舟、青年汽車、江蘇賽麟問題的曝光,將其背後作為默默支持者的如臯市政府牽扯進輿論的旋渦中。為何偏偏三個“不靠譜”的項目均與如臯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何如臯市政府壹而再地跳入造車的深坑呢?

近些年來,如臯市政府的新能源野心在汽車圈人盡皆知。其不僅投資純電動汽車企業,還致力於將如臯打造成氫燃料電池車小鎮。

汽車頭條APP曾被邀請參加過如臯氫燃料電池會議,整場會議警車開道、市政、交通全力配合,種種細節處都能看出如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而大幹快上,勢必不符合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

風口之下熱錢湧入

這種急功近利的情緒,似乎具備傳導效應。正如造車新勢力企業在壹夜之間新增300多家壹樣,支持造車新勢力企業的地方政府也被這種狂熱的情緒傳導。無論是在外界看來如何不靠譜的技術,都能得到地方市政府的支持。

除了在賽麟項目上折戟之外,如臯市政府還與“加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車有著利益關系,青年汽車的水氫汽車也得到了南陽市政府的支持。而愛馳汽車新推出的“甲醇重整制氫高溫燃料電池電堆重整增程器”這樣技術路徑復雜且不成熟的項目,也得到了山西高平市政府的支持,將項目落地此處。

地方市政府重金投資造車新勢力企業,將壹己榮辱與造車新勢力企業的成敗深深捆綁在了壹起。賽麟醜聞讓如臯市政府損“賠了夫人又折兵”,博郡、拜騰的“落寞”讓天津市政府和南京市政府的投資難以收回。

盡管千億投資打了水漂,不少地方市政府還需要承擔推動造車項目員工的工資、社保、遣散費用。至於此前地方市政府為造車新勢力企業項目落地批復的土地問題,如今也成了壹個敏感的所在。

汽車頭條APP統計了十六家造車新勢力企業與政府簽訂的建廠協議,發現為了支持造車新勢力企業的發展,地方政府的批地審批大開綠燈。

在十六家建廠項目中,有8家企業的項目用地超過1000畝,其余8個項目用地也在100-950畝之間。

這些動則幾百上千畝的用地,很多都是以低於市面的成交價出售。公開資料顯示,國能就以成交樓面價2800.35元/平方米的低價拍得天津市7.24萬平方米的土地。

然而這些低價批售的千畝用地,並沒有發揮出外界期待的作用,既沒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沒有解決就業。如今,造車運動偃旗息鼓,規劃的土地問題如何解決?當初批地的主理人是否該負監察不利的責任?地方市政府是否該為這些尷尬的“空地”做出官方說明呢?

利益捆綁的上海樣本

賽麟項目的爛賬撕開了這場狂熱造車運動的膿瘡。雖然目前諸多造車項目並未公開宣布失敗,但失聲便是對外界最好的回應。它們背後的地方市政府也得以保全顏面,不至於落得尷尬的境地。

不過,在造車新勢力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也有成功的案例,它們便是特斯拉和蔚來。

眾所周知,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上海市政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至今,雙方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特斯拉也得以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月銷過萬成績。

同樣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同樣需要地方政府出錢出力出資源,為何特斯拉並未出現“反水”的現象?

這還要從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的對賭協議說起。外界更多知曉的是,上海市政府為引進特斯拉項目壹路綠燈。特斯拉在中國拿到的貸款年利率是3.9%。壹手解決土地成本,壹手搞定資金成本。上海的土地,以十分之壹的價格賣給特斯拉。給特斯拉的貸款,利息遠低於其他企業。

而事實上,上海市政府也留了壹手。上海市政府要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起,每年須納稅22.3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這壹條件,則必須歸還相應土地。同時,特斯拉還必須在未來5年在上海工廠投入人民幣140.8億元的資本支出。

這樣的對賭協議,將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的利益深度捆綁,雙方有***同的發展目標,同盟自然可靠。

上海樣本被安徽合肥完美復制。今年上半年,“錢緊”的蔚來獲得了安徽省70億的投資,蔚來中國也因此落戶合肥。

不過,安徽省的70億並非沒有條件。在付出70億的同時,安徽省與蔚來簽訂了壹個對賭協議:蔚來中國2020年營收148億,2024年營收1200億元(上市6-8款車型),2020年至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總稅收78億元,並且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

這保證了“缺錢”的蔚來對於蔚來中國項目也有真金白銀的投入,並且為安徽省未來的盈利提供了保障。對比賽麟以虛假技術入股,再通過獲取的股份套現的如臯政府的方式,安徽與上海政府的做法聰明得多。

所謂壹將功成萬骨枯,在造車狂潮之中,如今披荊斬棘沖出來的企業僅有蔚來、小鵬、威馬、理想等少部分企業。站在造車新勢力背後的支持者們,自然也壹損俱損。它們付出的財力、物力,成為中國汽車史無前例的造車運動中的壹粒塵埃。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反思。當這些造車新勢力企業倒下之時,相關追責必須行動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