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讀完1000字有感於《菊與刀》

讀完1000字有感於《菊與刀》

讀完1000字有感於《菊與刀》

《菊與刀》1500字第壹章感想:

《菊與刀》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寫的壹部作品,從二戰時期開始收集整理資料,正式完成於1946。作者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中強烈的等級感和債感,也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析了為什麽這些民族心理能從封建社會保存到現在。

首先,從書名來看,壹般意義上,“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但看完全書,我傾向於理解為“菊花”是美的象征,“刀”是武藝的象征,“菊花和刀”其實代表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簡單來說,不難發現日本文化中共存的對美的追求:茶道、插花、對武術的崇拜:相互尊重。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文化傾向的並存,進壹步表現在日本社會和日本人活動的各個領域。他們善良,謙虛進取,保守刻板,善於接受新事物。基於此,作者通過人類學的方法研究和解釋了這壹矛盾背後的統壹原則。

日本文化中對等級秩序的信仰和信任,使他們嚴格遵守“各就各位”的原則。這不僅體現在日本人的生活、家庭關系和階級關系上,也體現在國際國內關系的處理上。比如二戰前的十年,他們把自己當成了經濟高速發展,已經到達金字塔頂端的人。看到世界各國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世界局勢不明朗”,日本人願意主動擔負起“讓各國都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重任,希望通過壹系列的侵略戰爭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另外,中國的明治維新也離不開“各就各位”思想的指導。在運動中,在政治、宗教、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明治政治家都根據這壹原則在國家和人民之間劃分責任,改善了當時人民的處境,繼續享受著秩序帶來的安全的社會生活。回想同時期中國的洋務運動,整個過程幾乎局限於部分上層人士。對於大眾來說,其影響微乎其微。這既與兩國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同,也與民族心理有關。

在日本這樣的等級社會中,人們以不同的世代、性別、年齡為核心形成人際關系,但這種關系並不是簡單的軍官與下屬的關系,而是由“忠”、“孝”、“恩”、“誼”等壹系列概念連接起來的。在日本社會,“善良”和“友誼”意義重大。這種關系是由基於“善良”和“友誼”的道德原則來維持的。同時,由於日本人的“忠”、“孝”、“恩”、“忠”等觀念屬於不同的範疇,都需要嚴格遵守,所以“忠”與“忠”之間往往會發生沖突,於是就有了“四十七男”為復仇殺人以守“忠”、剖腹自殺以守“忠”等故事。

那麽回到當前的中日關系,釣魚島事件引發的壹系列兩國關系緊張和國內行動同樣發人深省。當各種現象被各種媒體報道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背後的原因。我覺得從國民心理的角度來說,可能可以理解為日本七年侵華戰爭的延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強大,他們從等級原則出發,希望重新確認中國原有的標簽,在整理中恢復東亞的秩序。但是,日本的等級觀念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推崇強者。所以,只有當我們的綜合實力突破各種障礙實現又壹次“質”的飛躍,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日本對我們的態度自然會發生變化。所有的舊標簽都會被另壹種願景所取代,兩國之間的問題,比如釣魚島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最需要的是壹個穩定的環境來發展自己,讓國家的綜合實力更加強大。這是解決很多國際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

《菊與刀》隨想1500字第二部分:

《菊與刀》的作者露絲?本尼迪克特女士曾分析過大和民族性格的矛盾特征,即“當人們提到日本人時,他們仍然使用壹系列極其混亂的詞語,比如‘但是又……’壹個認真負責的觀察者不會壹方面說這個民族彬彬有禮,同時又‘他們傲慢自大’;不會說某個國家的民族極其頑固,也會說‘但是,他們很容易適應劇變’。……在很大程度上,日本人天性好鬥和平有禮,既有軍國主義,又有審美;既聽話又討厭被人擺布……’。日本矛盾的民族性在日本作品中早有論述。無數的矛盾在理性的思考和推理下無法成立,卻又是那麽真實。太宰治和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可能是證明這壹命題的最有力的論據。

1948年,太宰治在《人間失格》寫完之後跳河自殺,這無疑成了天鵝的作品。作為壹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奧托裏·葉蒼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翻版。大庭廣眾之下的葉蒼,幾乎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壹個“邊緣人”。他敏感脆弱,和女朋友壹起自殺了。雖然他活了下來,但因為他的女友被殺,他因教唆自殺而入獄。他是反動分子,加入了壹個非法的右翼團體。他終於安定下來,愛上了壹個女人,結了婚,但因為壞人玷汙了他的妻子,他逐漸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時不時找近視。後來,大冢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但他也被世界可憐地拋棄了。

不同於川端康成的傳統日本寫作或村上春樹的脫亞寫作,太宰治的頹廢派流氓在日本文壇脫穎而出。

太宰治的《大庭野藏》最顯著的特點是典型的日本人的驕傲與懦弱的矛盾,即拒絕妥協,但又無能為力,不願與現實和解。這是對《大庭廣眾之夜》或《太宰治的墮落》最合理的描述。縱觀太宰治的人生經歷,與人間失格大庭——葉藏相比,兩者猶如實像與鏡像,不謀而合。在太宰治短暫的壹生中,他先後5次與不同的戀人自殺(除了最後壹次,其他4次都獲救,他的戀人無壹逃脫厄運)。即使在戰後日本作家(如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著名作家)頻繁自殺的怪圈中,這樣的特殊經歷也是非常罕見的。

壹個作家的寫作往往會受到很多原因的影響,比如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參照太宰治的經歷和日本戰後作家復雜的風格,可以看出太宰治的寫作與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太宰治生於明治四十二年,卒於昭和二十三年。日本經歷了各種創傷,如在外國殖民受挫,戰敗後被迫投資美國,被迫向現代化改造封建傳統社會,被質疑武士道的忠誠。人們開始對那個時代感到猶豫和迷茫,但敏感而敏銳的太宰治很快感受到了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被他催化,造就了他的頹廢。他壹方面驕傲地認為“即使悲傷會接踵而至也沒關系,只要壹生中有壹次猛烈的歡樂就夠了”,但另壹方面他也只敢向天訴苦:“不反抗有什麽罪?”

這壹矛盾在學術界引起了壹場關於對太宰治,或嚴格地說,對其作品中的葉藏的評價的大討論。癮君子多,圍攻者也多。客觀地說,即使他生前死後壹直處於褒貶不壹的境地,但對他的評價仍需建立在壹位日本作家所說的基礎上:“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他的作品總有壹種不可思議的魔力,李將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誠然,當讀者的感受與作品產生共鳴時,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包括頹廢和懦弱等。太宰治的筆戳中了那個時期人們不願或不敢提及的懦弱,卻又難以避免,多少有些尷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甚至直接表達了對太宰治的不滿,但回想起來,喚醒懦弱不就是壹種呼喚人性的行為嗎(包括三島由紀夫自己因為無法接受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自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上帝的存在沒什麽區別。

然而,這樣壹個人,他有時像上帝壹樣啟迪和解放世界,卻以死亡作為謝幕,而不是活在世上。哪個更值得肯定,我們無法回答。正如他所問:“我可以問上帝:不抵抗是什麽罪?”大概只有上帝能回答吧。

《菊與刀》隨想1500字第三部分:

我對日本人的印象很差。想到日後自己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不禁想起嶽飛的“笑逐顏開,渴看匈奴血”。對日本人的仇恨應該是深入骨髓的。但是我仍然認為即使是日本人也有很多要學習的。

初中教我們歷史的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日本人非常善於學習,正是他們善於學習的態度,才使他們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她也教會了我們要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讀完《菊與刀》這本書,我對日本人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壹個小小的島國,資源匱乏,卻能掀起兩次世界大戰,卻能在戰敗後迅速崛起。至今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必有過人之處。我認為我們應該向日本人學習三個要點:

第壹,尊重強者的精神

“崇強”就是尊重和崇拜強者,是壹個學習能力很強的崇拜強者的民族。

尊重和崇拜強者應該是地球人共同的心理習慣。但真正把這種心態轉化為實際行動並詮釋得淋漓盡致的應該是日本人。

日本人對強者的崇拜已經到了非常強烈的程度,哪怕對方是不是自己的敵對方。

唐朝李強大,日本人學會了,美國兵強悍,日本人學會了...

日本人對來自中國的孫中山和李小龍也有著強烈的心理崇拜。無視李小龍在全球銀幕上把日本人打死,李小龍的大徒弟是壹個日本人木村拓哉。

日本人的這種強烈的精神,完全拋開了對方的立場。只要對方強,就表示尊重和學習。

某種程度上,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沒有真正的對錯成敗,只有強弱!只要他們強,大家都崇拜,尊重,學習!

在這種強烈的崇拜強者的精神激勵下,日本人會緊跟強者,向他們學習,不斷進步。在崇拜強者的心理背後,還有壹種明顯的潛在意識,不是學習,而是學習,向強者看齊。正是在這種強烈的崇強精神的驅動下,日本人不斷學習領先的知識和技能,使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從而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第二,團隊精神

任何組織,任何形式的競爭,從長遠來看,都是團隊競爭。

最堅固的城堡,最明亮的攻擊從內部開始。團體賽也是如此。

壹個組織,無論強弱,如果保持內部高度壹致,就會使個體力量處於高度集結的態勢,從而爆發出最強的競爭力。

日本人的團隊精神相當突出。

壹句眾所周知的調侃話語是:壹個中國人,壹條龍;三個中國人,三條蟲子。我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但是中國人喜歡在陣痛中搏殺的習慣非常明顯。

在我看來,遺憾的是很多中國企業在內耗中消耗了很多競爭潛力。

如果壹個團隊組織起來,能夠真正做到團隊團結,朝著目標前進,壹心壹意努力,競爭力會很強,但在實踐中往往不是這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學習,進取。

第三,專業性

日本人的敬業精神非常突出,值得學習。

日本著名的住友財團,即使招聘壹個普通的電工,也有非常專業的要求。首先妳需要有三年的電工資格證,然後經過篩選,妳可以進入住友學習壹年的專業電工知識。考試合格後,就可以正式上崗,從事電工工作。在住友,即使像擰保險絲這樣細致的工作也有非常專業的規則。保險絲的長度必須是8 cm,光源在中間對接。向左擰三次,然後向右擰三次。就這樣,八厘米長的保險絲剛剛被擰出來,不多不少。這是壹個專業。

反思我們的日常管理和與中國企業的接觸,與這種專業精神大相徑庭。

當我們強調事物的專業性時,自然會對事物本身的細節進行深入的把握和研究,從而使事物變得更專業、更好。

專業的背後,是強烈的鉆研精神和真誠的態度。

強烈的學習精神和專註的態度是成就大業和把事情推向極致的唯壹態度。

據此,就不難分析為什麽日本的工業技術如此發達和領先。我們應該相信專業精神。

寫上面的話,並不是強調所有的日企都絕對優秀。日本肯定有壹些不好的企業,但絕對不值得借鑒。

以上可能也是相當片面的,只是為了交流的壹面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