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動物自殺時和人自殺時考慮的問題是相同的嗎?

動物自殺時和人自殺時考慮的問題是相同的嗎?

自殺是指在意識清醒的前提下通過旁者或自身實施明知足以致死的自傷性行為的過程。這個定義有四個關鍵點:第壹,必須是意識清醒的行為;第二,這種行為不壹定非是自殺者自己實施的,如安樂死;第三,明知足以致死性;;第四,自殺應該包括其醞釀、自殺行為的實施,以及自殺後的善後過程。

由此可以看出,想自殺者應該有自我意識,並且要對生命的本質有壹定的了解,明知自殺所能造成的不可逆的結果,還有相當重要的壹點,那就是在了解生命的意義基礎上產生對生命價值的個人理解,對於自殺者來說,生命的價值往往是被低估的。

所以自殺行為只能出現在具有壹定自我認識和價值判斷能力的智慧生物身上,雖然科學研究證明海豚、大象和猿猴類具有壹定的自我意識,對於同類的死亡表現出擬人化的悲傷和震驚,但是它們是否具有對生命含義的深刻理解,還沒有明確的證據。

還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吧。

全球各地都有齒鯨沖岸“自殺”的報道,但是仔細分析壹下,它們都是因為種種非本意的原因,譬如捕食、地磁幹擾、寄生蟲影響大腦或者過分實施對同伴的救援等意外情況而誤入絕境的,還沒有鯨類感到“活膩了”而輕生的證據。

再來看看旅鼠,這些身體粗短、黃褐色的鼠輩的確是集體赴死的,可那是因為判斷失誤造成的惡果。旅鼠是哺乳動物中的蝗蟲,它們會把棲居之地啃得壹毛不剩,然後開始大規模移民,尋找新的覓食之地。它們攀上巨石堆,繞過大樹,超過擋在前面的任何東西。如果遇到水域,它們會試著遊過去,平日在小溪和池塘邊經常看見它們這樣做。如果它們碰巧撞上湖泊或者海洋,等發現再也遊不下去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源源推進的同伴腳步已不容它們停下,就像人群在擁擠的地方發生的踩踏壹樣。

還有那些倒黴的丈夫——蜘蛛和螳螂,這些小動物的雄性體型遠小於雌性,而交配的特殊姿態使得它們的身體暴露在大個子雌性的口下,常會被當成食物。這是雄性理性的自殺舍身行為嗎?顯然不是,我無數次觀察過這些小動物的日常生態,發現發現雄性在交配前都是小心避免出現在配偶正對面,絕大多數在交配後迅速溜走,而不會被當成點心,只有被交配弄得反應遲鈍,或者體位相當不利,譬如正好有肢體湊到雌性嘴下才會釀成悲劇,而壹些蟲子會本能咀嚼壹切伸到它自己嘴邊的東西,也就是說,被吃純粹是壹種意外。妳掰下任何壹條蟲子自己的腿,放到它嘴邊,它依然會津津有味地大嚼,即使把顯然不是它們常規食物的頭發、草桿伸到螳螂嘴邊,它們也照吃不誤!

有些群居動物在失群(被豢養的動物失去主人),或者在配偶死去(更確切地說是突然消失)以後,有些動物有明顯的焦慮和抑郁狀態,這樣的狀態較長時間得不到緩解,身體內分泌會發生紊亂,產生的血酸和腎上腺素會對機體產生毒害,嚴重的就會導致死亡,從表面上看,有些類似人遭受重大挫折後產生的自殺傾向,但是這裏面有多少情感因素值得懷疑:這是固定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身體產生的不適應造成的,同伴的死亡給這些動物帶來的是不安全感,而對於求生本能尤其強烈的動物來說,沒有安全感給它們壹種隨時受到威脅的危機感,動物行為學上早有詳細闡述,稱為“應激反應”,很多動物離開原來的環境都難以養活,大家熟悉的麻雀就是這樣,有人說那是它們被氣死的,說得準確壹些,它們是因為緊張恐懼而發生內分泌紊亂,它們死於這種紊亂造成的機體混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缺乏食欲等大量消耗體能,但又得不到補充的衰竭——正因為求生本能太強,和它們貌似的“自殺行為”恰好相反。

我接觸過很多種動物,它們對於死亡的理解千姿百態,籠中待宰殺的雞會麻木地啄食剛剛被殺並開膛的同伴胃裏的稻谷;肉狗看到同伴被殺後會發出的極度淒慘的哀叫;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母猴會抓著不幸夭折的孩子不肯放手,直到幼猴屍體因為極度腐爛而分解……但是沒有哪種動物有人類那樣對生命現象的深刻探究,所以自殺應該是作為人類才有的專利,壹切都源於我們有時候想得太多,而我們的想法卻不壹定就是時時刻刻都合理的。

如果除人以外,有哪壹種動物也會自主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那麽它應該就是未來我們強大的競爭者,因為只有理性上升到壹定的高度才會胡思亂想,能胡思亂想的生物就不簡單。動物從來不多想:摟著幼猴屍體的母猴會用另壹只手和同伴搶吃的,它只是困惑:孩子怎麽不動了?有孩子的母猴在群體中會得到照顧,手上的屍體是它的王牌,僅此而已。

不知道身為人類是否應該感到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