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區域產業發展有哪些共同的區域優勢?

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區域產業發展有哪些共同的區域優勢?

長江三角洲北起楊桐運河,南至杭州灣,西至鎮江,東至海濱,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及鄰近海域。面積約9.96萬平方公裏,人口約7500萬,是壹片廣闊的平原。這裏海岸線筆直,海水黃沙渾濁,有寬達幾公裏到幾十公裏的潮間帶淺灘。這個大都市群聚集了工業、金融、貿易、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雄厚實力。在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連接國內外市場、吸引境外投資、促進產業和技術轉移、參與國際競爭和區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鎮江、揚州以東長江泥沙沈積的沖積平原,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杭嘉湖區。長江三角洲的頂點在儀征市周振鎮附近,以揚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為北界,鎮江、寧鎮山脈、茅山山東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灣北岸為西界、南界,黃海、東海為東界。

三角洲基底是揚子準地臺的壹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了沈降。在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期間,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壹次海侵後,長江攜帶的泥沙繼續沈積,開始在河口發育三角洲。

由於科裏奧利力的作用,主河不斷向右轉,使得河口砂群依次並入北岸。紅橋時期、黃橋時期、金沙時期、海門時期、北沙時期形成的沙洲、沙洲,形成了今天長江北岸的漢江、泰興、靖江、如臯、南通、海門、啟東等縣。現在崇明、長興、橫沙等靠近河口的沙島也將根據此法並入北岸。河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的沙嘴壹直延伸到現在三角洲的北部邊界,地面標高6-8米。

南岸的沙嘴向東延伸經過江陰、太倉、外岡、馬橋,地面高程約4.5 ~ 6米,與錢塘江北岸相連後到達杭州灣。沙嘴內的淺水灣淤塞,成為古太湖的前身。此後,淺灣淤塞,逐漸演變為湖泊河流縱橫交錯的低平原。沙嘴南岸以外的沿海地區被不斷淤積成濱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著壹系列海拔100 ~ 300米的殘丘,大部分由泥盆系砂巖和石炭、二疊紀灰巖組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巖和粗面巖組成。

在三角洲早期,人類在這裏從事捕魚、狩獵和農耕。

經過公元4-6世紀東晉、南北朝、南宋的兩次大遷徙和13世紀以來的河網建設,三角洲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鄉”。

近代工業興起較早,內河航運發達,滬寧、滬杭鐵路相繼建成,上海和浙江省的昆山、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丹陽、南通、揚州、杭州、嘉興相繼發展成為工業城市。

為促進和加強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合與合作,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上海、無錫、寧波、舟山、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興、鎮江發起並組織1992,14各市經委(辦)成立第十四屆長三角。

1997年,上述14城市的市政府與臺州市新成立的15城市的市政府通過平等協商,自願組成了壹個新的經濟協調組織——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委員會。協調會設常務主席和執行主席。執行主席由上海擔任,執行主席由除上海以外的其他成員城市輪流擔任。協調委員會每兩年舉行壹次正式會議。協調會設立聯絡處,作為執行主席身邊的常設辦事機構,負責日常工作。各成員城市合作辦(委)作為協調會的具體聯絡和服務部門。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壹部分。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東部,杭州灣以北,楊桐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裏。這裏地勢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然而,也有壹些零星分散的孤立的山丘,如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它們或立於平原,或立於太湖,有的成為旅遊區,有的成為花果山。長江三角洲的頂點在鎮江附近。大約六七千年前,這裏是壹個三角港灣。長江口就像壹個向東張開嘴的喇叭。水面廣闊,潮汐效應顯著。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在海水的支撐下,大部分沈積堆積成南北兩岸的沙堤。北岸的沙洲從揚州向東延伸至如東,沙洲以北的何麗霞平原主要由黃河和淮河沖積而成。南岸沙洲從江陰向東南延伸至上海金山縣漕涇,與錢塘江北岸沙洲相連,形成太湖平原。何麗霞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654.38+0.4萬平方公裏,是壹個碟形窪地。凹陷中心湖連續擺動,主要有射陽湖和大縱湖。由於地勢低窪,從歷史上看,洪水壹直極為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西阻淮河,東引潮湧,開鑿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被淹了九年的重災區成為江淮流域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太湖平原位於長江以南,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平原以太湖為中心,形似大盤子,地勢壹周高壹周低。這種地形特征使得長江和太湖上遊有洪水,也有潮水倒灌。夏秋季節,這裏經常遭受臺風和暴雨襲擊,洪水非常頻繁。為了抵禦自然災害,當地人民下大力氣挖河渠、除積水、修堤防、築閘門,逐漸形成了溝渠相連的密集水網。這是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河網長度為每平方公裏4.8-6.7公裏。平原上有200多個湖泊。長三角江湖縱橫交錯,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的“金三角”。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是沖積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的東南部,以及浙江省的東北部。它是長江中下遊的壹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公裏。三角洲的頂點在鎮江和揚州,北至小洋口。杭州灣南岸。海拔多在10米以下,低丘(如惠山、天平山、玉山、狼山)零星分布,海拔200 ~ 300米。長江年輸沙量為4-9億噸。壹般情況下,28%的泥沙淤積在長江,有些年份甚至高達78%。三角洲繼續向大海延伸。長江以南的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的古沙嘴多在海拔4 ~ 6米;長江以北的揚州、泰州、泰興、如臯等地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在晚冰期最高海平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至2000年左右,北岸沙嘴延伸至蓼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河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年均推進1958 ~ 1973。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泊星羅棋布,素有水鄉、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主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絲綢、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壹。長江下遊和滬寧線兩側有許多重鎮,如上海、蘇州、常州、無錫、鎮江、揚州、泰州、南通、鹽城、連雲港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蘇州、無錫、常州是風景勝地,也是新興工業城市。

長三角是壹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處,因河流所含泥沙不斷沈積而形成平坦、大致呈三角形的陸地。萬裏長江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江水洶湧而下,攜帶的泥沙不斷淤積在河口。歷經千年,最終形成壹片開闊寬廣的三角形土地。

產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南、浙東北產業經濟帶。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經濟總量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領域。200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占全國土地的1%,占全國人口的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22%的國家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長三角都市圈是指長江入海形成的扇形沖積平原上,由浙江的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鹽城、連雲港等18城市組成的城市帶。

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壹道獨特風景,正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註。2001年,這個占全國國土面積2.2%、人口10.4%的地方,創造了全國22.1%的GDP、24.5%的財政收入和28.5%的進出口總額。

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在長江三角洲的快速聚集不僅規模日益擴大,而且以其獨特的活力有力地推動了這壹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3年6-9月,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四市GDP均超過6543.8+000億元,同期增長654.38+02%。上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9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54.38+00%。這種高出全國增速3到5個百分點的經濟快速增長,在長三角已經保持了很多年。

在這片不到65438+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生機勃勃的大型城市群不斷崛起:“超級巨人”上海,年GDP超100億元,位居全國第壹;“重量級巨頭”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年GDP 2000-5000億元;“小巨人”紹興、南通、常州、臺州、嘉興年GDP超過6543.8+0000億元。給“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競爭力很強。在2005年6月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長三角有7個縣市(區)進入前十。縣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的連片城市化成為可能。

這群經濟巨頭直接吸引了眾多世界級經濟巨頭的目光。目前已有4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戶,其中200多家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僅在蘇州投資的就有81家,投資項目188個。據不完全統計,該地區合同利用外資已近6543.8+050億美元。長江三角洲已經成為吸引國際資本和技術的強大磁場。

在“長三角”都市圈,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壹馬當先。全國百強縣近半,工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工業園區近100個,萬向集團、金山石化、揚子乙烯、大眾汽車、上海貝爾、東方通信等數千家巨型企業。這些企業大多規模大,實力強,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

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壹,帶動了“長三角”地區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2010上海世博會給上海帶來了各方面的良好機遇,上海正在努力成為“世界城市”。上海強大的輻射力和周邊“得水”城市的快速發展,讓江浙壹帶的城市都意識到了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其他城市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城市定位,在資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動中尋找城市崛起的機會。

與上海接軌,實現* * *和促進長三角經濟壹體化,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地方政府的學問。蘇州:水塔附近,四面布局;無錫:融入壹體化,謀求新發展;南京:呼應上海,輻射周邊;杭州:接軌上海,錯位發展。“長三角”周邊城市不約而同地把與上海的聯動作為重要戰略。以路橋交通網絡規劃建設為契機,長三角正在打造“三小時經濟圈”。

大融合的趨勢已經開始了。江浙滬或16城市的聯合項目已涉及交通、旅遊、會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標、信用、質檢、環保等多個領域。,正在探索產業規劃、政策法規、金融服務等高層合作與聯動。而“接軌上海”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投資平臺的意義。

長三角壹體化是中國入世後經濟全球化的壹個縮影。大量外企的存在,大大提升了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國際化程度,整個長三角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產品不斷從這裏走向世界。

城市經濟概念:是由江浙滬毗鄰地區的16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江蘇省8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七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臺州。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對外開放最大的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便利,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

長江是中國的經濟開放區之壹。

[編輯此段落]

原名粵江平原。簡稱珠江三角洲。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是壹個呈放射狀入海口的三角洲復合體,是西江和北江同時沖積形成的大三角洲和東江沖積形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壹個倒三角形,底線西起三水市,東至廣州市,至石龍,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裏。沖積層薄,壹般20 ~ 30米。地面起伏較大,周圍是丘陵、山脈和島嶼,占面積的30%。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南部、中山北部、江門東部、虎門西部。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的三角洲還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每年可綿延10 ~ 120米,是我國重點圍墾區之壹。三角洲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1 ~ 23℃,最冷月13 ~ 15℃,最熱月28℃以上。6月至10經常有臺風,降雨集中,天氣最熱。年平均降水量超過1500毫米。雨季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流縱橫,對農業有利。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在中國名列前茅。熱帶和亞熱帶水果包括荔枝、柑橘、香蕉、菠蘿、龍眼、楊桃、芒果、柚子和檸檬。發展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等立體農業結構,成為我國生態農業的典範。有制糖、絲綢、食品、造紙、機械、化工、建材、造船等工業,被譽為南海的明珠。

珠江三角洲地區

[編輯此段落]

“珠三角”的概念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初。90年代末,在“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出現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泛珠三角”的概念被提出。到目前為止,“珠三角”實際上包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這三個概念,這三個概念互不相同,但又密切相關。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明確提出,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惠東、博羅、肇慶、高要、四會,總人口4230萬,總土地面積465.44。

珠江三角洲地區

[編輯此段落]

1994年10月8日首次正式提出“珠三角”概念,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設珠三角經濟區。“珠三角”最初是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七個城市和惠州、清遠、肇慶的壹部分組成,俗稱廣東珠三角。後來“珠三角”的範圍調整擴大到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九個珠江沿岸城市組成的區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積24437平方公裏,不到廣東省陸地面積的14%,人口4283萬,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總量達到114509億元(13835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0%。

大珠江三角洲

[編輯此段落]

“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壹個是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壹個是指粵港澳。目前所謂的“大珠三角”,是指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裏,總戶籍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量3287億美元。從經濟規模來看,“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

泛珠三角地區

[編輯此段落]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九個省份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經貿關系密切。“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裏,總戶籍人口45698萬人,GDP總量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個省區占全國總面積的20.9%,占全國人口的34.8%,占全國GDP總量的33.3%。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組成的所謂“環渤海”經濟圈,似乎從來沒有得到山東和遼寧的認可。山東人更關心自己的橡膠半島,遼寧人對“環渤海”這張臉並不買賬。

以下是壹些引用的例子。妳認為“渤海存在嗎?”

中國三大經濟帶,廣東(珠三角)、江浙(長三角)、山東(渤海灣附近),近年來...

環渤海地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大連、青島、煙臺、秦皇島等沿海開放...

環渤海地區由遼寧中南部、京津唐和山東半島三個人口密集區組成,尚未形成真正的經濟圈...

補充問題:環渤海經濟圈名存實亡。

“環渤海這三個城市密集區各自形成了壹個次區域,有各自的經濟特點和產業布局,有不同的城市體系,國內聯系腹地和對外聯系方向,有各自的中心城市和海港。而遼中南、京津唐、山東半島三大城市群之間的聯系還遠沒有接近壹體化的程度。環渤海不是壹個經濟區而是三個二級經濟區。”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周壹星認為,環渤海地區由遼寧中南部、京津唐和山東半島三個人口密集區組成,尚未形成真正的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