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全家移民到冰島。

全家移民到冰島。

地理簡介: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點。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 34 '的北極圈內靠近北極的地區。北冰洋是壹個巨大的冰凍海洋,被北美和亞洲北部的許多島嶼和沿海地區所包圍。冰冷的海水將冰山從北冰洋帶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極的氣候終年寒冷。冬天,太陽總是在地平線以下,海水完全結冰。在夏天,溫度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融化,太陽在天空中懸掛幾個星期。北冰洋盛產魚類和浮遊生物,為夏季在此築巢的數百萬只海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也是海豹、鯨魚和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相對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天,地面結冰,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天,雪融化,表土融化,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食物。同時,狼、北極熊等食肉動物也靠捕食其他動物生存。北極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壹。幾千年來,因紐特人(原名愛斯基摩人)世代在這裏繁衍生息。最近,這裏發現了石油,所以許多人從南方來到這裏工作。

1909年,羅伯特·皮耶裏和弗雷德裏克兩個美國人都聲稱自己最先到達了北極,但誰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從那以後,各種研究證明,皮耶裏至少到達了離極點幾千米的地方。

北極地區的範圍

北極是指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廣大地區(北極圈),也稱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地北冰洋、邊緣陸地沿海地帶和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圍的針葉林帶。如果以北極圈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總面積為21萬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部分占800萬平方公裏。還有壹些科學家,從物候學的角度,以7月份的平均等溫線10℃(海洋在5℃)作為北極地區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總面積擴大到2700萬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裏。如果以植物種類分布來定義北極,將所有的針葉林帶都納入北極,北極地區的面積將超過4000萬平方公裏。北極地區的邊界是什麽,北極周邊國家的標準並不統壹,但大多數人習慣於從地理的角度把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邊界。

北極地區是壹個冰雪的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是在漂移、開裂和融化,所以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積累上千米的冰雪。因此,北極的冰雪總量僅接近南極的1/10,且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冰蓋,而北冰洋、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冰雪僅占壹小部分。

北冰洋的大部分表面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壹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度為3米,冬季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約1,000 ~ 1,01,000萬平方公裏,夏季覆蓋53%,約750 ~ 800萬平方公裏。北冰洋中部的海冰已經存在了300萬年,屬於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天從6月11到第二年的4月持續6個月。五月,六月,九月,65438+十月屬於春秋兩季。夏天的時候,只持續七八個月。5438年6月+10月平均氣溫在-20 ~-40℃之間。最溫暖的八月平均氣溫也只有零下8度。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測得的最低溫度為-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最冷的地方不在北冰洋中部。西伯利亞維爾霍的揚斯克錄得-70℃的最低氣溫,阿拉斯加的勘探者也錄得-62℃的最低氣溫。

越靠近極點,極地的氣象氣候特征越明顯。在那裏,壹年只有壹天壹夜。即使是盛夏,太陽也只是掛在遙遠的南方地平線上,泛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從不超過23.5度升起,它繞著這壹望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幾個月後,太陽的軌跡逐漸接近地平線,於是北極的傍晚季節開始了。

在北極,太陽永遠不會在高空升起,即使在盛夏,它的上升角也不會超過23.5度。北極地區年降水量壹般為100-250毫米,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的主要形式是夏雨。

北極簡史

古代中國人在北極。

古愛斯基摩人向北遷徙後,中低緯度地區發展起來的古文明逐漸開始思考他們生活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地圖是考古學家挖掘出的巴比倫粘土地圖。這幅畫描繪了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倫的世界。環形的河流環繞著圓形的地球,而巴比倫位於世界的中心。

古老的中華民族也經歷了“以我為中心”的階段。漢族人把軒轅黃帝當祖宗崇拜,後來發生了大洪水。他的孫子鯀從天帝那裏偷了“休耕土”為民治水,事業未完就被天帝殺死。鯀的兒子禹繼續完成了他父親的事業,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中所說的。然而,中國神話中的大禹不僅是壹位為民治水的英雄,還是壹位周遊世界的探險家。治水工程完成後,大禹派太張神帶著他的腳步勘察大地。太張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23.35萬裏,75步。大禹還派天神豎亥從北極到南極,用壹根長約6英寸的竹片“suan”測量地球。結果和東西方的距離完全壹樣。由此可見,人居住的地球應該是方形的,而他們處於壹個被四海包圍的方形地球的中間,所以邏輯上稱自己為“中心之國”,也就是中國。

後來大禹親自去地平線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他去過東方的“扶桑”,那裏太陽升起;我去過原野、金九、青強,和九尾狐壹起爬山去過鳥谷鄉、黑池鄉、青丘鄉。他南下焦頭爛額,越過極熱的九陽山,到達羽國、裸民國、亡靈國。向西,去過三清鳥太後居住的“三險山國”,見過只喝露水不吃五谷雜糧的人。我也去過滿是黃金的“金山”,見過“怪腦人”和“壹臂三面人”。去過北方的“靈正國”和“殘榮國”,路過積石山拜訪過玉江,玉江也是海神和風神。與玉江告別後,大禹打算回家,但他在暴風雪中迷路了。他反而越走越北,最後到了壹個叫“終北國”的地方。這部《最後的北極之旅》可能是中國第壹部也是唯壹壹部關於北極探險的文字記錄。雖然這個記錄來自於神話故事,雖然大禹的足跡當時可能還沒有到達北冰洋的岸邊,但這畢竟是炎黃子孫五千年文明史中與北極有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壹筆。

古希臘人在北極。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明人類將目光投向北極,最早是從古希臘開始的。

因為據說北極圈是古希臘人最先確定的。他們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為兩組,壹組在世界的北方,壹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另壹組靠近天頂和南方,它們只隨季節周期性出現。兩組恒星的分界線是大熊星座畫的圓,而這個圓恰好是北緯66° 33 '的緯度圈,也就是北極圈。

事實上,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2-500年)和他的學派極其鄙視地球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說法,他們的哲學思想使他們堅信,地球只有是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滿足“宇宙和諧”和“數”的需要。

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年)奠定了“地球”概念的基礎。他甚至考慮到,為了平衡北半球的大片土地,南半球應該有壹塊大陸。而且,為了避免地球“頭重腳輕”、大頭(北極)朝下的尷尬局面,北極周圍的區域應該是比較輕的海洋。

於是,2000多年前,壹位名叫比澤阿斯的希臘人勇敢地揚帆起航,開始了文明人類對北極的第壹次沖擊。他花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次航行,他到達了盡可能往北的冰島或挪威中部,可能進入了北極圈。公元前325年,貝齊阿斯回到馬賽(今馬賽)。

冰島和格陵蘭的發現

比澤斯之後1200年,公元870年,壹位名叫奧塔的古代斯堪的納維亞貴族第壹次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海角,繞過科拉半島,進入白海。與太田差不多同時,壹個叫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往西北尋找新大陸,發現了冰島。

格陵蘭島的發現者是壹個名叫紅臉埃裏克的挪威海盜。在冰島連續發生兩起謀殺案後,他被驅逐出境,當時冰島屬於挪威管轄。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只好把家人和所有東西都裝進壹艘沒有篷蓋的小船裏,抱著壹絲希望,硬著頭皮向西劃去。經過相當艱難的航行,他終於看到了壹塊陸地。當時的氣候正處於全球小暖期(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暖期”)的最佳氣候階段,這可能會使格陵蘭這樣的高緯度地區成為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紅臉埃裏克在那裏住了三年,覺得是塊好地,於是決定回冰島招募移民。為了讓這個地方聽起來更吸引人,他給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格陵蘭,綠色的土地。當然,那時候格陵蘭島南部沿海地區的夏天大概真的是壹片綠色。果然,壹批批移民帶著他們的財產和牲畜飄洋過海來到這裏。

此後,格陵蘭島蓬勃發展。高峰期有280多個千人居住區,17座教堂。不僅與歐洲建立了貿易關系,教皇甚至派人去征收教區稅。

然而,500年後,公元1500年左右,隨著世界氣候再次波動(進入小冰期),那裏的天氣變得寒冷,於是這個曾經繁華的世外桃源逐漸進入沈寂狀態。人類在北極活動的這壹時期可以稱為自發的區域發現時期。

北極航線時期

北冰洋東北和西北航線的發現

凱爾·波洛的中國之行讓西方人相信,中國是遍地黃金、珠寶如山、美女如雲的人間天堂。於是,西方人開始尋找通往中國的最短路線——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歐洲人認為,只要從挪威海向北航行,然後沿著海岸向東或向西航行,就壹定能到達東方的中國。因此,中世紀北極探險的歷史與北冰洋東北和西北航線的發現密不可分。

1500年,葡萄牙兄弟考特瑞爾沿著歐洲西海岸向北航行到紐芬蘭。第二年,他們繼續北上,希望找到通往中國的道路,但卻壹去不復返了,他們成為了第壹批為“西北路線”而獻身的探險者。

從1594,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三次北極之旅。1596年,他不僅發現了斯匹次卑爾根島,還到達了北緯79° 49’’的地方,創下了人類北移的新紀錄,成為第壹個在北極過冬的歐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僅37歲的巴倫支死於壹個漂浮的冰塊上,死於饑餓、寒冷和疲勞。

1610年,壹個受雇於商業勘探公司的英國人哈德遜,帶著他的“發現”號船向西北航道發起了進攻,他們後來到達了以哈德遜命名的海灣。不幸的是,22名探險者中,9人被凍死,5人被愛斯基摩人殺死,1人病死,只有7人活著回到英格蘭。

1616年春天,八分指揮小發現再次北上。這是該船第15次進入西北未知水域,發現了開闊的巴芬灣。

1725 65438+10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俄國探險隊隊長,完成“確定亞洲和美洲是否相連”的艱巨任務。白令和他的25名隊員離開彼得堡,自西向東穿越俄羅斯,行程8000多公裏,抵達太平洋海岸。然後,他們從那裏登上壹艘船,向西北方向航行。在隨後的17年裏,白令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難的探險。在他的第壹次航行中,他繪制了堪察加半島的地圖,並成功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也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在1739開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達了北美西海岸,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正是因為他的發現,俄羅斯對阿拉斯加的領土要求得到了承認。然而,超過100人死於這兩次遠征,包括白令本人。

1819英國人帕裏船長堅持在冬天沖進冰凍的北極海域,差點打通西北航道。雖然他們失敗了,但是他們發現了壹個極其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北極冰蓋在不停地移動。他們在浮冰上走了61天,吃苦耐勞,走了1600公裏,實際上他們只前進了270公裏。這是因為冰蓋的移動方向與它們的方向相反。當它們向北旅行時,冰原會帶它們去南方。結果,他們只到達了北緯82° 45′。

1831 6月1日,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羅斯和詹姆斯·羅斯發現了北磁極。

5月1845,19日,大英帝國海軍部派遣經驗豐富的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開始第三次北極航行。全隊129人在三年多的艱苦跋涉中死於饑寒交迫和疾病。這場毫無生機的探險是北極探險史上最大的悲劇,但富蘭克林爵士的英雄行為和奉獻精神卻讓後人大為景仰。

1878年,芬蘭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潘·朗德爾率領壹支30人的國際探險隊,由俄羅斯、丹麥和意大利海軍人員組成。織女星等4艘勘探船首先開通了東北航線。

1905年,後來征服南極的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成功開辟了西北航線。他們的成功為尋找北極東方之路的努力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現狀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川快速融化,使得北冰洋的冰川壹步步與歐亞大陸和美洲失去聯系。雖然這對海洋運輸來說可能是壹件好事,因為這將導致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新航線,但北極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導致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據聯合國和加拿大政府的專家稱,北極附近的氣溫上升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到2050年,船只可以在加拿大北部夏季航行。

這種情況可能會使倫敦到東京的海上航程減少到16000公裏。從倫敦經蘇伊士運河航行到東京需要21000公裏,經巴拿馬運河航行需要23000公裏。從15到17世紀,許多海洋探險家試圖從極地海洋地區向西北方向前往亞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遇難了。但是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可能會開辟新的通道,越來越多的極地海洋區域沒有冰。

探索

直到19世紀末,雖然有許多航海家試圖到達北極,但他們並沒有把北極作為當時的直接目標,而只是把北極作為通往東方的必經之路。然而,超越北極點畢竟是他們最大的光榮夢想,而這個夢想的實現隨著北極航線的開通變得更加迫切。在新壹輪的超越北極比賽中,國家榮耀和體育冒險精神已經超越了商業利益。更重要的是,現代科學考察活動也開始滲透到北極考察活動中。在北極之外徒步旅行的榮耀屬於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裏。他在23年中多次造訪北極,最終在1909年4月6日10時將美國國旗插在北極的海冰上。1937年,兩個蘇聯人第壹次乘飛機在北極著陸。從北極航線的開通到超越北極點的過程可以稱為北極探險時期。

北極名稱的由來

隨著妳從赤道向北走得更遠,妳會發現天上的星星在妳的頭頂上越掛越高。直到妳發現北半球最大的星座——大熊座(中國稱之為北鬥七星)就掛在妳的頭頂上方,妳的位置就是北極。所以古希臘人說北方的時候總是和熊——阿克托斯聯系在壹起。北極的名字“北極”的意思是“熊站在頭頂的地方”。

愛斯基摩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在1萬年前從亞洲穿越白令海峽來到美洲,或者穿越了冰凍的海峽大陸橋。愛斯基摩人屬於東亞民族,與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他們更具有亞洲人的特點。他們與他們的亞洲同時代人分享壹些文化特征,例如使用火、訓練狗和壹些特殊的儀式和醫療方法,以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大部分首領都是薩滿,壹夫壹妻制。有石屋,木屋,雪屋。房子壹半在地下,門口極低。狗壹般是用來拉雪橇的。主要從事陸上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以皮毛為衣,以油為照明和烹飪,以骨頭和牙齒為工具和武器。男人打獵和建造房屋,女人制造皮革和縫紉。我們使用了現代化的漁獵工具,用摩托艇從事海上狩獵,從事皮毛貿易。受白人文化影響,格陵蘭80%的人都搬到了小城鎮。貧富分化,美國愛斯基摩人已經有個人資本家了。

生活在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的北極圈內的壹群蒙古人。身體上和文化上都適應了北極的生活。臉寬,顴骨突出,眼睛有皺紋,四肢短,軀幹大。它不僅有這種形狀,而且在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外鼻更突出,上下頜骨水平拉伸強烈。因為顱骨中線像龍骨壹樣凸出,所以面部外觀呈五邊形。因為克服了極端的環境生活,引起了人類學的關註。

民族歷史

愛斯基摩人是北極土著居民中分布最廣的族群,其生活區域從亞洲東海岸向東延伸至拉布拉多半島和格陵蘭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陸。通常西方人把愛斯基摩人分為東愛斯基摩人和西愛斯基摩人。西部的愛斯基摩人是指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麥肯齊三角洲的因紐特人。這些地區的愛斯基摩文化深受鄰近地區的亞洲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響。

東部的愛斯基摩人是指北美北極地區中部和東部說因紐特語的居民。在西方人眼裏,他們是典型的愛斯基摩人。東部愛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積占整個愛斯基摩人居住面積的3/4,而人口只占1/3。由於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不如西部地區豐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區的愛斯基摩人比東部地區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更高。愛斯基摩人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地域差異很大,所以也有很大的文化差異。當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斯基摩人實際上說的是不同的語言。當然,這些語言都屬於同壹個語系,也就是艾斯克蘭特語。人們認為這個語系與東亞的壹些語言有關,但至今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

“愛斯基摩人”壹詞最早是印第安人稱呼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矛盾很大,所以名字明顯含有貶義。所以愛斯基摩人不喜歡這個名字,而自稱“因紐特人”或“因紐特人”,在愛斯基摩語中是“真人”的意思。

愛斯基摩人都很矮,黃皮膚黑頭發,跟蒙古人挺符合的。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藏族。

愛斯基摩人通過兩次大遷徙從中國北方進入北極地區。經歷了14000多年的歷史。愛斯基摩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在1萬年前從亞洲穿越白令海峽來到美洲,或者穿越冰凍的海峽大陸橋。他們與他們的亞洲同時代人分享壹些文化特征,例如使用火、訓練狗和壹些特殊的儀式和醫療方法。因為天氣惡劣,環境惡劣,它們基本都是在死亡邊緣掙紮,能存活繁衍至今,真的是奇跡。他們要面對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黑暗,要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要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中狂奔,冬天要在漂流的浮冰上掙紮,要用僅有的壹條獨木舟和簡單的工具與地球上最大的鯨魚搏鬥,甚至要用長矛甚至赤手空拳與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壹北極熊搏鬥。壹旦它們抓不到獵物,全家、全村甚至整個部落都會餓死。所以應該說,在世界各民族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壯、最頑強、最勇敢、最頑強的民族。

在過去的幾千年裏,愛斯基摩人雖然生活自由,不受外人打擾,但發展變化極其緩慢。沒有錢,沒有貨物,沒有文字,甚至連金屬都很少。那是完全封閉的自給自足,是真正的自然經濟,類似於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直到16世紀,西方帶槍的獵人才發現他們的存在。於是,毛皮商、捕鯨者、傳教士接踵而至,原本冷清的北極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愛斯基摩人”這個名字頻頻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上。

這些外來者帶來的兩件事對愛斯基摩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壹個是金錢,金錢使愛斯基摩人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第二,疾病使愛斯基摩人的數量減少了很多。

目前,樹線以北(由於氣候寒冷,不可能再往北種樹,有人把這條線而不是北極圈作為北極的分界線)的當地居民不到65438+萬,而外來居民越來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的愛斯基摩人真的很幸運,因為這裏有美國最大的兩個油田,他們每年可以從石油公司獲得壹筆可觀的收入。盡管如此,他們仍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獵。有些人即使有工作也能賺到不錯的薪水,但還是要靠打獵來解決家人的溫飽問題。雖然有時候會吃熟食,但總覺得生肉吃起來更刺激,既能禦寒,又能充饑。

今天和過去不壹樣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經相當現代了。冰屋,他們曾經居住的冰屋,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壹座有下水道和取暖設備的木屋;由海豹皮制成的船Umiak也進入了博物館,並被水上摩托艇取代。狗拉雪橇很少用,所以狗失業,因為大部分人用汽車;為了抵禦冬天的嚴寒,雖然動物皮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上面覆蓋著非常漂亮的尼龍布。孩子可以就近上學,直到高中畢業;成年人下班後也可以坐在家裏看電視聽廣播。總之,愛斯基摩人在這幾十年裏從相當原始的傳統生活壹躍成為現代文明,其速度之快,變化之大,不能不說是歷史上的奇跡。

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的民族關系最為密切,他們是北極和北極附近土著人的主要組成部分,範圍包括格陵蘭島、阿拉斯加、加拿大甚至俄羅斯最東部(西伯利亞)。

目前已知最早的愛斯基摩文化出現在阿留申群島的烏姆納克島上。據記載,大約是3018 230年前。20世紀末,估計愛斯基摩人約有117000人,其中格陵蘭和丹麥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剩下的大概是西伯利亞1600人。

南極

南極被稱為第七大洲,是地球上最後壹個被發現的洲,也是唯壹壹個沒有土著居住的洲。南極大陸總面積654.38+03.9萬平方公裏,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在世界各大洲中排名第五。整個南極大陸被巨大的冰蓋覆蓋,平均海拔2350米。南極洲有220多種礦物。

南極洲是壹個巨大的天然“冷庫”,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淡水儲存地,擁有地球上約30%的淡水資源。

南極洲曾經是古岡瓦納的核心。大約65438+8500萬年前,古岡瓦納分為非洲、南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亞,並相繼從它們中分離出來。大約6543.8+0.35億年前,非洲-南美洲板塊壹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和南美洲板塊。大約5500萬年前,澳大利亞板塊終於從古岡瓦納大陸脫離,向北漂移,只剩下南極洲。東南極和西南極在地質上有很大的不同。東極是壹個古老的盾,可以追溯到大約30億年前。西南極由幾個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比東南極年輕很多。

南極洲的海岸線長約24700公裏。

邊緣海和島嶼南極洲的邊緣海包括屬於南大西洋的貝林斯高更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爾海。主要島嶼有奧克蘭、布維、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克尼、阿德萊德、亞歷山大、彼得壹世、南喬治亞、愛德華王子和南桑威奇群島。

地形:橫貫南極洲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東南極洲,面積很大,是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橫貫南極山脈,在地盾邊緣綿延;西南極洲是壹個由山脈、高原和盆地組成的小型褶皺帶。東西之間有壹個沈降帶,從羅斯海壹直延伸到威德爾海。南極洲是地球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點是瑪麗伯德地的羅宇勝山,海拔5140米。這塊大陸幾乎完全被冰雪覆蓋,冰層的平均厚度

1880米,最厚4000多米。大陸周圍的海洋中有許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大陸只有2%的土地常年不被冰雪覆蓋,被稱為南極冰蓋的“綠洲”,是動植物的主要生存場所。綠洲上有山峰、懸崖、湖泊和火山。南極大陸上有兩座活火山,分別是欺騙島上的欺騙島火山和羅斯島上的埃裏伯斯火山。欺騙島火山在1969年2月爆發,使得那裏的科考站瞬間化為灰燼。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對此心有余悸。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極寒、強風和幹燥。全大陸年平均氣溫-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已達-89.8℃,是世界上最冷的陸地。全大陸平均風速為17.8米/秒,沿海地面風速往往達到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風力最大的地區。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大陸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大陸年降水量只有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沒有降水,空氣非常幹燥,被稱為“白色沙漠”。

季節和晝夜南極洲每年分為寒冷和溫暖的季節。4月-65438+10月為冷季,11-3月為暖季。極地附近的寒冷季節是極地夜晚,此時的南極圈附近經常出現耀眼的極光;在溫暖的季節,另壹方面,它是極端的壹天,太陽總是斜著照射。

南磁極和難以接近的磁極南磁極是地磁南極。在1985,南磁極的位置大約是東經139 24 ',南緯65 36 '。“難以到達的極點”是以南緯82度、東經55-60度左右為中心的高地。由於地勢較高,它已成為大陸冰川外流的主要冰分界線,是壹個難以接近或到達的地區。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國際南極條約,凍結了上述9個國家對南極洲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洲只能用於和平目的。可以說,南極洲現在不屬於任何壹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人類。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加入1983。

科學研究站

目前,已有26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科考站,在南極建立了150多個科考基地。根據其功能,這些眾多的研究站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常年科考站、夏季科考站和無人自動觀測站。其中常年科考站50多個,中國的昆侖站、南極長城站、中山站都是常年科考站;南極約有100個夏季科考站,其中70 ~ 80個經常使用。中國在南極沒有夏季科考站。

.....太多了。南極不全,可以自己參考百度百科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