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聯莊鎮村莊簡介

聯莊鎮村莊簡介

聯莊村鎮政府駐地是農歷三八節的壹個集市。239戶968人;耕地1500畝,其中水澆地1150畝。個體經營包括煙酒、日用品、食品加工、餐飲等。家庭副業包括精梳羊絨和合金刀。廉莊是以古名廉頗墓命名的。後來,聯眾村發展成為清河以東的重要集鎮,村名改為聯眾集。1958公社時期,連仲集改為連莊。

王莊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以西0.8公裏處。有266戶1082人;耕地1901畝,其中水面降至地面1071畝。家庭工作副業合金工具等。據《王氏族譜》記載,明代永樂年間,王氏始祖王福能從山東萊州昌邑縣古力的家族遷來定居,以姓氏命名為王家莊,後演變為王莊。

前連屯位於鎮政府駐地以南1.2km處。有418戶,1806人;耕地3219畝,其中水澆地3151畝。家庭工作副業合金工具等。連屯原名聯眾屯,相傳建於趙國名將廉頗墓附近。1961調整公社規模時,聯眾土地被分成兩個村,壹個在北邊叫後簾村,壹個在地方政府叫前聯村。後來演變為前連屯、後連屯。

後連屯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以南0.6公裏處。有91戶,414人;耕地972畝,其中水澆地822畝。家庭工作副業合金工具等。

聯眾寺村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1.4 km處。244戶972人;耕地2074畝,其中水澆地1500畝。家庭工作副業合金工具等。相傳早年這裏有壹座廉頗墓(廉頗墓)和壹座廟,所以村子取名廉頗墓廟。“連”縮寫為“連”後,成為聯鐘寺。

東雷橋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0.9公裏處。92戶415人;680畝耕地。其中,水澆地500畝。家用副業包括合金刀和精梳羊絨。東西喬磊最初被稱為喬磊。明朝洪武年間,銅橋村因壹座銅橋而得名。傳說壹艘江南“蠻子”後來毀了銅橋。重建橋梁65,438+0座(民國式樣),村名改為喬磊。因為在喬磊村的中間有壹個大海灣,它形成了兩個部分,壹個在東邊叫董磊橋,另壹個在西邊叫席勒橋。

西雷橋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1.3 km處。有287戶1205人;耕地1996畝,全部為水澆地。家用副業產品有合金刀、精梳羊絨、建築等。

馬兒莊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3公裏處。有216戶972人;耕地2098畝,其中水澆地680畝。精梳羊絨等。相傳明朝初年,姓馬的人在此建寨,故名馬莊,後演變為馬二莊。

東丈古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以南1.5km處。有172戶662人;耕地985畝,其中水澆地905畝。西張谷和東張谷都是由“張福莊”演變而來。因該村創始人為張、傅,後演變為張家莊,故得張家莊之名。1958根據位置命名為東張谷、西張谷。

西漳古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以南2.2公裏處。有276戶1164人;耕地2389畝,其中水澆地1400畝。

長莊科村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5公裏處。323戶1375人;耕地3447畝。其中2590畝水澆地盛產大棚蔬菜。據說這個村子在古代很有錢,村裏有99棟樓和常家樓。後來因為江南人在這裏建廟,常家樓漸漸變窮了。常家樓人想走科舉為官之路,重新發展,於是改名常莊科。

大林莊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裏處。有201戶756人;耕地2210畝,其中水澆地1457畝。大林莊是林的祖先所建,故名,又因東邊還有壹個小,故村名大林莊。

宋家閣村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5公裏處。203戶897人;耕地2093畝,全部為水澆地。家用副業有精梳羊絨、合金刀等。據說這個村子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因村中有壹座著名的亭子而得名“閣上”。之後,宋家在村裏定居,改名為宋家閣。

位於大範莊鎮政府駐地以南5.4公裏處。有57戶262人;耕地649畝,全部灌溉。據《範氏族譜》記載,明代成化年間,範祖從山東萊州昌邑縣牛毛村遷居至此,後以姓氏命名為。清光緒年間,範家築寨,名小樊莊,原改名大。

小範莊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5.5公裏處。有147戶767人;耕地2046畝,其中水澆地1946畝。

楊鬥塢位於鎮政府駐地以南2.8公裏處。有162戶645人;耕地1432畝,其中水澆地1232畝。相傳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死後葬於此,稱竇建德墓為竇武。據《楊氏族譜》記載,明永樂年間,楊的祖先因離較近,從山東萊州昌邑縣楊家埭遷來此。後來演變成了楊鬥武。

張鬥塢位於鎮政府駐地以東2.8公裏處。有162戶644人;耕地1338畝,其中水澆地1218畝。相傳張、宋的先民先來此定居,以張姓、宋竇家塢為姓。1958改為張鬥吾(竇武壹詞見楊鬥吾)。

銀鬥塢位於鎮政府以東2.8公裏處。有141戶606人;耕地1060畝,其中水澆地800畝。據說明朝以前叫劉家崗。明朝永樂年間,移民殷從山東萊州昌邑縣遷居至此,並將村名改為銀鬥家務,後演變為銀鬥家務。

李鬥塢位於鎮政府駐地以西3公裏處。208戶855人;耕地1682畝,其中水澆地1200畝。明永東年間,崔、遷居此地,比鄰而居。他們以姓氏命名為崔竇家塢和李竇家塢,後兩村合稱為李,後演變為李。

趙家莊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2.8公裏處。324戶1340人;耕地2984畝,其中灌溉2788畝。《秦莊》原趙家莊名曲,因曲秦二氏而得名。後來,壹個姓趙的家庭搬了過來。有壹年,趙家捐糧四十八石給官軍,取名“鐵帽子”。因為趙家有勢力,就把村子的名字改成了趙家莊。

華莊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3公裏處。有332戶1289人;耕地3300畝,其中水澆地2600畝。據飛輪海族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飛輪海的三個祖先華龍、華虎、華寶,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取名華家莊,後演變為華莊。

高培村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裏處。有384戶1571人;耕地3080畝,其中水澆地2162畝。家用副業有精梳羊絨、合金刀等。相傳村裴祖籍四川,明永東年間遷居於此。他的祖宗死在路上,妻兒全靠壹個叫王福的同路人照顧。為了紀念王福的熱心幫助,這個村莊被命名為王福莊,後來演變為高培村,簡稱高培。

韓佳村位於高培東部,隸屬高培村委會。相傳自然村住著姓韓的,建有高樓,原名韓家樓。後來,由於建築的毀壞和湮滅,它的村名演變成了韓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