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土樓式民居最大特點是

土樓式民居最大特點是

土樓式民居最大特點是防禦。

土樓,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壹種適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強的防禦性能,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焙燒的土並按壹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墻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壹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墻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梁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只能稱為土屋。土樓是世界獨壹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築。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土樓已被嚴格確認的福建土樓建築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龍巖永定縣、福建省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

土樓的誕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自唐宋以來,南遷人士來到重巒疊嶂、交通閉塞的山地地帶並紮根於此。他們面對著閩南人與潮汕人的矛盾、地方起義軍與朝廷的對峙、家族之間的械鬥、橫行的盜賊、山區中出沒的猛獸。

為了讓家族在此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去,他們沿襲中原的夯土建築形式,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建造了兼具居住與防禦功能的土樓。

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仍,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

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征的福佬民系;輾轉遷徙後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山區的中原漢人則構成福建另壹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話為特征的客家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