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卓別林是喜劇大師嗎?

卓別林是喜劇大師嗎?

是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後壹生***出演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壹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壹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壹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城市之光》

卓別林

個人圖片(7張)最出色的角色是壹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壹幅紳士氣度、穿著壹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壹頂圓頂硬禮帽、手持壹根竹拐杖、留著壹撇小胡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壹。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臺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壹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的壹生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人之壹,他本人成為了壹個文化偶像。他壹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的多多少少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壹些人的嚴格批判。

編輯本段童年時期

《大獨裁者》

1889年,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壹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雪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壹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壹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壹個精神病院。當時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壹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跟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制片廠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因父親在37歲時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年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壹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 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壹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壹個下層階級的代表。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裏,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編輯本段舞臺生涯

《凡爾杜先生(殺人狂時代)》

1894年卓別林五歲時在倫敦的壹俱樂部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臺表演(母親嗓子突然沙啞)。他小時候曾生過壹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啞劇《灰姑娘》中扮演壹只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壹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壹個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爾摩斯》中的壹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壹個雜技團裏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裏扮演小醜。

編輯本段移民美國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是於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啞劇劇團進入美國的。當時卡爾諾啞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裏分享壹屋。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在雇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裏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壹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影。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制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壹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板賽納特壹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摩登時代》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壹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壹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麽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壹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壹千倍地更喜歡用壹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

宣傳圖片(18張)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壹塊骨頭。這辛酸的壹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制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幹的水泥地上踏下壹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征。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壹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壹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壹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淘金記》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於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二十年,受盡剝削,在壹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壹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為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壹篇題為“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為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臺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準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壹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為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制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舞臺生涯》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鬥的壹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