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湖南省華容縣有幾個鎮?分別是什麽城鎮?

湖南省華容縣有幾個鎮?分別是什麽城鎮?

華容縣:位於縣城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 33′56″,北緯29 31′46″。黃龍元年(229年),三國吳太帝就在本縣東二裏。楊迪大業十年(614),郡遷至河西,唐中宗神龍元年(705),遷至城東紫埠。宋仁宗何誌元年(1054),遷回河西。民國以前縣市同名,俗稱華容;民國元年(1912)稱張臺鎮,1950稱城關鎮。縣城的名稱來源於春秋時期楚國所建的張花臺和容城。2000年縣城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8萬人。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範圍東起聖豐鄉市府村,西至馬鞍山,南至湖城麻栗寺鎮及農村,北至萬宇鎮石山集。

萬宇鎮:位於縣城以北7.5公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裏屬於萬宇鄉。建國後為第四區所轄鎮,1956撤區並時為萬宇鄉。1958屬於古城公社。1961年,從古城公社劃出,建立萬宇公社。1984年改為建制鎮。面積96.7平方公裏,10495戶,總人口40289人。轄29個行政村,275個村民小組。現轄26個村,2個漁場,1個居委會,264個村民小組。

宋家嘴鎮:據史書記載,隋朝的郡縣疆域為十都,宋家嘴是其中壹都。當初是壹個姓宋的人的聚居地,故名。原址在大內的河岸上,在這個城鎮的下遊2英裏處。1953大堤整修的時候搬到這個地方。建國前屬梁青鄉,解放初屬3區,後劃歸鮎魚圩區。1956年撤區並鄉,定名為松石鄉。1958年屬於古城公社。191,改為鮎魚圩公社。面積40.4平方公裏,總人口21,230。轄13個村,2個農場,1個居委會,153個村(居)組。

鮎魚圩鎮:建國前是涼鄉。解放後,建鎮為李準、時嘉、寶安、黃洋、莆仙、鮎魚圩鎮,並劃歸3區,後改為鮎魚圩區。1956,撤區並鄉,改為石家屯鄉,鮎魚圩鎮升級為縣管鎮。1958年隸屬古城公社,1959年劃歸年魚圩公社,1961年脫離松石公社,建年石公社。1966,鄉又變成了縣城。1969年,該鄉並入鮎魚圩公社,1980年,該鄉分離,該鄉重新設為縣屬鎮。1984,鎮鄉合並為鮎魚圩鎮。蒲縣崗集鎮。

北京港鎮:位於華容縣南部。轄區舊稱玉殿苑,曾為牛石湖、西湖、大內河灘、禹州。1902左右,被流入縣城的移民組織收回。取《詩經》中“南山自古,神玉殿”之意,命名為玉殿環。建國前屬井崗鄉,建國後又分為井崗鄉、橫州鄉、鐘靈鄉、北嶺鄉、余久鄉,分屬2個區。1956,撤銷地區,並入井崗鄉;1958年與新河鄉合並,組建新井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規模,定名為井崗公社。北京港鎮1984。面積75.7平方公裏,總人口39227人。轄27個村,2個漁場,1個林場,2個居委會。北京港鎮,早期街道建在藕池河堤上,1953遷入堤內,用於整治河堤;1951年建成兩個區鎮,1956縣城,1958縣城,再1966縣城,再1969縣城,再1980縣城。

治河渡鎮:位於縣城東南部。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後,轄潤德、黃鵬、紫南、鄧英、防城五個鄉,劃歸1區。1956,合並鄉為潘家渡鄉,鄉政府設潘家渡。1958年,梨花壹社規模縮小,1961年,建立為潘家公社。1983更名為潘家鎮,1993鄉政府遷至治河渡鎮,改鄉為鎮。面積45.72平方公裏,總人口26597人。轄14個農業村,2個居委會,2個漁場。

三豐寺鎮:位於華容縣東部。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後分為4區,1區。1956撤區並人三豐寺鄉。1958年,全縣第壹個人民公社成立,命名為華誼公社。1961年縮小公社規模,設立三個公社。三豐寺鎮成立於1984。面積75.8平方公裏,人口31136。轄20個村,1漁場,1林場,1居委會。鄉內三豐寺。

竹子口鎮:位於縣城南端,北距縣城32公裏。原屬洞庭湖,建國初屬華容縣第九區,1956撤區並鄉後稱龍溪鎮。1958屬於幸福公社。1961年,龍溪公社從幸福公社獨立出來後成立。1983年,恢復鄉鎮體制,1984年,龍溪鎮與朱軾鎮(縣屬鎮)合並為註子口鎮。面積61.12平方公裏,總人口38827人,其中城鎮居民13000余人。轄34個村(居)委會、247個村(居)組。鎮人民政府駐朱子口鎮國慶路。

塔石驛鎮:位於長江中遊南岸,華容縣東北部。建國前是紮西鄉,建國後是5區管轄。1956還是塔石鄉,191歸東山公社。脫離東山公社,成立塔石公社。1980年,鎮東部的壹些村莊被劃分為周建疆公社。全鎮轄22個村(場),2個居委會。面積108.3平方公裏,總人口31000。新沙洲集鎮原名江洲市場,1976前屬紮西公社倪青大隊管轄,至今仍是不毛之地。1980成立江州公社,公社機關進駐此處,聚居人口開始增多;1995江洲鄉與塔石驛鎮合並,鎮政府還在。

東山鎮:位於華容縣東北部。該鎮明清時期為文軒鄉,民國時期為三郎太鄉。建國後,建有吉林、祖光、煥榮、金仙、烏西、東東、紅烈鄉五個區。1956地區撤銷,並入三郎巖鄉。東山人民公社成立於1958,覆蓋紅山頭、塔石驛、東山全境。1961年,公社縮小,改名東山公社。1970年劃出桃花山,成立桃花山公社,1995年並入東山。東山鎮成立於2000年。面積98.6平方公裏,總人口28241。鎮政府駐地三郎堰。

聖豐鄉:位於華容縣北部。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初建為板橋鄉、梅塢鄉、栗樹鄉、黃瑚鄉等,最初屬於4區,後來屬於1區。1956合並鄉為聖豐鄉。1958屬於華誼公社,1961年縮減到現在的規模。面積67平方公裏,人口22829人,5846戶。管轄19個村莊和農場。鄉政府駐地毛家巷。

新河鄉:位於華容縣西南部。建國前,為了溝通赤巖湖與牛石湖,在農村開辟了壹條新河,連接了華容縣與北京港的水運,故名新河口。建國前屬五河、三寶鄉,後屬井崗鄉。解放後,建有華凱、仙鶴、夷陵、十三等8個鄉,2個區。1956年在新河鄉成立,1958年轉新井公社,1961年達到現在的規模。面積70.5平方公裏,總人口39340人。轄27個村,1個居委會。新河口鎮政府。

團洲鄉:位於華容縣東南部。這裏曾經屬於洞庭湖。1977年冬,為消滅血吸蟲病,成立滅螺指揮部,組織全縣數萬民工圍埂滅螺,實際目的是圍湖擴田。1980年,指揮部改為公社,定名為團州人民公社。1983更名為團洲鄉。面積50.9平方公裏,總人口23180。轄15個村,4個場,1個居委會;15自然村名稱依次以團子開頭,以“結、東、南、、北、周、建、農、福、信、華、榮”為村名。鄉政府駐團洲村。

保護城鄉:位於華容縣南部。因地形環繞縣城,曾以護城而聞名於家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農村屬於張臺鎮和萬宇鄉。建國後轉入1區,後轉入4區。1956,用於保護城鄉。1958年與萬宇、松石、施家屯聯合成立護城公社。191年縮小到現在的規模,成為著名的護城公社。1983,恢復鄉建制。面積50.9平方公裏,人口30284人。鎮政府駐地瑪麗斯,1993成立瑪麗斯居委會。

新建鄉:位於華容縣西部。建國前屬石梅鄉,建國後建為包河、團城、西來鄉。1956為西來鄉,1958為東風人民公社,1959更名為曹駿公社。1961,從曹駿公社劃出,轉到梅田公社。1972,從梅田劃出,建成新公社。1983更名為新建鄉。面積43.62平方公裏。2000年,全鄉總人口為22713人。新建鄉政府進駐映象園。

南山鄉:位於華容縣中南部,距縣城13km。它是因為在舊社會,縣南部的山被統稱為“南山”而得名。建國前是大乘鄉。建國後,李二區於1956建成南山鄉,1958建成南山公社,1983改為鄉。面積82.30平方公裏,總人口22267人。管轄27個村莊和農場。鎮政府駐大成寺。

中南鄉:位於華容縣南部。建國前屬大成寺鄉,建國後建為峪口、夏佳等6個鄉。1956被命名為中南鄉。後來被稱為公社或鄉鎮。面積55平方公裏,人口2.2萬。轄23個村、農場和2個居委會。鄉政府駐地原為峪口,1991遷至鐘南山。

幸福鄉:位於華容縣南部。建國前,屬嶽陽縣仁義鄉和華容縣董卿鄉。1952年,嶽陽縣部分歸屬華容,建巴河、招撫、團山3鄉,李9區。團山鄉成立於1956,人民公社成立於1958,以轄區幸福先進社命名。面積63.84平方公裏,人口3.2萬。管轄28個鄉村農場。鄉政府就駐紮在大壩上。新洲農場建於1970,1980改為新洲公社,駐地為新洲集鎮;1995新洲鄉並入幸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