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有關小平故裏的介紹

有關小平故裏的介紹

廣安歷史悠久,有記載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宋開寶二年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廣安因此而得名。1993年7月設立地區,1998年7月撤地設市,是四川省毗鄰重慶最近的壹個地級市,是四川進入三峽經濟區的“東大門”,是大三峽旅遊區的重要節點。王康這裏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記載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巴蜀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春秋時期,這裏屬巴國領地。公元969年(宋開寶二年),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廣安因此得名。自宋開寶二年至民國,歷朝歷代在廣安設置軍、州、府建制歷史達944年。

悠久厚重的歷史,孕育了壹代又壹代仁人誌士:漢有壹代名將龐雄,宋有魯國公安丙,明有戶部尚書王德完;還有劉邦部將紀信,三國蜀將王平,晚清名將李準,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膾炙人口的傳說。近現代有四川保路運動領袖蒲殿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秦炳、數學泰鬥何魯、《紅巖》作者楊益言、《紅旗》雜誌社原總編熊復、版畫家豐中鐵、劉曠、著名表演藝術家吳雪。……壹代代廣安兒女,在中國歷史上各領風騷,名揚四海。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起義”就發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小說《紅巖》中許雲峰和“雙槍老太婆”原型都誕生在廣安。

1993年7月2 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廣安地區。1998年7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廣安市。廣安市轄廣安、嶽池、武勝、鄰水、華鎣五縣(市)區,幅員面積6343.6平方公裏,總人口427.11萬。

廣安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鐵、鹽、硫、裝機240千瓦的廣安發電廠已投入生產。廣安的白市柚子、黃龍貢米、鄰水臍橙、華鎣峒茶山珍等土特產遠近聞名。

廣安交通便利。襄渝鐵路縱貫南北、廣渝高速公路和廣遂高等級公路正建設之中;廣南、鄰達鄰墊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嘉陵江、渠江在境內航線達236公裏,重慶、南充兩大空港緊靠廣安。

廣安地域,春秋屬巴國,秦屬巴郡宕渠縣,“迄漢及晉,綜屬宕渠縣之西南地”(清光緒《廣安州誌》)。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年從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縣,治所在始安城,屬北宕渠郡。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北宕渠郡改為流江郡,縣屬流江郡。

隋文帝開皇十壹年(公元591年),以治所始安城即古zong(宗下壹貝字)城,改名為zong(宗下壹貝字)城縣。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出部分地域另置豐樂縣後,復名始安。八年(公元605年)廢豐樂縣,其地復入。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始安縣為渠江縣。

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於渠江縣境秀屏山(亦稱翠屏山、銀頂山)下的濃洄鎮置軍,取“廣土安輯”之意,命名為廣安軍。廣安壹名,遂由此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蒙古兵入川,軍治所遷至大良城。寶佑六年(公元1258年)至度宗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大良城兩度被蒙古兵占領又兩度為宋軍收復。鹹淳二年收復後,改廣安軍為寧西軍。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治所遷回濃洄鎮。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寧西軍及其轄地為元所據。十五年(公元1278年),縣改隸順慶府。二十年(公元1283年)順慶府升為順慶路,置廣安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將其納入版圖,同年改名為廣安州。

清初,州境先後為張獻忠、李自成、姚黃(姚天動、黃龍)及明將甘良臣等部占領,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歸入清版圖,但因州城尚為人所據,治所設來蘇寨。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遷竹山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遷至濃洄鎮,領有嶽池、鄰水、渠縣、大竹四縣。嘉慶年間推行道府制,州屬北道順慶府。

宣統三年十月壹日(公元1911年11月21日),蜀北民軍占領州城,宣布廣安州脫離清政府,並由蜀北軍政府直轄。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7月,蜀北軍政府撤銷。明道廢府,州直屬於省。次年恢復道制,廣安州改為廣安縣,隸屬川東道。三年,川東道改為嘉陵道,縣為其所轄。八年至十二年,四川軍閥紛爭,廣安縣先後為黔軍、陜軍、江防軍所據,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又先後為羅澤洲、楊森所轄。二十四年川政統壹後,屬四川省察專員公署設於大竹的第十行政督察區,至三十八年十二月八日未變。

1949年12月9日廣安解放後,隸屬川東人民行政公署大竹專員公署。1953年3月大竹專員公署撤銷,改屬南充專員公署。1968年9月南充專區改為南充地區,縣隨之改屬。1993年7月廣安地區成立,廣安縣隸屬廣安地區。1998年11月廣安地區改廣安市,廣安縣改縣設區。

[民 俗 文 化]

公元前11世紀,聚居在湖北武落鐘離山的巴人西遷川東,建立以地緣為紐帶的部落聯盟,取得各部族間的統帥地位,建立巴國,定都江州(重慶)。巴人的壹支板楯蠻族沿嘉陵江、渠江水道向上遊拓展。在茫荒的江河兩岸,勤勞勇敢的板楯蠻逐水而居,過著漁獵、農耕的原始生活,最早開發了廣安這壹片熱土。

板楯蠻有七姓:羅、樸、昝、鄂、度、夕、龔,他們得益於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地理優勢,逐漸成為巴人最強盛的壹支。《華陽國誌》記載:“宕渠蓋為稹國,今有賨城”,今廣安區仍有“賨城”之稱。板楯蠻生性慓悍,勇猛異常,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了代表他們性格與民俗的“巴歌”、“巴渝舞”。周武王起兵伐紂,聯合巴人支系會師於河南牧野,與商紂王大戰。板楯蠻手持木盾護身,以馬歌為軍樂助威,沖鋒陷陣,奮勇沖殺,大敗商紂王,致使其“前徒倒戈,血流漂杵”。漢代,板楯蠻改稱“賨人”。

板楯蠻壹責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歌舞粗獷原始,淳美古樸,氣勢磅礴,富於感染力。漢代“巴歌”、“巴渝舞”不僅用於年節、婚喪典禮,還用於戰事。劉邦平定關中,板楯蠻“為漢軍前鋒,陷陣銳氣、善舞。帝王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至今流傳於廣安區、渠縣、華鎣市的“巴渝舞”、“雲童舞”,仍保留著前人的遺韻。

從周朝至清朝初期近2000年,我們的先民在與各民族的融合中,相互滲透,互為影響,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秦滅巴國後,移秦隴之民萬家入蜀,帶來了先進的中原華夏文化。明朝初年,湖北、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清朝初年,兩湖、兩廣以及江西、福建之民大舉入川(史稱“湖廣填川”),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並極大地改變了廣安的民族結構,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鄰水縣塘灣山漢代巖墓群、武勝縣匡家壩漢代磚窯群,不但規模宏大,而且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為研究漢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漢代,賨人的蠶麻織物稱為“巴布”,工藝精湛,世代相傳。唐代,川中蠶桑業發展迅速,嶽池、廣安、武勝縣(區)等地為川中蠶桑重要產地。據考證,佛教於唐朝時傳人廣安市,華鎣山逐漸成為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並以“川東峨嵋”之美譽影響華鎣山周圍各縣(區),先後建成鄰水千佛崖、大佛寺、黃陵寺、延福寺,武勝江陵寺、觀音寺、東山寺、龍女寺,嶽池光明寺,廣安沖相寺、興國寺、高登古剎和嶽池千佛崖等佛教建築,至清朝光緒年間,全市佛教寺廟多達717座。這些建築,構建崇宏,巧奪天工,尤其是華鎣山寺廟,集中體現了廣安民間的工藝,有三尺長的鐵瓦,有四尺長的鐵象,有重達70余斤的銅鼎,有“大十圍,深五尺,可容水三十擔”,鍋沿可行人的千僧鍋。

廣安境內的百余處石刻,是廣安市文化內涵深厚的又壹象征。著名的真靜書巖、海桃碑、杜勒索碑、渡口令摩巖石刻、流杯池石刻、翔鳳山石刻、蘭亭集序石刻,不但筆力遒勁,刻工上乘,而且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廣安的歷史進程。

文物考古中發現的唐朝陶碗、雙耳罐、清朝陶萬年燈等陶器和宋代青瓷印花高足杯、青瓷碗、青釉瓷盤、青瓷高足碗、黑瓷高足杯以及元朝青瓷碗、明朝花碗等器物,都是世間難得的珍品,展示出廣安人民獨到的工藝水平。

廣安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古往今來,吸引了大批文人到廣安遊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唐朝詩人元稹、李白,宋朝詩人陸遊、範成大,明朝建文皇帝等,都在廣安留下了墨跡。

唐代詩人李白到廣安南陽寺(今方坪鄉境內)留下詩句:

惜此落日暮,愛此寒潭清。

西暉逐水流,巖漾遊子情。

空歌望明月,曲盡長松鳴。

與李白同代的大詩人元稹望著滾滾渠江,曾詠壹首《篆水》(篆水即渠江),堪稱壹絕:

渠江明凈峽逶邐,船到名灘拽遲。

櫓動搖方作夢,巴童指點笑吟詩。

余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

物色可憐心莫恨,此行都是獨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