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西焦的西焦主要的姓氏考

西焦的西焦主要的姓氏考

每年清明時節,盧氏宗廟大開門庭,人來人往,情趣非凡。祭祖之余,年滿十二歲的男子,都可以入會,到那裏享受壹頓美餐。伴隨著說笑聲在互尊互敬的洗禮中度過,享受著祖宗留下的好處,都感到壹種說不出的情趣及品不透的風味。

村的西北部有壹處108畝大的古墓群,石碑聳立,高高的枝頭下埋設著房屋大小用古磚堆砌的圓形拱墓,墳地中間有壹條南北貫通的人行道,路口東側有壹座看墳人住的宅院,西側豎立著壹座比宗廟更雄偉的石碑,上面載著幾十代先人的名諱。村的東頭獨設壹座典雅的家族宗廟。雄偉的主室北墻上陳列著用黃綢不布書寫的家譜。院裏門外植有眾多古柏,大理石供桌布置整齊,門口豎壹巨大的石碑,記載著盧氏家族長輩列祖列宗的名諱,最後兩個人的名字是盧熙延和盧金鎖。

明初“靖難之役”之後,人民遭受戰亂破壞和自然災害襲擊,村莊毀者十之八九,人民存者十剩壹二,真可謂是“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裏少人煙。”而山西壹帶卻無兵災之苦,壹派風調雨順。明成祖大力發展生產,為了極力恢復河北壹帶的經濟,永樂初年,詔令從山西“分丁於真正南宮壹帶古籍方民”,當時中央政府便在洪桐縣設立壹個移民機構,專門辦理移民事宜,此處有壹棵老槐樹,故河北的百姓有“要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桐大槐樹”。

在遷民過程中也不是壹帆風順的,雖然當時政府給了優惠,但中國所有農民所固有的安土重遷的舊觀念使得已遷移百姓們紛紛回來。如此壹來,使得負責移民的大將軍徐達感到完成工作困難很大。於是他設計讓官兵到處貼榜文,上寫:凡七日內到洪桐老槐樹下領取勉遷文書者可以免遷,否則不論男女老少都必須東遷。等老百姓來後,徐達立刻命令官兵封鎖城門,準進不許出,將百姓壹個個登記入冊,為防他們逃脫,將每人小腳趾甲上剪壹缺口,這個小缺口後來代代傳了下來。

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歷史文物慘遭破壞,所幸,城中村改造使得西焦村中的不少墓碑又重見天日,雖然數量很多,但在考古價值上卻極為珍貴。

據碑文記載,西焦盧姓始祖盧伯成,於元末明初舉家由逐鹿南遷,先後輾轉於真定和獲鹿,西焦村為其第三次遷居所在地,時間為明朝天順年間,即公元1457年前後,距今五百余年,當今健在的九代人,系為盧氏的二十三至三十壹代。

而結合2002年七月西焦中區建四號樓挖掘出土的墓碑,特別是“皇清處士盧府嚴君諱耀字瑞臨王氏合葬之墓”及“皇清處士盧翁諱福生字發福王吳氏合葬之墓” 碑,這二通墓碑相互印證,互為補充,為全面準確研究西焦兩盧的關系史,提供了實物和理論依據。從而方有可能提出:“西焦小盧出自嚴姓,嚴瑞臨為其始祖”的科學論斷。

從墓碑文字分析,嚴耀瑞臨是個有文化素養的人,祖籍江南(北方多閆姓,嚴姓很少見)。清朝中葉正逢盧府鼎盛時期,當時嚴耀瑞臨為盧府管家,他辦事考慮問題很有哲理,經常參與府上壹些重大決策,且兼做家務,故深博盧府信賴和厚愛,並給予其極高的禮遇,在嚴耀瑞臨百年後,盧府家人不僅將其送入盧氏墓地,而且還以兒孫的名義為其立碑。由此可見,盧嚴兩家親情之深,非同壹般。而嚴耀瑞臨對盧府給予他的至高禮遇,受寵若驚,深為不安,他感恩戴德,力求圖報,從而決意將其後人改姓“盧姓”,同時,他本人也將自己的字“瑞麟”改為“瑞臨”,寓意喜事臨門,身臨其境,壹大幸事也。

嚴耀瑞臨生於清嘉慶二年(公元1798年),距今205年,以其推算後人應為9-10代。依據立碑人盧福生等人對嚴耀瑞臨的稱謂,可以推定其應列位於盧姓宗牌譜的二十三代,其後人依次列後,也都很到位,其輩分和鄉間歷史上的稱呼也相吻合,說明推測合乎邏輯,論斷準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