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歷史上經濟力量的交替中發生過戰爭嗎?

歷史上經濟力量的交替中發生過戰爭嗎?

不,美國和英國之間沒有戰爭。

英國在19世紀征服了大半個地球,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領袖”。但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其“勢力範圍”逐漸退至大陸,其“領先國家”的地位被同壹文明體系中的“來世”美國所取代。

與英國相比,美國在領導世界方面有哪些優勢和長處可以炫耀?

很多人說美國是壹個沒有歷史包袱的國家,這沒有錯,但是說他們沒有傳統也不準確。無源之水,任何國家的“基因”都不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毫無疑問,美國的傳統就是英國。翻翻檔案,可以說英國是美國的“娘家”,“人才”的血液流淌在“人才”身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原始移民”的主體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來自英國的“領袖”及其家族。

美國國父華盛頓年輕時夢想成為壹名正式編制內的英國軍官。在追求“英國夢”的過程中,華盛頓參與了英國對法國的七年殖民鬥爭。當時,他代表英國,而法國是它的敵人。在領導北美殖民地獨立的戰鬥中,他的敵人是英國軍隊。這時他得到了法國的幫助,盟友和天敵又發生了變化。

舉世公認,華盛頓的偉大不在於他的軍事才能,而在於他的高素質。他是第壹個領導他的國家走向獨立但並不渴望職位的領導人。他不想做壹個奴役自己人民的國王,也不想做壹個征服其他國家的狼王。他想永遠成為壹個偉人。

美國曾經是大英帝國“統治溫和”的殖民地,華盛頓的建國思想可以追溯到英國的政治文化。然後經過獨立戰爭和華盛頓的淬煉,形成了美國移民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主要體現在平等人權原則和自由主義價值觀上——這就是“美才”產生的過程。

顯然,在美國人眼裏,他們是“天才學生”。雖然出生之初,綜合國力無法與“娘家”大英帝國相比,但至少有兩個“軟件”優勢領先於出生時的“娘家”——

第壹,政治體制。憲政是17世紀英國人發明的,18年底誕生的美國,馬上把它提升到了“三權分立”的高度。如果說發明憲政的英國是“高中水平”,那麽美國的憲政,出現的時候就是“本科”。

18年底,美國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是壹個新世界。而且幾乎每個美國人都有壹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與“血統”或種族無關,而是來自於國家政治制度的高起點。

第二,領導。在美國人眼中,英國女王無法與他們的國父華盛頓總統相提並論。華盛頓,創造美國的第壹人,在美國被視為“聖人”崇拜。他主動辭職不做國王的高尚品格是終身女王無法比擬的。

當然也有法國人的貢獻。從時間上看,美國的憲政早於法國,法國的民主革命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後20年。但美國人的建國思想深受法國啟蒙者的影響。在《人權宣言》發表《獨立宣言》之前,孟德斯鳩夢首先被實踐,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憲政。

可以說,美國政治是繼承了英國,得益於法律。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三點壹線,構成了現代西方世界的政治主流和正統。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說美國是大英帝國的“華麗輪回”更為恰當。他們的“特殊關系”超越了東方的中國和日本,不是新舊文明的割裂,而是在同壹文明體系中的“傳承”和“升華”。聽聽星條旗的《勇者之家》,和“日不落帝國”的夢想多麽相似——兩個“不落”有異曲同工之妙,壹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令人生畏的年輕人呼之欲出。

俗話說,這是很長的時間。20世紀中期,是大英帝國的衰落讓美國從容接過了接力棒。

那麽,19世紀的“世界老大”大英帝國為什麽會在20世紀中葉衰落呢?

除了“盛極而衰”這壹必然的客觀規律和獨特的地理因素——英格蘭是島國,無法從大陸連接被征服的土地,大英帝國對被征服土地的統治也是帝國過早衰落的重要原因。

回顧世界征服史,我們應該承認,就殖民地而言,大英帝國是壹個比蒙古帝國“更好的統治者”,蒙古帝國在被征服的地區只留下了屍骨和馬糞。他們相對溫和,不兇殘。

但在兩個方面,大英帝國與歷史上的那些殖民帝國相似。

首先是貪婪。大英帝國素有“壟斷帝國”之稱,他們在侵占別國財富、充實本國國庫方面,與殖民帝國無異。

二是傲慢。雖然他們沒有像蒙古帝國那樣把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分為四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把當地人當“人”來對待。他們在國內追求民主,善待自己的人民,卻在被占領的國家享受特權,輕視他人。

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壹直被認為是征服者的溫和典範。然而,無論英國對印度的政策多麽溫和,都無法消除印度人的敵意和反感。面對如此溫和的統治者,印度人依然堅持獨立。為什麽?正是由於英國的上述兩種表現,嚴重打擊了印度引以為傲的民族精神。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還是英國人的印度?英國總督無法給億萬人民壹個準確的答案。

好東西是自己用的,野蠻人不配民主——這是英國殖民世界從壹開始就定下的統治基調。這種基調成為他們最終失去世界文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大英帝國的衰落是其在文明成就上“獨食”的結果。

師徒雖然可以相稱,但是有很多學生的理想和水平超過了老師。在“征服世界,統治世界”的方式上,美國的做法與英國大相徑庭。

作為“領導國”的繼承者,美國海外派與西方前輩完全不同,他不想走殖民主義的老路。這和她的出身有關——美國本身就是殖民地爭取的獨立國家,不可能像英國對付自己壹樣對付別人。

在文明上,我們不能“獨食”,只有“所有文明”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的領導地位——這是新美國從衰落的英國身上吸取的深刻教訓。

基於這個教訓,西方“後生”推出了“新征服”——對於被征服的領土,要麽並入聯邦,要麽讓其他國家獨立出來,由自己領導。

美國建國時只有13個州,後來達到了51。在這裏,除了體現英國所不具備的地緣優勢——成就了51顆星,東臨太平洋,西瀕太平洋的美國,是壹個橫跨東西的陸海強國,有相當的張力吸納美洲領土乃至世界水域,這是島國英格蘭所無法比擬的。而且也驗證了宣揚“壹切文明”的美國的外部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發動“新征服”的過程中,作為美國立國之本的《獨立宣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手握《獨立宣言》的美國人不僅沒有阻礙被征服國家的獨立,反而幫助了它。

以美國對菲律賓的統治為例,因為地理因素,不可能納入聯邦,但美國並沒有走英國殖民的套路,不是打壓其獨立,而是援助其獨立。

對於美國的新學校,菲律賓學者格賽德給出了如下評價:

“菲律賓人為自由而戰,但失敗了。菲律賓人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美國的統治。對他們來說,幸運的是,在民主傳統中長大的美國是壹個比君主制西班牙更寬容的統治者,他們有幸受到民主和美國文明的開明影響。”

20世紀初,通過美國對菲律賓的“新征服”,觀察其他國家,不難得出下壹個推論:這個西方年輕人很可怕,註定要在這個世界上大有作為。除了客觀規律,英美之間的地位輪換充分揭示了奪取文明制高點的真諦——再進步的文明,只有造福世界,才能長久稱霸世界。

始於英國憲政的西方新文明,解放了人的權利和欲望,並從中產生了驚人的力量。然而,這種“永動機”並沒有運往中國以外的國家。雖然大英帝國的衰落是由經濟、戰爭、地理、人口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但最核心的壹條就是人性在殖民地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他們的自由、民主和人性是不與統治的地方分享的。於是,被征服的土地,不但沒有突飛猛進,反而成了過度膨脹、掠奪和壓迫的氣球,越壓越緊,越壓越厲害。

好東西分享給妳。道再好,不進則退。

當英國女王明白了這個道理,壹覺醒來,世界就不壹樣了。同壹個文明體系的“山姆的後裔”拿走了手中領導國家的接力棒。

“大壹統”之後的“薩姆後生”,既不是壹日之功,也不是經濟軍事崛起之後的自然創造。美國雖然有錢,有高超的軍事技術,但並不是世界領導權的贏家。堅持近300年的獨立宣言,持之以恒地推動“新征服”——獨壹無二的文明不如許多文明,這是美國贏得獨壹無二的世界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