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記者演講稿

記者演講稿

 演講稿是壹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隨著社會壹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麽,怎麽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記者演講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者演講稿 篇1

 15歲那年,我就夢想自己像電視裏的記者那樣,手握著話筒,出現於各個新聞前沿,享受著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歲那年,我遠離了最初的夢想,走進了部隊。臨走那天,很傷心地帶著收集多年的資料,以為要和夢想訣別……

 是上天被我的執著感動了吧?繞了壹圈,又讓我找回了最初的夢想。南鄂晚報給了我放飛夢想的舞臺。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領進了“夢想的大門”。但有些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分配到最前線的新聞部門,而是被分到了以專業性采訪和創收為主的專刊部。但部隊教育了我,工作崗位不分好壞,哪裏需要哪裏去。

 要從壹個普通的新聞記者成長為壹個專業記者和廣告經營人員,這期間困難還真不少。投入工作後發現,把自己培養成壹個專業型的記者,在自己的領域裏服務於社會和人民,同樣了不起。三年來,我用手中的筆,通過《置業維權》等欄目,為不少市民提供咨詢和維權,解決了他們在購房、裝修以及物業等售後服務遇到的諸多問題。

 還記得那頭頂臉盆度日的黃大姐壹家。在四處尋找幫助無門的情況下,黃大姐抱著最後壹點希望撥通了我的電話,那個時候他們壹家因為新房漏水已經頂著五六個臉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為長期漏著臭水,墻面發黃了,新裝修的吊頂也到處黴爛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滿屋的臭味……可管道問題誰來管呢?找開發商,不理;找物業,不理;找部門,說重證據,四處奔波卻無人來管。看到黃大姐壹臉愁容,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通過收集多方有利證據和專業知識,找部門出面協調,開發商終於肯出來承擔責任並解決了問題。再次受邀來到黃大姐家,看到他們的家變了樣,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也深切地體會到專刊記者的社會責任和價值。

 站在此刻回頭望,突然發現最初的夢想依然清晰,從三年前走近報社那天開始,我就在堅定地為實現夢想而努力著、追求著。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寬廣,等著我的是那壹路的藍,雖然免不了風浪,但我知道,只有經得起風浪才能看到夢想對岸的風景啊!

記者演講稿 篇2

 我來自中原地區壹個普通的城市——駐馬店。

 今年做“七壹”報道采訪中,我遇到了三個人,他們讓我明白了什麽叫作***產黨員。

 第壹個人是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銀良。老張曾患小兒麻痹癥,他拖著壹條不太方便的腿滿世界跑,不停張羅,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竟然蓋起了壹棟免費為殘疾人服務的綜合大樓。為蓋這棟樓,他曾經連夜頂著漫天大霧上北京辦事,也曾經揣著燒餅蹲守在主管部門辦公室門外等候辦公人員。

 平輿縣有個聾啞兒,叫凱文,父母都是聾啞人。幫小凱文最好的辦法,是為他裝人工耳蝸。“人工耳蝸壹套28萬元,放在我們農村能蓋壹座樓了,怎麽辦!”老張四處奔走尋求幫助,終於為小凱文爭取到了特批救助金。小凱文裝上人工耳蝸那天,我問他:“能聽到了嗎?”小凱文點點頭,眼裏閃著驚喜的光芒。如今,5歲多的凱文已經能像正常孩子壹樣上學讀書、唱歌、做遊戲。

 第二個人是泌陽縣畜牧局副局長祁興磊。老祁平時說話有些口吃,可壹說起牛來口若懸河。經過21年攻關,老祁培育出壹種“夏南牛”,被審定為中國第壹個肉牛品種。

 老祁的故事很多,古代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今天有“老祁中原追種牛”。在羊冊鎮,他發現壹戶農家的公牛品相極好,想作為種牛進行繁育,於是天天去看這頭牛。突然有壹天,他發現牛沒了!原來這戶農民急用錢,偷偷把牛賣了。老祁壹聽急了,發瘋壹樣到處尋找打聽,走了4天,轉了兩個縣四個鄉,終於在西邊社旗縣境內找到了這頭心愛的公牛。後來,這頭牛挺爭氣,雜交繁育了八萬多個強壯的後代。

 第三個人是從河南省直機關選派到村裏當書記的吳樹蘭。頭壹次采訪她時,她正從牛棚裏走出來,鞋沾滿泥巴和草屑,比鄉下農婦還樸實,無論如何與我想象中的形象對不上號。她是省城副廳級幹部,卻把自己紮進了鄉村泥土之中,忙起工作來幾個月不回省城。村裏鄉親們都不叫她“書記”,而是叫她“嬸子”“姐姐”“閨女”“丫頭”,因為他們早已經是壹家人了。

 如今吳樹蘭所駐的西王樓村,全村200戶貧困戶已有190戶脫貧。村民李相庭開了壹家餐館,他拿出勾畫得密密麻麻的壹張紙,告訴我說:“俺能開上這個餐館多虧了吳書記。她來俺家壹趟要走10來裏山路,有時鞋都磨爛了。妳看,她每來壹趟,我就畫壹個勾兒,去年她來了23趟,今年來了49趟。”

 張銀良、祁興磊、吳樹蘭,他們有壹個***同的名字——***產黨員。他們的***同之處就是不忘初心,幾十年如壹日,堅定、堅持、堅韌!

記者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行:

 大家好!我是來自定西日報的記者,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全市媒體的同行們相聚壹堂。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為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著而感動;在我從事新聞工作的五年裏,我壹直思考,如何做壹名新時代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在學生時代,記者是自由、個性、神氣的代名詞,在我從事采編工作,真正成為壹名記者,在新聞采訪的路上行走了五年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驗,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所有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用壹個最通俗的詞來概括,就是“責任”。於是,我想起了壹句話,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記者是壹個很特殊的職業,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職業,在筆觸下守望道義,在不斷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記者又是壹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壹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壹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寄予的壹種厚望。用幹凈的眼睛呈現這世界的美好、困苦、掙紮、骯臟以及黑暗。記者是責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義,這壹職業考驗著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還要說:記者是青春無悔,記者是樂此不疲,記者是激蕩的生命,記者是沸騰的熱血,記者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我們的新聞前輩,如鄒韜奮先生、範長江先生,他們的新聞作品篤定不是抒情議論的高亢文字,恰恰其忠於事實、記錄歷史、立此存照的職業精神與道德良心,給我們提供了樸素真實的傳世文本,閱讀他們的新聞之路,發現“責任”二字熔鑄於他們的壹生。正是因為有責任,所以他們才有勇氣、才不畏強權、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壹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

 新聞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做得好不好,關系人心向背,關系事業興衰,關系黨的執政地位。從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到新興媒體互聯網、手機,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發展、變化,但記者的天職卻始終未變。

 然而,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壹些新聞工作者由於受社會各種利益的誘惑和壓力,“社會良心”和“正義感”這根弦在思想上繃得不那麽緊了。有的人在金錢與物質面前,幾乎無正義感可言,輕易歪曲真理,顛倒是非,出賣靈魂。這些現象,不能不說是新聞界的悲哀!正是因為在新聞工作隊伍中存在了這些不良風氣和作風,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心和正義感更顯得特別重要、特別緊迫。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將突出面臨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復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這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新聞戰線能不能發揮服務大局、維護穩定重要作用的考驗。在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承擔的統壹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是這樣,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就更加突出,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我曾看過壹篇文章,叫做我的中國性格。文章說,中國是詩書禮儀、唐詩宋詞、高宗孝祖。不過,中國也是夏劼殷紂、趙高秦檜。中國性格是頑強,中國文化,是充滿尊嚴的頑強,是即使已經被貪心的官汙吏禍害到無力抵禦外辱,卻仍然不屈昂首面對侵略者沾滿鮮血的'屠刀,心中充滿必勝的信念。文章說,試想壹個只有李成棟、秦檜,而沒有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中國,那樣的中國,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今天在這裏重提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到,什麽是記者,是壹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精神和品質。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有太多的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慰,在余震壹次次強烈襲來的廢墟上,堅守工作崗位,第壹時間向外界報道事實真相,讓我們時刻了解汶川人民的安危冷暖。他們用手中的筆和攝像機,弘揚面對大難壹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然而,山西礦難也有排隊領封口費的真假記者充斥在記者的隊伍中。我在想,如果壹個只有領封口費、吃黑回扣,而沒有舍棄個人安危,傳達事實真相、反映人民疾苦的記者隊伍,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

 從事記者的五年來,我始終記得這樣壹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記者的崗位上,我們需要具備壹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我的筆下,報道過在文化路數十年如壹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衛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魏治業老人;西關小學執著奉獻於聾啞盲童特教事業的青年女教師楊敏老師,見證了引洮工程壹期工程岷縣首批外遷移民的心聲,對采訪中遇見的黑磚窯寫下過過這樣的汙染企業何時關停的稿件,作為定西日報的壹名記者,壹個可以與300萬定西人民脈搏壹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定西近年來蓬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梁、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上的群眾鼓與呼……我用筆記錄下了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在發生著的每壹點變化,用心感受著“和諧定西”所奏出的每壹篇動人樂章。

 我清晰地記得xxxx年考進報社時,我的父親在送給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人民日報總編範敬宜先生說過的四句話,今天送給在座的每壹位同行***勉,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煉得心應手的文筆。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4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桃子的故事。

 xxxx年6月,xx區和新鎮永興村2組的周義芝迎來了家裏桃園的第壹次大豐收,但她犯了愁,“怎樣才能賣完這幾千斤桃子?”走進周大姐家中采訪,才發現她的不壹般:照顧著3年前意外摔倒癱瘓在床的丈夫和長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親,她是家中唯壹的勞力。隨後,晚報團隊發起號召:全城義賣愛心桃。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不到壹天時間,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賣出。

 xxxx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發生了壹場火災。通過晚報搭建的平臺,普通市民、學校師生、公益組織……各個渠道的愛心匯集,再次成功地讓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壹顆顆小小的愛心桃,見證了xx這座城市的善意和愛心,也告訴全社會:xx這座城市,不只有經濟的繁榮,還有精神的美麗。

記者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壹個充滿陽光的小學生,我叫**,來自**中隊。今天,我站在這個莊嚴的講臺上,面對許多挑戰者,我自信,我競選的職務是小記者站站長。

 從壹年級開始,我就壹直擔任副班長職位,在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勤奮。在班幹部工作上我不但盡職盡責,成為老師的好幫手,而且積極為班級獻計獻策。同學們有什麽問題,我會積極主動地幫他們解決。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我都會配合老師,帶領全班同

 學***同努力完成。

 平時的我,熱情,活潑,充滿自信。四年多來,我的各科成績都壹直優秀,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我的興趣愛好廣泛,英語學校的小品表演時常有我的身影。學習書法不但使我陶冶了情操,而且鍛煉了毅力。鋼琴那美妙動聽的旋律常使我陶醉其中,連續兩年在國慶節學校舉行的合唱比賽中,我榮幸地擔任了班級的伴奏任務。我的習作多次在《天水晚報》、《教育周刊》、《作文個性化平臺》等報刊及網絡上發表並獲獎。其中習作《過年》在去年的“語文報杯”全國中小學生網絡習作大賽中,我還獲得了特等獎。

 既然是花,就要開放;既然是樹,就要長成棟梁;既然是石頭,就要鋪路;既然是小記者站站長,就要做壹民出色的導航員!

 如果我有幸擔任精英小記者站站長,我會牢牢把握這次鍛煉自己社會實踐能力的機會,配合好老師的工作,帶領我們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們走進校園,走進社會,走進同學們的生活,用我們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同學們身上所有的閃光之處:愛護環境、尊敬長輩、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吃苦耐勞 並用我們精彩的文筆向大家展現出來。當然作為記者,我們也要揭露那些校園內外的陰暗面,讓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和不道德的社會現象受到大家的譴責。另外,我們小精英記者站還要做學校和社會連接的平臺,我們要通過這個平臺反映我們小學生的心聲,同時也讓同學們多方面

 多角度了解社會。總之,如果我成為小記者站站長,我會加倍努力,鼓足幹勁,把工作做好。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得最好。相信我,沒錯的!

記者演講稿 篇6

 今年8月底,我從太平洋壹艘名叫“海洋六號”的科考船出海歸來。這艘船上的中國地質人,常年在國際公海進行資源調查,為國家探尋海底礦藏。

 起航沒幾天,大海就變得喜怒無常。七八級風,浪高4米,我感覺頭暈目眩。船長藍明華搖搖晃晃在四處排查隱患,他叮囑我最好回屋躺著。層層巨浪瘋狂地拍打著窗戶,淩晨1點多,船要翻了似的發出坍塌般轟鳴,瞬間就把我從床上狠狠地甩了下來。藍明華沖進駕駛臺發出壹連串指令:“艄向過左30度!船速降3節……”他跟我說,“海洋六號”搖到30度就可能翻船,壹個橫浪過來,船搖到了20多度,好險!就這樣,“海洋六號”帶著深海找礦的國家使命,與壹個個臺風擦肩而過。

 海況壹好轉,大家就得忙著把上百件高精尖設備送到海底去采樣。科考隊員王俊珠拿給我壹件救生衣穿,他說,甲板濕滑,設備多繩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腳或被搖晃的儀器撞到,都會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設備下水時,他壹轉身不小心碰傷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樣箱去掛鉤了。還有壹次,壹臺操作機器突然失靈,千米長的鋼纜緊貼船尾,壹旦卡住螺旋槳,整條船的人員和物資都有危險。搶修小組壹頭紮進40多度的機艙連續5小時排險,電機員說,這已經是今年第20次了,時間最長的壹次是連續9小時搶險。就在這種壓力下,科考隊員們24小時不間斷地測深海、采樣品、做實驗。

 “海洋六號”也有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7月中旬,“蛟龍”號來到附近海域準備下潛,希望“海洋六號”協助測量深海數據,首席科學家劉方蘭當即安排並全程跟蹤測量。他告訴我,當年“蛟龍”號下潛7000米刷新世界紀錄讓全國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號”連續兩年提供技術支撐。那時,“海洋六號”連續4個晚上穿越地球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最終測出地球最深點應該是10923米。我問他,為什麽不用國外最新數據,還要反復去測4遍?他說:“這就是科學,追求精準,我們要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如今“海洋六號”再次協助“蛟龍”下潛,劉方蘭把數據傳送過去,收到對方的郵件說:“‘海六’為‘蛟龍’保駕護航,默默奉獻,深潛英雄沒有妳們的名字,勞動獎章找不見妳們的身影。即便這樣,相信***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對此,劉方蘭說,恰如“海洋六號”常年開展的大洋資源環境科考,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幕後工作,為的是在國際海底圈定中國自己的礦區,在大洋深處烙下“中國印”。

 40多天很快過去了,我每天都認真寫隨船手記,把他們勇於擔當、團結進取、科學務實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傳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人、這份事業。於是我申請了壹個崗位 ,請求輪換淩晨1點到7點的大夜班。那壹夜,海上疾風驟雨,我和隊員們拼命拉住止蕩繩,把1.2噸重的設備送到海底,把雙手插進冰涼的海底淤泥去采樣……我頭壹次知道,原來戴著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繩索在手裏翻滾也會鉆心地疼,原來熱帶太平洋的夜晚也會讓人感到刺骨的冷!我體會到,即便困乏到極點,鞋子和衣褲灌滿了雨水,依然要頂著濕冷的海風堅守崗位的艱辛。

 現在,這艘船已經在深海連續奮戰了大半年。在實現海洋強國夢的航程中,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我心裏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讓我的新聞理想在壹線揚帆遠航!

記者演講稿 篇7

 從事新聞工作整整20xx年了,說實話,許許多多事情早已成了過眼雲煙,唯獨有那麽壹兩件事,卻壹直留在了我的心底,這些事情教育我,擁有愛心和責任對壹名新聞工作者是多麽重要。

 那是壹個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是星期天,我在單位上夜班。正當我急急地趕寫著“昨夜今晨”的稿子時,熱線電話鈴聲突然響起。電話的那頭,傳來壹位女士焦急的聲音:廣播臺的同誌,快,快,幫幫忙,我的兒子不見了,走丟了!他才8歲呀,怎麽辦呢,怎麽辦?這位女士邊說邊哭出了聲。我擡頭看了壹下墻上的鐘,時間已經過了淩晨。迷路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了絲毫的新聞價值,我壓根兒不想浪費時間了解詳細情況,說實話,那時我想得更多的是怎麽早點寫好稿子早點回家。於是,我用壹種不卑不亢但事後想來是多麽冷漠的語氣打斷了她的哭訴,對她說:孩子迷路了得趕快報警,要找警察,明白嗎?電話那頭的哭聲戛然而止,靜默了那麽壹兩秒鐘後,電話掛斷了。

 寫完稿子回到家已經淩晨1點多了,和往常壹樣,我沒有多想什麽,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幾天之後,平湖的壹位民警來訪,偶然說起,壹個小男孩,剛剛上小學壹年級,寄居在平湖城關鎮親戚家。他的媽媽在乍浦打工。媽媽為了多賺壹點錢,沒日沒夜地加班,根本抽不出時間來看他。他多麽想媽媽啊。壹個星期天下午,男孩作了壹個重大決定,要到乍浦去找媽媽!他想,只要沿著公路走,就壹定能夠到乍浦,能夠見到媽媽。可是,對壹個才8歲的孩子來說,乍浦是多麽遙遠啊,他迷路了。天完全黑了,他又冷又餓又怕,在公路上徘徊……他想,也許他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男孩的母親,在深夜下班之後,從親戚那裏得知了孩子不見的消息。心急如焚的她不知如何是好。平時宿舍裏沒電視,只有壹臺收音機,她想起了電臺的那個號碼,她急急地撥了過去……可是,她得到的回答是應該找警察……她試著找警察,可對壹名外來打工婦女來說,談何容易。等到民警得知消息,輾轉找到她的兒子時,天已經蒙蒙亮了。孩子暈倒在路邊,睫毛上的淚水已經結成了霜花。孩子被火速送到醫院搶救,還好很快就蘇醒了,母子相見,什麽話也說不出來,只有淚水像潮湧壹般,流個不停……

 得知這壹切,我坐在那裏,像是被電擊了壹樣,我的右手緊緊地握著,我真想給自己狠狠的壹拳!並沒有人知道那個晚上接電話的人就是我,可我無法原諒自己。在那個晚上,我本應該給予這位母親及時的幫助,哪怕只是告訴她壹下派出所的電話,也許就可以大大縮短找到孩子的時間,而在被耽誤的這段時間裏,孩子隨時可能發生不測……

 我開始反思,作為壹名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麽?特別是當妳被壹些所謂的光環所籠罩,暈暈然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時候,究竟什麽是妳的立身之本?

 後來,又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少事情,我終於領悟到,選擇了新聞工作這壹職業,就意味著妳的生命將與從前的妳不同,妳在朝著另壹個人,壹個品質上、質量上更高的人靠攏。而這個人,最應該擁有的就是愛心和責任!

記者演講稿 篇8

各位領導,新聞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們迎來了新聞工作者自己的節日。首先感謝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領導對新聞工作者的厚愛,感謝全市新聞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對我們的評選推舉,感謝廣大讀者和觀眾的關註支持。

 市礦新聞工作者濟濟壹堂,胸戴紅花感慨萬千。回望1986年以來,在七臺河礦工報社走過的23個春夏秋冬,面對今天的榮譽怎能不心潮澎湃。忘不了,老報人的諄諄教誨;忘不了,報社領導的激勵鞭策;忘不了,業界領導和同仁的支持勉勵。

 個人做為集體的壹份子,榮譽屬於全體編采人員,獎章凝聚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礦區,井下恰如戰場,礦工報社、礦區電視臺的記者,有的壹年下井近200次,在平均采高七八十厘米的工作面,和七煤礦工壹樣“跪著采訪,站著做人”。這裏我向大家介紹幾位礦工報社的優秀記者、幾樁鮮為人知的戰地記者故事:要聞記者王英新,年近五旬,帶病堅持工作,跟隨領導爬場子面任勞任怨;要聞記者王江,壹方面肩扛家庭成員的病困,壹方面跟隨主要領導下井,壹次在井下手被擠傷,滴著血堅持采訪;攝影記者孫國祥有壹次在采煤場子抓拍,壹棵支柱砸到了礦靴上,腳面皮開肉綻;記者周傳才三次受傷,壹次傷在肩上,壹次傷在腳踝,還有壹次傷在手上,青腫出血他簡單處理、瞞傷不報;記者閻英群腰間盤突出依然堅持下井,還有我們的六朵金花女記者也和男記者壹樣沖鋒在前,百裏煤海廠礦井區、車間段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還有我們的編輯,在詩人司品修主任的帶領下,挑燈夜戰編版面,甘為他人做嫁衣。大家之所以衣帶漸寬終不悔,因為我們有壹個關愛編輯人員的礦工報社領導班子,有壹個團結、溫暖、向上的戰鬥集體。就是這樣壹個戰鬥集體創出了黑龍江省十佳企業報前三強的佳績。

 礦區戰地記者是全市新聞宣傳大家庭的壹員。市礦壹家親,市報市臺精品叠出、創新發展,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要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市礦更多的、默默奉獻的編采、制作、技術和印刷發行人員,大家***同分享節日的快樂。

 壹年壹度記者節,今天的榮譽就是明天的開始。讓我們攜手***勉:牢記政治責任與歷史責任,在新興傳媒異軍突起,多元發展,平面、聲屏、網絡互動的時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學習不止筆耕不輟,堅持實踐“三貼近”和不斷改進創新;努力提升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引領服務於百姓文化生活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