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欽江的水利概況

欽江的水利概況

流域內建有大型靈東水庫1座,小(壹)型有牛皮韃、桐油塘、龍塘等水庫12座,小(二)型有黃茅、大田坡水庫等37座,以及眾多的小型山塘水庫,這些山塘水庫***控制集雨面積221.5平方公裏,占流域總面積的21.2%,總庫容2.3億立方米,占流域年徑流量的24.3%。

靈東水庫,位於縣城以東13公裏,地處東經109°23′、北緯22°28′,大壩坐落佛子鎮的大張垌、元眼山村之間。因水庫在縣城東部,故名靈東水庫。工程於1957年進行勘測設計,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1年樞紐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建設期間最高上場勞動力日達25000人。1961年,水庫進行試蓄水,並發揮部分灌溉效益。1963年,全部完成主壩、放水涵管、溢洪道等樞紐工程。隨著灌區工程的建成,逐年增加灌溉效益,1977年,灌溉效益達173000畝。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期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到廣東視察時曾詢問靈東水庫的施工情況,並指示工程建設要加強具體領導,認真抓好工程施工,確保工程安全,早日發揮效益。水庫集雨面積145平方公裏,總庫容1.79億立方米,有效庫容7900萬立方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7.745萬畝(包括灌區內的結瓜工程效益)。建有壩後水電站2座,裝機5臺1240千瓦。水庫建成後,1963年12月31日,成立靈東水庫管理局,編制80人;同時成立佛子、新圩、三海、檀圩、那隆、三隆、陸屋7個水利管理所。

牛皮韃水庫,是靈東水庫南幹渠的結瓜工程。位於佛子鎮新塘村委會禮興坡村,距佛子圩4公裏,地處東經109°22′、北緯22°24′。該工程於1958年11月興建。集雨面積11.45平方公裏,主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5.9米,壩頂長150米。總庫容597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73萬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時,淹沒耕地面積240畝,溢洪道設在大壩右端,為閘式寬頂堰,堰寬為4.8米,最大泄洪流量為118.8立方米每秒,放水涵管分高涵管和低涵管。高涵管為H型閘門,涵管管徑0.65米,放水流量為1立方米每秒。低涵管進口為斜拉板啟閉,管身直徑0.9米,放水流量為2.36立方米每秒,水庫效益計入靈東水庫灌區,水庫歸靈東水庫管理局統壹管理。

天頂山水庫,位於檀圩鎮東岸村委會天頂山村,故名天頂山水庫,距檀圩5公裏,地處東經109°11′、北緯22°18′。工程於1957年9月興建,壩身為均質土壩,壩高14.5米,壩頂長220米,集雨而積4.5平方公裏,總庫容31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0.8萬立方米。溢洪道設於大壩右側壹山坳,為寬頂堰,寬20米,底流消能,最大泄洪流量124立方米每秒。放水涵管設於大壩右端,梯級斜管放水,涵管為鋼筋混凝土圓管,管內徑0.8米,最大放水流量為0.5立方米每秒,水庫達正常蓄水位時淹沒耕地470畝。該水庫屬靈東水庫南幹渠的結瓜工程,歸靈東水庫管理局管理。效益納入靈東灌區內。

桐油塘水庫,位於那隆鎮茶子村委會桐油塘村,故名桐油塘水庫,距那隆圩7公裏,地處東經09°07′、北緯22°17′。工程於1956年1月興建,壩身為均質土壩,壩高20.5米,壩頂長160米,副壩2座***長36.5米。集雨而積5.28平方公裏,總庫容33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9.6萬立方米。溢洪道設於主壩右側壹山坳處,為開敞式寬頂堰,寬18米,底流消能,最大泄洪流量為93.7立方米每秒。放水涵管設於主壩左端,為鋼筋混凝士圓管,管內徑0.7米,梯級斜管放水,最大流量0.82立方米每秒。水庫達正常蓄水位時淹沒耕地110畝。該水庫是靈東水庫南幹渠的結瓜工程,效益計入靈東灌區,歸靈東水庫管理局統壹管理。

龍塘水庫,位於三隆鎮大馬村委會李屋塘村,距三隆圩6公裏,地處東經109°00′、北緯22°20′。工程於1957年9月興建,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15米,壩頂長115米,副壩2座***長146米。集雨面積6.29平方公裏。總庫容56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06萬立方米。溢洪道設於主壩右側壹山坳,開敝式寬頂堰,堰寬25米,最大泄洪流量為75立方米每秒。放水涵管設於主壩左端,圓形鋼筋混凝土管,管內徑0.7米,梯級斜管放水,最大放水流量0.25立方米每秒,水庫達正常蓄水位時淹沒耕地1350畝。水庫是靈東水庫北幹渠的結瓜工程,效益計入靈東灌區,歸靈東水庫管理局統壹管理。

京塘水庫,位於平吉鎮平沙村公所京塘村背。屬欽江流域平吉段水車江支流,攔截河流6.91公裏。壩區集雨面積9.44平方公裏,是壹座以灌溉為主,兼發電、養殖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總庫容111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00萬立方米,死庫容2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1.8萬畝,灌溉平吉、青塘2個鄉鎮13個村公所的農田。1959年1月動工興建,次年主壩、副壩、放水管基本完成。主壩的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58米,防浪墻高程59米,壩高24米,壩頂長107米,頂寬5.5米,正常水位54米,設計洪水位56.46米,校核洪水位57.46米,汛期控制水位50米,死水位42米。該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1.8萬畝,水庫建成後,把那拉、豬槽麓小(壹)型及雞竄塘、勒菜麓、那垌壩等小(二)型水庫劃歸京塘灌區統壹管理,總灌溉面積為21750畝。灌區總幹渠長4公裏,幹渠長7公裏。支渠有12條,全長50.2公裏,渡槽14座,長346米。 欽江發源地白牛嶺,為六萬大山余脈東山山脈的山峰,六萬大山延伸入靈山縣東北部,在縣內又形成羅陽山和東山兩條山脈,山脈總的走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中東山山脈,從平山鎮北面起,綿延於欽江以北,是欽江水系與郁江水系的黔爐江、修竹江、平南江的分水嶺。主要山峰有東山,海拔714.9米,位於平山、豐塘2鎮之間,是縣內最大的山嶺。

上遊靈山縣境內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東北部屬高丘陵區(即低山),西北部屬中丘陵區,中部低丘盆地相間,南部屬低丘臺地區。東北部高丘陵區,海拔壹般為200~800米;中部欽江谷地,海拔壹般為30~100米;南部低丘陵區,海拔壹般為50~200米。

中下遊位於欽州市境內,中遊北部地區屬低山區,位於欽州市北及東北部地區,有古道嶺、尖嶺、高卓山、母雞頂等四條小山脈,從東北向西南平行而下,因而分割成沿茅嶺江及沿欽江南下的兩片帶狀的沖積平原,即板董平原及平吉九百垌平原。小山脈壹般海拔高度在400—630米之間,以北部古道嶺最高,海拔629米,高卓山次之,海拔535米,屬低山地帶。巖石以花崗巖、褐色或綠色砂頁巖為多。

中遊南部地區及下遊為平原,北部為沖積平原,主要分布於中部、南部地區,較大沖積平原為欽江三角洲、板董平原及平吉九百垌平原。欽江三角洲位於市境南部欽江下遊壹帶,由欽江沖積而成,為市內最大的沖積平原,也是欽州地區第二大三角洲。其頂部在市區東北角的沙坡,發育於鉗狀丘陵夾灣中,南北長10公裏,東西寬13—14公裏,面積135平方公裏,平均海拔3米,河沙和海積淤泥交錯分布,具明顯海陸交錯相。海灣深入三角洲內部,河道寬闊,水網密布,水土光熱條件較好,是廣西重要的糧蔗產區。九百垌平原位於平吉鎮中部,沿欽江兩岸成帶狀分布,面積約20平方公裏,為欽州市第二大平原,平原區內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甘蔗,是欽州市甘蔗基地之壹。板董平原由茅嶺江沖積而成,沿茅嶺江兩岸呈帶狀分布於板城、小董壹帶,面積約14平方公裏,區內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巖,土壤最為肥沃,為市內主要的產糧區,素有“欽州谷倉”之稱。此外,在東南部那彭附近的低丘地帶間,還有面積不大的沖積小平原。

下遊為濱海平原主要分布於南部沿海地區,面積較為廣大,其中尤以沙埠、康熙嶺南部和尖山最為寬廣平坦,而犀牛腳南部尚有起伏山崗所分割,由於海浪侵蝕,已成為珊瑚地帶。市內濱海平原的成土母質多為淺海沈積物,土壤瘠薄,以強酸性水稻土、沼澤化鹽漬土及沙土為多,成為全市的糧食低產區。因受季風和地形影響,年內雨量分配極不均勻,濱海平原春季雨量較少,容易發生旱災,夏季雨量較多,易發生澇災和潮災。

欽江最後註入茅尾海,其屬欽州灣內壹小海灣,位於欽州灣西海域最北部。海灣內寬口窄,呈橢圓形,東、西、北三面為陸地所包圍。面積約135平方公裏,大部分為幹出灘。海內水較淺,壹般水深0.1—5米。有欽江、茅嶺江註入,江、海兩水交融,鹹度低,溫度適中,水中浮遊生物豐富,是淺水魚類及貝類繁殖的良好場所。盛產牡蠣、鱸、鯔、鯛、黃魚、青蟹等,尤以牡蠣著稱。海灣的東南部和西部,分別是欽州海水養殖場、康熙嶺蠔場,為市內近海漁業生產和海水養殖基地。此外,海灣內還生長有茂盛的菅草、水草和海欖樹,盛產水鴨等野生水禽。壹年四季,成千上萬的野鴨、海鷗、沙螺鳩、蓑衣鶴在這裏棲身出沒。

河口形成三角洲海岸,其特征是海岸發育在河口灣內;汊道河床密布,岸線切割破碎,潮坪寬度大,特別是茅尾海沿岸,潮坪面積約占80%,潮灘寬5—7公裏,坡度<1‰;海成砂堤發育,岸線向海淤進明顯,有利於圍海造田,岸外均有人工堤保護。 流域上遊地區在靈山縣,地處低緯度,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壹年中氣候溫和,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間歇性寒潮入侵。據縣氣象站1956~1984年記錄,年平均氣溫21.7℃,極端最高氣溫38.2℃(1957年8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壹0.2℃(1963年1月15日)。年積溫7500~8100℃,無霜期平均為348天,年平均有霜日數僅2.5天。年日照總時數在1400~1950小時,平均為1673小時。年降水量最大年份為2438毫米(1961年),最小年份為1005毫米(1963年),平均為1658毫米,多集中在4~9月,這期間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年平均降水日數161天。

欽州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在著名的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內,太陽幅射強,季風環流明顯。由於南臨北部灣,西北靠十萬大山,主要受海洋氣候影響,也受大陸氣團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是濕熱多雨的地方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