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關於焦安康的信息

關於焦安康的信息

安康市位於祖國版圖中部,陜西東南部,國土面積23529,北緯31° 42′—33° 49′,東經108 01′—11′。該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依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裏,南北長240公裏。漢江自西向東,形成“兩山壹河”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m(秦嶺東嶺),最低海拔170m(白河縣漢江出口處),相對高差2794.6m..安康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它位於各省之間的川、陜、鄂、渝交界處,即東與湖北省(竹山、竹溪、鄖縣、鄖西)相連,南與川渝兩省(萬源、城口、巫溪)接壤,位於xi安、武漢、重慶境內。在陜西省,安康北部與省會xi安(周至、戶縣和長安)和商洛接壤,西部與漢中(佛坪、洋縣和西鄉)接壤。

安康地處祖國腹地,陜西東南部,是川、陜、鄂、渝的交通樞紐,北緯31° 42 '-33° 49 ',東經108 01 '-110之間。北鄰Xi省周至縣、戶縣、長安縣,北接商洛市柞水縣、鎮安縣。西與漢中市佛坪、洋縣、西鄉縣接壤;南部與重慶市城口、四川省巫溪縣、萬源縣相連。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溪、鄖西、鄖縣接壤。安康地處川、陜、鄂、渝交界處,處於xi安、武漢、重慶的幾何中心。全市總面積23529平方公裏,占陜西省國土面積的11.4%,其中耕地199432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揚子地臺北部漢南古道東北緣,分別由東西向秦嶺地槽褶皺和西北大巴山弧形褶皺帶組成。具有南北連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為北部秦嶺和南部大巴山兩個區域,漢水-池河-月河-漢水是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線。它的地形特點是北部和南部是山脈,中部是山谷和盆地。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喀斯特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六種類型。在本市國土面積中,大巴山約占60%,秦嶺約占40%,山地約占92.5%,丘陵約占5.7%,四川路平壩約占1.8%。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漢江右岸海拔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嶺海拔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峰橫貫北部,海拔約2500米。大巴山主梁向南蜿蜒,壹般在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於漢江谷與月河路之間,形成“三山兩江”的地形輪廓,漢江谷平均海拔約370米。秦嶺和大巴山的主要山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度差在2000米以上。境內主要山脈有梁冬、平涼河、秦嶺南麓的陽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和筆架山。

[編輯此段]氣候

安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區域氣候垂直明顯,寧陜、鎮平年平均氣溫約65438±02℃,其他縣約65438±05℃。全市日照時數在1495.6小時(鎮平)和1836.2小時(白河)之間。年降水量在750mm-1100mm之間,全市無霜期210-270天,平均8個月以上。主要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少雪;夏季多雨,夏季幹旱;春天溫暖幹燥;秋天涼爽、潮濕、多雨。主要災害性天氣為夏旱、暴雨和連陰雨。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安康,古稱錦州,位於陜西省南端,與四川、重慶、湖北接壤,漢江穿境而過。陽安、象嶼、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遊區位優勢明顯。北連Xi,南接三峽,東連湖北武當山和神龍架自然保護區,西接漢中三國遺址。是國家規劃的連接Xi安、三峽、張家界的綠色生態旅遊走廊中的重要壹站,也是陜西綠色生態旅遊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亞熱帶季風區的壹部分,也是陜西省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這裏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名勝古跡遍布全國,包括650多處古遺跡、古石窟、摩崖石刻和現代文物。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的寺院、宮觀、廟宇、教堂都集中在安康城內,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輝煌。

秦巴漢江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安康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共有32個景區、78個景點,其中國家森林公園5個(南宮國家森林公園、鬼鼓嶺國家森林公園、錢家坪國家森林公園、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多個(擂鼓臺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

其他名勝古跡還有:漢江、瀛湖、香溪洞、天柱山、巴山丘遲、伍茲棧道、王龍、旬陽縣博物館、文峰塔等。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安康轄1市轄區9縣。

安康面積23391平方公裏,人口295萬(2004年)。

漢濱區面積3652平方公裏,人口95萬。郵政編碼是725000。區人民政府駐五星街。

漢陰縣面積1.347平方公裏,人口29萬。郵政編碼是72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石泉縣面積1.525平方公裏,人口1.8萬。郵政編碼是72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寧陜縣面積3678平方公裏,人口7萬。郵政編碼是711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紫陽縣面積2204平方公裏,人口34萬。郵政編碼是72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嵐臯縣面積1851平方公裏,人口17萬。郵政編碼是72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平利縣面積2627平方公裏,人口23萬。郵政編碼是72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鎮平縣面積1.503平方公裏,人口6萬。郵政編碼是725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旬陽縣面積3554平方公裏,人口45萬。郵政編碼是725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白河縣面積1.45平方公裏,人口21.00。郵政編碼是725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此處各分部的地理名稱截至2005年6月5日至2005年2月5日;面積和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2006)》,人口是截至2004年底。*

安康市轄10個縣。其中1轄區:漢濱區;下轄9個縣:漢陰縣、石泉縣、寧陜縣、紫陽縣、嵐臯縣、平利縣、鎮平縣、旬陽縣、白河縣。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109個鎮,88個鄉,3個城市辦事處,2559個村民委員會,101個居委會,18955個村民小組,800個居民小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安康,位於陜西南端,山川秀美,資源豐富,歷史悠久。

人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祖先在渡河和漢江兩岸繁衍生息。據文物部門調查和考古發掘,全區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40余處,其中安康五裏園的柏樹嶺、劉家合、張家壩等遺址具有代表性;高覽肖家壩;漢陰阮家壩;資陽馬家營;旬陽的李佳娜、龔家梁、新田鋪等遺址完整地展示了先民的聚居地。新時計出土文物具有半坡文化類型、廟底溝文化風格、李嘉存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風格,地方文化特色濃厚。

夏朝時,安康是涼州的壹部分。據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尚書》?龔宇記載全國分為九州,稱“華陽黑水唯涼州”,唐代學者認為涼州就是現在的漢中、安康、商洛壹帶。

商周時期,安康成為邕國的壹個封地,歷史上稱為,被稱為“多夷之國”。商朝建立政權後,對周圍的部落進行征服和掠奪,漢水流域的部落也未能幸免。在攻打周的戰鬥中,平庸之輩參加了戰鬥,並能招募到優秀的士兵。西周時期,王召的橡皮船壞了,導致王召的君主和大臣淹死在漢水。後來,旺姆和王旋先後遠征南方,但都無功而返。東周安康在皇族衰落、郡國合並後,轉移到楚、蜀、秦更為頻繁。這個地區的部落也被新五霸之壹的楚國吞並了。據《太平宇宙》“金國為戰國時楚國之地,後為楚所滅,後歸楚”。

春秋戰國時期,安康處於秦之首,楚之尾,國土南北接壤。公元前611年,郭勇分為秦、巴、楚,安康成為秦楚必爭之地。秦惠王袁庚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在安康(今中都臺)漢江北岸的平臺上建立西城郡,隸屬漢中郡,郡址在西城。秦統壹六國(公元前221),定漢水上遊為漢中郡,西城郡為漢中郡,統領十二郡,現轄漢濱、漢陰、石泉、紫陽、、平利、鎮平。

西漢沿襲秦制,漢中郡由西城、安陽、昌黎(今平利縣)、旬陽、Xi(今白河縣)五郡組成,轄西城郡。西城縣管轄今天漢濱區的大部分和資陽、高覽全境。東漢建武元年至六年(公元25-30年),劉秀派大將李通在西城與巴蜀、公孫述交戰,拿下漢中,移郡南鄭,劃歸益州刺史部。西城縣轄漢濱區、高覽、紫陽、平利、鎮平。東漢建安二十壹年(公元215年),曹操攻陷漢中,郡的東部即安康,定名為西城郡,劃歸荊州。西城縣現轄漢濱、高覽、紫陽、平利、鎮平五個縣。

三國第二年(公元221年),取“曹魏昌盛”之意,設立魏興郡,轄七郡。

西晉沿襲。據《興安縣誌》記載,金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安陽縣為安置巴山地區流民,改名安康縣,意為“幸福千年,平安健康”,故名“安康”。

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後屬北朝,初稱周知。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建立金州,因渡河而得名麩金州,隸屬魏星郡。北周武城二年(公元560年),西城縣改名吉安縣。北周四年(公元569年),行署遷回西城,縣城重建在漢江南岸,現轄漢濱、高覽、平利、鎮平四縣。北周末年,縣被放棄,魏星縣重新建立。

隋朝復設西城郡。開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吉安,屬錦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撤銷錦州,設立西城縣,吉安改名金川,轄六縣。十三年(公元617),各郡皆廢。

唐五代宋時,在金州設安康郡,轄西城、漢陰、平利、旬陽、甘陽、石泉等六縣。

元代設立金州區,屬陜西中書省興元路。至元年(公元1279-1294),錦州改為散州,不設縣轄。轄相當於現在的漢濱、平利、鎮平、白河、旬陽、資陽、高覽、漢陰、石泉、鎮安十縣。

錦州還是明朝建立的。萬歷十壹年(公元1583年),漢江泛濫,淹沒了錦州城,於是在城南的趙臺山下建新城,改稱興安郡,隸屬漢中郡。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興安郡從漢中郡劃出,直屬陜西布政司,統領漢陰、平利、旬陽、紫陽、白河、石泉五縣。

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興安府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興安府,設漢陰縣為安康縣,統領安康、平利、旬陽、白河、資陽、石泉六縣,屬陜西布政司。

辛亥革命後,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陜西省廢除府、州、部,省以下設道、縣兩級。安康在清代六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漢中路四郡。民國22年(公元1933年)棄道轉省。24年(公元1935年)設陜西省第五行政區行政督察署,轄十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建市,1954撤銷安康市,設立城關區,隸屬安康縣。1988年9月15重新設市,安康地委、安康地區行政公署設在安康市。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安康撤地設市。新成立的中* *安康市委和中* *安康市紀委於2000年2月正式合署辦公。撤地設市後,原縣級安康市改為漢濱區。地級安康市成立於2006年1月1。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市政協、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檢察院先後開設了辦事機構。地級安康市轄漢濱、漢陰、石泉、寧陜、資陽、高覽、平利、鎮平、旬陽、白河10個縣區。

[編輯此段]社會經濟

2004年,安康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部署,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積極進取,艱苦奮鬥,加快發展,全面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糧油生產全面豐收,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藥旅”三大產業建設紮實推進,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城鄉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全市經濟增長達到“十五”以來最好水平。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1955萬元,增長9.4%,完成年度計劃105%,其中:第壹生產達到3195萬元,增長9.3%,第二生產達到30.7億元,增長12.5%,第三生產達到5.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2億元,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2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1652元,增長9.8%。全市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強,經濟增長加快,社會發展協調,圓滿完成了市壹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