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新加坡為什麽能成為成功的經濟體

新加坡為什麽能成為成功的經濟體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總是與政府的影響和介入分不開,這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背景淵源。新加坡獨立時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在:落後的經濟基礎; 有限的國內市場; 教育不普及; 高失業率; 種族沖突; 無社會和居住保障; 面對外來威脅。

貧窮落後的現實迫使新加坡把吸引外資作為發展經濟的核心策略。吸引富國投資,不僅是出於盡快擺脫生存的危機的考慮,更是出於其自身安全的考慮。如何吸引外資是新加坡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新加坡的做法是:政府以補貼的方式鼓勵外資落戶。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奏效的。但用於補貼的資金從何處來呢?在這個問題上, 新加坡有其獨到的做出:通過強制推行個人儲蓄中央公積金來解決國家資本的來源和積累問題。中央公積金不僅為吸引外資提供了補貼來源,同時也為興建政府組屋(相當於我國的經濟適用房)提供了資金支持。

在初創的1965~1973年之間,新加坡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以補貼的方式加大了對外資的吸引力度,重點發展轉口貿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不斷增長,推動了經濟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大力興建政府組屋,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國內消費市場,即使人民安居樂業又有助於國家資本――中央公積金的擴大積累,形成了特有的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

隨著形勢的變化,雖然後來政策有所調整,但基本模式並未改變,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逐漸完善。例如,在1974~1985年之間,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並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新加坡在貿易轉口占經濟主導的基礎上,開始發展加工業,出現了國內勞動力資源短缺的問題,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來雇傭勞動力。當時的政府壹方面通過制定移民法,利用廉價外來勞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壹方面通過提高中央公積金的繳納率,限制本地勞動力成本的增長速度。

1986~1997年,針對房地產投資過熱和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等問題,新加坡大力發展服務性行業,將服務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二引擎",特別是金融和信息資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把新加坡變成地區金融和信息中心,使其具有貿易和金融的吸納和輻射能力。

1998年後,亞洲金融危機使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以及高昂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原有的發展模式遇到了挑戰,其經濟政策的調整,主要集中在利用成熟的經濟體制,積極發展知識型經濟產業,鼓勵國民創新創業,政府努力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

新加坡的成功經驗:

壹是法制健全。新加坡是壹個法制健全的國家,實行嚴格的法制管理是各項工作的基礎。從法制健全,到政局穩定。目前生效的立法有500多種,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無論國家部委還是法定機構,背後都有壹部法或幾部法的支撐,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宏觀微觀,嚴絲合縫。如在公務員管理上,也制定了壹整套嚴密、詳細、具體的法律條例,包括《公務員法》、《公務員行為準則》、《公務員紀律條例》、《防止貪汙法》、《財產申報法》及《公務員指導手冊》等,從公務員的錄用、晉升、調動到公務員的工資、待遇、休假、退休以及對公務員的考核、培訓等,以及公務員的儀容儀表、行為舉止都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凡有關公務員的問題,都從有關條例中找到答案。采取分職、分權、分責,實行條規管理,凡違反《公務員法》、《反貪汙法》等法律法規的公務員,不僅是批評教育、停職停薪,而且要繩之以法、問責治罪。

二是精英治國。李光耀經常對人說“新加坡什麽資源都沒有,除了人”。新加坡的快速發展不僅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開放政策,更重要的壹條經驗就是新加坡政府壹貫倡導“人才立國”、“精英治國”的理念,推行“精英主義”,讓最優秀的人來管理國家。同時,積極推行“全民教育”、“終身學習”的治國策略,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形成了壹整套滿足管理國家行政事務、適應當今世界發展潮流要求的公務員培訓制度和方法,培養造就了壹支公正廉潔、敬業高效、富有創新意識的國家公務員隊伍。新加坡人口少,經濟發展快,人才需要量大,特別是實行“精英治國”的政府更是求賢若渴,這是新加坡多年來秉承的思想。對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有效措施,比如政府每年從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品學兼優者,提供總統獎學金,送其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學習,並與政府簽約,畢業後為政府服務至少5年。如其間由政府選送攻讀碩士學位(壹年學制),還需要再簽約延長為政府服務3年。在這8年的工作期間,政府和總統獎學金獲得者可以雙向選擇。若認為人才特別優秀,政府會給予提拔。這種遴選人才的方式,把遴選關口和遴選時間提前,把有潛質的青年都可作為政府未來官員的人才儲備,並且可在長期的考察中,根據每人的特點和不同情況,為其提供最適合的崗位。對執政黨來講,人民行動黨就是壹個精英式的領導政黨,強調“為政在人”,新加坡的前途和命運取決於少數精英人才,治國者必須是最優秀的人才。黨員也分為幹部黨員和群眾黨員兩大部分,幹部黨員是從社會各界中的優秀分子中尋找邀請入黨,並實行高薪政策來吸引各類優秀人才,讓其成為部長、議員等。而內閣部長的薪水緊盯金融、制造、會計、工程、法律、跨國企業六大私營企業的最高薪水走,而群眾黨員壹般是難以晉升到幹部黨員之中的。在新加坡政府體系中長期以來已構成壹種獨特的成就取向的業績政治,人才的選拔完全基於個人的能力和表現,讓各類優秀分子進入政府機關服務。

三是憂患意識,即創新意識。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在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國際舞臺上立於不敗之地,最核心和關鍵的壹條就是其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也是創新意識。這種憂患危機意識得以很好的理解並貫穿在政府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成為了新加坡立國、強國之魂。首先,不斷推進政府部門改革,加強機構與運作機制革新。如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提出了公***行政和運作方法的“八化”(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集權分權化、透明化、創新化、電子化、親商化),進入新世紀又推出了21世紀公***服務計劃,把“創新、求變、革新、改進”作為政府的基本價值觀,追求全面性服務的卓越化。和世界上許多國家類似,新加坡政府部門組織結構是垂直性的結構體系,而要提高服務效率,需要提供壹種整合的無縫政府服務,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要進行重組。這對新加坡而言是個不小挑戰。為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政府專門制定政策,出臺新的規定,同時撥專款做這些事情,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次,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塑造“創新領先型國家”。新加坡是全球公認的電子政府發展最為領先的國家之壹。在著名咨詢公司埃森哲針對電子政務的調研中,新加坡連續5年與加拿大、美國壹道被評為全球電子政府的“創新領先型國家”。從1981年起,新加坡政府就以綜合並且壹貫的方式,開始實施政務電子化。新加坡的電子政務系統主要面向三大目標:公民、企業和公***機構雇員,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應用,推動公***部門精益求精地改進公***服務,有效地改造了公***服務的提供方式以及政府、公民和商家之間的互動交流方式,以更高水平的便利度、效率及效力提供公***服務。

四是實用主義。在新加坡的各項政府工作中都有著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小國、危島、孤城情境使人民行動黨黨員、國會議員、政府高官與普通公務員,都有壹種深深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形成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的“生存哲學”。“功效至上”或“有用”成為政府制度和政策執行是否正確的法則。政府從來不受任何信條的約束和限制,只相信“有用便是真理”的原則,壹切為了新加坡的發展有用、有利。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