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敖江甌南大橋有什麽頭銜?

敖江甌南大橋有什麽頭銜?

關於這個大橋的背後,還有壹些細節需要補充。提議建橋的歷史要追蹤到上世紀80年代了,84年建鎮後的龍港在鰲江南翼開始飛速發展,但是壹條水域的鴻溝成了阻礙經濟發展的最大瓶勁——交通上,當時的龍港既沒有過境的國道,也沒有省道,除了壹條狹窄的道路通往縣城靈溪之外,龍港事實是壹座被封死的城鎮。於是在80年代末,已經初具規模的龍港便提議在這條江上建壹座大橋,最佳的方案便是直接通往對岸的鰲城鎮中心,然後與104國道接軌,建造大橋的全部費用由蒼南縣政府承擔,但是驕傲的鰲江人拒絕了這壹完全“不平等條約”。究其原因是當時還是富庶的鰲江人擔憂龍港的崛起,認為建造大橋是把鰲江既有的優勢流向了江南,給龍港創造了發展的機遇,從而對自己在鰲江流域明星城市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威脅,於是建大橋的選址不得不定在現在鹹園村的位置,通往北岸的錢倉鎮,與104國道路接軌,也就是現在的龍港大橋。

10多年以後,隨著龍港的進壹步發展和鰲江的停滯不前,兩座城鎮的地位開始轉換,無論是聲譽和實力,龍港都已經超越了鰲江。而隨著兩岸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兩座城鎮之間的經濟和生活的交融與溝通成了必然的趨勢,而這時候,兩岸建橋的呼聲開始越來越高。

這壹次,主動提議要在兩座城鎮之間建造壹座大橋卻是鰲江鎮。1992年,建造大橋的事宜正式出現在行政文件上,兩鎮的政府便著手開始橋梁選址以及建造方案等各項工作,但兩地“聯姻”的現實難題卻擺在了面前,建橋也經歷了反復的論證,可謂是壹波三折。

首先是建橋的選址,原本南邊接壤的道路是定在龍港鎮人民路,但是北面的鰲江不同意,因為大橋北面接壤的地方離鰲江主城區太遠,是未開發之地,雙方各為選址辯護,相持不下。其次便是橋名的爭論,上面已經論述過了,不再重復。這兩個問題最後在溫州市政府的幹涉下,才得到最終的解決。橋址選在龍港鎮的文衛路,而鰲江方面是在新老城交界間,橋名定為甌南大橋。第三,橋址和橋名定下之後,雙方又在橋梁構造上有分歧。在橋的西面,鰲江有多個千噸級碼頭,然而由於地理位置等其他壹些特殊原因,橋高有所限制,因此將造成千噸船舶無法行駛。龍港政府提議將千噸級碼頭全部遷移至橋東側,雙方各出資壹半,然而鰲江政府因為各方面原因,把壹這方案否決了。再加上建造費用等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大橋便是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的開啟式橋型。還掛了個頭銜——亞洲最大的開啟式大橋。其實這個“最大”,是因為升降橋早已是淘汰的橋型,國內外大多數國家都不啟用,主要是因為這種橋型弊端太多。最主要的弊端是,升降主橋後,過往的車輛和行人被迫被阻隔了。造成了交通上的極大不便利。

而事實上,大橋遺留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橋面不夠寬,禁止大型及營運車輛行駛,只允許小型轎車行駛,這對兩岸的經濟融合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另外文衛路的拆遷問題由於高額的成本而被擱置,文衛生路沒能拓寬,過往的車輛常在此堵住,影響了這條路的交通效率,造成極大的不便利。如果不能不能好好解決這些問題橋遺留的諸多弊端,可以想象的是,此後這座橋極有可能成壹座廢橋。

總之這壹座建了15年的大橋,影射出的是行政決策上的低效率和典型小農意識。作為壹個龍港,我為這座大橋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