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陜西有哪些民俗文化?

陜西有哪些民俗文化?

1.腰鼓是陜北地區,尤其是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流行的壹種民間鼓舞形式,是陜西最具影響力的民間舞蹈之壹。

安塞腰鼓是陜北腰鼓的代表類型,經常在重大節日、慶典、廟會上表演。2006年,“安塞腰鼓”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陜西民歌根據地域和藝術特點分為陜北民歌、陜南民歌和關中民歌。陜北民歌種類繁多,當地俗稱“山歌”或“酸歌”,有信天遊、小調、勞動歌、榆林小曲、陜北套曲等20多種,其中信天遊最具特色,流傳最廣。

陜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紫陽民歌是陜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代表曲目有《郎對門唱山歌》、《南山竹》。關中民歌有船夫號子、夯號子、扛號子等曲調。

3.陜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以前,發源於滑縣,盛於唐代。又稱“皮影戲”、“皮影戲”,流傳於民間,保留了民間評書的歷史痕跡。是近代陜西各種戲曲的前身。

唱腔有幾十種,其中以老腔、宛宛腔、阿官腔、仙板腔、秦腔五大調較為常見,並輔以陜北、陜南、關中的各種道情。皮影戲的傳統劇目有《遊西湖》、《海有什麽難》、《古城會》、《會娶妻》等。

4."社火"是陜西壹種廣泛、傳統、壯觀的群眾娛樂活動,它起源於遠古先民對土地和火的崇拜。陜西的“社火”壹般在正月、節日或廟會時表演,有鼓樂、堆芯、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打燈籠等。關中是陜西社火最活躍的地區,寶雞也被稱為“中國社火之鄉”。

5.面花,俗稱“花包子”,屬於面塑藝術,包括婚喪嫁娶、生日禮物、節日包子等。花棉起源於漢族的祭祀活動,起源於漢代,產生於唐代,興盛於宋代。明朝以後,花棉在民間廣泛流行,到了清朝後期,北京出現了專門制作面人的藝術家。面花自古以來就流行於北方民間,形式豐富,門類繁多,尤以合陽、滑縣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