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太上頭了!《山海情》看點在哪?

太上頭了!《山海情》看點在哪?

《山海情》是壹部講述寧夏地區人民脫貧故事的獻禮劇。

西海固湧泉村的村民們,在幹部的動員下,按照國家扶貧政策的安排,從窮山溝搬遷到更有發展前景的戈壁灘,從零開始開墾荒地、建設家園。

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移民們的“吊莊”變成了“閩寧鎮”,往日飛沙走石的“幹沙灘”,也被他們建設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灘”

聽上去,這好像是壹部只有老爸會每天晚上守著電視看的那種劇:偉光正的人物、正能量的口號……

但實際上,這部只有23集的電視劇,每個看過的人幾乎都成了“自來水”。

湧泉村的每個村民,個個都是活寶,有點小毛病,卻都可愛得不得了。

在戈壁灘上開荒的生活太苦了,熬不住跑回村的幾個人,各有各的理由,還能編成順口溜。

壹到村民開大會,就仿佛800個佟湘玉在吵架。

他們就像我們過年回老家,會在村口碰到的那些人:給全村人拿主意的老大哥、咋咋呼呼愛貪小便宜的大叔、脾氣暴躁的大哥、吃苦耐勞扛起半邊天的婦女……

人物立得住,故事自然才講得好

所以,水花壹個姑娘用板車拖著殘疾的丈夫和全部家當,走了七天七夜來到移民們居住的“吊莊”,幫吊莊湊夠了滿60戶通電的條件,觀眾們又激動又心疼。

還原服化道

《知否》成為古裝年度最佳最重要的是高級感的服化道,拉開絢麗序幕的江湖風雲時,體驗到北宋張狂收斂和典雅大方;《歡樂頌》五個姐妹話題爭議,收割電視劇最火爆款時,不同風格服裝搭配彰顯都市女人性格碰撞……

這就是服化道帶來的魅力:遵循歷史,增光添彩。《山海情》作為年度鄉土大劇,它扶貧下鄉的年代感並非人人都能買單,00後沒看見過難以理解,90後沒經歷過提不起興趣,年代戲不同流量戲,註定要面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挑剔。可是《山海情》卻用詼諧語言、接地氣服化道成功收割多年齡段人群,可謂是妙不可言。

張嘉益的汗衫

瘠貧甲天下的西海固,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晚上烤洋芋,馬喊水家就是這樣過著緊巴的日子。饑不裹腹,貧窮拮據,想要逆天改命就要走出塵土外出闖蕩,馬喊水卻不允許自家娃去外折騰,成天盯著馬得寶外出闖蕩,暴脾氣就是他刻在骨子裏的倔強。

張嘉益飾演的馬喊水將暴脾氣演繹得淋漓盡致,為了凸顯這位三大五粗的農民人特點,接口參差不齊的汗衫成了最顯著的標配。在九十年代,紮根在農村的男人們個個都有壹件這樣的白汗衫,幹活累了當毛巾擦,天氣熱了穿著涼快,幹農活也不要擼袖子幹。

白老師手風琴

祖峰萬年不紅千年配角,沒人會註意當年他可是扮演《沈默的證人》裏神經錯亂,人格分裂的精神病人石隱,也是《歡樂頌》裏事業有成的公司老板。如今,在《山海情》扮演家境困難的白老師,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滿腦子只想著學生。

第壹次教育人,得寶被她父親用鞭子抽,水旺被爺爺諷刺沒出息,唯獨白老師對著麥苗送上壹碗面什麽也不說,麥苗哭著跑進內屋就知道已經被動容;

第二次教育人,得寶和水旺扒火車帶進派出所,白老師非常嚴厲教育“妳們是我教過的娃,犯了錯就要批評”。

因地制宜會教育,白老師的方法感動很多人,尤其是他獨家道具手風琴,手風琴是白老師活躍全班氛圍的道具,卻側面反映白老師愛學生又懂學生的性格。在21世紀,很多人都沒見過手風琴,唯獨上世紀父母年代才是最簡單的樂器,好聽動容,勾起滿滿回憶。

逼真年代細節

飛舞的揚塵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生在陜北貧瘠之地,甘肅人直腸子爆脾氣出了名,李大有就是其中壹個。李大有拗不過兒子外出打工,壹口氣燒了蘑菇棚,若不是馬得福的壹只鞋,恐怕李大有早就回老家。

3秒扔鞋鏡頭成了網絡熱議,因為真實。馬得福扔鞋黃土飛揚,襯托當年貧窮的環境和下鄉人的不拘小節,真實場景反而感同身受。

爭議的口音

口音爭議是《山海情》最大話題,寧夏衛視和東南衛視的西北口音被人吐槽聽不明白,在網絡視頻上改成普通話也被人吐槽口型對不上。當初導演選擇全體人員學說西北話就是為了更貼切生活。

“創作和籌備時,我們捕捉到當年壹個真實的情況,福建人來了以後聽不懂當地話,當地人也聽不懂福建話,所以他們最初就是要過壹個語言關。”

導演孔笙堅持以方言形式呈現故事,就是希望《山海情》能接地氣更貼近生活,讓觀眾相信故事背後是真人真事,之所以有口音爭議關鍵是西北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