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水熊蟲遷徙

水熊蟲遷徙

其實美國對火星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早在1965年,美國就成功發射探測器飛越火星,並成功將壹張火星特寫照片傳回地球。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火星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甚至有人開始建議在火星上建立探索基地,讓人類小規模移民火星。

在大多數人的規劃中,讓火星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似乎是壹個不錯的選擇。當然,火星上的環境壹看就知道人類活的不輕松。火星的溫度比地球低很多,重力只有地球的38%。火星的磁場太小,無法保護火星表面的生命。大氣中95%是二氧化碳,生命所必需的氧氣只占0.4%。

如果想移民火星,只能大規模重建,這是另壹個問題。既然環境很惡劣,為什麽不去探索金星呢?

畢竟金星到地球的最小距離可以達到4000萬公裏,而火星到地球的最近距離是5400萬公裏。

所以,既然都是改造後移民,為什麽不改造金星這個更近的星球,更方便我們運輸貨物。

其實壹開始人們對金星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因為金星不僅距離地球更近,而且各方面參數都非常相似,相似到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

金星的直徑和地球的直徑基本相同。它的直徑是12092 km,地球的直徑是12742 km,相差只有650 km。

金星的質量和地球差不多,是地球的865,438+0.5%,所以金星上的重力會比地球輕。金星上物體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可以達到每秒8.87米,地球上是每秒9.807米,但重力差別不大。和火星壹樣,它的引力只有每秒3.721米,只有地球的三分之壹左右。

上個世紀,人類只能從地球表面觀測金星,只能粗略計算出這兩個參數:引力和大小。太神奇了,很近,長得很像,環境也很相似,所以科學家認為既然地球上可以出現生命,那麽很有可能這個孿生星球上也會出現生命。

於是,人們想出了各種方法來研究金星,但是僅僅在地面上觀察,並不能獲得太多關於金星的信息。

自從蘇聯將第壹顆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後,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研究金星的希望曙光。人類已經證明了他們創造宇宙的能力。然後只要算好軌道和遠距離通信能力,人類就可以直接去金星了。

當然,所有的太空探索永遠都是先用無人探測器探索,然後再以某種方式把人送到那裏。畢竟人命關天。當時蘇聯和美國處於太空競爭階段,兩個超級大國都要花錢進行太空探索,而且預算是無限的。

所以在當時,即使技術無法保證遠距離探測行星的成功率,但能做出壹對探測器已經是奇跡了。

蘇聯在太空探索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自20世紀60年代冷戰以來,蘇聯制定了多路線太空探索計劃,在多個方向同時進行。當蘇聯成功獲得世界上第壹艘飛出宇宙的人造飛船和世界上第壹個宇航員的稱號後,他們立即啟動了金星探測計劃。

到目前為止,對金星探索最深入的是前蘇聯。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前蘇聯共發射了29次探測器,而當時與蘇聯競爭激烈的美國將重點放在了月球和火星上,而同期探測金星的飛船只發射了7次。

因為當時的探測模式是下大力氣創造奇跡,用生命和金錢換取前進的速度,蘇聯發射的29顆金星探測器中,10發射失敗,4顆航天器失敗,只有15成功到達並采集數據,成功率只有51.72%。

雖然成功率不高,但是用很多錢買時間的策略還是很有效的。在15的成功發射中,人們對金星的了解越來越多。沒想到,他們越學越心寒。

第壹個成功到達金星軌道而沒有損壞的蘇聯探測器是金星四號。在此之前,金星壹號、探測器壹號、金星二號和金星三號這四個成功到達金星軌道的飛行器在接近金星後失去聯系,以至於沒有得到任何數據和信息。此外,還有許多飛機發射失敗。

宇宙飛船在金星附近多次失去聯系。蘇聯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金星惡劣的大氣造成的,所以當金星四號到達金星近地軌道時,它的首要目標就變成了收集金星大氣的詳細數據。

這壹次,金星四號成功收集了大氣數據並發送回地球。任務完成後,科學家們想嘗試更深入地研究金星的大氣結構,所以他們讓金星四號繼續移入金星的大氣層。結果金星四號也在短時間內失去聯系。

在這次數據收集中,科學家發現金星大氣點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大約有4%的氮氣和1%的氧氣。這個大氣含量其實和火星很像,但不同的是金星的大氣壓力和表面溫度很高,這才是其他探測器失敗的真正原因。

之後發射了金星五號和金星六號,繼續探索金星的大氣環境,之後又有針對性地建造了金星七號。金星七號能承受180巴,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177.64倍,還能承受580的高溫。

擁有增強屬性的金星七號成功降落在金星表面。在金星表面著陸的35分鐘裏,金星七號繼續傳輸金星數據。

科學家們已經做好了應對高溫高壓環境的準備,但還沒有做好探測器著陸的準備。打開降落傘後,由於大氣高壓環境,金星七號的著陸速度並沒有平穩下來,最終以每小時60公裏的速度撞擊金星表面。

撞擊後,金星7號有大約1秒的時間用全強度信號向地球傳輸數據。之後金星七號基本損壞,只能斷斷續續發送微弱信號。25分鐘後,金星七號與地球斷開。

獲得這些數據後,大多數科學家已經開始認為金星的探索價值不高,不僅不適合人類遷徙,也不適合繼續探索和研究。畢竟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

然而,在那之後,蘇聯仍然發射了9顆金星探測器,仿佛在試圖尋找從金星上得到什麽的可能性。其實蘇聯對金星的探索最大的成果就是明白了金星不適合人類探索。

金星表面的環境其實很像文學作品中“地獄”的環境,炎熱、幹燥、高壓。這就是金星的真實寫照。

400多攝氏度的高溫很容易讓任何生物失去蛋白質活性,即使是最頑強的水熊蟲也會被煮熟。

如果把壹個人送到金星表面,結果很明顯,宇航員幾分鐘後就會被蒸熟。而且宇航員會受到177倍的大氣壓力的嚴重壓制,相當於深海1770米的深度。沒有人能在這種壓力下生存,人類的潛水極限只有100米左右。

當然,我們可以讓宇航服有很強的隔熱性和抗壓能力,那麽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壹勞永逸呢?

以人類的技術,萬米深海1000多度的壓力可以通過深海探測器傳到底,所以隔熱抗壓不是難題,問題是金星表面會下雨。

雖然在幹熱的世界下雨聽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金星上的雨不是水,而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會造成金星上的酸雨。

地球上也會有酸雨,但壹般這種酸雨只比平時雨水的PH值高壹點點,那麽壹點點,就有可能讓大面積的植物在酸雨中死亡。另壹方面,金星是驚人的。裏面裝的是濃度高達99%的濃硫酸。

人類的科技創造幾乎都是用鋼或者其他金屬制造的,大部分金屬都會被濃硫酸腐蝕,所以即使我們可以通過宇航服或者空間站來抵抗高溫高壓,也無法成功抵抗這種濃硫酸環境。

所有的探測設備都不可能在金星表面長期存在,人類自然也不可能去金星,生存難度很大。然而,壹些科學家認為,我們不必在金星表面發展。人類可以在金星大氣層上方找到壹個溫度和氣壓適宜的地方,在金星上空建立探測站。

畢竟金星和地球的初始條件太相似了。只要能改善金星惡劣的環境,人類就有生存的可能。

在金星七號之後的九次探測中,蘇聯獲得了更多關於金星的信息。除了高溫高壓的硫酸雨,金星被太陽潮汐鎖定,只有很弱的磁場。

所以金星的壹面永遠是黑暗的,另壹面永遠是熾熱的。微弱的磁場無法抵禦太陽發射的高能粒子,所以金星正面充滿了高放射性射線,會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害。

現在金星的環境實際上是溫室效應的終極形式。碳元素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氧氣基本消失在大氣中。作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陽光的大量熱量被牢牢鎖定在金星表面,持續受熱的金星表面會變成高壓鍋,因此氣壓不斷上升。

當年,如果地球上沒有生命,沒有能把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的藍綠藻,地球就會變得和金星差不多。正是因為懂得光合作用的生命及時出現,將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在壹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生命才能逐漸繁衍到現在。

所以看起來改變金星環境的方法很簡單。創造出壹種能把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而不會在高濃度二氧化碳中中毒死亡的生物或機器,那麽金星的環境可能會發生變化,當然還有硫酸雨和低磁場高輻射等問題需要解決。

所以選擇火星而不是金星的原因很簡單。金星上的環境太惡劣了,探測器不可能存在。至少火星上的環境可以讓探測器壹直運動。兩者的環境差異壹目了然。

正是因為蘇聯的努力探索,人類才避免了壹條彎路。當人類有能力改造金星的時候,相信人類的能力足以改造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畢竟金星環境那麽差,改造也不小。

目前人類技術還不夠高,當然只能先探測難度小壹點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