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南斯拉夫為何解體?

南斯拉夫為何解體?

南斯拉夫聯邦危機與解體過程中的國際危機

80年代末,南斯拉夫聯邦陷入日益嚴重的政治、經濟和民族危機之中,1991年6月25日,

南聯邦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個***和國率先單方面宣布獨立,兩天後,聯邦軍隊進行千

預,從而引發了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壹次武裝沖突。1992年4月27日,隨著南斯拉夫聯盟

***和國的建立,統壹的南斯拉夫聯邦國家壹分為五,正式解體。南斯拉夫聯邦在很短的時間

內從危機走向解體,其原因是十分復雜的。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國內因素,包括國

內各主體民族關系的惡化和80年代末期以來現實政治和經濟危機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同時

也應看到國際因素對南危機和分裂所起的重大作用。本文將分三大部分著重分析國際因素在

南聯邦危機與解體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壹、南斯拉夫聯邦外部環境的歷史回顧

南斯拉夫地區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腹地,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歷來是各種文化、各

種外來勢力沖突交匯之處。在壹千多年的歷史中,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匈牙利王

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以及英、法、意、德、俄等外部勢力先後統治或

幹預過南斯拉夫各民族。使南斯拉夫各民族在宗教、語言、文字等方面形成很大差異。塞爾維

亞、黑山、馬其頓人接受了東正教文化,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人接受了天主教文化並帶有強

烈的日耳曼痕跡,波黑壹部分居民則阪依了伊斯蘭教。可以說,壹部南斯拉夫史即是南斯拉

夫各族人民的關系史,更是壹部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與外部勢力鬥爭與交往史。外部勢力對南

斯拉夫民族的影響源遠流長,根深蒂固。

二戰以後,南斯拉夫聯邦國家建立,其對外關系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外部勢力在不同階

段對南影響不同。

第壹階段是從二戰結束到***產黨情報局關於南斯拉夫的兩個決議止。這壹階段南的外交

政策特點是壹邊倒。二戰後期,西方盟國接受了南約兩萬名烏斯塔什、切特尼克分子及占領者

的其他夥伴的殘部的投降,並予以收容,迫使南人民解放軍退出克拉根福和菲拉赫;在的裏

雅斯特問題上對南施加了強大壓力。這些都引起南***和南人民的強烈憤慨,使南與西方國家

關系大為緊張。在此情況下,鐵托訪蘇,兩國簽訂了《南蘇友好互助和戰後合作條約》,進行

全面合作,積極參加了“***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工作,對希臘***產黨遊擊隊提供了援助。南

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十分活躍的成員。被美國視為“除蘇聯以外東方對西方的壹支最強大的

力量”,是“最具戰鬥力和最富進攻性的政權。”為此,美國夥同其它西方國家對南施加了

種種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包括操縱聯合國救濟總署停止了對南的援助;拒絕歸還戰時南

存放在美的黃金和1945年被德國掠走的部分船隊,長期封鎖南多瑙河船隊,積極援助南流亡

在國外的各種敵對組織和敵對分子,在西方建立顛覆南的間諜中心等等。①

①〔南〕《今日》周刊,1988年10月11日.

第二階段是從***產黨情報局關於南的兩個決議至50年代中後期。戰後初期,南與蘇進行

全面合作的同時,兩國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1948年6月和1949年11月,***產黨情報局作出

兩項關於南的決議,將南開除出情報局,蘇東各國斷絕了與南各種關系並向南施加了巨大的

壓力。在此情況下,南調整對外政策,尋求與西方國家建立經濟聯系。對此,西方國家興高采

烈。杜魯門政府迅速改變了對南的敵意,視鐵托為“亨利八世之後最偉大的叛逆者”,鐵托

政府被看作“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壹支侵蝕性的非壹體化的力量”。西方國家開始向南提供大

批軍事和經濟援助,美、英、法、荷、比、西德都介入這壹進程。據《今日》周刊透露,僅美國到60

年代中期就向南提供了150億美元援助。美還在政治上支持南當選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並

與希、土簽訂《巴爾幹條約》,通過這兩個北約國家間接控制南。

當時美對南政策有兩個目標,壹是把南扶植為壹個對抗蘇的地區力量,二是力圖將鐵托

拉入西方集團,顛覆南社會主義政權。但後壹目標並未達到,南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斯大林

逝世後南蘇關系逐步正常化。在此情況下,美對南政策重新作了調整,認為“敵人的敵人就

是我們的朋友”。美女歷史學家萊斯認為鐵托並沒有成為“我們的人”,但這並不能否認南

的戰略價值。因此,美對南政策被確定為支持壹個“自由的、獨立的和領土完整的南斯拉

夫。”①美認為,這壹戰略的價值有二,壹是在政治上可影響或分化東歐集團,立是在戰略

上可使南成為東西方之間的緩沖地帶。美這壹政策壹直延續到80年代後期。在此期間,美並

未放棄對南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影響和顛覆的努力。

第三階段是從50年代後期至80年代末。在這壹時期南壹方面保持了與東西方集團的各種

合作關系,另壹方面積極倡導和從事發展不結盟運動,與不結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建立了廣

泛的戰略合作關系,使南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壹。

二、南聯邦危機中的國際因素(80年代末至1991,6)

80年代末,隨著東歐劇變,蘇聯陷入嚴重的內部危機,南聯邦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

重大變化。由於南在東西方國家中的戰略地位直線下降,西方國家對南的政策又壹次作了重

大調整,新政策的核心是在政治上瓦解南***聯盟政權,使南融入東歐向資本主義轉變這壹進

程中去。

1989年10月12日,布什在會見南聯邦總理馬爾科維奇時明確表示,“歡迎馬爾科維奇作

出的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改革和民主多元化的諾言”。1990年美國政府內部要求對南施加政

治壓力的集團占了上風,布什政府明確了對南政策,即加強對南的人權壓力,促使南向民主、

人權與自由的方向發展。公開指責南在這方面比其它東歐國家落後了,鼓勵其迅速趕上去,並

表示可以用經濟和財政手段影響南的國內局勢。1990年3月美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訪南時公開

講,隨著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南作為東西方緩沖地帶和西方分裂東方集團樣板的戰略意

義已極大地下降。西方對南政策再次進行了大規模調整,促使南民主化是政策的中心。②美

國務卿貝克在1991年5月24日壹項政策聲明中闡述了對南新政策的目標:“美國對南斯拉夫的

政策是以支持民主、對話、人權、市場改革和統壹的相互聯系的目標為基礎的”。③

在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攻勢下,南國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1988年斯洛文尼亞第壹個反對

①《保持南斯拉夫統壹是美國的政策目標》,載於1991年7月1日《紐約時報》。

②〔南〕《今日》周刊,1990年5月3日.

⑧同上.

派政黨壹斯洛文尼亞同盟成立。此後,各種反對黨派紛紛成立,這些黨派大都具有反***和強

調民族主義兩大特征。與此同時,南***聯盟內部也發生了重大危機,各***和國黨組織民族主

義情緒越來越嚴重,自由化傾向愈演愈烈。斯洛文尼亞黨組織公開批準在本***和國實行多黨

制,克羅地亞黨組織建議在南憲法中取消南***聯盟的引導作用的條款,實行政治多元化。在

南***聯盟14大上,斯洛文尼亞黨組織公開提出要面向歐洲,要求人權與自由,改變聯邦結構

的基本特征。當他們的主張受挫後,公開退出黨代會,導致南***聯盟實際上的解體。在1990

年4、5月間的多黨制地方選舉中,斯、克兩***和國反對黨先後上臺執政,西方和平演變戰略

取得初步成效。西方國家在對南政局變化歡欣鼓舞的同時,對塞爾維亞社會黨在選舉中獲勝

深為不滿,認為塞是“歐洲最後壹個頑固的***產主義堡壘”,必予除之而後快。繼續對南聯邦

事務進行幹預,如在7991年上半年發生的“解散非法武裝”事件中,在“塞政府鎮壓反***示

威”事件中,在“元首風波”事件中,西方國家都對南進行了廣泛的赤裸裸的幹預,加劇了

南聯邦政治和民族危機。

與大多數東歐國家不同,南聯邦政治危機極易導致聯邦解體。從內因來講,南聯邦民族

關系復雜,民族矛盾尖銳,各主體民族都擁有自己的***和國,在這種It7i下,多黨制實行

後,各***和國執政黨和反對黨大都標榜民族主義,鼓吹民族分離主義或邦聯主義,從而激化

了民族矛盾,煽動起民族分離情緒,使南聯邦的政治變革和國家分裂幾乎同步進行。例如在

“元首風波”中,梅西奇壹方面猛烈攻擊塞***政權,壹方面公開宣稱自己當選聯邦主席團主

席後最重要的任務是為“建立壹個主權國家松散的邦聯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西方國家鼓勵南聯邦和平演變的過程,從客觀上講,也是分裂南聯邦國家的

過程。但從主觀因素講,西方國家內部是有區別的。英、美、法等國壹方面希望看到南聯邦建

立起壹個非***產黨政權,另壹方面也不願看到南聯邦分裂,擔心南聯邦因分裂造成的戰亂會

導致巴爾幹半島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到歐洲的穩定。英美政府在公開場合多次談到這壹點。

據1991年5月8日《泰晤士報》透露,圖季曼就分裂南聯邦向英美發出呼籲,並把克塞人的沖

突描繪成***產主義與西方文明之間的鬥爭,但英國不為所動。在斯、克兩***和國準備獨立的

前幾天,美國務卿貝克訪問南斯拉夫,公開支持南聯邦統壹。他說:“尊重人權原則,民主

原則,統壹原則以及南斯拉夫領土完整原則不僅極其重要,而且非常必要。”①

然而,以德、奧、意、匈和梵蒂岡為代表的中歐國家和天主教廷勢力則另有打算,他們

的目標非常明確,即乘南聯邦內部政治、經濟和民族危機迸發之際,積極支持斯洛文尼亞和

克羅地亞的分離主義勢力,使和平演變與聯邦分裂雙重目標合二為壹。為此,它們使用了和

平肢解和鼓勵武力分裂兩種方式,以圖分裂南聯邦,恢復它們在這壹地區的傳統影響,建立

冷戰後的新的勢力範圍。

德、奧、意等國認為,和平肢解南聯邦是上策,為此采用各種手段:壹是在政治上積極支持

克、斯分裂主義勢力。在南聯邦內部“解除非法武器”事件,邦聯與聯邦之爭,“元首風

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公開站在克、斯壹邊,支持分裂。二是在宣傳上大肆渲染克、斯與西

方在歷史上、宗教上和文化、經濟上的密切關系,以獲得本國人民對政府分裂南聯邦活動的

支持和激起克、斯人民對德、奧、匈等國的回歸情緒。三是在法律上極力避開國家主權原

則,不幹涉內政原則,片面鼓吹“民族自決權”原則,為分裂南聯邦尋找法律依據。

①路透社貝爾格萊德1991年6月21日英文電.

事實證明,德、奧等國並未拘泥於和平肢解南聯邦。由於南聯邦政府、人民軍和許多黨派

的反對,也由於南聯邦內部民族關系的復雜性,德、奧等國在努力和平肢解南聯邦的同時,

積極向南分離主義勢力提供武器和情報,為裝力分裂南做準備。據南國防部副部長布羅來特

在聯邦議會壹份報告中透露:從1990年8月以後,在克羅地亞內務部和斯洛文尼亞國防部、

內務部參與下,兩個***和國非法進口了數萬槍支,大量反裝甲武器、手雷、地雷、數百萬發

子彈,無線電臺和專門設備,這些裝備主要來源是奧地利、德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等

國。僅斯洛文尼亞壹家公司就從奧地利購買了5萬支自動步槍和4千枚反坦克火箭①。1991年1

月25日,貝爾格萊德電視臺播放了克羅地亞從國外(主要是匈牙利)非法進口武器的記實錄

相片,引起南國內外強烈震動。據南《政治報》1991年2月10日透露,梵蒂岡向克羅地亞提供

了40億美元貸款,支持克從國外購買武器。南報還揭露了德國軍事專家幫助斯洛文尼亞訓練

地方部隊以及與斯、克情報機構合作的消息。②

在德、奧、意、匈等國支持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進口了大批武器,組建了***和國

軍隊。隨著兩國武裝力量實力的增長和準備工作的完成,終於在1991年6月25日宣布獨立,

南聯邦危機進入壹個新的階段。

三、南斯拉夫聯邦解體過程中的國際因素

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單方面宣布獨立,在國際社會掀起壹場軒然大波。南聯邦作為聯合

國創始國,不結盟運動創始國和東南歐大國,在歐洲乃至世界都是壹個很有影響,頗具威望

的主權國家。它的分裂,勢必改變東南歐勢力均衡並對國際事務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克、

斯的獨立引起世界各國強烈震動和廣泛關註。

在南聯邦解體過程中,先後介入並對南事務產生影響的國際力量有四種:(1)以美國

和歐***體國家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它們是這壹時期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力量,也是對南局勢

產生根本性影響的主要外部力量。根據對南事務幹預目的和手段不同,又可分為以德奧意為

首的積極幹預派和以美英為代表的謹慎幹預派。(2)南聯邦的周邊鄰國,包括阿、保、希、匈、

羅、捷等國。這些國家對南分裂態度不壹,立場各異,有些積極參與了分裂南的活動,有些則

對南分裂持謹慎態度,有些主張保持南國家統壹和領上完整。(8)歐***體、西歐聯盟、歐安

會、北約、聯合國等地區組織和國際組織也廣泛卷入南沖突之中,在南沖突進程中發揮了各

種作用。值得指出的是,有些組織背後站著大國勢力,是大國尤其是西方大國幹預南沖突的

工具。(4)蘇聯。蘇聯出於對地區戰略和本國內部民族問題的考慮,積極主張南聯邦的統

壹和領土完整,但由於其本身陷入嚴重的國內危機之中,對南事務幹預能力有限。"8.19事

件”後,蘇內部也逐漸走向分裂,無暇顧及南事務。

1991年6月25日,當斯、克兩***和國宣布獨立的消息傳出後,美、英、法、蘇、意、

羅、捷、匈、保等歐洲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公開表示主張南領土完整和統壹,不承認斯、克

獨立的合法性。當然,在各國公開立場的背後,有著各自不同的考慮。英、法、美等國主要

擔心南聯邦危機加劇會威脅到歐洲穩定,因此,對斯、克獨立持謹慎的不贊成立場。蘇聯

外交部則發表態度強硬的聲明:“壹個統壹和領土完整的南斯拉夫的存在是巴爾幹和整個歐

洲穩定的重要因素”,“蘇聯堅決主張對南斯拉夫必須格守國際法和歐安會文件的壹切準則

①〔南〕《戰鬥報》1991年6月14日.

②〔南〕《晚報》1991年7月6日.

和原則。”意、德、匈、保、捷等國在公開表示贊同南統壹的同時,明顯表露出對斯、克兩

國獨立的同情。德國有影響的《總匯報》在6月26日和27日連續發文,支持斯、克獨立,認

為“國際上承認的自決權適用於他們”,“斯、克獨立是因為他們與中歐各國傳統相同”,

“獨立可以使他們以經濟力量為基礎同西方市場經濟建立聯系”0美國和歐***體為南斯拉夫

統壹進行的幹預起了相反的作用,支持南統壹只是支持塞爾維亞霸權主義和塞***主導的軍

方”。其立場昭然若揭。

1991年6月27日,南人民軍與斯洛文尼亞地方部隊發生武裝沖突,從而引發了歐洲戰後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國際社會對南局勢的幹預進入壹個新的階段。對南聯邦軍隊用武力維

護國家統壹的行動,西方國家和南聯邦的壹些鄰國持激烈的反對態度。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

韋爾稱,“用軍隊去保障內部統壹是不允許的”。美國務院發言人塔特懷勒說:“我們堅決

反對暴力和流血”,並透露美將支持以和平方式獨立的南***和國。德國總理科爾在歐***體首

腦會議前對記者說:“在歐洲,人們今天被槍殺,突然間自決權不再管用了,這是不能接受

的。”奧地利壹方面增兵奧、南邊境,壹方面發表聲明和展開外交活動,支持斯、克兩***和

國。波蘭外交部聲明指出,在解決內部沖突不得訴諸武力,認為每個國家少、民有權宣布獨立。

匈牙利總理安托爾聲稱支持南6個***和國的自決權和主權,認為“在南存在壹個由***產黨人

思想和富有侵略性的民族主義統治的塞爾維亞是不好的,嚴重的少數民族問題不能算內政。”

英外交大臣赫德認為“舊的制度處於壹種非常嚴重的腐朽狀態,無法再維持下去了,目前已不

大可能再使整個國家聚合在壹起了”。英報稱“新的世界秩序的下壹個任務就是通過和平手

段肢解南斯拉夫”。①

至7月上旬,西方國家中美、英等國和南壹些鄰國的態度基本明朗化,這就是和平肢解

南聯邦,以此來達到打擊塞社會黨政權和南人民軍,瓦解南聯邦,維持巴爾幹穩定的多層目

標。這與德奧等國分裂南聯邦,將斯、克兩***和國納入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的目標異曲同工,基

本吻合。此後,積極主張分裂南聯邦的德奧等國開始主導西方國家對南政策,在南聯邦分裂

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在分裂南聯邦這壹基本目標確定後,西方國家制定了分裂南聯邦的基本策略:(1)外

部施加壓力,從內部分化和瓦解聯邦主席團和政府,使聯邦機構陷於癱瘓和瓦解,使南聯邦

失去其存在的政權基礎。(2)重點打擊主張維護國家統壹的南人民軍,使這壹可以維系聯

邦統壹的強大力量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s)根據分裂南聯邦的實際需要,在不同時期,

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原則。如在支持克、斯獨立的初期,德、奧等國片面強調民族自決權

原則,只字不提國家主權原則和不幹涉內政原則。在克、斯獨立已基本成功後,他們又強調

南各***和國邊界和領土不可分割的原則,否認克境內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自決權。

在具體幹預方式和手段上,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宣傳輿論手段。從國際法角度講,無論克、斯宣布獨立,還是聯邦政府和軍隊進

行幹預,都是南內部事務,外部勢力無權千涉。然而,在南聯邦分裂過程中,可以看到壹個

突出現象,即西方國家宣傳輿論工具基本上是壹邊倒,對克、斯獨立持同情和支持態度,對

南聯邦政府,尤其是對南人民軍發表了大量譴責、攻擊性文章,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

輿論。這種情況鼓勵了斯、克強行獨立的決心。7月4日,斯洛文尼亞總理拒絕了聯邦主席團

①〔英)《星期日泰晤士報》1991年6月30日社論.

的停火建議,聲稱,“如果聯邦軍隊發動新的進攻,歐洲對斯洛文尼亞的支持就會進壹步加

強。”①克羅地亞也嘗到國際輿論支持的甜頭,克國防部長稱,“我們將使這場沖突國際化”。

(2)經濟制裁手段。南聯邦對外貿易60%針對西歐,對西歐經濟依附性較大。西方國

家利用這壹點,對南聯邦進行威脅,制裁。南內戰剛爆發,歐***體就以凍結貸款相要挾,強

迫塞爾維亞妥協,同意梅西奇擔任聯邦主席團主席。7月5日,歐***體宣布凍結了對南10億美

元的經濟援助和武器銷售。德外長稱,這是為了限制南聯邦軍隊。9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

過713號決議,對南實施武器禁運。11月8日,歐***體宣布對南實行全面經濟制裁。這些舉措

惡化了南聯邦經濟,給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3)軍事手段。表現在多方面。首先,奧、意、匈等國在邊境地區集結軍隊,與斯、

克地方部隊頻繁接觸,從外部對南人民軍施加軍事壓力。其次,為斯、克獨立培訓新兵,在

澳大利亞、德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建立培訓基地。②第三,向斯、克提供大批武器。這

些武器不僅包括各種輕武器,也包括導彈、飛機、坦克等先進的重型武器。③第四,西歐聯

盟和歐***體多次討論組建對南千預部隊,準備對南直接進行軍事介入。

(4)政治和外交手段。政治上主要是支持梅西奇從聯邦最高層分裂聯邦的活動,結果,

導致了聯邦主席團和聯邦政府的分裂,使聯邦存在的法律基礎發生動搖。外交上主要是以

德、奧為首的國家,從南內戰壹開始就對歐***體和其他國家進行說服工作,要求承認斯、克獨

立。由於歐***體內部意見難於統壹,德國決定放棄歐***體外交壹致原則,單獨承認兩***和國

獨立。在德國要挾下,歐***體於1991年12月16日作出決定,宣布於1992年1月15日承認斯、

克獨立,從而使斯、克獨立基本成為事實。

在西方國家采取了上述種種措施以後,南聯邦沖突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1991

年10月3日,聯邦主席團發生嚴重分裂,斯、克、波黑和馬其頓的成員不再參加聯邦主席團

會議,聯邦基礎發生嚴重動搖,維護南聯邦統壹變得十分困難。此後,南內戰性質逐步從維

護國家統壹向塞克兩***和國爭奪領土的方向轉變。1992年1月15日,歐***體12國宣布承認

斯、克兩***和國獨立。4月6日,歐***體又宣布承認波黑獨立。與此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

宣布承認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波黑的獨立。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和國加緊

談判,於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和國。至此,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

國徹底解體,在原南境內出現了五國並存的局面。

由上可見,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廣泛幹預,是造成南聯邦解體的重大因素。南

聯邦的解體,並未導致戰火的平息,相反,由於戰火蔓延到波黑***和國,使前南地區武裝沖

突規模進壹步擴大,並直接威脅到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前南地區沖突進入壹個新

的階段。

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國,由六個***和國組成,1991年,原南聯盟解體,逐漸分解成多個獨立的國家,目前已經分解成七個國家,其中六個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壹個只有部分國家承認.

1.塞爾維亞:

1991年,原南開始解體。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和國。2003年2月4日,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和國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和國宣布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 。

2.黑山:

1991年,原南開始解體。1992年,黑山與塞爾維亞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和國。2003年2月4日,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 。同年6月22日,塞爾維亞***和國和黑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006年6月28日,第60屆聯合國大會壹致通過決議,接納黑山***和國為聯合國第192個成員國 。

3.克羅地亞:

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和國宣布獨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和國。1992年2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宣布承認克羅地亞為主權獨立國家.1992年5月22日,克羅地亞加入聯合國。

4.斯洛文尼亞:

1991年6月25日,斯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1992年5月22日加入聯合國。

5.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後,波黑三族間爆發了歷時三年半的戰爭。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聯合國。1995年11月21日,在美國主持下,南聯盟塞爾維亞***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地亞***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了代頓波黑和平協議,波黑戰爭結束。

6.馬其頓:

1991年11月20日,馬其頓正式宣布獨立。但它的獨立由於希臘反對使用“馬其頓”的國名而遲遲未被國際社會所承認。1992年12月10日,馬其頓***和國議會經多數議員投票表決,原則同意將馬其頓國家改名為“馬其頓(斯科普裏)***和國”。1993年4月7日,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和國”的暫時名稱加入聯合國。

馬其頓對內對外堅持使用其憲法國名“馬其頓***和國”,但遭到其鄰國希臘的堅決反對。希臘強烈要求馬其頓使用其在1993年加入聯合國時使用的“前南馬其頓***和國”的名字,原因是希臘北部有個馬其頓省,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其對這個地區存在領土要求。

7.科索沃: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了壹項獨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和國成為壹個“獨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當即表示堅決反對,並稱,塞爾維亞將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2008年4月9日,科索沃議會特別會議通過新憲法。根據這部憲法,科索沃為“議會制***和國”,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和塞爾維亞語,科索沃將與所有鄰國創建睦鄰關系.目前,世界上只有部分國家宣布承認科索沃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