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為什麽廣州開始騎街機了?

為什麽廣州開始騎街機了?

簡介

雖然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但作為民間商住功能的建築形式,商家往往采用“洋氣店面”,壹方面迎合顧客的崇洋心理,壹方面標新立異。它的設計者和建造者大多不是專業的建築師,而是普通的工匠。面對西方建築,除了吸收壹些結構方式和布局方式,他們看到更多的是裝飾。工匠們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按照自己的理解“模仿”,采取“拿來主義”的放任態度。這種對西方建築的創造性模仿和大膽改進,形成了廣州騎樓生動鮮明的建築風格。

編輯本段的出處

關於廣州騎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壹種是騎樓是越族先民“幹欄”建築的遺風,是根據嶺南地區濕熱的氣候和商業運作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另壹種觀點認為,騎樓是廣東人結合西方建築和嶺南建築的產物。甚至有人認為“廣州十三行商業建築”可以說是現代騎樓建築的雛形,廣州是中國現代騎樓的發源地。騎樓作為正式名稱,最早出現在1912年國民政府頒布的《取締建築物條例及實施細則》第十四、十五條。1918,廣州成立市級辦公室。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的商業騎樓已具相當規模和特色,騎樓風格在繁華商業區逐漸形成,如永漢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艾慧路(今中山四路)、常棣等。建國至70年代,廣州城市建設發展緩慢,城市基本維持舊格局,商業發展受到嚴重限制,騎樓建設大幅減少。這壹時期建造的騎樓主要有月華路和豪賢路。這壹時期的騎樓建築在體量、風格、街道功能等方面與上世紀二四十年代明顯不同:沿街建築多為居民樓,壹樓為商鋪,商業功能較弱,服務範圍僅限於街坊;建築多為7-9層(22-30米),街道空間較為狹窄壓抑;建築保留了騎樓的形式,但用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取代了傳統的“洋氣店面”。門面基本不加修飾,沿街建築整齊劃壹,街景相對簡單。從70年代末開始,廣州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車流量大增。老城區面臨著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壹時期,廣州基本沒有新建完整的騎樓,而是在對部分原有騎樓進行改造時,拆除了舊騎樓,新建了壹座騎樓。然而,由於整條街沒有完全改造,在壹些路段,如萬福路,大南路,金龍路和常棣路,新舊騎樓交錯並列。此外,老城區道路拓寬改造也對部分騎樓造成了破壞,如人民路高架橋施工對人民中路、人民南路風貌的影響;解放路、中山路拓寬,人民橋、內環路建設,拆除了解放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623路、鴻福路等傳統騎樓街。

編輯此段落的特征

廣州騎樓的結構分為三段:下段為寬約4米的廊柱,中段為樓板,上段為飛檐或山花;在沿街壹側,每層樓窗臺下的墻上或檐口過梁上有許多裝飾圖案或淺浮雕。廣州騎樓按建築風格可分為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外觀以巴洛克風格裝飾為主。山花和建築的設計大多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征,如羅馬的圓柱和卷曲的圖案,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如墻壁多采用中國的飾面磚。最具中國特色的建築之壹是滿漢全席窗,這是壹種由微小的彩色玻璃構成的方形窗戶,在西關大屋中很常見。頂部的山花飛檐也被做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軟拱形屋頂。東山騎樓形成的時間比西關騎樓稍晚,變得更加現代簡潔。比如羅馬柱變成了簡單的方柱和圓柱,細石米墻取代了清水磚墻,幾何圖案增多。山花的懸垂是東山騎樓最獨特的特色。把前面墻上的拱形雨篷挑出來,既美觀又實用。各種風格的騎樓有:哥特式模仿範例:北京路新華書店愛群樓。南洋式古羅馬券廊模仿巴洛克中國傳統的例子:南華路、同福路、萬福路、德政路、廣州起義路也有少量殘留。現代現代騎樓多建於80年代以後,與傳統騎樓在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它們簡潔、生動,並且傾向於實用主義。

編輯此段落類別

仿哥特式風格

代表作:長灘的愛群公館,在其他城市也不多見。北京路新華書店和常棣愛群大廈是其代表作品。北京路新華書店呈現出明顯的哥特式裝飾,強烈的豎線和拉長的拱形窗戶。愛群公館靈活運用並改進了哥特式風格,立面以豎向構圖為主,配以仿哥特式窗戶,底層騎樓柱廊也作仿哥特式窗戶處理,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哥特式風格。

南陽風格

代表作:溫明路186這是南陽壹種非常獨特而有創意的形式,即女兒墻上有壹個或多個圓形或其他的孔洞,最初是為了防止南陽的強臺風襲擊,減少建築物的風荷載,從而形成獨特的建築藝術形式。妳可以在溫明路和海珠路找到它。

古羅馬優惠券畫廊風格

代表作:新華酒店這種騎樓形式在其他城市很少見,但在廣州可以找到很多例子。長灘新華酒店就是代表作品之壹。底層騎樓采用票柱形式,票中央飾以漩渦,風格瑰麗,線角清晰,細節豐富。有些部分還使用了簡化的羅馬柱,使其羅馬風格更加強烈。

模仿巴洛克風格

代表作:萬福路114這種形式廣泛應用於東南亞的騎樓和中國南方的城市。這些巴洛克風格的裝飾,既不同於古典風格的嚴謹,也不同於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繁復和對曲線、運動的追求。而是在構圖穩定的基礎上加上巴洛克式的裝飾。在廣州的騎樓中,巴洛克裝飾多用於山花裝飾和女兒墻的曲線,在下九路、金龍西路和萬福路都有。

摩登式樣

代表作:泰康路沿線的這種騎樓壹般建於80年代以後,無論是規模、結構、材料還是造型風格,都與傳統騎樓有著明顯的區別。總的來說,在立面處理上摒棄了復雜的裝飾,采用了簡單、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處理方法。

中國傳統風格

代表作:德政南路139號。這種騎樓形式延續了中國南方傳統民居的特點。底層沿街挑出,走廊跨人行道沿街布置。樓層前墻上並排有兩三個窗戶,立面基本不加修飾。這種騎樓只在南華路、同福路、萬福路、德政路、起義路零星保留。

編輯此段落的街機樣式

廣州

20世紀90年代起,廣州騎樓被拆除。65438+90年代初,廣州沿中山路建設地鐵1號線,引入開發商開發沿線物業。拱廊成了建築的障礙,開始被拆除。典型事件有623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騎樓的拆除破壞。90年代末,廣州騎樓作為嶺南建築的文化特色引起關註,保護廣州騎樓的聲音開始響起。1998年6月2日通過的《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提出:“在名城內,文物集中的地區,或者充分反映某壹歷史時期傳統風貌或者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村鎮、風景名勝區,應當劃定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廣州市城市規劃審批技術標準與導則》第七節明確規定了各類騎樓建築的保護、更新、改造和新建。廣州現有騎樓36座,長度超過20公裏,集中在荔灣區人民路、上下九、市府路、長壽路、恩寧路、金龍路、常棣等約10平方公裏的老街區。東山區溫明路、德政路、豪賢路、文德路、東華東路、東華西路;越秀區的北京路、大南路、壹德路、起義路、海珠路。此外,海珠區還有同福路、東南華、華南中、華南西的部分路段。《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發展規劃》將廣州市現有的騎樓街分為三個區域,即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發展的總體格局:以人民南路市級商業中心——常棣為核心的“騎樓風貌區”;以府十路-上下九壹區域市政商業中心為核心的“西騎樓街區”;以北京路-中山路沿線的市政商業中心為中心的“東騎樓街區”。然後分為核心保護段、重點改造段、風貌協調段、建設發展段四種類型,不同類型會采取不同的保護改造政策措施。

香港

位於旺角上海街的戰前廣州式騎樓。旺角的廣式騎樓見證了香港的歷史和文化特色。URA行動區及周邊地區現存戰前廣式騎樓建築73座,其中7座位於重建項目範圍內並得到了保護。另有10棟建築被古物咨詢委員會列為壹級歷史建築,也納入了保護策略。剩下的56棟廣式騎樓建築,大部分都沒有被評為歷史建築;經URA委托研究,10座廣式騎樓建築屬於文物價值顯著的1類,文物價值較高的16屬於文物價值較高的2類,文物價值中等的12屬於文物價值中等的3類,文物價值較低的18屬於文物價值較低的4類。灣仔嘉匯軒購物中心“J Senses”由灣仔URA和嘉華國際共同經營,位於莊士敦道60-66號。由四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和相連的陽臺組成,其中包括建於1888的“和昌大貝”,原為裕泰行創始人羅照堂所有。2003年,它被URA以2500多萬港元購買,作為文物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