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彭凱平:祝妳生活幸福。

彭凱平:祝妳生活幸福。

因為新冠肺炎,“孤立”突然成了壹個熟悉的詞匯和行為模式——或長或短,或多或少,主動或被動。我們都在壹定程度上減少了社交,進入了不同程度的孤立狀態。

“如此大規模的社會隔離,確實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情感、學習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人類有壹個習慣,經常做什麽,規律做什麽,按照時間安排什麽,這樣才能生活的安心,舒適,快樂。但當法律被打破時,很容易產生各種情緒:焦慮、恐懼、不確定...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如何在社會孤立的情況下維持我們的社會關系?其實我們有五種天生的技能,不需要學習,不需要模仿,也不需要什麽錢……”

春節前,在接受《新京報》及其客戶端專訪時,彭凱平微笑著向成千上萬的讀者和觀眾介紹了他的獨門絕技“五項練習”。

顏石:每天對著鏡子微笑,每天對著朋友微笑,每天對著大自然微笑,我們的心情就會得到改善。

言傳身教:保持溝通的習慣尤為重要。比如情侶每天花半個小時聊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分享美好的經歷。

身體練習:人要動。不要總是躺在那裏。如果不容易出門,我們可以做瑜伽,在家鍛煉,甚至做壹些小家務,換衣服,洗澡,這些都會改變我們的心情。

推心置腹:心情不好的時候,敞開心扉,找個人傾訴。心理咨詢其實是壹種推心置腹的談話,不壹定要找專家。親朋好友也可以分享壹下。

引人註目:用頓悟和冥想去發現身邊美好的細節,比如親戚身上以前沒有發現的優點...

心理抗疫

目前,這位慈祥的彭老師有著各種響亮的頭銜:中國積極心理學的開創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連續兩年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國際幸福日”紀念會議,科研成果國際引用率連續多年在國內心理學界名列前茅...

我以為這樣的學術名人很難預約,沒想到壹下子就預約了。而且壹周之內,考慮到疫情控制下校園難進,我還把面試地點安排在了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的壹個校外辦公室。

“就隨便聊聊吧。”他摘下剛剛在網絡會上的耳機,笑著說。

話題從清華大學心理系為這次疫情設立的心理熱線說起。

庚子初,疫情不期而至。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壹線醫護人員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事實上,在我們沒有註意到的地方——在雲層裏,在電話線上,也有壹群人在努力構築另壹道抵禦疫情的防線。

65438+2020年10月25日,大年初壹,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心理系與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抗擊疫情,提供心理援助”公益項目——2月2日開通24小時免費應急心理援助熱線,2月9日開通醫護人員熱線,4月7日開通華僑華人及留學生熱線。熱線的誌願者是從數萬人中挑選出來的。他們不僅要有專業心理學的背景,還要掌握積極心理學的方法。人格需要很強的同理心和良好的動力,部門也對誌願者進行了專業的培訓。

熱線開通120天,緊急心理援助階段結束,更持久的常態化公益心理服務全面展開:除了電話(4000100525),還有線上壹對壹心理咨詢和線上團體心理咨詢;邀請多位中國心理專家提供臨床心理咨詢、心理熱線技術、跨文化心理咨詢等專業培訓...

最繁忙的時候,熱線開通13個席位(包括壹條英語熱線),到2020年底,累計接聽電話14000余次,危機幹預192次,零差錯、零投訴、零事故。

電話裏,關鍵詞集中在“焦慮”,擔心自己,擔心父母。最長的壹次援助持續了9個小時,幾個人層層接力。最後,總監督上陣,終於打消了跳樓的念頭。“他們打了壹個電話,踏上了生存的第壹步。正常人可能不會認同,以為這是聊天,但對於那些在生活黑暗中掙紮的人來說,心理援助熱線就是壹盞燈。”因此,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這條熱線和這種方式,已經成為彭凱平最關心的問題。

雖然他們的心理援助熱線登上了國務院客戶端,得到了國家衛計委、中國政府網、北京市政府、教育部國際司、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心理學會等官方機構和權威部門的推薦,但彭凱平說:“知道的人還是太少了。”

患者的心理康復需要壹個過程,死者家屬需要心理疏導。受疫情影響,長時間呆在室內導致的抑郁情緒也在不斷積累。有的人太關註負面信息,有的人不想運動。如果癥狀特別嚴重,他們可能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到周圍的人身上...

畢竟熱線只能被動幫忙。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人調整自己,避免恐慌?在這場長期、大範圍的心理抗疫戰爭中,清華大學心理系召集了23名心理學家、186名督導、3453名誌願者、2836名助教,展開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心理幹預行動。除熱線外,還利用各種平臺對公眾進行心理科普,培訓受益者超過2億人。出版《應對疫情手冊》網絡版,閱讀量3380萬次;清華大學甚至成立了跨學科的“心理康復突擊隊”...

2020年底,出版了新書《快樂生活》。在序言中,彭凱平寫道:“2020年的這場特別運動也可能提醒我們,幸福是對他人的祝福和思念的傾註,幸福是和平與健康的守護者。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互相擁抱,共同努力,快樂積極地生活。即使面對壓力和困難,也要活出壹種心花怒放的感覺。”

意外:紅樓夢拯救的心理學家

從65438到0979,彭凱平從湖南嶽陽考入北京大學。他將來會成為頂尖的心理學家,但在大壹的時候,他是壹個各科成績都很差的“人渣”,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看雜七雜八的書。第壹次普通心理學考試他只考了60多分。

能考上北大怎麽可能是“人渣”?原因很簡單——他當時想的是怎麽不去學心理學。

1976唐山大地震引起了全國人民對地震災害的普遍關註。當時還在上初中的彭凱平對地震非常感興趣。他甚至自己發明了壹個地震探測器——壹個電極環放在壹個平板上,中間放壹個酒瓶。當板振動時,瓶子會脫落並撞擊電極環,電極環與報警器相連。結果安裝後第二天晚上報警器就響了,鄰居都被驚動了。所有人都出去了很長時間,但沒有任何動靜。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老鼠撞翻了瓶子。

“我高中學的是理科。那時,我夢想成為壹名研究地震的地球物理學家。高考誌願填了北大物理和地球物理。”然而,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彭凱平卻意外地發現自己被分配到了心理學系——她在“願意服從國家分配”的空白處打了個勾,結果,她要學心理學?打電話給北大招生老師才知道,心理學系剛剛成立,學生是從各個系調過來的。

從那壹刻起,彭凱平下定決心要端正態度,努力學習。不久,他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年齡最小,進步最快。後來北大讓他留校任教,恰恰是看中了他的學習潛力。1983畢業後,彭凱平留校擔任陳忠庚教授助理,研究人格和臨床心理學。1985開始教書,在北大教的第壹門課是《心理測試》。後歷任北京大學心理系班主任、輔導員、書記,後成為心理系助理。

如今,作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院長,彭凱平每年都代表學院歡迎新生,送老學生畢業。對於青年學生的困惑,他給出了專業的解釋:“沒有人的人生是壹帆風順的,很多煩惱都是妳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造成的,不壹定值得擔心。即使妳確實不小心做出了不滿意的選擇,人生的路還長,妳可以調整方向,奔向新的目標。”“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是:明確選擇標準,積極行動。”

選擇:人生拐角處的選擇

彭凱平曾經有機會在中央政府工作。面對“機遇”,恩師陳重耕教授說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年輕人,妳壹定要認真思考自己最適合從事什麽樣的職業,尤其不要讓未來的妳為現在做出的決定後悔。”陳教授幫助仔細分析了他的性格特點、學術背景以及心理學在中國的地位和影響。“最後,我們壹致認為,作為北大心理學系首批留在80年代的畢業生之壹,我可以為自己、北大和中國心理學做出特殊貢獻。”

果然,彭凱平後來選擇研究心理測驗,成為中國這壹領域最早的學者之壹。他的《心理測驗》壹書出版於1988,是當時中國第壹本心理測驗教材。

1997年5月,彭凱平獲得了密西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的導師、著名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教授請他討論自己未來的計劃——是繼續在學院或大學做心理學研究,還是去壹家跨國公司做高管?“妳的‘心靈的呼喚’是什麽?”

“靈魂的呼喚”這個詞震撼了彭凱平,讓他終生難忘。他有決心去做自己興奮和激動的事,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那壹年,彭凱平收到了15所大學的教學錄用通知書,包括康乃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名校。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甚至慷慨地給他開出了6.5438億美元的年薪,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待遇了。然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教授用壹句話打動了彭凱平:“妳應該成為壹個歷史性的人,做壹些歷史性的事情,做壹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妳有機會成為世界名校伯克利130建校以來的第壹位中國心理學家。”說這番話的田長霖教授是柏克萊歷史上第壹位華裔校長。

就這樣,彭凱平選擇了伯克利,這也為後來的中國學者在伯克利的心理學系任教開了先河。

中國需要積極心理學。

曾獲伯克利心理學和東亞研究終身教職,加州大學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美國心理學協會科學領導委員會委員。2008年,“總覺得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的彭凱平回京,幫助清華大學重建心理學系。

社會上流傳著很多北大和清華“相愛相殺”的笑話。作為北大畢業生,他為什麽被邀請到清華擔任重建後的第壹任心理系主任?

事實上,清華大學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成立了心理學系。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是第壹個將心理學引入中國的學者,他著名的《花刺在人間》也來源於心理學理論的“頓悟三階段”。北大和清華的心理學系是壹脈相承的。1952院系調整,清華心理學系並入北大。留在北大的甚至當過周憲庚先生的助手——周先生是中國實驗與應用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院系調整前清華最後壹位心理學系主任。面對清華領導的數次赴美邀請,以及周憲庚先生之子的父親遺願,彭凱平踏上了“助”回國的征程,希望彭凱平幫助清華恢復心理系。

走進清華的彭凱平,帶著兩個陌生的新詞走來——積極心理學和幸福技術。這是他選擇的兩個方向:壹個是利用清華大學的工科優勢做科技心理學,壹個是做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壹個全新的領域,1997首次提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汙染、戰爭、饑荒和瘟疫。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原因是幸福感低。”積極心理學提出關註和研究人內在的積極力量。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快樂,物質豐富,信息發達...但是,太多的人經常會感到焦慮、煩躁、抑郁、難以集中註意力。為什麽?因為經濟、社會、文化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心理建設沒有跟上。“我們都在加班,都在路上。我們想發大財。我們不斷地參與和比較自己...這些都是行動的動力,但心理傷害也是巨大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網絡上和生活中的人因為壹點小事就生氣,睡眠質量下降,抑郁癥患者增多,焦慮無處不在...這種後現代化陷阱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很多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關鍵是怎麽處理和解決?”彭凱平認為,中國心理學在過去階段有明顯的生物學、經濟學和病理學傾向,應該改變,應該更多地關註和研究如何提高人們的積極傾向和心理潛力。這不僅是社會的需求,也是學科的範式轉換。

他提出積極心理學要在中國生根、發芽、蓬勃發展,需要生活化、科技化、中國化、大眾化。

科技包括科學技術,向科學技術求實。由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和蒂奇控股聯合建立的幸福科學技術實驗室(H+Lab)是全球首個幸福科學技術研究實驗室,是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的科技創業項目。從腦機接口到人工智能,從睡眠技術到主動教育,妳焦慮嗎?將來,可以用唾液來測量...實驗室的品牌形象是三個立體的H,代表快樂、健康、和諧。

他試圖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觀點和思想與中國傳統智慧對應起來,如將“積極的本性”翻譯為“良知”,將積極心理學的實踐方法稱為“知行合壹”,將“心流”翻譯為“福流”...

他堅定地站在積極心理學普及的最前沿。他的微博經常更新,裏面有很多小視頻。每個話題都是社會熱點和生活痛點——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請審議。他談到“父母打孩子的四種負面心理影響”;我們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大量時間。他講“數據情緒傳染”,告訴妳“不要讓網上信息控制妳的情緒”;前不久他的公益視頻《清華心理學教授揭秘PUA五大套路》甚至上了微博熱搜...

去年年底,他的新書《快樂生活》教焦慮的人如何拯救不快樂,教年輕人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並警告父母不要用贊美“綁架”孩子...歸根結底,它教會了妳學會如何從日常瑣事中獲得快樂。

他們的“快樂園丁”項目走進校園,推廣積極心理學。“我覺得積極心理學可能是壹個載體,可以幫助心理學走出象牙塔,走向大眾。”

"很明顯,我提倡心靈雞湯."

幸福不僅僅是壹個概念。“我覺得是空的,因為我不懂。”

心靈雞湯,阿q精神,盲目樂觀...積極心理學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誤解。“我們提倡的樂觀主義不等於阿q精神,它不是對過去消極事物的精神勝利,而是對未來的積極信念,是相信明天會更好的行動力量,是基於對我們現實清醒認識的積極引導。”

在釋疑的同時,彭凱平微笑著為心靈“洗白”雞湯:“我們的語言往往太現實、太黑暗、太批判。我們以前說的那些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玩世不恭的話,覺得特別有智慧,其實都是毒藥。心靈雞湯在別的國家是個褒義詞,在中國卻是個貶義詞。雞湯總是有滋補作用的。我明明提倡心靈雞湯——關鍵要看是真雞湯還是雞精,是真是假。我們反對的不是雞湯,而是虛偽。”

世界積極心理學學會成立不到10年,中國積極心理學大會的召開僅比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晚三年。清華大學是美國加州大學命名的世界六大積極心理學中心之壹。去年,中國心理學會成立了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

他有很多金句,糾結了很久。我選擇這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幸福常常被誤解為簡單的快樂和瞬間的情緒,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理性、智慧和奮鬥。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趙婷

過程編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