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人口多嗎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人口多嗎

人口:約45萬人。

人口密度:127人/平方公裏。

旬陽縣位於陜西省東南部,秦巴山區東部,漢江穿境而過。縣城地貌以中山為主,低山丘陵河谷,海拔185-2358米。屬於北亞熱帶暖濕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851mm,年平均氣溫15.4℃。縣城位於漢江與潯河交匯處,曲水流轉,形似太極,被譽為“天然太極城”。全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裏,轄28個鄉鎮319個村(社區),總人口45萬。是省政府批準的革命老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省級公安模範縣。它歷史悠久,文化景觀獨特。

旬陽秦設旬關,西漢設郡。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響,形成了兼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境內出土了許多稀世國寶,有高山草甸、田園風光、溶洞瀑布、束河古鎮、紅軍先輩等多處自然人文景觀。近代史上,紅二十五軍、紅三軍在旬陽建立革命根據地,賀龍、徐海東、李先念、程等老壹輩革命家在旬陽浴血奮戰,播下革命火種。承東啟西,區位優勢明顯。

旬陽地處關中、成渝、江漢經濟區交匯處,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地理優勢。湘渝西康鐵路與國道316、210在旬陽交匯,境內鐵路128公裏,車站14座。全縣公路裏程達到3000公裏,鄉鎮基本實現了“通路、通電、通電話”的“三通”目標。隨著西康高速公路、西康鐵路復線、襄渝鐵路復線的建設,漢江四級路線的開通,旬陽將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

行政區劃

2004年,旬陽縣轄65,438+04個鎮,65,438+04個鄉:城關鎮、宗溪鎮、關口鎮、束河鎮、雙河鎮、小河鎮、趙灣鎮、馬坪鎮、甘溪鎮、白金龍鎮、六合鎮、神河鎮、赤巖鎮、段家河鎮、葛園鄉等。

自然資源

旬陽生物、水電、礦產資源豐富。全縣有農作物29大類385個品種,中草藥496種。大量的特色農副產品有獅子頭柑、櫻桃、核桃、柿子、棗、辣椒、油桐等。境內水電資源豐富,主要河流196條,水電儲量80多萬千瓦。漢江流經全縣84公裏,潯陽、蜀河兩座中型電站列入漢江梯級開發規劃。束河電站建設已進入要點,潯河五級梯級開發中家坪電站已建成投產,巴河桂花電站正在建設中。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汞、銻、鉛、鋅、金、銅、錳、鎂、鐵、石灰石、重晶石、白雲石等39種,其中汞銻礦為中國超大型礦床,儲量近1.5萬噸,居全國首位,被譽為“中國汞都”;鉛鋅礦床綿延100多英裏,遠景儲量超過200萬噸。多元發展,縣域經濟壹枝獨秀。

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緊緊依托生物、水電、礦產、旅遊四大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烤煙、黃姜、蠶桑、畜牧、竹等主導產業,壯大煙草、水電、礦產、醫藥、建材等支柱產業,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項目興縣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壹個以主導產業為支撐、以產業項目為帶動的具有旬陽特色的縣域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0.48億元,同比增長14.6%。工業總產值49.35億元,同比增長26.7%;農業總產值151.2億元,同比增長35%;財政總收入6.39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40.4%。

歷史的發展

潯陽因旬水而得名。秦設潯陽郡,漢設潯陽郡。潯陽在西魏時改為潯陽。因“潯”字生僻難認,1964年經國務院批準改為潯陽縣。1981年,甘溪鎮紅花坪出土的古劍齒象牙化石表明,在數十萬年前的遠古時期,旬陽具有氣候溫和、林木茂盛、水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適宜古代人類生活。

在20世紀80年代前後的幾次文物調查中,僅在縣城和城關附近發現了龔家梁、陳家坎和李佳娜三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從不同的地點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這些遺跡基本屬於仰韶文化的範疇,部分具有江漢盆地屈家嶺和大溪文化的特征。這說明,遠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祖先生活在旬陽地區。旬陽屬於新石器時代南北文化接觸帶之壹。

商朝末年,伐周時,其聯軍中的“雍”人活躍在湖北雲陽、陜西安康以西的阻水盆地,包括旬陽。

春秋時期,庸人曾是大巴山區的先進民族之壹。後來隨著熊逸的封國,楚國越來越強大,庸人逐漸衰弱。公元前611年(第三年),楚國饑寒交迫,庸才叛變。楚人按照葛佳的計劃,和秦人、巴人聯手滅邕。從此,潯陽地區屬於楚國。

公元前312年(三年),秦楚在丹陽交戰,楚戰敗。秦國乘機奪取了楚漢河上遊的土地,新設漢中郡(今安康市),旬陽地區歸秦。公元前305年(秦趙翔在位第二年),秦楚和解。第二年,與秦昭王結盟,秦回到原來屬於楚國的郡,潯陽地區回到楚國。公元前280年(楚襄王在位十九年),秦國征服了戰敗的楚國,割漢水以北之地,秦。此後,潯陽壹帶歸秦。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全國分36郡。潯陽壹帶與秦朝同屬漢中郡(今安康市),今潯陽縣有十天關隘,由觀音把守。

公元前209年,劉邦的部下李商所派大將攻克潯關。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設立旬陽郡。公元8年,新都王莽代韓立新建新縣,壹度改漢中郡為忻城郡,屬潯陽。

公元25年,東漢建立。當時,現在的安康地區是公孫述的勢力範圍。30年,光武帝劉秀派李通攻克西城縣(今安康市),潯陽地區歸東漢。東漢時期,旬陽縣廢棄,並入西城縣,劃歸漢中郡(今漢中市)。191年,張魯攻取漢中郡,旬陽歸張魯。211年,曹操擊敗張魯,在西城縣設西城郡,屬潯陽地區。219年,旬陽地區為安益州牧劉備所有。

220年(東漢延康元年),隨著關羽兵敗而亡,孟達投降曹魏,西城郡歸曹魏。三國時期,旬陽地區壹直屬於曹魏。魏文帝即位之初,曹丕將永縣置於西城、尚勇兩縣(治湖北竹山縣尚勇故城),孟達任縣太守。不久,魏興縣在原西城縣成立,並遷至寇恂(今旬陽縣)。魏興縣三國時屬魏荊州(今河南新野縣)。

265年,晉王司馬燕代魏稱帝,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280年(太康元年)復雲陽郡,在綿溪口(今束河鎮)設金星郡,隸屬綿溪(束河)以西的旬陽郡和清溪以東的金星郡。西晉的旬陽、興津兩縣,分屬荊州(今湖北江陵縣)、涼州(今陜西漢中)、直隸(今湖北尚進鄖西縣)。西晉末年,巴底強人李特率流民起義蜀國,占領彜、梁兩州,潯陽地區曾屬父子(十六國之壹)。

317年,東晉建立。東晉時期,旬陽、興晉兩縣仍屬魏興縣(遷西城縣)。379年,前秦皇帝(十六國之壹)苻堅將軍鐘偉攻取魏星郡,潯陽地區屬前秦漢中郡。公元384年,東晉大將桓沖率軍北伐鮑國,收復了魏星縣。潯陽壹帶又回到了金。

420年,宋武帝稱帝,改國號宋。很快,北魏統壹了北方,中國出現了兩個政權的對抗,也就是所謂的南北朝。這壹時期,旬陽地區的歸屬多變,演變復雜。

420年至479年(宋朝),旬陽南部、中西部、北部地區為旬陽郡,東部地區為興晉郡,均劃歸魏星郡(治西城縣)。

479年至502年(齊),旬陽縣和旬陽的興金縣仍劃歸縣。

公元502年,乘齊國內亂之機,奪取了帝位,改國號為梁。從宋到梁,潯陽地區在南朝壹直屬於涼州(治南鄭縣,今漢中市)。

503年底(田亮督二年),涼州刺官翟淵投降北魏,旬陽地區歸北魏,屬北魏梁冬府(轄安康縣,今轄石泉縣東南石泉嘴)。535年底(梁大同元年),北魏府從落入梁手中,潯陽地區歸南朝所有。不久,梁將改為南梁。552年(梁成聖元年),西魏大冢宇文泰派大將王雄入侵山南1(秦嶺以南),攻占魏星郡(治西城縣),在梁冬外的步步陽壹帶以其地還北朝。

當時從大巴山區進入旬陽的巴流民很多,他們的酋長杜清河自稱巴州刺史,統率所有。朝廷因為它的位置而授予它,它被置於梁冬郡總督的管轄之下。因太守劉“貪贓枉法”,而南洛州刺史(轄今鄖西、)又“出自八壹”,“擅撫朝廷”,杜清河要求調至南洛州。由於“山河不便”,朝廷不允許杜清河在安康(今石泉、漢陰)調兵遣將包圍,如彜族土司黃等。朝廷雖然派王雄平息叛亂,但還是做出了妥協,“改霸州為周迅,劃歸中尊”。(《周樹齊全傳》)。

552年,西魏在溪口設芷陽縣,後又設芷陽縣,並在芷陽縣以西16 km的黃圖山設黃圖縣。同時,雲陽縣位於雲陽縣,雲陽縣位於雲陽縣。554年(西魏廢帝三年),改梁冬府為金州(州政、西城縣治由安康市漢江北岸遷至南岸今址)。雲陽縣和雲陽縣都屬於它。

556年(西魏恭三年),宇文帝代西魏稱天王,開國號周,史稱北周。北周初,雲陽縣改為長岡縣,雲陽縣改為長岡縣。次年,撤銷長岡縣、長岡縣,赤石縣、佳縣、臨江縣(均在湖北鄖西縣和陜西白河縣之間)合並為黃土縣,黃土縣移至原長岡縣,劃歸嘉俊縣(今)北周時期,雲陽縣管轄的雲陽縣和嘉俊縣管轄的黃圖縣均劃歸新成立的錦州總政(治錦州)。

南北朝後期,史書上說當時在雲陽,有“風俗雜責與重慶”(既“責”又“重慶”都是巴族),“夏夷”比鄰而居(《周曙陽熊傳》)。黃土縣是巴人“白虎人”(即白虎部落,巴人的壹個分支)聚居的地方。

581,隋朝建立,583年,天下諸郡,雲陽郡、賈郡皆廢。607年,郡縣統壹,雲陽、黃圖兩縣分為西城縣和尚進縣。

617年底,唐王李淵派李為山南路外戚,占領西城縣。公元618年,李淵迫使讓位,建立了唐朝。當年(武德元年),西城縣改金州,屬雲陽縣,尚進縣改商州,屬黃土縣。當年雲陽縣分三縣:壹個是雲陽市(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旬陽縣北部的潯河流域),壹個是雲陽(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旬陽縣周邊),壹個是陸川(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旬陽縣南部的蘆河流域)。624年,廢州歸錦州管轄。627年,綠川郡並入雲陽郡。634年,鄆城郡入雲陽郡。同年,已廢棄於商州的黃圖縣隸屬於金州。

742年,金州改為安康縣,黃圖縣改為芝陽縣。757年,蘇恒恨安祿山,字“安”,改安康縣為漢南縣(又稱漢陰縣)。758年,漢南郡(漢陰縣)改名為錦州。雲陽縣,771年。821年恢復青陽郡。唐朝時,金州先後隸屬山南道、山南西路(治興元府,今漢中)、京畿道(治長安,今Xi市)和趙信軍的防禦使。

唐朝末年,朱溫篡位後,王建在成都稱帝,建立錢樹(十國之壹)。雲陽縣和芷陽縣隸屬於錢樹,隸屬於金州吳雄軍。九二五年,滅蜀後,雲陽、雲陽二郡歸後唐,屬金州榮昭君。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封晉。雲陽、雲陽二郡改為後金。947年,劉知遠代表後金稱帝,國號漢,雲陽、雲陽兩郡歸後漢。951年,劉知遠部立郭威為周而非漢,雲陽、雲陽兩郡歸後周。後金、後漢、後周,雲陽、雲陽兩郡都在錦州懷德軍的控制之下。

960年(周顯德在位後第七年),掌握軍權的宋周被還於德軍。策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為北宋。966年,雲陽郡壹省入雲陽郡,旬陽郡的版圖自此劃定。北宋年間,雲陽縣壹支直隸位於金州,屬京西南路,改屬趙華軍。

南宋時,雲陽縣仍屬金州,先後屬利州路、金軍坊鎮、京西路、淅川傅玄司、金方凱達傅玄使、利州路。其間雖處於宋金分界線邊緣,但自1146年(即紹興十六年)起,縣城東北的卓托坪(今山陽縣南)和縣城北部的青峰關(今鎮安縣銅關)壹直為宋所有,並未落入金人之手。(《顧祖禹讀書史記提要》卷五十六)

南宋末年,雲陽縣歸蒙古所有。1271年,蒙古忽必烈將國名改為元朝。1279,南宋滅亡。元朝滅宋後,因雲陽縣房屋稀少,廢棄縣城,設立雲陽巡檢司,劃歸陜西中書省興元路總管理處錦州。1368年,明朝開國後,鄧禹率部從周俊、周放壹路西進,攻占雲陽縣以東的牛心石山寨,迫使陳友諒“漢”政權張子貴投降,占領蜀河雲陽。1370年(洪武三年)遷至雲陽縣。縣屬旬陽縣,轄旬陽、白河兩縣全境及鄖西縣西部的何謙流域。

1372年,雲陽還隸屬於陜西等地的中國書省漢中府錦州。1376年,t,陜西省等地改為陜西承宣官僚部。1476年,白河縣與雲陽縣白河堡分離,雲陽縣東部漢江以北的錢進流域進入新成立的鄖西縣。第二年,錦州又是雲陽總督。1583年(萬歷十壹年)水毀城,改錦州為興安。1595(萬歷二十三年),興安府改為直隸府,直隸劃歸陜西省,不再隸屬漢中府。明代在雲陽縣東部的龍家河、沭河交界處設巡檢司,北部的甘油河、渭河交界處設巡檢司。自明代中期以來,雲陽縣壹直是農民起義軍活動頻繁的地區。

1644,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明清時期,雲陽地區相繼爆發反清鬥爭,直到1646年(順治三年)前後,清軍才占領興安府及其下屬的雲陽縣。1662年,興安太守不再是雲陽總督。1673年(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反清。1675年,清朝興安遊擊隊克成王揭竿而起,響應,雲陽縣隨後歸吳三桂所有。1679年冬,清復元將軍圖海率部從商州1B縣南下,在雲陽兩江出其不意,壹舉突破吳三桂部韓晉卿七營,收復雲陽縣和興安盟。興安盟於1782年升為興安盟,隸屬雲陽縣。自乾隆末年以來,雲陽縣農民戰爭不斷,川楚安百裏起義軍、太平天國西路軍、蘭二順農民軍在此激戰。

1911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清朝最後壹任雲陽縣令白玉昆(滿族)被驅逐。同年,11年底,張寶林率部從白河縣西行,任命方斌為辛亥革命後的第壹任雲陽縣令。民國初年,雲陽縣隸屬陜西漢中路。1933(民國二十二年)棄道,直隸在省。1935成立陜西省第五行政督察辦公室,後改為陜西省安康行政督察辦公室,隸屬雲陽縣。

1934年底至1936年底,雲陽縣東北部的盛家河、朱通河地區,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發起的鄂豫陜革命遊擊根據地的壹部分。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雲陽縣東區,上官縣委、上官縣政府遷至束河鎮。到當年8月,雲陽縣境內以大中溪、泥溝、陽山、洛河為界,東以上官縣人民民主政府為首領,西以國民黨管轄的雲陽縣政府為界。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東部的束河、雙河地區是* * *產黨和國民黨武裝激戰的地區。1949年5月,湖北鄖西縣成立鄖陽縣民主政府。7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湖北西進,再次解放了雲陽縣東部。8月10,雲陽縣民主政府從雲陽遷至束河。

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同年165438+10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解放雲陽縣。雲陽縣民主政府隨後遷至縣城,並轉入陜甘寧邊區安康地區行政督察署。1950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雲陽縣劃歸陜西省安康地區專員公署。1959變更為陜西安康。“文化大革命”期間,地、縣行政機構改名為革命委員會。1980,旬陽縣革命委員會改為旬陽縣人民政府。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旬陽縣排名301。

2020年165438+10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旬陽縣榜上有名。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旬陽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20年6月,旬陽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25軍))。

2065438+2009年3月,旬陽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川陜地區)名單。

2018 8月16,旬陽縣在第四批全國法制縣城創建活動中榮獲先進單位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