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無錫輕工大學怎麽樣?向上帝求助

無錫輕工大學怎麽樣?向上帝求助

壹無錫輕工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中央和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為主,重大問題以中央為主。是壹所層次齊全的多科性大學,以發酵、食品(糧油)、工業設計等學科為特色,還有信息與控制、機械、化工、紡織、服裝、經貿、社科、外語等學科。被譽為“中國輕工業高等教育明珠”。黨委書記程新茂教授和校長陶教授。歷史沿革無錫輕工業學院原名無錫輕工業學院。成立於1956,前身為南京工程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遷至無錫獨立建制。南宮食品工業部歷史悠久。是在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由南京大學食品工業系、浙江大學農化系、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合並而成。它集國內發酵、糧、油、糖於壹身,聚集了壹批當時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後來無錫紡織工學院和無錫輕工業學院紡織分院相繼合並。1995年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大學。先後隸屬於江蘇省人民委員會、輕工業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1998,機構改革後,在經貿委所屬高校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務院劃歸教育部。位置無錫輕工業學院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是長江三角洲南部的著名城市,素有“小上海”之稱。無錫是全國15經濟中心城市之壹,綜合實力和投資環境優良,位居全國50強城市前列。也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壹,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經濟繁榮,科技先進,文化和社會文明發達,辦學條件得天獨厚。學校現擁有四個校區:本部位於席暉風景區惠河路170號,西山校區(含公辦和民辦梁溪學院)位於梅園風景區千榕路西山1號,望鄉校區(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位於梁溪路97號,在王斌路橋頭設立工業園區。學校建築總面積22萬平方米,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被譽為花園式學府。學校有16個學院(系、部),分別是:生物工程學院、食品學院、設計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和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經貿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外語系、數理系、體育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公私立梁溪學院,有23個。有10個碩士點(也是全國54所培養工程碩士的高校之壹),3個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學科。全校有本科生(非全日制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等不同學歷層次,有夜大學、函授、助教進修班、工程師研修班、國內外訪問學者等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學校面向國內外招生,是教育部批準接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高校之壹。有9000多名註冊學生。其中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含研究生、博士生、留學生300余人);3300多名成人學生。自成立以來,它已向該國派遣了2萬多名專業人員,並為亞洲、非洲、歐洲和美國等20多個國家培訓了數百名海外學生。許多畢業生成為各條戰線的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幹,以紮實的基礎、樸實的作風、紮實的工作、敬業的精神和開拓的精神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教職工學校擁有壹支高素質的、相對穩定的、能適應學校發展的教師隊伍。在1700多名教職工中,專任教師70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280多名,講師、工程師等中級職稱600多名,分布在65個教研室和其他相關科室。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程評審組成員2人,教育部科技司委員1人,博士、碩士導師110余人。近年來,150多名教師和幹部分別受到國家和省部級表彰,其中2人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50多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多名教師被評為國家和省部級勞動模範或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培養和選拔了壹大批省部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壹批中青年學術骨幹正在崛起。主要設施學校有23個研究中心(所),27個實驗室(中心)。無錫輕工業大學科技園已在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建立。有現代公共服務體系——中國教育科研網、無錫輕工大學校園網(WLERNET)。學校中央研究院配備了壹批世界銀行第二個大學貸款項目的高精度進口儀器設備。圖書館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藏書67萬多冊。它是江蘇省最早使用計算機管理的圖書館之壹。學生生活區建立了通訊和電視網絡。學校檔案館是國家科技事業檔案管理的壹流圖書館。在過去的10年中,* * *承擔了600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霍英東基金項目、省重大科技項目、國際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項目。* * *有190多項鑒定成果,6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或省級科技進步獎。* * *發表科研論文2200余篇,出版教材和科學專著120余部。50多項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90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輕工業科技先進單位”、“國家七五科技研究傑出貢獻者”、“江蘇省產學研聯合工作先進集體”、“八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目前,學校形成了以生物技術為龍頭,利用生物技術和微電子技術改造發展糧油食品傳統產業,與機電、化工、化學學科相匹配,以工業設計為特色和優勢的六大科研方向。國際(地區)合作交流,校辦產業在探索中前進。有科技開發中心、商業物業中心、建築裝飾中心、校辦總廠,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活躍。與近16個國家的13所高校建立了長期校際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邀請美國、加拿大等16個國家的400多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訪問或任教,其中20多名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受聘為學校客座教授和名譽教授,合作指導和培養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派出380多人次出國學習、考察、訪問或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主辦或協辦多項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正在成為發酵、食品、糧油等領域的國際交流中心。與香港的交流合作日益活躍,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四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互訪、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關系,前景良好。為鼓勵高層次人才培養,香港著名企業家唐女士、香港知名女性唐友淑琪女士在我校設立研究生獎學金。香港回歸期間,我校是特區區旗區徽金獎獲得者之壹。也是維多利亞港“雙層翼快艇”和廣深準高速內燃機車設計的獲得者;在首屆中國平面設計大賽和首屆' 96全國(含港澳臺)包裝設計“新星杯”大賽中,也多次獲獎,在國內外引起極大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