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防洪中有哪些黑科技?

防洪中有哪些黑科技?

目前,我國南北全面進入主汛期,強降雨頻繁,防汛到了關鍵階段。

在防汛中,創新技術成為利器。從氣象水文預報到防洪監測預警;從科技裝備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各種“黑科技”的應用讓防汛抗洪更加智能。

提高警惕,保持清醒頭腦,守住防汛第壹關

今年6月,華南華南迎來了入汛以來的首輪強降水。就在強降水到來的壹周前,這片區域已經被國家氣象中心的預報員提前“鎖定”。在密切關註天氣形勢發展的同時,國家氣象局已提醒相關地區做好防汛準備。

氣象服務是防災減災的第壹道防線。近年來,我國氣象預報技術不斷升級,預報準確率也大幅提高。2019年,我國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達到38分鐘,臺風路徑預報水平保持國際領先。

今年5月,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期天氣預報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相關技術已在本次防汛過程中得到應用。據了解,該項目開發的多項預報產品,可以幫助預報員在中長期預報時間內,準確勾勒出副熱帶高壓、南亞高壓、季風等多個大型關鍵環流系統的特征,從而準確鎖定雨帶位置,確定降雨強度。

水情監測預報是防汛的“參謀”和“耳目”。7月,我國東部主雨區逐漸“擡北”至華北、東北地區。華北和東北的洪水很難預測。山區壹些中小河流,降水匯流時間短,洪水形成時間快。很難進行監測、預測和預警。突發性暴雨洪水的威脅不容小覷,科技支撐尤為重要。

對此,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致妤表示,中國通過科技手段,提高了預報精度,延長了預報精度,縮短了預報時間,不斷增強預報洪水的能力。

“由於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我們升級和改進了業務系統,包括洪水業務預報平臺和移動會商平臺,以提高洪水預報的效率。今天,水利部收集全國12萬個報汛站的雨情信息只需要12萬分鐘,預報壹次洪水作業只需要幾十分鐘。”劉致妤說,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中小河流預警預報中得到有效應用,顯著提升了我國洪水預報能力。

智慧大腦城市不再“看海”

1年7月起,黃河正式進入汛期。“智慧黃河”工程的推進,為黃河防汛提供了有力支撐——利用衛星遙感跟蹤監測河勢變化;利用無人機監測河勢,第壹時間傳輸實時視頻,為防汛提供信息支持...如今,黃河流域346座大中型水庫實現了在線監控,實時傳輸視頻信號1000多條,為防汛搶險科學決策提供了便利。

5G,無人機,物聯網,虛擬現實...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多項前沿技術大顯身手。巡邏無人機、水下訪客等壹系列設備在空中、水上、水下協同工作,幫助防汛抗洪。

在安徽安慶,當地電信運營商利用“5G+VR”技術創新實時水位觀測功能。低時延的5G信號可以將360°全景攝像機拍攝的內容及時高清地傳輸給監控人員。工作人員只需通過VR眼鏡等技術手段就能觀察到水位計的刻度,實時掌握現場情況和救援進度,大大提高了汛期巡查的效率。

壹場暴雨往往讓很多城市陷入“看海”的窘境。借助物聯網技術,城市排水防洪有了“智慧大腦”。

在福建省福州市、貴州省貴陽市等地,易積水的城區被標註在可視化地圖上。下大雨的時候,工作人員只需要站在大屏幕前,就能實時看到各個易積水點的情況。貴陽市白雲區也在轄區內1000多盞路燈上安裝了路燈傳感器,通過系統平臺進行遠程控制和隱患排查。

上海自汛期起推出“防汛防臺風指揮系統2.0版”,將防汛防臺風工作納入“壹張網統壹管理”,通過統壹的網上平臺,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防汛體系,可自動監測積水動態、實時共享信息、智能調度指揮、多部門聯動應對。

天上有抗洪搶險的利器。

連日來,全國多地舉行防汛演練。其中,無人機已經成為抗洪救災的“標配”。

在抗洪搶險過程中,無人機具有先天優勢。它反應速度快,偵察範圍廣,不受地形限制,能把災害現場的高清圖片和視頻傳回指揮中心。如果有人被困,無人機還可以使用其攜帶的設備開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如果配備夜視功能,無人機可以實現全天候救援,還可以向被困人員精確投送物資。

在抗疫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機器人,在抗洪壹線也大有用武之地。最近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水上救援機器人。救援機器人看起來像壹艘小船,可以通過平板電腦或控制器控制,壹次可以救援3至4人。當施救對象處於湍急的河流中,且遠離岸邊時,施救者可以操作機器人向溺水者方向全速移動,溺水者緊緊抓住機器人就可以獲得救助。

目前,無人機、救援機器人等裝備已經“列裝”在各地的救援隊伍中。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種災害救援處工程師熊偉介紹,各地消防部門都成立了抗洪搶險專業隊伍,其中省級救援隊31。所有省級支隊級救援隊都配備了無人機、水上救援機器人、水下聲納等高科技裝備。關鍵崗位的救援隊員全部通過專業機構的培訓和考核,取得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