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新疆為什麽沒有伊利、蒙牛?

新疆為什麽沒有伊利、蒙牛?

據我在新疆5年的生活經歷來看,在新疆生活的人大部分會認為新疆的牛奶奶質比內蒙古的好。而且無論從消費者角度還是從市場炒做的角度來說,新疆大草原和天山牧場也不會比內蒙大草原差。那新疆為什麽沒有伊利、蒙牛呢?當地業內人士大部分會說新疆離內地太遙遠,運輸成本太高。我想說壹下個人的壹段經歷,然後再說壹下自己的看法。

2002年夏天,我當時在我公司的新疆分公司工作。壹天壹位校友打電話給我,說大天池(麥趣爾)食品公司招聘,我最好再做食品行業,畢竟是專業對口。我很高興,準備了壹下就過去了。麥趣爾是新疆非常知名的食品品牌,主要產品包括糕點類(以連鎖加盟為主),乳制品等。當時公司新添置了非常先進的瑞典利樂包裝線,企業非常受地方政府的支持,應該說具備相當的實力。

我當時想了很多,新疆的天然農產品及畜牧產品資源非常豐富,葡萄、哈密瓜自然不用說,其他比如南疆的杏子、石榴,品質好而且基本上是自然生長,天然無汙染;新疆的番茄、啤酒花、胡蘿蔔等等,也是質優、產量大。南疆的杏子漿基本上在前壹年就被老外定完了,全部大包裝原料出口。我自己見過原料杏,個大、糖分含量高,味道非常好。就被屯河這樣出口了,在我看來就是糟蹋資源。我們學校開發過胡蘿蔔汁飲料,具有非常好的潤腸、保健功能。與市場現在見的壹般飲料不同,但學校畢竟實力不夠,後來和新疆啤酒花股份合作也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我好歹在新疆待過幾年,知道新疆的人口是2000萬,而且知道新疆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是很高。當時還算年輕的我產生了壹個大膽的想法,新疆消費有限,市場空間有限,麥趣爾要做大,必須要走出新疆。但如何走出去呢?第壹步要往哪裏走呢?我大膽地設想了上海。為什麽選上海呢,首先,上海與新疆有很深的歷史淵源,上海知識青年遍布新疆南北,石河子市就有“小上海”之稱。在80年代後,有不少老知青和他們的子女都回到了上海,這本身就是壹個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其次,上海不但本身就是壹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而且還有強大的品牌提升、消費導向的作用。至於如何與光明競爭呢?其實很容易給消費者解釋,上海連根草都少見,用什麽來養牛呢?

想到這裏,我異常興奮。當年的伊力、蒙牛還不是很厲害,沒考慮到他們。我信心十足地來到了大天池,見到了很多來應聘的人。我以前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很快就見了企業的幾個主要領導人,據說大天池有三個李總,我見了兩個。我很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談了出來,而且講得興奮地時候當場拿出紙筆計算起來:上海人的收入與烏魯木齊居民的收入的對比,幾個地方的人口對比等,還提到了通過尋找新疆返滬知青贈送牛奶等宣傳、促銷方式。李總聽的還是很認真,最後問我為什麽要來大天池,我回答喜歡玩點兒“大”的。他問我,負責奶源夠不夠大。我當時沒反應過來,沒回答。

後來我又見了另外壹位李總,他問了壹些人生理想之類的話題,最後說下午還要見壹位李總。中午時間我去看了壹下在裏面工作的校友,他們的宿舍區衛生非常到好,這是新疆的優點,大部分人紀律觀念很強。我這位校友才工作壹年,是我的師弟,但已經非常沈穩了,看得出他們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下午,人事部的壹位女士告訴我,說他們李總不在,讓我先回去。我回去後,過了幾天給他們打電話,接電話的人也沒講清楚什麽。2002年我的月收入已經過五位數了,在當時算是高工資了,看他們這樣,也就沒再堅持了。

2003年下半年去上海,晚上吃飯回來,發現馬路邊上樹起了壹排蒙牛的候車廣告牌:舉起妳的右手,為中國喝彩!我從車上下來,沿著馬路走了幾個小時,心情很復雜。假如當初自己堅持壹下,會不會樹牌子的先是麥趣爾了呢?我後來認識了壹些蒙牛的人,了解到他們是從廣州、深圳用最“笨”的“掃街”的方式做起來的,而且就是靠的就是利樂包,心裏就更感覺到遺憾了。

最近幾天,我上網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要了解麥趣爾。看了壹下他們的廣告詞“中國味道”,非常大氣,估計是出自哪家大廣告公司的手筆吧。但問題是,策劃只有落地才能真正發揮威力,在新疆能有多大空間呢?再看,他們已經在北京開分廠了,或許是了解太少,我不清楚他們在北京設廠的優勢能有多少,也就不再胡思亂想了。

至於麥趣爾,我也不願意再去想太多了,畢竟當初資歷太淺,沒人敢相信壹個誇海口的小子,而今天自己又有些世故,失去了理想。今天的伊利、蒙牛早已經不是2002年的他們了,雖然麥趣爾也已經發展壯大了,但實力差距已經大到無可比較了。我想那些策劃大師也想不出太多的好辦法了。即使有好策劃又如何呢?他們又不能象蒙牛的銷售人員壹樣壹條街壹條街“掃”,壹個奶店壹個奶店的泡,“中國味道”又能如何?

第壹,地域不但造成了運輸的不便,更加給人的思維意識中樹立起了壹道無形的障礙,在這道屏障面前,企業折斷了理想的翅膀;

第二,新疆沒有形成伊利這樣的標桿企業,所以也就不能產生牛根生這樣的領軍人物,失去了前行的方向;

第三,對於時機的把握不夠,比如說2000年左右的果蔬飲料市場,乳制品市場,到今天這些市場已經產生了特多強大無比的競爭對手,已經很難再去競爭;

第五,沒有產生壹批本土強有力的營銷團隊,銷售落地問題比較困難。包括市場調研、策劃、銷售等,因為缺乏標桿企業,所以無法形成真正的強勢營銷團隊。

以上幾點看法是我在那裏生活工作後的壹些看法,或許不全面,也沒辦法通過理論來驗證,算是壹種直覺和理性分析的結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