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看人藝術》

《看人藝術》

日久見人心,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的***識了,可是在實際生活中,需要判斷陌生人的時候實在太多了,妳想啊,工作中妳要簽多少合同,但判斷對方靠譜不靠譜的機會可能只有短短幾次談判時間;選擇和什麽人做朋友,也很考驗妳看人的眼光,總不能等到最後被騙了,才安慰自己壹句“我就當是認清了這個人”吧?無論是結婚、買房,還是求職、招聘,幾乎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僅僅依靠日久見人心,顯然不足以應對這麽多的需求,怎麽辦呢?今天這本書能幫到妳。通過學習觀察術,妳就有可能獲得快速看人的技巧。

說起善於觀察,妳肯定能想到偵探。福爾摩斯第壹次見到華生時說:“妳從阿富汗來?”華生大吃壹驚:“妳怎麽知道?”這種敏銳判斷的背後,就是對大量細節的觀察。妳可能會說,小說人物都是虛構的,現實中怎麽可能會有真正的福爾摩斯?妳別說,還真有。大經濟學家阿爾欽就曾通過追蹤股票價格,提前揭露了氫彈是用哪壹種原料做的。這種國家機密,他只用社會公開的數據就能推理出來。間諜的很多工作也是這樣。在妳的印象中,間諜是不是都像阿湯哥或者007那樣呢?其實,真正的間諜工作,很多都是通過觀察整合各種公開信息和細節來推理出背後的機密信息。

和咱們今天要說的內容更接近的還有壹種職業,叫犯罪側寫師。這名字聽上去有點奇怪,但這些人的工作可以說是現代版福爾摩斯,他們熟悉犯罪心理學,專門負責觀察犯罪現場,通過現場的環境布置和作案手法就能描述出犯罪分子的心態和個性。

說了這麽多,其實這些厲害的人們使用的核心方法是壹樣的,那就是觀察。接下來我就帶妳去學習壹下這種厲害的觀察術吧。首先,咱們說說,面對壹個陌生人,妳壹無所知,該從哪裏入手了解對方呢?第二,假設妳有機會進入對方的房間,或者到了對方的個人網站,怎麽做才能收集到更多線索?第三,哪些因素會誤導妳的觀察,又該如何避免?

第壹部分

不知道妳有沒有想過,陌生人和妳的好朋友到底哪裏不壹樣?妳可能會說,當然是了解程度不壹樣了。那怎樣才算了解對方呢?妳可能會說,認識時間足夠長,自然就更了解了。真的是這樣嗎?妳的小學同學和妳認識時間夠長了吧?但是妳能說得上了解的有幾個人?妳可能還會說,經常見面、經常說話,就更了解。這也不壹定,妳和妳家樓下菜店的老板天天都能見面說話,可妳們的了解程度大概也只停留在妳買多少錢的東西他才願意給妳打折上。那妳就要問了,照妳這麽說,了解壹個人,既不是認識時間長短決定的,也不是話多話少決定的,那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麽呢?

壹項專業的研究證明,了解壹個人的最高境界在於了解這個人的身份。這個“身份”和我們經常說的“這是個有身份的人”不是壹回事,心理學家把這裏的身份解釋成“自我的內在故事”。什麽意思呢?簡單說,就是壹個人對自己的解釋。這包含了這個人的價值觀和豐富的性格特征。要完成了解別人的任務,妳就要想辦法知道對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具體怎麽操作呢?當然是去觀察他的物品了。作者給具有觀察價值的物品做了分類,分別是身份標簽、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

咱們剛才說過,身份是壹個人性格的核心,代表了他看待自己的方式,那麽可以展示身份的物品都可以稱為這個人的身份標簽,比如,海報、榮譽證書、照片、小飾品、T 恤等等。身份標簽怎麽用?咱們拿圖片舉個例子。這裏說的圖片,泛指照片、海報、裝飾畫或者電腦壁紙等。外向型的人容易被其他人吸引,所以他們更偏愛人物類圖片,尤其是人物神態動作都更活潑、開放型的圖片;內向的人就很少擺放人物像,他們通常會選擇壹些風景畫或者靜物畫,即使他們會擺放人物畫,畫像的主角通常也是鎮定的、平靜的。

第二類特別值得關註的物品是情感調節器,就是那種讓人產生回憶的事物,比如紀念照、婚戒或是信件等。據調查,美國8%的成年人都會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或者錢包裏放上親人的照片或者紀念品。在壹項關於照片的心理學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壹組參與者準備壹張朋友的照片,讓另壹組參與者準備壹張自己喜愛的明星照片。參與者要看著照片,向研究人員生動描述他們遭到他人拒絕的壹段經歷。看著明星照片的人和壹般人壹樣,感到情緒低落,但那些看著朋友照片的人卻沒有受到影響。經過壹系列更深度的研究後,心理學家得出結論:情感調節器類的東西能夠抑制孤獨,有益健康和提高生產效率。所以當妳觀察到這些物品時,妳就能夠知道,這個人的情感依托在哪裏,他的人際關系構成是怎樣的,誰能帶給他精神慰藉,以及他對這些關系的看法。

第三類值得重點觀察的是行為痕跡。行為痕跡是最好的觀察對象之壹,它是人們在做了某些事情之後留下來的痕跡,比如廚房裏的油漬、磨損的輪胎痕跡都是被使用過的痕跡。有壹個經驗豐富的汽車維修師就曾發現,那些容易焦慮、害怕的人比鎮定放松的人更容易磨損剎車片,因為焦慮的人遇到壹點點狀況都會忍不住去踩剎車。哪裏能獲得大量的行為痕跡呢?妳可能想不到,在垃圾裏。揉成團的購物單和商店收據,能讓妳知道壹個人的喜好和消費情況;空藥瓶能表現出壹個人的身體是不是患有某些疾病;幾張寫廢的信紙,能讓妳了解到他的人際關系或者他在想什麽。垃圾證明了已經被使用的過去,而且因為是垃圾,丟垃圾的人不會太在意,也就沒有偽裝的動機。妳看,要當大偵探,妳或許可以考慮先當個“收破爛的”。

到這,咱們來回顧壹下之前的內容。要想深入了解壹個人,就要知道這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這包括他的性格、價值觀等。從哪裏能找到這些線索呢?作者給出了三大類值得觀察的物品,分別是身份標簽、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通過觀察分析這三大類物品,我們甚至能對根本沒見過面的陌生人都有壹定的認識。

第二部分

單純觀察物品已經讓妳對目標對象有了壹定的了解,如果妳獲得了壹次走進對方家裏或者辦公室的機會,還能從哪裏獲得更多信息呢?

首先,當然是先觀察壹下房間的整體氣氛。

不知道妳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麽會花費很多時間來布置自己的個人空間呢?在壹個關於員工舒適度和投入度的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在舒適環境中工作的員工會更加投入,對公司的盈利做出的貢獻也越大。而這裏的“舒適”,並不僅僅是指物質條件,人為營造的心理環境比實用性更重要。比如,壹個在辦公環境上花費更多心思的員工,給自己的辦公室放壹束鮮花或者幾個擺設,這些東西和工作可能沒啥直接關系,但是卻能讓他比普通員工更加熱愛工作,也更能投入工作。這說明什麽?那些看上去沒有實用功能的裝飾,或者我們自以為隨意擺放的物品,都是我們內心的壹種體現。物品和空間的互動形成了壹個房間的整體氣氛,它能反映壹個人的心理訴求,也能表達主人的性格特征。

說到這,我想到了在房間整理中特別有名的那個概念——“斷舍離”,這是壹種通過整理房間認識自己、收拾心情的生活哲學。通過收拾房間,就能認識自己以及自己和物品、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斷舍離的理論也能說明房間觀察的可靠性。比如說,保守的人壹般會有比較多的能體現出秩序的物品,例如郵票、日歷、各種計劃表,他們的房間也相對更加整潔幹凈,進入他們的空間妳會感到井井有條、空氣清新;而開放的人,他們的房間裏通常會出現很多更外向的物品,比如旅行相關的書籍、種類多樣的音樂光盤或者藝術品、世界地圖、電影票等,進入他們的房間,整體感覺會更輕松,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在等待被發現。

除了環境的整體氣氛之外,物品的擺放位置也對了解壹個人有巨大幫助,這是房間觀察的第二個重點。

作者講了壹個故事。他去朋友麗莎家做客,房間裏的擺設和物品表示,麗莎是壹個比較典型的文藝女青年。但作者發現,麗莎明明有很多書,卻只有壹本被單獨放在壹個小平臺上,這本書就是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內容大概是記錄了海明威在巴黎當記者時的生活。能看得出來,它不是遺留在那裏的,而是故意放在那裏的。這種鄭重的感覺說明,這本書對於麗莎來說非常重要,肯定有壹些特別的含義。通過詢問作者得知,原來這本書是麗莎的前男友推薦給她的,麗莎閱讀了這本書覺得非常喜歡,當她得知海明威在巴黎生活的時候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記者,她就更感到這本書非常有意義了:壹個未來在文學上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大作家,也曾經歷過默默無聞的時間,這是她覺得最受鼓舞的地方。這是壹個重要的信息,作者從文藝女青年的外表下挖掘出了她更深層次的價值觀,用咱們的話來說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麗莎從海明威的書中受到了鼓勵,意識到卓越的成就即使在早期得不到認可,但是最終壹定會受到世界的稱贊和獎賞,即使作者已經死去了,他所做的壹切也都是有意義的。妳可以想到,麗莎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壹定會按照這樣的價值觀不斷前進。

到這,妳可能會問,如果我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壹個人的房間,那房間觀察術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別急,觀察術不僅對物理環境有效,對虛擬環境也是壹樣的。而且,在這個互聯網已經覆蓋了大部分人的今天,想觀察壹個人,網絡空間甚至能提供比物理空間更多的信息量。小到網名、個性簽名、電子郵箱下的落款、微博幾十字的個人介紹,大到微信朋友圈、博客等各種能夠發布感想和文章的社交平臺,我們的生活和思想在網絡上幾乎可以被壹覽無遺。

就拿剛剛說的麗莎為例。通過《流動的盛宴》這本書擺放位置的不同,作者發現了她更深層次的價值觀,但如果妳沒有去過麗莎的房間,是不是就無法發現她在這方面的性格了呢?作者在後來和麗莎發電子郵件通信時發現,麗莎在電子郵件的末尾簽名處,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壹句名言,這句話是“偉大的精神總是受到平庸之人的強烈反抗。當人們不再輕率地相信世俗的偏見,而是誠實勇敢地使用他們的智慧時,後者是不能理解的”。這個引語與對海明威的敬佩之情是相呼應的。而且在麗莎的個人主頁作者還看到,她的空間名稱不僅僅是“麗莎”,而是“麗莎是壹個很重要的人”,所有這些表現都在呼應麗莎的價值觀:她很在意自己對世界創造的價值,知道在壹個時間段裏,世俗意義上的成敗評價並不能對將來的價值做出準確定位,即使現在默默無聞,以後也壹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當然,無論是觀察房間的整體氣氛、物品擺放還是網絡空間,都有壹些值得註意的地方。比如,壹些統壹發放的制服或者物品,無法體現主人的性格;辦公室的空間是對外的,可能會受到工作要求的制約;正式的工作郵件中不太會使用怪異的網名等。要在場景中獲取更準確的性格信息,就要先排除類似的限制。在日本,除了正規的電子郵件賬戶,許多人的手機上還有專用的電子郵件地址,這是為了區分場合,比如,給教授發論文的郵箱和私人聊天約會用的郵箱就不是同壹個,私人郵箱更能體現主人的個性。

咱們總結壹下場景觀察這部分,剛才說了,觀察要把物品放入具體的場景中去,我們從現實和網絡兩個方面做了介紹,妳可以通過觀察整體環境、查看物品的擺放位置和物品具體的使用場景,來對壹個人的性格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第三部分

說到這,妳可能會問了,有觀察就會有反觀察,會不會有人故意利用剛才說到的觀察重點制造虛假信息,反向影響別人對他的判斷呢?答案是,有可能。在之前說的三類物品中,身份標簽最有欺騙潛能。比如,為了見重要客戶,有些人會事先租壹輛豪車,穿壹身名牌,這樣就很容易讓客戶相信他是有經濟實力的,更容易達成合作。還有壹些人希望讓客人覺得自己愛幹凈並且品格高尚,也能通過臨時大掃除讓本來連落腳地都沒有的屋子瞬間變幹凈。

那如何才能識破這些偽裝呢?就拿想假裝愛幹凈來說,突擊打掃衛生最多能呈現出壹個收拾過的房間,打開他的衣櫃,也許衣服會多到直接掉下來。去別人的辦公室做客,如果妳只是乖乖坐在桌子前壹動不動,那當然只能看見壹張整潔的桌面,但如果稍微低頭壹看,或許就會發現桌子下面雜亂的充電線和各種落灰的快遞盒。

妳還可以在身份標簽之外,多觀察對方的行為痕跡,行為痕跡是很難偽裝的。比如,收集整理大量書籍,需要費好幾年的時間;再比如,要想墻上掛滿社會榮譽,就必須先得到這個獎;還有,運動設備有沒有使用過,也能通過使用痕跡體現出來。這些沒有辦法臨時準備或者需要花費大量成本的痕跡,都能給妳提供有力證據。

當然,妳還要記得整合多方信息。當妳要判斷壹個人是不是熱愛運動,妳要收集大量支撐這個觀點的信息。比如,他有健身房的年卡,並且有持續使用的記錄;他的書架上有科學運動相關的書籍;他的運動裝備有使用並且保養過的痕跡;他的微信簽名是“運動讓生活更美好”,總之,信息之間必須相互支持。

另外,下意識的反應也是觀察壹個人的大好機會,因為真實的個人信息和性格往往不受控制,會自動展現出來。咱們可以做壹個簡單的小實驗,跟妳的朋友玩互換名字的遊戲。如果妳們有好幾個人,名字全部打亂安排,那這個實驗的效果會更好。現在,妳們可以互相叫對方的新名字了,開始的時候,大家基本都能應付,但時間壹長,或者妳們壹起出去逛街、吃飯,做點其他的事情之後,這時有個人突然喊了妳的真實名字,妳壹定會條件反射壹樣地立馬答應他。妳看,在有意識地控制之下,人當然有可能偽裝,但偽裝需要註意力來支持,壹旦稍有松懈,下意識的反應就會暴露真實的情況。

妳可能會說,就算現實世界想偽裝難,可是網絡空間想偽裝的成本很低,也很容易啊?這麽說好像挺有道理,但事實是大多數人在網絡上展現的也是真實性格。

而且,即使有人想在網絡上把自己偽裝成理想的狀態其實也是很難的,道理和在現實世界裏觀察房間是壹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妳想在網上表現得喜歡古典音樂,那就需要持續輸出和古典音樂有關的博文、古典音樂推薦,或者參加古典音樂會的照片,如果只是為了偽裝,那這壹系列的行為痕跡是很難持續展示在妳的個人網站上的。另外,壹個人關註什麽、關心什麽,是很難通過刻意偽裝表現的。作者對臉書上的照片進行研究後發現,人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照片會傳達出怎樣的個性線索。雖然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經營壹下自己的形象,但發什麽內容、怎麽發,幾乎都是個人的價值觀和興趣偏好決定的。也就是說,妳很可能是在無意識的時候,就已經把帶有個性特征的內容發布到網上了。

說完了別人可能用偽裝迷惑妳,妳還要小心,有時候妳自己的常識也會跟妳作對。想象壹下,妳正走在叢林中,突然聽到了壹聲老虎的咆哮,妳轉過身躲進附近的灌木叢,然後妳看到了老虎的尾巴,這個時候妳會怎麽辦?當然是找機會趕緊溜啊!可是妳仔細想想,妳真的看見老虎了嗎?妳只是聽見了咆哮、看見了老虎尾巴而已,為什麽就能判斷出妳遇見了壹只老虎呢?這是因為妳對老虎的認知是通過妳固有的常識填補出來的。當我們遇到信息不足的時候,常識會幫我們把沒有獲得的信息都補足。

常識非常有用,它提供便利,能幫妳更快處理信息。就比如說,咱們現在都挺討厭的地圖炮,也就是用地域來批評壹群人的做法,是不是完全沒道理呢?地域對壹個人的個性有影響嗎?當然有了。在壹項針對31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生活節奏快慢的調查中,排名第壹的是瑞士,排名最後的是墨西哥。與生活節奏相關的有很多其他特征,比如,生活節奏越快,這個國家的人吸煙率也較高。如果妳的兩個同事分別來自於瑞士和墨西哥,妳當然有理由相信,這兩個人對於時間的概念是不同的,妳甚至還能判斷瑞士人更可能會是煙鬼。但當妳落實到對個體的判斷時,妳就會發現,那個瑞士同事並不抽煙,墨西哥同事反而煙癮很重。妳看,地圖炮之所以討厭,就是因為以偏概全,用固有的常識評判了所有人。

那常識是錯的嗎?當然不是,常識也是通過無數經驗和個體特征總結出來的結論,只不過它不能覆蓋所有個體。妳應該把常識當成是壹個大概率的結論,但即使是九成以上的概率,也總有壹成的特殊情況。成功運用常識的關鍵在於,把常識當成是壹種有效的假設,壹旦得到其他信息,便可以丟棄這些傳統的觀點了。

回顧壹下,這部分說了如何識破偽裝。在觀察的過程中,別人很有可能通過各種辦法來迷惑妳做出錯誤判斷,妳的破解秘籍是多觀察行為痕跡,觀察對方下意識的反應,以及把收集到的線索串聯成相互佐證的證據鏈。除了別人,妳還要小心自己,因為人很容易受到固有思維的迷惑,解決辦法是把常識當作壹種有效的假設,當收集到的證據推翻了這種假設後,要按照實際情況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