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華為招聘新能源汽車。

華為招聘新能源汽車。

“金三銀四”招聘季,想跳槽的人不在少數。李平也是其中之壹。

畢業後進入長城技術中心。積累了壹些經驗後,現在他想尋求更好的發展。

但是,在計劃跳槽的同時,有壹件事讓他感到有些糾結,因為不久前,在聽辭職的時候,他說“現在公司的政策是啟動100%辭職的競業禁止協議。”

長城員工與HR的對話截圖。

2021年8月,長城因壹份長長的競業禁止協議企業名單而引人關註。根據這份協議,離職員工在協議有效期內不能入職的企業多達130家。

“技術中心目前知道只要走了就會啟動,連P1都不會放過。”在求職平臺上,關於這件事的討論很多。

雖然在評論中,有很多“前輩”留言表示競業禁止協議可能不會真的啟動,但還是有很多抱怨。

這已經不是年初後汽車圈第壹個關於競業禁止協議的新聞了。

不久前,據透露,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將9名前員工告上法庭。這些人最終因違反競業限制協議被判向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人民幣654.38+0萬元。

如果說前幾年關於競業禁止協議的報道主要存在於互聯網公司,那麽現在,汽車圈正在成為下壹個“高發區”。

65438號+0?[收緊競業禁止協議]

“其他公司壹直都有競業限制協議,但是長城剛剛實施,所以很多人吐槽。”關於外界對長城競業禁止協議的關註,另壹位在這裏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員工告訴我們。

去年有人對車企目前的競爭協議做了壹輪梳理:

從傳統車企長安、吉利、比亞迪,到造車新勢力“韋小立”,再到新進入的杜畿、小米,幾乎所有車企都有競業禁止協議,限制名單也極其完整,涵蓋了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電池科技公司、互聯網汽車等相關領域的公司。

去年,就在小米宣布進入汽車領域後,小鵬第壹時間更新了競業禁止企業名單。在SAIC的競業協議名單中,其新品牌智記也赫然在列。

長城與吉利的競爭協議(部分)

除了不斷更新擴大名單,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擴大競業限制協議的啟動範圍也正在成為企業的常規操作。

除了長城員工爆料技術中心涉嫌全職競業外,今年年初,華為BU的員工透露,所有離開本部門的員工都將要求簽署競業協議,立即生效。被限制的企業幾乎涵蓋了所有與華為有業務重疊的公司,如主機廠、新勢力、互聯網公司等。

比亞迪的壹些員工也表示,比亞迪規劃院也是如此。“所有離職的員工都開始競爭,包括過去幾個月還沒有轉正的。”

面對越來越嚴苛的競業禁止協議,“農民工”的聲音隨處可見:

心寒,百姓後路全斷;

如果妳這樣做,妳只能留在壹個家庭,直到妳死;

這些企業以後誰還敢進來?

……

“農民工”覺得自己的自由權受到了侵犯,但站在企業的角度,要求員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也有自己的“苦衷”。

“不簽字,就不能辦。有些互聯網汽車太尷尬,挖不到人,給了好幾次。”壹名在壹家新的汽車制造公司工作的員工以人力資源的口吻說道。

以最熱門的自動駕駛方向為例。2021年底,墨豪智行CEO張凱預測“2022年將是ai自動駕駛人才爭奪最激烈的壹年”。

"有65,438+00個空缺,但只能找到三個候選人。"在巨大的人才空缺下,即使全員簽訂競業禁止協議,也無法阻止跳槽。

壹位原就職於國內頭部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的技術人員表示,因為和之前的公司簽了競業禁止協議,所以在求職之初就通知了新公司的HR。

但新公司似乎並不介意這種情況。“他們甚至會主動幫妳處理這些問題。”

在大多數公司,面對競爭對手背後的員工,現在都有壹套標準化的處理流程。包括使用花名,與第三方公司簽訂協議。同時,HR也會提醒妳:在公司簽收陌生快遞要小心,網上開會不要用真實頭像...

NO.2[“內卷”從校招開始]

由於車企人才防禦的第壹道屏障——全員競爭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削減成本”,很多車企開始在“開源”上下功夫。

人才的最大來源之壹就是校招。

壹位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告訴我們:“我聽我哥哥說,今年市場異常好。”另壹名應屆生表示,壹些此前要求較高的合資車企,如SAIC大眾、上汽通用、壹汽大眾,今年門檻也大幅降低。

2019年,壹汽-大眾等傳統車企,為了應對銷售壓力,同時推動轉型,曾在校招中明確宣布不接收車輛、機械專業畢業生,只招計算機相關領域。

今年,雖然大部分車企對發電、自動駕駛等領域的人才需求依然很高,但招聘要求已經明顯發生了變化。

“去年,我只能做傳統的研發。今年可以去智家三電的研發;去年只能做質保和設備,今年可以做研發了”,有畢業生說。

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工資的增加。

2021秋季招聘,“車輛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薪資大漲”壹度登上知乎熱搜。壹位在知乎長期關註汽車行業人才招聘的汽車工程師表示,應屆畢業生的offer待遇和崗位普遍比往年好。“1.8萬的起拍價很常見,20多萬也不是稀有品種,個別甚至達到30萬。”

這壹切似乎都是供求關系作用下的必然結果。不過,在壹些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後也存在壹些隱憂。

去年下半年,壹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高管在接受汽車工商部采訪時向我們描述了這樣壹個現象:壹個造車新軍的總部,每周能招到150人。

“有壹點(和自動駕駛)是必須的”,但實際上“很多其他行業的人才轉行到這個行業,基礎不紮實,沒有系統的知識和能力。”

3號【寫在最後】

在上述高層看來,車企“瘋狂”擴招。從長遠來看,“結果肯定是員工過剩,但中高端人才短缺,就像當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崛起壹樣”。

有意思的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後,如今迅速放緩的互聯網行業也開始為當初的擴張買單,裁員的聲音此起彼伏。

另壹方面,“韋小立”的膨脹劇正在走向高潮。

2021年末,理想員工總數增至11901,同比增加7720人,增幅近185%;

蔚來員工總數增至65,438+05,204人,較去年同期增加74,465,438+0人,增幅96%;

截至2021上半年末,Xpeng Motors員工人數增至7923人,較年初增加2839人。

等待時間來決定最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