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2021-10-03

2021-10-03

清華轉到電子科技大學,清華退學重新進入川大:為什麽他的專業打敗了清華?

專業優先與大學優先之爭

每年高考季,總會有很多同事,同學,朋友,還有同事的同事,同學的同學,朋友的朋友,七大姑八大姨,各種拐彎抹角的人,上門了解咨詢高考誌願,選擇專業的情況。

先不說大學和專業更重要,這個現象足以說明考生家長已經意識到專業的重要性。專業的選擇關系到孩子的終身前途,甚至影響壹個家庭的走向。

1978年,全國高考人數只有665438+萬,錄取率7%;2021年全國高考人數10710000,錄取率接近90%。

“稀缺是最珍貴的東西”。二十年前,大學生都是國家分配的。只要能考上大學,專業無所謂。都是“天之驕子”,都能找到穩定的工作。

2021年,全國各級各類高校畢業生達909萬人,加上數十萬海外留學生,今年進入國內就業市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逼近10萬,就業壓力可想而知。

近兩年來,清北復交、牛津劍橋、哈耶普斯馬等國內外名校畢業生搶中小學教師、街道辦事處崗位的新聞層出不窮。現在只有名校的學歷是遠遠不夠的,妳所學的專業必須符合市場需求,才有機會獲得理想的工作。

清華大學大二轉電子科技大學。

來自四川的考生廖洪毅(音譯)就讀於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由於專業發展前景和就業形勢不盡如人意,經過壹年的思想鬥爭,廖洪毅在大壹之後毅然選擇了轉學。

廖洪毅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他就讀於四川省重點中學石獅中學。高中期間,廖洪毅參加了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高二獲得清華大學“無條件壹本錄取”的優惠錄取條件。

高三時,廖洪毅以667分的高分進入清華校園繼續深造。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五大學科競賽的考生需要在高中三年花費65,438+0.5年以上的時間學習競賽學科的知識,知識難度達到相應學科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難度。

廖洪毅是壹個“有天賦”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但能進清華北大的學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雖然在高中競賽中學習了奧數信息學,但廖洪毅還是沒能獲得進入計算機系學習的機會,神仙打架的姚班只能望眼欲穿。最後,廖洪毅被分配到清華大學材料系學習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廖洪毅知道他的興趣是學習計算機,而他對高分子材料和工程毫無興趣。此外,材料專業的就業前景並不樂觀,這讓廖洪毅很擔心。

進入清華大學半年後,廖洪毅下定決心轉專業。但是像清華這樣的學校,專家那麽多,從材料科學這樣的冷門專業轉到金融計算機這樣的熱門專業就比較難了。

無奈之下,廖洪毅決定曲線救國。為了實現轉校轉專業的選擇,他把目標學校鎖定在了家鄉的電子科技大學。雖然電子科技大學的排名不如四川大學,但是電子科技大學在自己喜歡的軟件工程專業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電子科技大學在四川省的錄取分數線只有656分,而廖洪毅當年的分數線是667分,完全超過了電子科技大學在四川省的錄取線11分。

為了滿足普通高校的調劑要求和相關規定的要求,廖洪毅如願以償,從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調劑到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廖洪毅付出了1年的時間成本。幸運的是,他及時阻止了損失。

放棄名校,選擇最好的專業,已經成為壹種趨勢。

近年來,大量高考考生選擇放棄上名校的機會,優先選擇發展和就業更好的專業,已經成為壹種新的趨勢,這在2021高考誌願填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2021,復旦、南京、浙江、上海交大等名校的冷門專業錄取分數線相繼斷崖式下跌,尤其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南大等華東五大高校。

廣西壹名高考556分的理科考生順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寧夏壹名只有420分的理科考生考入華中科技大學。

在雲南省,復旦、浙大、南大等著名985高校的傳統冷門專業已經冷門,報名人數嚴重不足,只好重新征集誌願。

誌願專業包括復旦大學醫學院的藥學、工商管理,浙江大學的工科實驗班(材料、化工、高分子),南京大學的工科實驗班(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冷門專業)。

重慶考生從清華退學復讀,選擇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2020年,重慶龔考生考入清華大學強基工程,化學生物學專業。進入清華校園後,龔在深入了解專業培養計劃後,覺得該專業不適合自己,於是決定兩周後從清華退學復讀。

2021的高考,龔考了702分,但離清北的目標專業還差兩三分。盡管龔可以從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大學選擇任何專業,但他最終選擇了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專業(八年制),並成功被錄取。

無獨有偶,2018年,從中科大退學,高考712高分的雲南考生李易峰,謝絕清華北大,報考了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20世紀20年代,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和社會就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考選專業和選大學壹樣重要。在人才市場,第壹輪招聘單位篩選的是專業,第二輪篩選的是學校,這是市場的真理。

妳怎麽看待專業和院校的選擇?歡迎評論、轉發或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