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美日通日語留學

美日通日語留學

據《參考消息》報道,在7月26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鐵人三項男子團體賽中,多名運動員在遊泳比賽後嘔吐。

壹時間,關於東京奧運會水質的討論成為網絡上的焦點。許多媒體,如《福克斯新聞頻道》、《紐約郵報》和《今日俄羅斯》,都以標題和鐵人三項運動員賽後嘔吐的照片報道了這壹事件。

此前,包括《朝日新聞》在內的日本媒體曾稱,東京灣舉行公開水域遊泳和鐵人三項比賽的地方聞起來像廁所、臭水灣或聞起來不像健康的水質。法新社指出,自2019的壹場鐵人賽因大腸桿菌含量過高而被取消後,東京灣泰昌水中心的水質壹直受到質疑。

不少網友懷疑球員嘔吐的原因是球場“水質太差”,也有日本媒體認為天氣太熱。目前官方還沒有給出解釋。

世界聞名的灣區東京灣有什麽故事?

文|顧躍壹刀

本文轉載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看世界雜誌》(ID: ksj-worldview)。原文首發於2019年4月25日。原題為《東京港市故事》,不代表展望智庫觀點。

1凹凸不平的“開港路”

在東京的房地產領域,有壹條長長的鄙視鏈,23個區各有各的定位。什麽千代田區有皇家氣質,新宿區魚龍混雜,文京區居民修養很高等等。每個區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總會有壹個“港區”閃耀在鄙視鏈的頂端。

這個集東京鐵塔、高級住宅、高級寫字樓、外國大使館、高端時尚前沿為壹體的區域,擁有六本木、裕泰昌、赤阪、青山、鉑金等眾多知名街區,被稱為“東京的東京”。

“妳住在哪裏?”這是港口居民最喜歡回答的問題之壹。香港人裝模作樣隨便說出“港區”二字,就會得到壹套誇張的表情包,配上日本人喜歡互相配合的力道,還有“哇,妳真有錢”的音效。

為什麽港區如此受富人喜愛?這不得不說,港區背靠東京港和整個東京灣。

眾所周知,東京的原名是“江戶”。所謂江戶,直譯過來就是“河入口”(河的入口)。在日語中,“江”可以表示海和湖,“江戶”可以理解為港灣和河口的意思。當時,江戶位於田川河口的西側,是武藏州和下關州的分界線。田川的這個角落是今天流入東京灣的主要河流。

在日本首都遷都之前,江戶地區最富裕、最活躍的地方就是港口附近的這壹帶。當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因為物流和交易的便利。時至今日,富商名流依然願意聚集於此,這是東京港數百年發展的結果。

1456年,飯谷杉山家的家臣太田道觀開始修建江戶城,在江戶千島的平川河口修建了壹個名為“江戶措”的小港口,也就是東井港的前身。“江戶措”建成後,許多老百姓在碼頭附近買賣大米、鮮魚、藥材等生活用品,促進了這壹帶的貿易。1612年,德川幕府重建江戶區,在那裏修建大型碼頭。

德川幕府末年,隨著《美日和解通商條約》的簽訂,神奈川縣東部的橫濱港順利開港,迅速發展成為生絲貿易港、商業港、客運港和工業港,並在短時間內成為國際港口。橫濱搶了江戶壹段時間的風頭,江戶沒能開埠。

的確,就開埠的自然條件而言,橫濱優於東京。橫濱口很深,自然適合大型船只停靠。當時江戶河口的水位很淺。於是,橫濱是“國際”,江戶是“國內”的印象逐漸建立起來。

明治時期,考慮到背靠東京灣的首都沒有港口,“東京開埠”終於被政府提上日程。田川入海口的準備工作開始了,月島和芝浦成為港區的第壹塊人造土地。

真正讓東京港快速建成的是1932年的關東大地震。地震使陸路交通壹度癱瘓,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東京港壹下子成了當時的交通樞紐。為了利用水路運輸物資,政府竭盡全力開埠、挖水道、清淤、人工造地,先後修建了日之初、直浦、支竹三個碼頭。經過9年的建設,東京港終於在1941迎來了新生。

然而好景不長。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直接點燃了與美國的太平洋海戰。東京港被美軍接管後,基本處於關閉狀態。剛出生就斷奶,東京港命運多舛。

在美蘇冷戰時期,日美逐漸轉為盟友。之後日本經濟持續騰飛,帶來強勁的物流需求,東京港開始真正發力。20世紀60年代末,集裝箱物流革命席卷了世界各大港口。後發的東京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壹趨勢,率先為港口配備了與集裝箱相對應的設施。

壹方面,東京商務區和港口工業區距離近,外面的零件壹運過來就上了流水線,產品壹組裝好就可以上架,形成了生產-消費-再生產的良性循環,這也讓日本制造的產品開始在世界上具有成本競爭力。

另壹方面,集裝箱運輸將東京港與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消費市場緊密相連,中東的能源供應與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的鐵礦石緊密相連。特別是從跨太平洋航線來看,東京灣比關西更有先得月的優勢,東京港比橫濱港更接近日本的經濟中心。因此進出東京港的遠洋船舶越來越多。

從1998開始,東京港終於超過橫濱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日本第壹。擁有海域面積5453公頃,陸地面積1080公頃,內外貿碼頭24個,共有泊位115個。其中集裝箱碼頭4個(大靖、青海、品川、泰昌),集裝箱泊位16個。如今,東京灣西岸的橫濱港常被視為東京的外港。

2從港區到灣區

站在東京鐵塔上俯瞰,夜色下的城市霓虹閃爍,車水馬龍,房屋像火柴盒壹樣壹排排排列在城市裏,令人難忘。

以東京港區為依托而形成的東京灣區,水深80公裏,東西兩側被房宗半島(千葉縣)和三浦半島(神奈川縣)所包圍,通過兩個半島之間狹窄的浦和水道與太平洋相連,西至相模灣。周邊城市有機融合,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大都市圈。

東京灣區人口高達41萬,占日本全國人口的1/3。2010年灣區實際GDP為198萬億日元,占日本GDP總量的38%,相當於意大利全國GDP。

東京灣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裏,從物流中心變成了世界頂級灣區,有很多啟示。

起初,東京港的淺水區限制了物流的發展,於是政府開始填海造地,讓碼頭延伸到深水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東京港的垃圾填埋愈演愈烈。如今,東京灣妳能踏足的海洋附近的土地,90%以上是人工海岸線,填海總面積超過250平方公裏。

有了土地,交通也要解決。除了東京港和橫濱港,東京灣還有四個港口:千葉港、川崎港、橫須賀港和木更津港。這些港口由各自地區的相應機構管理。會不會造成港口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增加不必要的資源內部消耗,降低整個東京灣的國際競爭力?

意識到這壹問題,日本交通運輸部港口局提出了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理念,通過頂層設計將上述港口有機整合,形成廣域港灣,與世界其他港口競爭。

六大港口與羽田、成田、東海道新幹線共同構成日本東京灣與世界各大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

去過東京的人往往會對其復雜的電車線路圖印象深刻。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復雜路線背後,是復雜的網絡布局。東京灣地區的交通系統已經成為各國軌道交通規劃中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產業是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東京向西南發展京濱工業區,向東發展京濱工業區。兩大工業區,即京濱和京也分別延伸到東京灣的兩側。這裏集中了鋼鐵、有色冶金、煉油、石化、機械、電子、汽車、造船、現代物流等產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

這種布局將工業區與東京主城區的大量人口分隔開來。市區主要發展金融、研發、文化、大型娛樂設施和大型商業設施。

城市“香”了,人口就來了。

東京灣區的成功也是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結果。更準確地說,東京灣都市圈走的是“大城市化”路線。

大城市化的壹個重要特征是城市人口規模巨大。2015年,全球特大城市中,排名第壹的東京(東京首都圈)常住人口已達3800萬。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東京與周邊的神奈川、埼玉、千葉三縣已經融為壹體,形成了東京都市圈,人口居世界第壹。

1900年,東京人口為150萬,僅列世界第七。50年後,盡管戰爭轟炸,人口已猛增至1128萬。之後東京都市圈人口持續膨脹,1985年達到3000萬。此後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2015年仍達到3800萬左右。

過去30年全球化發展非常快,東京的外國人越來越多。由於少子老齡化,日本也成為移民門檻低的發達國家。有的是來留學的,有的是來求職的,有的是跨國結婚的,還有的是通過勞務介紹來東京生活的。

整個東京灣區(首都圈)擁有26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654.38+0.2萬。其中,慶應大學、武藏工業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是京濱工業區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大規模的人口聚集和大規模的產業交流,讓整個東京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也帶來了所謂的城市病。然而,當東京首都圈人口達到1.2億時,人們壹度驚呼大城市病入膏肓。但是當它的人口達到3000萬甚至接近4000萬的時候,它的大城市病就不那麽明顯了。至少,在人口如此密集的東京,妳看不到其他大城市常見的堵車現象。

究其原因,是東京在高密度人口聚集條件下提高了管理運營能力,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日常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斷提高。

同樣,東京灣的開發建設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戰後,東京灣海岸成為工業戰區。鋼鐵、化工、造船等重汙染企業向東京灣排放廢水,大煙囪林立,讓東京看不到藍天。大規模的填海造地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破壞。經過30多年的治汙努力,東京灣的水變清了,魚遊回來了,天空變藍了,港區恢復了寧靜宜人的生活環境。

從碼頭到港區再到灣區,從江戶到東京再到首都圈,日本島鏈上的本州島出海口也因此成為世界首屈壹指的大都市中心。

庫舒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