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海派留學

海派留學

吳昌碩枇杷圖。張大千的《蓮花蝴蝶》。任伯年的《加個籌碼》。仁兄在天之福。(劉海粟美術館供圖)

海派繪畫正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近期藝術展的熱門話題。上海上海美術館近日開館,開幕展“海上之風——上海美協收藏展”是上海美協近現代上海書畫藏品的首次大型集中展示;歷時壹年籌備的“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1843-1927)首次亮相劉海粟美術館,來自世界各地的近70件海派優秀作品參展。“海派三人組: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書畫展”正在浙江博物館舉行。

提到“海派繪畫”,很多人可能只會想到“雅俗共賞”、“海納百川”等壹些模糊籠統的詞匯,但這些詞匯遠不能解釋海派繪畫的全貌。“看待海派,可能需要跳出藝術史,放到更廣闊的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的發展過程中。”日前在上海舉行的壹場海派藝術研討會上,有專家認為,通過近期集中展示、系統梳理海派繪畫的若幹展覽,是時候讓人們拓寬和豐富對海派繪畫的認識了。

海派繪畫如何走向市場,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

壹位學者指出,官方、學術、市場可謂藝術研究的三個維度,而市場維度對於理解海派繪畫尤為重要。這是因為海派繪畫的發生和發展與上海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鴉片戰爭後開埠的上海成為壹座新興的商業大都市,城市經濟發展迅速,產生了壹批來自民間的新興消費群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海派”就是為了滿足這種商業環境下的大眾審美。

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上海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畫家。他們大多住在豫園,靠賣畫為生,所以他們不得不把作品變成商品。比如當時的上海畫家,往往註重討好題材。傳統文化習俗中的“福”、“祿”、“壽”、“禧”等題材,往往使其畫作暢銷。大量迎合吉祥慶典的風俗人物畫也開始出現。其中神仙是很多畫家最喜歡的題材。尤其是錢惠安筆下的仙女們最符合時尚標準,眉清目秀,桃腮杏臉,各有福報。據說錢惠安可以在壹張玫瑰花瓣大小的臉上,控制兩條並排的細線,刻畫出帥氣的雙眼皮,在眼尖輕輕的掛幾筆,勾掉睫毛。錢惠安的畫在光緒年間非常受歡迎,因為他們的繪畫技巧精湛,符合大眾的口味。有壹段時間,天津楊柳青還用他的畫印制了大量的年畫。

但也有專家認為,走市場的海派畫作需要壹分為二地看待。深沈,也是海派繪畫不可忽視的底色。比如,面對當時的國難民生,靠自己謀生的上海畫家也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態度。對此,藝術史學家徐建榮舉了這樣壹個例子:“海派最有影響的兩位畫家任伯年和吳昌碩,都是根據民間常用的諧音寓意等通俗技法,創作了壹幅又壹幅《玉堂富貴》、《無量壽佛》,壹方面在強化絢麗色彩和寫實造型的審美意義上,挖掘世俗化的生命力,另壹方面又遵循個性自由和人文關懷的精神情感傾向。此外,投身慈善也可謂是上海畫家的傳統。豫園書畫協會,65438-0909成立於上海豫園,是中國繪畫史上第壹個舉辦慈善活動和義賣的書畫團體。起初,這個畫社每年都會舉辦壹次書畫展來籌集資金。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樣的活動壹年多達三四次。鼎盛時期畫社有200多人,幾乎吸引了當時上海的主要書畫家。

說起海派繪畫,我們無法回避它開放流動的生態。

“海派是壹種氣息,我很認同這種說法。這種氣息其實貫穿了當時海派所處的壹個生態,海納百川,中西交織,上海的城市逐漸壯大。”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歷史系教授李超告訴記者。所以他認為研究海派不能只看前面和後面,還要看裏面和外面。上海美術家協會顧問朱國榮也指出,海派實際上是壹種中西文化碰撞融合而產生的藝術思潮,它反映了19年末至20世紀初上海逐漸形成的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海派畫家的創新精神是上海這座開放城市培育出來的壹種天性。

被譽為“海派始祖”的任伯年,身上有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子。比如任伯年在畫鐘馗等人物的面部時,用明暗來染被畫物的肌肉起伏,表現出高超的寫實造型能力,但線條看起來仍有中國的東方神韻。再比如,除了書畫,任伯年還擅長雕塑人物。幾年前的壹次拍賣會上,任伯年幸存的雕塑《孤兒》出現了,讓很多人大吃壹驚——這是任伯年為紀念父親而制作的紫砂人像。任伯年與西方藝術的關系壹直是困擾學術界的壹個謎。壹方面,他的作品中難以抹去中西藝術交融的痕跡;另壹方面,有記載否認任伯年學過素描,認為他沒有受到西畫的影響。

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交叉與跨界,是朱國榮提到的壹個有趣的海派繪畫現象,也可以解釋當時的藝術氛圍。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海上畫派朋友圈成員。師從陳師曾、陳半丁、齊白石學習書畫,接受正規訓練,其中尤以花鳥畫見長。抗戰時期,梅蘭芳曾經留過胡子,靠賣畫為生。

“海派是文化的大熔爐,讓很多人在這裏找到了發展的空間。”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金文藝說。其中,張大千就是典型之壹。1919年,留日歸來的張大千來到上海,拜海派畫家曾、李瑞卿為師。隨後在上海寧波聯誼廳舉辦首次個展,丹青100幅畫作全部售罄,壹鳴驚人。正是因為在海洋繪畫上的名氣,奠定了張大千作為職業畫家的人生形態。

作者:範昕,本報首席記者。

編輯: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