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機構設置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機構設置

中國語言文學系成立於1926。到1952,曾在中文系任教的著名學者先後有陳寅恪、趙元任、楊樹達、聞壹多、朱自清、劉文典、俞平伯、浦江青、堯堯、王力、呂叔湘等。他們倡導並建立了戲劇史、文學人類學、詩史互證等壹系列新學科,被公認為中國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

1952,院系調整,中文系關閉,師生轉北大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學術單位。

中文系由65438改建為0985,重視師資隊伍、學科發展和學術建設。教師2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7人,博士15人。二十二名教師具有長期在國外學習、教學或合作研究的經驗,是壹支高水平、有活力、國際化的教學團隊。2006年被授予壹等博士學位。2007年,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設立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學藝術、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6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承擔了多項國家和部委的重要研究項目,發表和出版了多種高水平的學術著作,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註和好評。

中文系非常重視人才培養,秉承“中西融合、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全面創新”的學術範式。本科生註重培養綜合素質高、具有中西文化融合優勢的人才,碩士生和博士生致力於培養紮實寬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中文系積極開展留學生培訓工作。留學生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對中國語言文學和中國文化有系統完整的了解,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目標是對中國語言文學和文化有較強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同時每年接收各國多所大學的交換生。

中文系非常重視學術交流。每年都有許多教授出國講學、訪問,邀請許多國內知名學者和海外著名教授從事各種學術活動。

系主任劉石教授,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劉英和黨支部書記教授。歷史學是清華大學歷史最悠久、成就最輝煌的學科之壹。1911成立之初,開設中國史、西方史等課程,1926正式成立歷史系。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等著名學者都先後在歷史系任教,形成了融匯中西、貫通古今的學術傳統,培養了壹批又壹批高水平的歷史學家。1952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歷史系並入北大等校。

80年代以後,清華大學逐漸恢復了人文學科,包括歷史。1985清華大學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1993,歷史系恢復建制;200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清華,藝術史學科成為清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歷史系與思想文化學院合並,成立新的歷史系。依托清華大學良好的學術環境,清華歷史學科形成了以歷史系為中心,多學科密切合作,名家薈萃,梯隊合理,優勢集中,特色明顯,圖書資料積累量大,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學術格局。

歷史系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歷史、思想文化史教研室,以及禮記研究中心等專門研究機構。2008年,歷史系還與化學系、圖書館等單位合作,成立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保護中心,從事清華竹簡等出土文獻的保護、整理和研究。2011年,該中心主要建立的“中國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被批準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歷史系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30余人,兼職教授多。專職教授包括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歷史教學委員會委員、各國學會會長、副會長等。歷史系可招收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壹級學科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和留學生,設有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博士後流動站。

系主任劉北成教授,副主任劉國忠教授、彭鋼教授,黨支部書記張勇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成立於1926。最初命名為西方文學系,後改為外語系。在建院早期的名師中,首任院長王文顯早年敗於英國,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和文學研究,其英文劇作在國內外廣受好評。有中國比較文學的開創者吳宓,有“新批評”理論的集大成者理查茲。當時壹半的教授是外教。

清華外語系在名師指導下,先後培養出曹禺、李健吾、張俊翔等戲劇大師,享有“戲劇家搖籃”的美譽;此外,錢鐘書、文化昆侖、季羨林、查(穆旦)、、趙、田、曹、李福寧、、、應若誠、許淵沖、宗璞、子仲雲、胡壯麟等都是清華外語系的驕傲。

1952外語系並入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現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為了培養外語教師和外事翻譯人才,清華大學分別在1965、1970和1974招收英語、日語和德語本科生。

外語系重建1983。目前有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權點,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日本語言文學兩個學科3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英語、日語、英語3個本科專業。面向全校開設英語、日語、德語、俄語、法語等公共外語課程。20年來,外語系在學科發展、學術研究、教學改革與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對外合作與交流、教學輔助基本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兩次國家壹級學科評估中(2004年和2008年),我系排名第五。2008年外國語言文學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評估重點學科,2008年英語專業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

2010清華大學外語系更名為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簡稱清華大學外語系。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研成果多項,國家精品課程2門。各類學生804人;其中留學生411。培養出鄧亞萍、李昕晢、焦三牛等優秀人才。

1983復系以來,在學校的領導和支持下,外語系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引進,引進了多名學科帶頭人。同時,我系鼓勵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攻讀博士學位。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我系教師隊伍的結構和水平整體上有了很大的變化。

外語系承擔著公共外語教學課程和部分文化素質選修課等大量的教學任務,在清華大學的教育教學和學科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外語系現在是清華大學38個教學科研實體的二級單位之壹。設有英語本科教研室、英語研究生教研室、日語專業教研室、大學英語基礎課教研室、大學英語選修課教研室、大學英語研究生教研室、德語教研室、俄語教研室、法語教研室等九個實體教研室,以及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外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語言與心理學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大學外語學習環境研究中心、大學外語測試與研究中心等。

在學術研究方面,外語系成績斐然。本系教師承擔國家、省、國際外國語言文學合作項目4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獲得國家、省部級優秀教研成果多項,國家精品課程2門。自2001以來,全體教師平均每年在國內外發表學術專著5部以上,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涵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翻譯學、文化學、影視傳媒學等學科;在國外權威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中,SSCI和A & amp;amp;已發表50多篇;HCI在國內同領域名列前茅;統計顯示,我系教授在國內外漢語言文學壹級學科的影響力保持在國內同領域前列。

為了把學術研究推向世界前沿,該系不斷擴大與國內外高校的聯系和學術交流,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講學,聘請他們為兼職教授。外語系每年還派教師出國學習、講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我系還是國際文學理論學會秘書處、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後現代研究中心、中國修辭學會文體學研究會、北京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等壹些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的總部或辦事處。此外,我系還有多位教授擔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國際學術團體或學術機構的編輯、顧問或負責人。該系與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合作,舉辦文學批評、語言學和翻譯研究的高級學術研討會。

前輩們建立起來的貫通中西的學術傳統,是壹個流動的脈絡,它將在清華外語系繼續蔓延。

劉教授任系主任,教授、佘教授、何紅梅教授、教授任副系主任。系總支書記張文霞教授。清華大學哲學系創建於1926,是中國大學最早成立的哲學系之壹。著名哲學家如金、馮友蘭、張申府、、賀麟、沈有鼎、林再平、潘懷素、、任華、等。先後在這裏任教,形成了具有獨到思想風格的“清華學派”。1952機構調整後,清華大學哲學系並入北京大學和國家科研機構。2000年5月,清華大學哲學系正式重建。

2003年,哲學系開始招收哲學專業本科生。擁有壹流的哲學博士點和哲學博士後流動站,招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人員。

從重建之初,經過多年的人才引進,哲學系聚集了壹批哲學領域的著名學者和國外著名大學的博士海歸,形成了壹支學術水平高、影響力大的科研教學隊伍。現有教師2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其中外籍教授1人,教職工1人),副教授5人。哲學系還聘請了許多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他們代表了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邏輯學、文化哲學與文化批評、馬克思主義文學研究、政治哲學等重要專業領域的國內領先水平。

通過組織實施“三位壹體學術工程”(清華哲學研究系列、清華哲學教材系列、清華哲學翻譯系列、清華哲學年鑒),集中力量在倫理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等方面尋求優先突破。,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多個專業領域取得了在國內外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並逐步形成了全面深厚的基礎。哲學系未來的建設將著眼於在鞏固和擴大原有學科和專業優勢的基礎上,進壹步保存原有思想,努力使清華哲學系成為醞釀和傳播新思想的思想源泉。

系主任教授,副主任、劉芬榮教授,黨支部書記鄒教授。清華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成立於1988。20世紀50年代初,壹批前東歐國家的外交官進入清華大學學習漢語,拉開了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帷幕。美麗壯觀的清華校園不僅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重鎮,也是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祥地。

本著清華大學建設世界壹流大學的目標,作為學校開放校園、推進國際化的重要窗口,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心多年來積極致力於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在穩步擴大教學規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爭取學術研究、逐步完善管理機制等方面進展順利,成績顯著。每年有1000多名外語進修生、普通進修生、交換生等學生在中心學習,開設初級、中級、高級漢語和中國文化等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體系比較完整,註意引導留學生把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結合起來,鼓勵留學生在打下紮實的漢語基礎後繼續攻讀學位。

該中心與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合作,開設短期漢語學位課程,並派出漢語教師授課。此外,該中心還承擔了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合作建立商務孔子學院和面向港澳推廣普通話的教學任務。該中心還為清華大學的外國留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了學術漢語學分必修課。

2010中心與清華大學中文系合作,申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授予權。

現任主任為孫明軍教授,副主任為丁霞教授、董世偉副教授、劉棟副教授。依托學院完善的學科體系和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人文學院培訓中心每年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舉辦企業管理、公共管理、國學等專題研討會。中心的培訓目的是通過教師的系統講解,將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和研究成果及時介紹給學員,將學員頭腦中原本不系統的知識點串起來,使決策者和執行者達到境界高、視野廣、思路新,不僅在制定政策時能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而且制定的政策也能更科學、更長久。

我們培訓的特色是在課程體系中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壹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另壹方面可以引導幹部自覺親近和弘揚傳統文化,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自覺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貢獻力量。

同時,通過培養工作這個平臺,我院將其學生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大慶、通遼、漯河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了學校與地方的合作,突出了大學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