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什麽是民粹主義?

什麽是民粹主義?

曾:“百姓之道”與俠義人格——論民粹主義

我的標題是土壤和海洋的結合。“人之道”是壹個漢語表達,是相對於“王道”而言的。“民粹主義”作為壹個意識形態命題,有點西化,主要是為了表明它不同於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民粹主義、民本主義、民族主義等等。我正在努力將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不同學說與民粹主義“調和”,並進壹步將它們與“人民之道”協調起來。因為中國文化的“王道”中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對於我要講的“民道”,我必須解釋基於其國民性的“俠義人格”。即“民道”說教,“俠義人格”談道德。我之所以要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這個標題,壹方面是為了說明我們向西方學習時,中國文化應該是多麽保守,另壹方面也是為了提醒我們,這裏的民粹主義理論與拉美研究無關,因為它是關於中國的。因為“民粹主義”這個詞在拉美研究中還是壹個術語。

為什麽壹定要用拉美研究中的壹句話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藥方?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使用漢語時的語義準確性。就是我只是取其意,否則無法表達我們的思想。我們可以先思考壹下,“人”,這是壹個什麽樣的概念?自由關乎意誌,民主關乎政治,平民關乎階級,民本關乎官民關系,民族關乎文化傳承。在我看來,“人”是壹個反映“社會”存在的概念,它對應的是“國家”。

壹個

我們現在是不是把“人民”和“主義”結合起來組成壹個詞來表達我們的想法,就是為了反對民族主義?從自由民主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這麽看,但它並不完整,因為它只是靜態的或橫向的。從社會歷史被創造的動態或縱向來看,它主要反對精英主義。換句話說,反對精英主義是民粹主義的根本目的。目前老田用民粹主義對抗精英主義,犯了壹個方法論上的錯誤。因為我們不反對知識或天賦。同時,主人公也是人民中的壹員。

毛澤東的失敗證明毛澤東犯了壹個嚴重的錯誤。它的來源,除了毛澤東警醒馬克思所作的判斷,就是毛澤東也警醒的傳統的東西,即精英主義。毛澤東曾經擔心當他獨自戰鬥時,人們會不會嘲笑他的所作所為。我不覺得他的努力有什麽好笑的,除了悲傷和悲壯的感覺。只是不知道他所認為的民粹主義社會什麽時候才能在中國成為現實。盡管後人糾正了毛澤東的壹些錯誤,但這並不能證明後人是完全正確的。在這壹點上,我們必須清醒。

如果我們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在我們的激情中以鮮血為代價的變革,其根本原因是我們走了壹條精英主義的思想道路,這導致了我們實際上獲得了金融力量對社會資源的壟斷的局面。因為人們被專制主義背後的精英主義和毛澤東的努力深深毒害,我只能把他看成壹個無意識的民粹主義者。這種精英主義還在我們的五星紅旗上。我不知道如何為她做出新的詮釋。我的建議是,把更大的星,當做* * *參與社會治理中人民的團結意誌。

什麽是精英主義?通俗點說就是“狗看不起人。”這體現在英雄創造歷史的世界觀上;作為壹種社會存在,它是牧民思想的表達。

關於是人民創造了歷史還是英雄創造了歷史的爭論,曾經被認為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按照我目前的理解,大概應該歸結為民粹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區別。

不能抽象地說是人民創造了歷史還是英雄創造了歷史。我們說英雄創造歷史,其個人作用通過智慧體現;我們說人創造歷史,是人在行為選擇中形成的現狀所反映的壹種社會功能。因為英雄創造不了社會局面,歸根到底還是要深刻認識到人創造歷史。另壹方面,社會進步總是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上完成的。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有膽識的人才。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因為解決問題而成為英雄。我們可以說,歷史是在英雄的產生中前進的。強調英雄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是尊重事實,而不是唯心主義。問題的關鍵不再是英雄創造歷史是否唯心,而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我們只把人民看作是在尋找生存方式,但比自己低等的生物,甚至把他們看作是阻礙自己提高生活質量的造糞機器,這種思想就叫精英主義。

精英主義作為壹種社會存在,根源在於利益集團對社會權力的壟斷。其本質是強大利益集團的意識形態。利益集團對社會權力的壟斷是最典型的王權形式。在社會權力被利益集團壟斷的社會中,壟斷社會權力的利益集團為了維持其壟斷地位,自然會選擇忠於自己、德才兼備的人才,從而形成支撐社會穩定發展的社會力量。對於有實力的群體來說,人民只是需要依靠自己保護的草根。由於強勢集團出於利益的需要使國家政權以維護其統治為目的,使人民服從自己的統治,其精英主義表現在牧民的意識中。在精英主義的社會基礎中,所謂的精英不是與人鬥的狗,也是勢利眼,有其自身依附於權力的性質。即使妳充滿了知識,離開了別人賦予妳的權力,妳也什麽都不是。

儒家所提倡的道德實踐,至今被人們視為“偽君子”,甚至發展到不敢提“道德”二字,怕人們說自己在做道德文章,這是權力中的人身依附所賦予的。因為權勢集團的需要,在知識也處於相對壟斷狀態的時代,生活在民間的知識分子主張通過掌握經世致用的知識,在學而優則仕的社會平臺中施展抱負,不失時機地成為英雄,這是可以理解的。儒家思想的本質是崇尚“竭澤而漁甚至死亡”的行動主義,是對人的生命價值追求的終極關懷。在這種社會行為的選擇中,人民創造了無數的英雄業績,鍛造了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只是這種行動主義在社會權力被壟斷的社會存在中,只能以“君子”的方式實現其人格。什麽是“君子”?紳士是協助國王的仆人。在這個過程中,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以道為旨,以德為靠”;但是,要想獲得“君子”這個平臺,光靠自己的道德功夫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做出完全依附於自己的文章。但要寫植根於利益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的文章,在獲得“君子”身份後,難免有“衣”有“獸”。這是社會對人性的扭曲,其罪不能算在崇尚有為的儒家身上。歷代統治者之所以推崇儒家思想,是因為儒家思想不僅具有關愛生命的價值,而且可以通過“學而優則仕”的政策,從民眾有為的行為中獲益。並不是說儒家思想有專制的本質。在社會權力被壟斷的社會,人們選擇當官。壹方面是充滿艱辛的旅程,壹方面是人性不斷扭曲的過程。“狗看不起人”的精英主義被認為是壹種產物。

人生的抱負不得不依賴於被壟斷的權力,而權貴集團學而優則仕的政策在中國產生了獨特的士大夫階層,這壹階層的形成使精英主義得以滋生和繁衍。中國的知識分子,或者說傳統知識分子,可悲可恨。柏楊批評的所有中國人的壞習慣都與他們有關。由於人身依附的存在,中國的知識分子始終難以表現出人格的獨立性,進而表現出各種扭曲的人格。

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已經被我們的社會革命推翻了,但是封建王朝中成長起來的精英主義的惡習卻在歷史的慣性中被繼承了下來。我們現在反對的官僚主義,其實只是當今社會精英主義的壹種具體表現。

毛澤東深受精英主義的觸動,所以他想從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文化革命。但為什麽他能在人民立場的基礎上做俠客,卻把中國變成紅色恐怖?其根源在於缺乏對精英主義的深刻理解,或者說沒有徹底清算精英主義。他對自己政黨的表現並不滿意,但這些官僚機構的出現,似乎與民主集中制原則下的專制無關。因為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出路自然只有壹條,就是以身作則,希望黨內同誌壹定要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改造自己。這壹思路與當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要求是壹致的。這裏面的不徹底在哪裏?在於知道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卻沒有在精英主義的清算中思考這個黨的領導方式。結果就是選擇極端,通過無序的群眾運動改造黨。

中國的* *產黨理論上沒有利己主義,但是這個黨的成員有自己的利益在社會上生存。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在領導無產階級在社會上爭取權力和地位的過程中,是給他們送權力,爭取自己的地位嗎?還是應該把無產階級的力量托付給先鋒隊,宣布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因為我認為自己是個急先鋒,是個為人民謀福利的俠客,所以我認為人民應該聽自己的,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我認為這就是精英主義。黨把自己定位為群眾普遍歡迎的、沒有私利的俠客是正確的。但作為群眾爭取自身權利的領袖,在“領導”二字上處理好黨群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先鋒隊,黨是怎麽變成的?是因為這個組織是壹個俠客,它的先進表現也是因為它只是壹個俠客,它壹貫的俠義行為引領大家學習成為壹個俠客。

毛澤東告誡知識分子“不要驕傲自大”。然而,在人民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他領導的政黨卻停滯不前。反過來,欲速則不達的結果。這裏反映的問題,從思想上來說,可以說是壹個是否尊重和信任群眾的問題,所以可以說是壹個是否根據人民群眾的覺悟和選擇來判斷形勢和決定任務的問題,這是壹個唯物主義的問題。把自己當成英雄,認為自己可以創造歷史,確實是壹種主觀唯心的錯誤。

至於中國* * *產黨的領導方式,我認為中國在處理農業合作化問題上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作為方法論上的借鑒和啟發。

我們現在處在壹個知識普及的時代,每個人都變成了知識分子,原有社會結構中的出租車階層已經消亡;同時,隨著知識的日益專業化,學了壹點知識的人也沒有多少資本認為自己了不起。如果我們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我們必須依靠每個人的智慧。如果繼續堅持儒家思想,就必須以民粹主義為指導思想,通過俠義人格消除精英主義的危害。

我們反對精英主義,不是反對知識,也不是反對英雄,而是反對壟斷權力的社會基礎,反對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反對冷漠的態度。用民粹主義的話說,人民的行動主義是建立在行政權力由人民授予、政府決策由民意引導、公共事務由民智支持的社會基礎之上的。就是壹切依靠群眾,壹切尊重群眾,壹切信任群眾。這種民粹主義可以在毛澤東的思維方式中找到例證,也可以在英美的普通法中找到。壹切依靠群眾,這是政治問題;尊重群眾是立法問題;壹切相信群眾。這是性格問題。用這種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我稱之為“人民之道”,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最根本的方法。民道與王道的根本區別在於,民道的特點是法治,人民的權威只能靠自己的才能贏得。同時,人們也在公共事務的處理中不斷實現自己的人格,體現在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上。而王道則以人治為特征。人們的權威主要取決於他們在社會中的個人依附關系,社會的公共事務處於人格的賭註中,體現為支配與臣服君王的區別。即前者以人格成就人作為終點,後者以人格成就人作為起點。

所謂人格,不是靜止的、死的東西,而是人在社會中對人性的確認,屬於人在社會中不斷使自己的行為更加文明的人文範疇。目前人們對人性的認識還很模糊。壹般理解為人性,是用來給人類自由找詞的。而壹個人是否是人,是基於人們在所生活的社會中的集體選擇行為,表現了人們的社會道德水準,是相對於動物性的概念。也就是說,人性是人的生物性在其社會性中的表現,是以動物性為基礎的,也是對動物性的反作用。人首先是動物,然後才是人。是小人在先,君子在後。對此,我們可以說,人性是智慧中的本能表現。在這裏,在社會行為選擇中,人的生物本性不斷被社會文明的需要所規範和超越,呈現出壹種不同於原始生物或動物本性的本性。所以,這種被規範、被超越的行為被視為人性,它所規範、超越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被稱為人的人格。即人格是人性的具體體現,也是人們在社會中運用智慧而獲得的道德境界。如果人們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他們應該以個性為導向。即把自身人格的完善作為人生的終極追求。在萬物皆生的時空裏,生存的本能讓每個人都想有所作為。問題是如何在自己的社會中取得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處理好客觀方式和主觀德性的關系。即“以道為旨,以德為靠”,充分利用和發揮自己的智慧,正確地做正確的事。在需要依附於他人力量的社會存在中,儒家看到了三綱五常,進而倡導忠孝仁勇的君子人格,這在當今追求主權在民、生活自由的時代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和精神,我根據自主自由的原則提出了壹個俠義人格的問題。

所謂俠義人格,就是人們以社會參與和管理權為基礎,以推動社會文明為人生舞臺實現人生價值,讓自己以壹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面對事關自身切身利益的社會事務的壹種行動主義。因為它以自由為出發點,以自由為歸宿,在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為自己負責中表現出人們所熟悉和歡迎的俠義風範。中國* * *曾經有過制作方的威望地位,就是靠這種俠義人格取得的。儒家君子人格講究“修身、治國、平天下”。我們現在說的俠義人格怎麽關註?根據主權在民後我們可以采取的社會治理方式,我主張“修身養性,齊家文明”是“壹綱四要”的座右銘。所謂“壹個綱領”,就是在理性和潛在中以理性為綱,使社會發展建立在人們對社會發展道路的認識基礎上,進而保持團結壹致、高瞻遠矚的政治局面和精神合力。“四要”是由學、議、政、和四個方面構成的社會治理結構。“學”即學問,指的是學問和理性;“議”即* * *議和協商,指的是民主的現實形式;“政”即行政,指執行* * * *的意誌;“和諧”是民意,指的是社會的監督。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中,“修身”是指用經濟手段保證自己的健康和社會地位;“孤獨”是指在保證自己經濟地位的同時,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以自己在社會成員中的獨特性來認可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論道》是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智慧參與公共事務,以履行其社會責任;“促進文明”是我們人類發展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所做的生活階段,應該是我們在獨立和自由中追求的最終目標。如果用這樣的人性來成就我們的人格,就體現了有為的精神,就是“為人民服務”。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說,為人民服務是俠義人格的具體體現。

儒家的“平天下”是基於壹個社會權力被壟斷的社會,所以它的“外王”,也就是社會的安定繁榮,真的完全取決於使用者是不是“內聖”。所以就有了“內外王”的命題。它所反映的,用壹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兵荒馬亂,將結壹窩。為了弘揚儒家思想或中國文化,壹些學者致力於尋找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就是希望內聖開壹個新的外王。我由衷地佩服這種努力。然而,世界道德的衰落似乎讓人失去了希望。如果現在有人談“內聖外王”,就像現在支持馬克思主義壹樣,被視為另類,被稱為老古董。這種把先進的人文關懷當成落後的思想主張的現象,只是因為缺乏主見而在遇到挫折時失去信心的表現。但是為什麽會有壹個讓人看不到希望的結果呢?換句話說,“內聖外王”的命題在今天還有意義嗎?

我覺得“內聖外王”這個命題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要在新的社會基礎下給出新的解釋。道德的淪喪使人失去了“內聖外王”的社會希望,這只是由於所謂理學的思想局限。壹方面,我們無法從中國文化的角度把握儒家思想的精髓,進而在自由的層面上完成對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繼承和吸收。壹方面,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對民主形式的獨特看法,向西方民主制度投降,從而未能在現代社會找到道德主義生根開花的地方。其中,後者最為重要。表現為自覺不自覺地疏離馬克思主義知識,不能從歷史的角度吸取馬克思主義營養。按照他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他們只是上了憲政的當,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今年祭孔是這些文化復興主義者最糟糕的表現。這背後是什麽支持他們這樣做?是他們在宣揚儒家思想,也有壹些人在想盡辦法成為未來這個所謂儒家思想的主導者。他們為什麽要弘揚儒家思想?因為他們在西方憲政中找到了基督教,維護他們憲政的基石。儒家被視為儒家的觀點,外國人和中國人都能支持。我真為他們感到羞恥。他們認為中國文化是有價值的,但他們忽視了自覺與迷信、主動與盲從的區別。如果西方的存在形式是真理,那麽中國文化的價值是什麽?中國文化中的“德”字,在西方人看來,不是壹種禮儀或規範,而是壹種哲學素養。因為它講的是開放的心態和光明的頭腦,而不是“不得不相信”。古人還知道世界上“理性和潛力是最受尊重的”,也不知道後人為什麽強調對自己“德性”的信仰,把放棄理性的盲從視為至寶。

李敖來大陸談自由主義的兩個方面。壹個是求己,豁達;壹個是向憲法要名單。這是行為主義解釋的,求己是讓自己活在理性中,靠德性;從憲法上尋求,就是要讓社會現有的狀況尊重理性,讓理性發揮作用,不要讓理性被狀況帶走。無論是自由還是民主,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在公路旅行中如何安排和處理理智與潛能的關系。自由,基於理性,是人格的覺醒,是實現自由的手段;民主是權利保障的,是潛能的去中心化或社會化。人民和政府的關系是個人和利益與公眾意誌的關系,而不是他們之間的矛盾。公眾意誌的形成是通過社會潛在的階級利益鬥爭來完成的;個人興趣的高低是人類社會化過程中道德標準以把握理性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換句話說,與人民自由相比,法治是第壹大惡人;法治者,後君子也。如果把憲政的建設建立在這樣的認識上,憲政的本質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道德依然是立國之本。如果把國民素質看作是“內聖”的成分,那麽在其民主自由中,我們可以通過“學”、“議”和“和”的憲政結構,開啟安定富強的“外王”。即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和充分發揮,是社會在穩定和可持續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因此,對應於西方的基督,我們可以說,中國人在“道德”二字上的人格力量,是中國民主憲政的基石。我們不應該跟在西方屁股後面,回到古代。

自由民主的本質,從有希望的角度來看,人們在社會現有狀況下爭取的地位和權利,不僅僅是為自己爭取個人發展空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爭取自己參與維護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空間的權利,使自己成為社會力量中的壹股力量。即不僅要有權利感,還要有權力感。只有在潛在意識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提升理性的原則。如果我們局限於權利的鬥爭,我們可能會看到這種情況而忽視它。

原因,人文的追求,就像壹個具有人性的君子,面向未來;潛在者的實際情況就像壹個本能的小人,記住了原著。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沖突。勢雖有根,但多變;雖然原因不同,但效果還是存在的。情況隨原因而變,原因取決於情況。所謂“以理為綱”,在自由的意義上,指的是“以理論辯”的方法論;而用在實踐中,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會確認壹個遊戲規則並遵守它。換句話說,我們通過參與立法來爭取民主和自由。通過立法,即使我們自身的情況得到保障,我們也已經將理性納入其中。我們爭取民主自由,就是爭取參與立法為自己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而要獲得遊戲規則的制定權,首先要在社會力量的競爭中獲得壹定的權力,成為參與遊戲的主體。我們現在所說的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勢力在商品經濟發展中,為爭取社會發展而制定的壹套遊戲規則。這種遊戲規則使無產者失去了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被排除在社會體系之外,從而使無產者的生活狀況成為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而不是積極力量,因此違背了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這種情況在中等發達國家尤其明顯,因為買辦的存在。

當前,我們之所以在前人的選擇中繼續談論社會主義,並不是因為我們在馬克思那裏找到了真理,而是因為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沒有無產階級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經濟秩序就難以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個由社會發展需要引起的問題,不是馬克思在利益之爭中所認為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簡單鬥爭,也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革命,而是由無產階級的問題引起的社會革命,是值得無產階級熱烈擁護的。進行這場社會革命是任何有前途的“內聖”的責任。如果我們有廣泛的“內聖”,他們意識到維護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我們就壹定能夠在“學習”、“討論”政治和“和諧”的憲政中發展“和諧社會”。對於廣泛的聖人的號召,這是我對所謂民粹主義的註腳。

社會主義不僅關系到無產階級的利益,也關系到我們的根本利益。做什麽事都要俠義壹點!讓我們壹決雌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