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巢湖風光7:王橋洞石窟之謎

巢湖風光7:王橋洞石窟之謎

王橋洞石窟與魏紫石窟壹起,位於魏紫山腳下,魏紫石窟的南側。

洞內有520多尊石佛和動物雕像,是安徽省迄今發現的唯壹壹處石窟造像遺址。1956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翹洞是壹個天然的石灰巖洞,有南北兩個洞。整個洞長55米,南洞寬3.7米,北洞寬5米,洞高3至5米不等。這個洞的底部比較平坦。洞內的石雕佛像是由天然崖面雕刻而成的。從周圍的地理環境來看,當時的佛像雕刻既考慮到了天然懸崖和清幽秀麗的自然風光的特點,又註意到了水與自然沿山而生的融合,這與其他地區的石窟選擇是壹致的。

王橋東,相傳是西周靈王王子喬連丹得道之地。《神仙傳》記載:“也是太子,吹笙是好。”

王橋洞因依山而得名魏紫洞。由於王子喬的名氣很大,後人把魏紫洞改名為王橋洞。

道教和佛教不會在同壹個角落,洞穴中的石佛雕像是在王子喬獲得道之後很久才出現的。

據考,公元590年隋文帝在位期間,曾有壹位高僧遊歷於此。看到這個洞穴是佛教修行的吉祥之地,他開始在裏面雕刻壹座寺廟。

雕刻的佛像分為兩組。

前洞為壹組,中央懸崖上刻有韋陀菩薩和珈藍神殿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刻在中間兩邊;佛祖釋迦牟尼刻在頂上,兩側是尊者葉佳和阿難,兩側是尊者舍利弗和尊者目連。

後洞為壹組,右上刻有釋迦牟尼佛、藥師劉佛、阿彌陀佛三世。這組畫至今仍然存在。

此外,洞內還有上下雕刻的500多尊羅漢像,佛像周圍雕刻有虎、馬、麒麟、狗等動物。場面雄偉,佛教稱之為“海慧”,因此得名海慧寺。

王橋洞石窟雖然沒有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那樣雄偉壯觀,但它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石窟藝術中獨樹壹幟,因為它是壹個絕妙的構思。

前洞的圓形中心是大雄寶殿,是拜佛的重要區域。佛菩薩四周雲霧升騰,眾生虔誠恭敬。晨鐘暮鼓,佛樂梵音,加上雲霧繚繞,洞內鐘乳石滴滴答答之聲,宛若千僧萬侶,壹片朗朗梵天催人奮進,宛若仙境。相傳,唐朝時,佛教高僧拍照遊歷魏紫,稱此洞為“音律錘鐘”。

求佛伴隨著許多艱辛。王橋洞石窟的另壹個奇觀是,現存520多尊佛像,只有壹尊完整的觀音像,其余佛像的頭部都被鑿掉,留下壹個深約2厘米的圓窩。這當然不是遊客的隨意破壞,就像清朝康熙寫的《巢縣誌》裏解釋的那樣:明初劉伯溫路過巢縣,看到這裏得天獨厚的風水,必然結交異鄉人。他想糟蹋這個風水,就放出謠言,說當地鬧饑荒是山洞裏的佛教徒偷吃百姓的糧食造成的,同時派人晚上在每個佛口放壹個飯團。於是村民們很生氣,把佛頭鑿掉了。

但當地佛教協會並不這麽說,選擇另壹種歷史理論。相傳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後,當時傑出的道教人物趙貴臻極力討好武宗,計劃廢佛。會昌五年(845年)春,朝廷頒布聖旨廢佛,導致近4700座寺院和4萬余座蘭若(修行場所)被廢,27萬余名僧尼回歸。這壹事件被稱為“三軍壹案”中第三嚴重的災難,即唐朝法律的難以掌握。這期間,海會寺的法律舉步維艱。當地道士以聖旨為由,將海會寺的佛像、櫻花像、羅漢像的頭像全部鑿掉,並趕走僧人,改成道教的紫顯微鏡。

這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是野史,後者是正史。哪個是真的還是假的?有壹點是明確的:唐朝以後,海會寺的名稱已經不存在了,這壹點可以從宋紹聖在現存的洞內兩年所題寫的“住在壹個窩裏,住在壹個紫洞裏”的碑文中得到證明。由此推斷,官方的說法更可信。

毫無疑問,道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文化在壹個山洞裏發生了變化和融合,這就是王橋東文化內涵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