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體現對外開放的國策?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體現對外開放的國策?

向外開放

開放網格局

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自1980起在廣東省設立深圳、珠海、汕頭五個經濟特區,在福建省設立廈門,在海南省設立海南省。1984進壹步開通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985以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河北、廣西相繼被轉為經濟開放區,從而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區。65438年至0990年,中國市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新區,進壹步開放壹批沿江城市,形成了以浦東為龍頭的長江開放帶。自1992起,決定對外開放壹批邊境城市,進壹步開放內陸所有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城市;此外,壹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15個保稅區、3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樣,中國形成了沿海、沿江、沿邊、內陸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京畿道區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7月1979至6月1981,中央、國務院先後決定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省廈門劃出部分出口特區試點。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批準《廣東經濟特區條例》的決議。決議指出,為了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劃出廣東省的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市,建立經濟特區。特區鼓勵外國公民、華僑、港澳臺同胞及其公司、企業與我們投資辦廠或合資興辦企業和其他事業,並依法保護他們的資產、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此後,6月198110,國務院批準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8 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作出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將海南島定為海南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的特點概括如下:

(1)特區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吸引和利用外資。特區經濟是中外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相結合,多種經濟成分並存。

(2)特區內的經濟活動主要由市場調節,價格完全放開,特區內的產品以出口為主。

(3)特區在稅收、貨物進出口、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外商投資優惠待遇。

(四)經濟特區實行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比如企業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廠長、總經理負責制,全員合同制,浮動工資。企業有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自行招聘和辭退員工。

據國務院經濟特區辦公室材料,199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工農業總產值達282.5億元,是建區前1979的26倍左右;加上起步較晚的海南經濟特區,五個特區共有“外資”企業四千多家,簽約外資項目約九千個,實際利用外資超過五十三億美元,占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近三成。同時,特區外商投資企業產值已占特區總產值的60%以上。五大特區作為中國新的出口基地,1990年出口總額超過46億美元,占當年全國出口的近10%。

據海關統計,1991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進出口貿易額達1967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5%,比上年增長25.6%。在五個經濟特區中,深圳排名第壹,進出口貿易額11.47億美元,占特區進出口總額的58.3%。其次是廈門、珠海、汕頭和海南。

隨著外商投資的增加,外資企業的進出口貿易額在五大經濟特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1年,外資企業進出口貿易額93.3億美元,占特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7.4%,比上年增長34.8%,出口額50.4美元,增長35.7%。外資企業中,以中外合資企業為主體,進出口貿易額達54.3億美元,占特區進出口貿易額的27.6%。

在進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調整中,制成品在特區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1991年度出口商品中,制成品85.7億美元,占特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9.2%,比上年增長23.8%,初級產品104億美元,占10.8%,比上年下降8%。

1992期間,中國五大經濟特區進出口貿易繼續大幅度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43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7%。其中,出口額為654.38+02.4億美元,增長24.2%,占全國出口總值的654.38+04.6%,增速超過全國出口增速6個百分點。進口額119億美元,增長16.6%。五特區進出口貿易額全面增長,廈門特區35.3億美元,占特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5%,增長46.9%,增幅為五特區之最;其次是深圳、汕頭、珠海和海南。

經濟特區外資企業進出口貿易額達11.65億美元,占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6.6%,占特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7.9%。其中,出口額52.7億美元,進口額63.8億美元。在外資企業中,中外合作企業增長最快,進出口貿易額達到6543.8+0.5億美元,增長43.2%。

從特區進出口貿易方式來看,仍以加工貿易和壹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進出口額654.38+03.54億美元,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654.38+08.7%,占特區進出口總額的55.7%。其中,飼料加工98.7億美元,增長22.9%;來料加工36.6億美元,增長1.1%;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1.31億美元,增長1.5%。壹般貿易額為965438美元+0.9億美元,增長2865438美元+0%。在特區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居首位,其次是紡織產品。進口商品包括機電設備零件、紡織原料、成品油、鋼材、塑料等。

65438-0994年,全國五大經濟特區進出口貿易總額3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出口值654.38+06.96億美元,增長29.3%,占全國出口總值的654.38+04%;進口額6543.8+06.44億美元,增長7.6%,占全國進口總值的654.38+04.2%。

經濟特區外資企業進出口貿易額達6543.8+069.7億美元,其中出口76.5億美元,進口93.2億美元,在中國外資企業中進出口比重繼續下降。

從特區進出口貿易方式看,壹般貿易出口額7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工貿易進口額76.5億美元,增長20.9%。機電產品在特區進出口貿易中持續增長,達到63.7億美元。工業品進出口分別占86.5%和88.1%。

免稅區

設立保稅區是中國政府擴大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又壹重要舉措。中國自由貿易區是壹個具有隔離設施的小區域,是壹個功能類似於國外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的特殊區域,是壹個具有出口加工和對外貿易綜合功能、特殊關稅政策和特殊管理手段的海關監管區域。

從1990開始,中國市政府先後批準設立15保稅區。分別是:(1)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位於長江口南緣,面積5.5平方公裏。是目前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區。(2)天津港保稅區,位於天津港的土地上,面積5平方公裏,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保稅區。(3)大連保稅區,位於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面積1.25平方公裏,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4)深圳沙頭角保稅區,位於深圳沙頭角,面積0.2平方公裏。(5)深圳福田保稅區,位於深圳中南部皇崗口岸,面積1.35平方公裏。(6)廣州保稅區,位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部,面積1.4平方公裏。(7)張家港保稅區,位於長江下遊張家港區東部,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裏,起步區2平方公裏,是中國唯壹的內陸港口保稅區。(8)海口保稅區,位於海口市金盤加工區,面積1.93平方公裏。(9)青島保稅區,位於青島附近的膠州灣西岸,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10)寧波保稅區,位於寧波北侖港北部,面積2.3平方公裏。(11)福州保稅區,位於福州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1.8平方公裏。(12)廈門象嶼保稅區,位於廈門經濟特區,初始面積0.6平方公裏。(13)汕頭保稅區,位於汕頭經濟特區,面積2.3平方公裏。(14)珠海保稅區,位於珠海市洪灣工業區,面積3平方公裏。(15)深圳鹽田港保稅區,位於深圳大鵬灣,面積0.85平方公裏。

打開城市

中國的現代經濟開始在東部沿海地區鍛煉並逐漸繁榮起來。由於該地區對外口岸多,農產品資源豐富,農業集約化、商品化程度高,早在本世紀初就形成了壹批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基地,然後基礎設施、交通建設、市場服務、金融服務都比內陸省份好。因此,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這壹地區的城市在對外開放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1979 65438+10月,交通部駐港機構招商局率先在與香港壹水之隔的廣東省深圳市蛇口公社劃出壹塊土地建立工業區。同年3月,廣東省向中央提出發揮廣東優勢條件,擴大對外經濟合作活動,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加快經濟發展的建議。同年7月,中央政府批準廣東省、福建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采取特殊靈活措施,並決定在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進行經濟特區試點。1980年5月,中央在總結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試點的基礎上,明確建立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

自此,中國沿海地區的開放格局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1984年5月,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14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後來1985,開放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為經濟開放區。在此期間,國務院先後批準在壹些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上海指定閔行、虹橋新區,營口、溫州、威海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批準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其目的是充分發揮這些城市的優勢,借助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在短時間內率先創造吸引外資的環境條件,提高這些城市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功能,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1985年3月,國務院批準營口享受沿海開放城市的部分權利和政策。1987年9月,國務院批準威海享受沿海開放城市待遇。從此,從東北門戶大連到粵西湛江,由16個開放城市組成的板塊,構築了中國沿海黃金地帶的開放戰役,這對於中國發展外向型經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