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南京六合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成績

南京六合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成績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校緊緊依靠市場,圍繞市場需求辦學。在辦學實踐中,始終堅持三個原則:壹是堅持“打造特技隊、培養特長生、辦品牌學校”的辦學理念;二是堅持把學校打造成“在全區有較大聲譽、在全市有核心影響力、在全省有重要地位”的辦學目標;三是堅持“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服務三農,通過職業教育富民;適應市場創新專業,走內涵建設之路,強化學校發展戰略,培養了大批技能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騰飛做出了積極貢獻。發展是永恒的主題,質量是生存之本。我校可以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牢牢把握以質量為中心,加強內涵建設,大力實施“2223”工程。

1.確立兩個定位:既要辦好各級學歷教育,又要辦好各類短期培訓班;既培養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應用型人才,又註重培養能夠繼續深造、可持續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2.實現兩個轉變:從單純追求學生數量的增加和辦學規模的擴大向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加辦學效益轉變;從單壹追求辦學條件的改善,到提升辦學水平,拓展服務功能。

3.落實兩個重點:壹是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二是畢業生就業創業。

4.狠抓三項工程:以學生為主體,狠抓“質量工程”;以教師為主導,狠抓“樣板工程”;聚焦教學,狠抓“質量工程”。

由於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目標明確,辦學特色鮮明,學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從壹所普通職業學校成為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學校從壹所農村職業學校晉級為現代職業學校隊伍。師資隊伍的結構和素質是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壹,我校壹直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采取“外部引進、內部培養、鼓勵深造”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壹支基礎知識廣、專業技能精、教育理論新、創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1,外部引進,師資來源“四源齊頭並進”。壹方面,主動聯系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聘請專家教授加入我校專業建設委員會和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另壹方面,加強與企業合作,聘請企業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和實習指導老師;第三,從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中招聘,補充新鮮血液。第四,築巢引鳳,種樹引鳳,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高技能人才充實專業教師隊伍。

2、內訓、師資培訓“四位壹體”。壹是統籌安排,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出國培訓、“四新”培訓、國家級、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三年來,每年組織近70人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其中參加省級以上培訓40余人,參加境外培訓11人;第二,所有專業教師都經歷過企業實踐培訓,從生產和服務壹線帶回大量經驗;三是開展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有定位,講求實效。通過不離校、不離職的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四是加強自學,讓教師在自學中提升自己,發揮自己的獨立潛能。

3.鼓勵深造,在職業成長中做到“四個同時”。我校以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專業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加強專業培訓,通過多種方式搭建教師成長、提高和發展的平臺,逐步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教學業務能力、教學科研能力和課程改革能力,實現了“壹師多能”的積極效應和“四能並舉”的發展目標。

4.建立機制,實施培訓“四大工程”。實施“名師工程”,培養領軍人才;實施“雙師工程”培養技師;實施“藍色工程”,積累後備人才;實施“課改工程”,培養課改精英。同時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學校建立了由李傳山、朱等南京市學科帶頭人領銜的“大師工作室”,建立了校內優秀教師合作互動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更好更快發展。

5.教學科研促進教師自我發展。三年來,學校建立健全了相關的教研制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學校2名教師被聘為江蘇省中心教研組成員,6名教師被聘為南京市中心教研組成員。學校已完成壹項國家課題,正在研究壹項省級“十壹五”課題和壹項市級“十壹五”課題;三年間,全體教師有216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或獲獎。在江蘇省第四屆、第五屆職業教育創意論壇中,9名教師獲得壹等獎,39名學生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學校連續兩年獲得江蘇省優秀組織學校獎。自2007年以來,已有6名教師在江蘇省技能大賽中獲獎,在江蘇省三次創新大賽中,有21名教師獲得創新作品壹、二、三等獎。我校認真落實《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堅持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課程改革為動力。由於全面推進,實施效果良好,專業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課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緊貼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校堅持科研引領、專家指導,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科學規劃、指導學校專業建設發展。當時我校有四大專業群,包括13專業:壹是根據長三角地區機械與數控產業的快速發展,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為主導專業,成立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二是根據當地電子行業的需求現狀,建立以電子應用技術為主導專業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群;第三,根據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市場趨勢,建立以計算機應用為主導專業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專業群;四是根據區內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和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以會計和電子商務為雙龍頭專業的經貿專業群。在這四個專業群中,要重點建設龍頭專業,做大做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群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樹立精品意識,建設品牌專業,做強主體專業。由於加強專業建設的力度大,效果好,電子技術應用和機電技術應用兩個專業被認定為省級示範專業。

2.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特色。“天賜中國國寶”的主產地是南京六合,六合自古就有“雨花石之鄉”的美譽享譽海內外。六合的雨花石產業已經越做越大。當時六合從事雨花石生產的企業和公司有200多家。加上全國各地銷售雨花石的個體工商戶和代理商,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收入不低於3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此外,加工產品的生產,如施宇華手工藝品和珠寶已逐漸成為壹個宏偉的景觀。為擦亮“雨花石之鄉”,充分挖掘雨花石千百年積澱的深厚文化底蘊,以文化助推六合雨花石產業,培育扶持六合區龍頭企業,開發深加工產品,將雨花石產業打造成六合區特色產業、招牌產業、支柱產業, 我校邀請南京市、六合區雨花石協會的領導、專家召開論證會,聯合“與開發生產雨花石工藝品的企業”。

3.不斷加大課改力度,課改工作穩步推進。我校以《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為指導,建立了以能力為標準、以專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健全了課程改革組織機構,成立了學校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指導各專業課程改革小組的工作,並撥付專項經費,保證課程改革的經費需求。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堅持專家指導、科學研究,制定科學的、可操作的課程改革方案,堅持邊試驗邊推進,逐步深化的原則。堅持深入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以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整合課程內容,大力推廣項目教學、理實壹體化等實踐導向教學模式,構建“三位壹體”課程體系;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設選修課,努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註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質的培養,以綜合素質和技能為基礎確定對學生的培養要求。文化課課程改革結合專業教育,強調“必要”和“足夠”原則,加強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專業課課程改革以能力為本位,以專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構建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技能。

學校的課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電子技術應用與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獲南京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壹等獎,數學二等獎。2008年6月5日至10月,我校成功舉辦了南京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為全市兄弟學校提供了生動的經驗。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被認定為省級課程改革試點,2009年2月,學校被認定為全省首批課程改革試點學校。

4.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學校制定了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制度和管理辦法,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鼓勵師生刻苦訓練,提高技能。學校不僅非常重視省市級技能競賽,也非常重視更多學生和專業教師技能水平的提升,明確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標。近兩年來,學校每年都舉辦技能節,努力確保技能大賽覆蓋全校每壹個專業、每壹個專業老師、每壹個學生,在學校形成“學專業、展才能、練技能、顯風采”的良好氛圍,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技能培訓的管理機制和選拔機制。當時,在三年的時間裏,我校師生在各種省級教學、技能、技術創新競賽中獲獎69項,在全市乃至全省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07年,在首屆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中,* * *獲得六項壹等獎。我校沈明老師設計的創新作品獲得大賽壹等獎,這也是南京市唯壹的壹等獎,學校被授予“優秀組織學校”稱號。2009年,在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趙、等壹批學生獲得電工電子光電綜合設備組裝與調試壹等獎,李嘉樹、孫、郭發軍等老師獲得電工電子電子產品組裝與調試二等獎,在南京市五個郊縣中名列第壹。

5.擴大國際交流,提高生源規格。我校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努力讓更多師生出國深造,提高就業質量和成才規格。近年來,我們學校派了許多學生去澳大利亞和日本深造。2007年,楚、宋文山、、郝曉燕、、、焦慧等8名學生通過了嚴格的心理測試、檔案篩選、個別面試等程序。考試合格後,他們前往日本米優奇化學株式會社學習和工作。2008年,王蒙順利通過雅思考試,赴澳大利亞留學,成為南京第壹個出國深造的中職生。學校壹直把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作為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壹環。學校逐年加大對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導向,產教結合”的理念,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集教學、實訓、鑒定、產學研為壹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提高綜合辦學能力。作為壹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職業學校,在市、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實訓基地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高要求,投入巨大。機電實訓樓、電子實訓樓、多功能活動中心相繼建成。建成了兩個省級實訓基地——數控實訓基地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實訓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實訓基地的培訓項目覆蓋了學校的所有大類。還建設了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六合經濟開發區人才培訓基地、六合區中小企業培訓基地。各實訓基地實訓實驗設備設施齊全,數量充足,現代化程度高。與企業在這方面使用的設備相比,符合先進性和實用性的要求。

2.實訓基地建設各具特色,產、學、研有機結合。我校實訓基地實行產教結合的模式,使消費性實訓轉變為生產性實訓,創造了壹定的經濟效益。除教學、培訓、生產外,實訓基地還建有勞動部門批準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設備設施與國家、省、市技能競賽和技能鑒定相匹配。2006年,我校是南京市高技能人才競賽的主辦方之壹。2008、2009、10,我校連續三年承辦南京市省級技能大賽。實訓基地的建設促進了我校辦學理念、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快速發展。

3.學校每個專業都有對口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踐基地數量達到16。學校和實習單位* * *制定實習計劃,實習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技術或管理人員負責學生實習,做到定崗、定教師、定期考核和輪崗。同時,要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選派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做好實習期間的管理和相關服務工作。建立學生實習管理檔案,學校定期檢查實習情況,加強對實習生的實習安全教育,保障學生實習工作的正常開展。學生實習效果極佳,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

4、校企合作,堅持產教結合。學校根據市場需求,與當地多家企業聯合辦學,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實行“訂單式”培養和“定向”培養,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不斷推動校企合作向“寬領域、多模式、深層次、緊密型”方向發展,實現招生與招聘、教學與生產、實習與就業同步,形成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同步。企業為學生實習培訓、就業創業提供平臺,學校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雙方互動共贏,互惠互利,充分發揮了教育功能。學校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提升學校實力和社會競爭力。

1,積極實施信息化建設。學校始終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又壹重要因素。學校校園監控系統、有線廣播系統、校園通信系統、校園局域網設施先進,功能齊全。

學校以創建數字化校園為目標,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建立了高質量的校園網絡系統,建立了校園網站、百兆光纖電信接入、千兆光纖主幹、支持百兆主幹的辦公區、千兆接入桌面,網絡終端數量與學生人數之比達到1:6以上,覆蓋全校辦公區、教學區、訓練區、生活區、體育區等。

學校有1200臺電腦,每個老師有壹臺電腦(筆記本)。100%能獨立制作開發多媒體課件,能使用電子教室等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教學。

2.學校圖書館為南京市合格圖書館,紙質圖書11.2萬冊,生均31冊;3.9萬本電子書,平均10.8;有52%的專業書籍,各科都有配套的多媒體視聽資料。閱覽室座位310個,電子閱覽室100個。圖書館已成為師生的第二課堂和精神家園。

3.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體育衛生設施投入,努力改善和增加學生生活和活動設施,切實提高師生文化素養和健康水平。在學校管理上,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導向、以能力為導向,認真貫徹《江蘇省職業學校管理規範》,采取紮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規範管理行為,取得了顯著的管理效益。

1,教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壹是建立和完善了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校長全面負責教學管理,分管校長具體負責,形成了教學管理辦公室全面協調、專業辦公室註重專業建設和管理的管理體制。通過教代會形成了完整的教學管理體系,各部門職責明確,權責分明,分工協作,精幹高效,形成了整體教學工作有序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管理效果。二是加強教學過程管理。通過教育管理辦公室、專業辦公室等教學職能部門,完善了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和監控體系。實行學校管理者每日教學巡視制度,全天監控教學情況。教學管理部、專業辦公室、教研組、備課組全方位管理,保證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教研組、備課組每學期正常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教研室、專業室對教研組開展的活動進行檢查記錄,期末對教研組開展的教研活動進行量化評分,評選出“先進教研組”和“先進教研組組長”。每學期組織兩次對教師認真執行教學五條的檢查,定期開展學生評教活動,期末根據過程管理記錄對所有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量化評分,評選出“優質教學獎”。三是積極關註教師成長,開展“我校優秀青年教師”等評選活動,加強名優教師考核管理,建立教師專業檔案。四是開展有自身特色的校本研修。雙周教職工大會以專題校本培訓為主,教育管理辦公室和專業辦公室根據各專業學科特點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活動。

由於加強教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逐年提高。在那三年中,96%的畢業生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以上證書或相關行業資格證書,超過10%的畢業生獲得了兩個以上相關證書。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5%左右,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到98%。

近年來,我校在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同時,努力做好綜合高中的升學工作,對口單招考試本科上線率不斷提高。2006年,我校高三單招班200人,本科錄取73人,上線率36.5%。2007年600分以上考生23人,本科人數達到全市第二。陸傳來獲全省建築學專業第壹名,石明霞獲全市旅遊專業第壹名。2008年,綜合高中251名學生參加考試,取得了南京市本科人數、本科升學率、800分以上高分人數三個第壹。其中,建築專業學生朱和機電專業學生塗玲玲分別以總分895和835分獲得南京市前兩名。2009年,在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中,我校的本科招生人數和率、技能考試通過率均位居南京市第壹。

2、學生管理,註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學校本著管理與教育並重、管理與服務並重、學生個性管理與發展並重的原則,全面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小學生行為規範》,規範三級管理體系運行,建立健全各項學生管理制度,通過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水平。通過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關系,構建壹個立體的德育網絡。第壹,突出時代特征,追求德育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創新德育內容;貼近學生需要,德育形式生活化;註重提高實效,在德育管理中求實;堅持科學態度,細化德育評價。在求新、生活、實事求是的過程中,不斷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第二,立足學校實際,提高學生標準水平。學校堅持“示範引領、底線約束”的管理理念,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基礎,制定了《六合職教中心學生管理手冊》,進壹步明確學生行為規範要求,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行為規範教育培訓。學校組織開展了“五星”(遵紀守法之星、衛生之星、學習競賽之星、文明禮儀之星、特色和諧之星)班集體、文明宿舍、校園十佳學生、三創新學生評選等活動,以此激勵先進,鞭策落後。三是堅持教育活動各環節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統壹,使教育各環節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紮實開展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生活動有載體,形式多樣。學校舉辦了廣場書畫大賽、課堂文化大賽、課本劇大賽、班級排球大賽、演講大賽、職校形象大使大賽、師生對話活動、校園歌手大賽、班徽設計大賽等壹系列活動。特別是2007年以來,我校開展的“教學做練周”德育活動,踐行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命教育思想——教學做練合壹”的思想。“教學做練周”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從生活中學習的實踐空間。在教學做實踐周活動中,學生不僅模範遵守學校管理的各項規定,還參與學校的規範管理、紀律管理、生活管理、環境管理,使學生以學校主人的身份參與學校的管理,增強主人翁意識,進壹步強化禮儀、習慣、自主、自律、勞動觀念、服務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熱愛學校。

3.物流管理,強調服務意識的增強。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衛生防疫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和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學校財務、衛生、校園及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管理的要求和規定,建立健全各項後勤管理制度,努力從飲食、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為教育教學、科研、生產、生活提供優質服務,保障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運轉。多年來,學校後勤服務壹直深受師生的好評。學校被評為南京市綠色學校,學校食堂也被評為南京市a級學校食堂。學校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將知識、技能、價值觀與就業崗位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規範。學校高度重視學生“三創”能力的培養,形成了組織嚴密、氛圍濃厚、保障有力的“三創”能力培養和跟蹤服務體系。學生不僅了解了專業內涵,培養了專業興趣,還拓寬了就業領域。

1.加強職業文化建設,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學校經過2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那些年,學校在秉承團結進取、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厚文化的同時,積極倡導以“厚”為核心的新壹輪學校文化建設,打造了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學校成為全省首批廉潔文化示範點。學校高度重視專業文化建設,教學區和實踐區實現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學校課程建設突出對學生職業文化、職業道德等“軟技能”的培養。班級管理註重與企業的融合,引入5S管理等管理理念和方法。

2.加強“三創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校立足區域經濟,根據六合區域經濟特點和企業需求,弘揚“三創”新江蘇精神,紮根地方經濟,不斷創新求變,在變化中求發展,在變化中創特色,實現了高質量辦學的目標。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三創”能力的培養。學校成立了“學生創業服務中心”,建立了“創意藝術工坊、美源回收公司、快樂城堡影視放映中心、新起點網店、換愛租賃中心、蘇鑫家電維修中心、樂毅洗衣中心、陽光天使報刊亭、青蘋果視覺藝術工作室、速域網絡服務中心”等10個服務項目,成立了各種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開展了職業生涯設計、創業實踐訓練和勤工儉學實踐活動,培養了壹大批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畢業生許多學生被表彰為省先進個人,許多畢業生走上了成功創業的道路。學校榮獲南京市首屆“三創”主題德育活動榮譽獎。學校高度重視社會培養,堅持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雙輪驅動,與齊飛競爭”的發展戰略。近年來,學校圍繞職業教育富民主題,積極適應和服務六合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兩個率先”,科學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堅持面向市場,以職業教育為己任,服務農村和企業,不斷拓展培訓空間,適應各類培訓對象的需求,積極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做好各級各類培訓工作。分別與區農林局、區勞動局、區民政局、區中小企業局、區商務局簽訂培訓合作協議,深入廣泛開展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在崗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富民工程培訓、城市新市民培訓、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年培訓3766人次,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年均培訓600余人次。我校還積極倡導成立“壹校百村合作組織”,加強校村合作聯系,實施職業教育與村組、村民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三農的功能,實現職業教育富民目標。由於在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方面成績顯著,學校被評為南京市勞動力轉移先進單位和南京市“促進就業、幫助致富”先進集體。還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定點培訓基地和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考核站。

我們學校也是南京市經協辦對口支援辦公室的辦學點。在辦學實踐中,實行東西結合,招收陜西省商洛市優秀貧困學生,教育扶貧。這個班級被命名為“商寧春暉班”。從2002年開始,通過學校的培養,多批陜西學生前往上海、蘇州等地工作。“商寧春暉班”的成功,實現了“學為壹人,脫貧致富,帶動壹方”的辦學效果,對於改變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改善農村勞動力結構,促進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義。這壹做法不僅與江蘇、陜西兩省省委、省政府“以智力扶貧為突破口,著眼長遠,積極培育更多蘇陜扶貧協作模式”的精神和要求完全壹致,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為兩地交流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我們堅信,在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厚愛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新的發展征程中,壹定會更加堅定地前進,發展得更快,壹定會為職業教育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校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北朱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