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藤野先生在小品中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藤野先生在小品中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藤野先生是壹篇著名的散文。正是通過它,我們知道了仙臺,知道了仙臺醫學院,知道了不修邊幅卻認真為魯迅修改筆記的藤野先生。仙臺仙臺醫學院正門(高士華提供)仙臺是壹座美麗的城市。對於中國很多人來說,妳是通過魯迅的《藤野先生》知道仙臺的!這篇感傷動人的回憶散文被收入中學課本,讓藤野嚴九郎這個熱情、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普通日本人走進了億萬中國讀者的心中。文章的字裏行間充滿了他對這位日本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深深的懷念。“在我對老師的看法中,他是最讓我感激和鼓勵我的人。”雖然藤野在日本只是壹個普通的姓氏,但是藤野先生這個詞卻有著特定的含義,成為了嚴肅善良的日本人的代名詞。魯迅於1902年2月來到日本,並於1904年8月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1904年9月,魯迅來到仙臺,就讀於仙臺醫學院。1906年三月,魯迅突然決定離開仙臺,回到東京。他只在仙臺呆了壹年半,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這裏,他遇到了藤野先生;在這裏,他受到了歧視;在這裏,他通過幻燈看到了中國人麻木的靈魂,決定放棄醫學,投身文學,拯救這個飽受苦難和欺淩的民族。有人說紹興是周樹人的故鄉,而仙臺是魯迅的故鄉。的確,在仙臺的種種經歷促成了作家魯迅的誕生。被稱為日本“三景”之壹的仙臺(高士華提供)是宮城縣的首府,距離東京350公裏,人口654.38+0萬。它是日本整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裏四季分明,清澈的廣瀨河流經城市。市中心的街道和公園綠樹成蔭,被稱為“森林之都”。郊區有很多溫泉度假村,讓人流連忘返。海濱風景區宋道實際上是壹個島群,有260多個小島點綴在海邊,島上長滿了松樹。碧海綠樹在晴空的映襯下格外美麗,被公認為日本最美的“三景”之壹。魯迅對松島壹直有記憶。“以前在日本生活的時候,春天在上野看櫻花,冬天去松島看松樹和雪。”他壹起在日本留學的朋友徐守尚也說,“他在仙臺的時候,曾經和同學壹起遊到宋道,近海島上有很多松林雪景給我看。”仙臺的名字也來自中國。她的原名是千代,在日語中與仙臺同音。有壹天,有人讀了唐代詩人韓的《遊仙廟記》。“我面對著這迷人的小屋,天堂的五個城市的法院,我看到壹個鄉村藍色和靜止,在漫長的雨之後”這首詩迷住了他,所以在他的建議下,他把海外仙山和天空中的塔的意思,把“千代”改為“仙臺”。雖然仙臺位於日本的東北部,但因為它位於海邊,所以夏天不悶熱,冬天也不太冷。平均溫度為65438±02℃。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24℃,最冷的6月平均氣溫65438±0.5℃。但是在藤野先生那裏,魯迅對仙臺的記憶不是很好,主要是太冷了。“仙臺是壹個城鎮,不大;冬天冷得要命。”當時的仙臺真的很小,人口不到10萬,在日本排名第11。“藤野先生”還提到“初冬已經挺冷了,但蚊子還是很多”。冬末更冷嗎?也許,魯迅在中國南方長大,起初住在東京。他剛到仙臺,那裏的氣溫總是比東京低三四度。他不習慣,是嗎?其實查壹下當年的氣象記錄就可以發現,過去仙臺的冬天並沒有這麽冷。然而不幸的是,從1904到1906,魯迅先生來留學時,寒潮不斷襲擊這壹地區,冬天氣溫變得很低,也造成了農業生產的歉收。尤其是1906年初,仙臺下了壹場60年不遇的大雪。那時候魯迅還沒有離開仙臺,這讓他對仙臺的寒冷印象深刻!當時千葉和金澤都有醫學院。但魯迅不願意和東京煙霧彌漫的環境中的留學生交往,所以選擇了仙臺,那裏因為路途遙遠,天氣寒冷,沒有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那時候仙臺真的看起來很遠,坐火車12小時。現在從東京坐新幹線不到兩個小時。魯迅作品在日本的翻譯家、好友曾田曾問他,如果能再去壹次日本,他想去哪裏?魯迅回復說希望去東京的丸山書店看看。丸山是壹家專門出售西文書刊的書店。他在東京時,經常去那裏,從那裏吸收世界文學藝術的知識。魯迅也從丸山郵寄書刊,壹直到晚年。他還說,他也希望訪問仙臺。增田推測“仙臺是王先生青年時代求學的地方。雖然他只呆了壹年半多壹點,但我想他年輕時的印象會永遠刻在他心裏。”也許,那些混雜的回憶讓魯迅刻骨銘心,讓他在20年後把這段經歷留給了世人!學校裏很多人大概都很好奇。文浩就讀的仙臺醫學院是壹所怎樣的學校?什麽水平?雖然我們都知道學生的知識和學校的水平沒有必然聯系。在日本,這種學校壹般被稱為舊專校,因為它與現在的專校沒有任何關系。目前,特殊學校在高中畢業後接受兩年的特殊教育,而舊的特殊學校向初中畢業生教授三年以上的高級學術和技術技能。日本的教育制度變化很大,尤其是二戰前後,很難套用中國的教育制度概念來解釋。按照戰前教育體制,小學4年,1907延長到6年;中學為5年,由1941改為4年。高中畢業後可以進入高等院校(相當於大學預科,畢業後能進入帝國大學的很少)、高等師範和專門學校。1945戰爭結束時,日本有309所專門學校,只有33所高等學校。1949新大學的成立也結束了高等學府和專門學校的歷史。高校變成了新建大學的教育系或藝術系,幾乎所有的專科學校都升格為大學。官辦專門學校成為地方國立大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私立專門學校則直接成為大學。當然,這些專科學校的升格並不是簡單的改名,而是在長期積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經驗的基礎上實現的。換句話說,這些老牌的專門學校比現在國內的中專要高。醫學院的情況更特殊。當時除了帝國大學,還沒有壹所普通大學被批準設立醫學系,所以二戰前的老牌醫科大學都是由醫學專科學校發展而來,很多醫學專科學校都升級為大學醫學部或醫科大學。帝國大學,當時只有東京(1877)和京都(1897)兩所大學。魯迅講堂(高士華提供)魯迅去了日本,進了東京的弘文學院。這是壹所專門為來華留學生開設的私立預科學校,學習日語和基礎課程。為期兩年,主要教授日語和普通中學課程。畢業後只能升入各種專科學校。想進帝國大學,還得在高等學府再學三年,大學四年加起來是七年。學醫的話,不能選擇壹般的大學,因為那裏沒有醫學系。既然魯迅是官費,也需要考慮年限。所以魯迅只能選擇醫學院。1887年8月,仙臺第二高等學校設立醫學部,其畢業生無需考試即可取得醫師執業執照。1901年,醫學部獨立,改為仙臺醫學院,隸屬政府,仍與第二高等學府在同壹個院子裏,有禮堂和運動場。主要是培養臨床醫生,分為醫學和藥學兩個專業。醫學4年,藥學3年。魯迅主修醫學。繼東京、京都之後,6月22日,1907,東北帝國大學也在仙臺成立。1912年,仙臺醫學院成為其醫學專科系,18教師全部成為醫學專科系教師。這是壹個過渡階段。1915,仙臺醫學院正式變更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醫科大學是帝國大學裏的分校,相當於後來的系,也就是中文系。最終只有四位原醫學院的老師成為了新醫學部的老師,其他的基本都是“按意願辭退”,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被調離教學崗位。這個選擇恐怕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些人都是沒有受過高等醫學教育的人,包括藤野先生。新招聘的教師要麽有留學經歷,要麽畢業於東京或京都迪達大學,擁有博士學位。藤野先生離開仙臺,在東京的壹家慈善醫院工作,學習耳科學和鼻科學。他回到家鄉福井縣,在1919開辦了自己的診所。1945 8月11,二戰結束時去世,享年72歲。師生藤野先生,1874年7月出生於福井縣流原町的壹個醫生家庭。6月1896畢業於名古屋愛知醫學院,東京帝國大學解剖學專業,6月1901在仙臺醫學院任教,6月1904升任解剖學教授。魯迅進入仙臺醫學院時,對魯迅非常熱情和關心,給了他很多幫助。藤野先生經常為魯迅先生批改講座。魯迅說:“我把抄的講義遞過去,他收下了。第二天他還給我,說以後每周給他壹次。當我把它拿下來打開時,我吃了壹驚,同時感到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被用紅筆從頭到尾改了壹遍,不僅增加了許多疏漏,還糾正了連文法的錯誤。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他教完作業:骨科、血管科學和神經病學。”由於魯迅的努力和藤野先生的幫助,他第壹年的成績在142名學生中排名68,算是中遊了。魯迅的成就引起了壹些對中國人有偏見的日本學生的嫉妒。他們曾惹得壹些學生鼓噪,發匿名信,汙蔑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向魯迅泄露解剖學問題,所以魯迅才能有這樣的成就。魯迅深感屈辱。“中國是個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如果分數超過60,那就不是他們自己的能力了。”。但是壹年級的時候,魯迅解剖平均59.3分,不及格,可見藤野先生沒有照顧好他。我曾經訂成三本厚書的藤野先生修改過的講稿,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保存下來。可惜七年前搬家的時候,毀了壹箱,丟了半箱書。偏偏這個講義也丟了。指示交通局去找,沒有回音。“其實這些筆記後來都被追回來了,是1951年在紹興發現的。共有6本954頁,分別是血管科學、有機化學、五官學、組織學、病理學、解剖學。藤野先生批改得最細致的是他親自講授的《血管科學》,連他沒有持有的課堂筆記都被批改了。現在這六個筆記珍藏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看到這些筆記的復印件,我非常震驚。藤野先生不厭其煩地用紅筆做了許多修改。因為當時課本和參考書又少又貴,所以課堂筆記很重要。可能是藤野先生擔心魯迅畢業後用錯誤的筆記教學會誤導孩子,所以做了非常認真細致的糾正。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希望和孜孜不倦的教導,簡而言之,是為了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總的來說是為了學術,就是希望新醫學傳到中國。”真的很好。這些無微不至的關心,讓魯迅很感動。後來,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他在北京居住的書桌對面的東墻上。“每當我晚上累了,想偷懶的時候,我就在燈光下瞥見他背上又黑又瘦的臉,好像要說什麽抑揚頓挫的話,頓時讓我良心發現,勇氣大增。”1934年,日本巖波書店準備出版增田和佐藤春子翻譯的《魯迅選集》。譯者請魯迅評論所選文章,魯迅回信:“我覺得沒有什麽文章可以放進去。只有《藤野先生》壹文,請翻譯補充。”同年,在給壹位日本朋友的信中,他也提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約30年前是仙臺醫學院的解剖學教授,本名是他的真名。這所學校現已成為壹所大學。三四年前找朋友打聽過,現在已經不在了。他是否活著還不知道。如果他還活著,他會在七十歲左右。”1935年6月,《魯迅選集》日文譯本出版,散文《藤野先生》也首次與日本讀者見面。1936年夏天,增田從東京趕到上海,看望生病的魯迅。魯迅先生非常關切地問有沒有藤野先生的消息。當增田回答說他的調查仍無定論時,他非常難過,嘆息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人世了。”1935年,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海嘯,在福井初中從他的國語和語文老師闞浩春那裏看到了《魯迅文選》的日文譯本,聽闞先生說《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可能是關於他的父親的,於是藤野先生意識到,曾經是留學生的周樹人,變成了作家魯迅,用散文在仙臺寫東西。當時,菅直人還拜訪了藤野先生,聽他講述他在仙臺的時光。可惜菅直人先生不久去世,這次出訪的情況沒有公開發表。魯迅先生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藤野先生還活著。魯迅去世1937年後,日本《文學導報》發表了壹篇關於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寫道:“他大概是來我家道別的,但他忘了最後壹次見面是什麽時候。把我的照片掛在他的房間裏直到他去世,真的很欣慰。我不記得照片是什麽樣的,什麽時候給他的。如果我是畢業生,我會壹起拍紀念照,但是我從來沒有和周軍拍過壹次。他怎麽會有我的照片?也許是他妻子給他的。說了這麽多,我也希望看到那個時候的自己。我佩服我是唯壹的老師,我自己也覺得很奇妙。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只給他看了筆記。”至於他為什麽那樣對待魯迅,他也解釋說:“我十幾歲的時候,出生在範靜學校的野阪先生教中文。他壹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又壹直有壹種應該重視中國人的感覺,所以這在周君身上被認為是特別善良和難得的..如果周軍因為這個在小說裏談到我是老師,我真希望我早點讀到這個。而周軍至死都還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有新聞,我會怎麽喜歡?遺憾的是,到現在什麽也做不了。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我對外面的世界,尤其是文學,是個門外漢,所以壹無所知。”從藤野先生的話中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對魯迅做過什麽了不起的事情。這大概就是藤野老師的謙虛吧,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甲午中日戰爭後,在日本越來越看不起、歧視中國的歷史背景下,日本老師對中國學生的關愛變得非常不尋常和珍貴。所以,在時隔20年寫的《藤野先生》壹文中,魯迅對藤野先生的印象依然是那麽深情、恭敬、感恩。有人認為《藤野先生》是壹首充滿愛國主義的激進詩篇,也有人認為它“歌頌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但這與此無關。只是壹個普通的日本學生深深懷念壹個可敬的普通日本老師。而藤野先生的反應很正常,好像對魯迅印象不深。這可能是他老了,三十年前發生的很多事情已經模糊了吧?還有壹個原因就是他可能覺得這些都是壹個老師的責任吧?壹名畢業於仙臺醫學院的日本學生回憶道:他是壹個嚴肅的人。"因為他非常嚴肅和嚴謹,學生們經常遠離他。"魯迅很佩服日本人的認真,他說:“中國可以把日本全排除在外,但只有那種認真幾乎不能排除。”。不管發生什麽,學習是必要的。“魯迅的苦口良藥,今天依然需要!2007年9月25日上午,從家鄉運來的藤野先生銅像被安放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藤野先生終於踏上了千千這個擁有成千上萬崇拜者的國家。我希望不僅是他的銅像被運走,他的認真精神也被運走,在中國生根開花。魯迅說,藤野先生的“名字雖不為許多人所知”,但“在他的眼裏和心裏都是偉大的”。現在,雖然藤野先生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但他依然偉大,因為他有壹顆高尚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