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東石鎮東石古鎮

東石鎮東石古鎮

東市原名東灘口,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的名城。逐漸形成商埠後,演變為東施,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集鎮有四條街,從東到西三條直街,分別是主街、河街和後街,主街西端還有壹條橫街。據《清同治五年(1866)芷江縣誌》記載:“居民密集,壹半在宜城,四面八方商賈雲集。”如今,東石老正街仍保留著傳統的民居、店鋪和作坊以及明清時期的歷史遺跡。古鎮東市“半在翼城,商賈雲集”。它也是軍事要地、宗教聖地和經濟中心。鴉片戰爭後,美、英、日等國也在此設店,該鎮成為鄂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明清全盛時期,集鎮有300多個品牌,1000頭毛驢上街運貨,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現金。物流的繁榮使得商業和陸路交通非常繁忙,也促進了手工業作坊的發展。其主要產業為整米、榨油、豆酥食品、醬園等糧食加工;棉花加工包括軋棉、彈棉、紡紗、織造、踐踏(意為踐踏)染色等。從事金屬制品加工,如金、銀、銅、鐵、錫、冰鐵(即白口鐵)鑄造;此外,還有生產稻草、香爐、方鬥紙、棕麻繩的作坊。該鎮有多達50個行業和數百種產品。

商店列表:

1,“松蘭心”脆皮醬園工坊。清道光年間,浙江紹興人蔡在東市做豆腐,開醬園後發展酥脆食品加工。鹹豐十年(1860),其子蔡寶蓮創立“松蘭馨”品牌,員工100余人,生產松脆食品70余種。民國二十年(1931)後,藍松成為總店,發展了“勝”“德”。素有“東市壹條街全是松蘭齋”之稱,其“藍松”牌白酥糖遠銷江口、沙市、重慶等地,頗受歡迎。

2.向太出版社。光緒二十壹年(1895),何李記在東石設榨坊,後轉給正和義。民國二十七年(1938),轉由李明三經營,字號為向太壓榨廠。主要是棉油、植物油和少量芝麻油。1940年,芝麻油日產量創下300斤的紀錄。當時有20個工人,2個壓鼓,1磨重,5個水牛,5個石磨,3個蒸炒鍋,壹直操作到1950。廠房在東市機投東側,沒有痕跡。營業門面在老正街2號。

3.經營至民國38年的金大興銀店,是董市五大銀店之壹。以來料加工和銷售成品為主,品種包括耳環、戒指、手鐲、項鏈和女用飾品等。舊主街59號。

4.豆合作社將其200平方米的房屋出租於1954,成立了合作豆合作社小組。10套石磨,9只動物,4套壓機框架;現在是日化廠。

5.民國二十九年(1940)至解放前經營的李傳喜銅匠店。收他女兒為徒,主要用進口料加工,也在農村做銷售。主要產品有:茶盤、臉盆、煙嘴、手柄環、勺子、飯勺、鑰匙等。有壹個羅辛集的房子,旁邊是饒家祥和馬永發。舊主街36號。

6.羅辛集府。

7.協成紡織廠,據清同治五年(1866)芷江縣誌記載:“子夜聽織布機紡車聲,賈人買花入川多於東施、江口,名為楚棉,布如是。”協成紡織廠是民國十四年在東市開設的三家紡織廠之壹,後改門面為“陸永泰”綢緞店。

8.劉長興染坊,民國28年33缸,年染藍灰色布14000匹,產值6萬多元;老正街46號。

9.老正街190號劉碧山的踏板作坊。

老正街47號斯科菲爾德皮頭絲綢店10。

11,美孚洋行,美孚洋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開埠,與美孚洋行的美國人合作,以購買美元,與中國經營者張憲義;老正街80號。

12,大同海洋公司或大同海洋公司,在張韻聲經營,業務蒸蒸日上。僅在民國二十二年,就在老正街80號賣出了160噸洋(煤)油。

13,亞洲洋行,黃喜洲煤油(英股)經營。商業店鋪有壹家民國三十六年(1947)三刀開的布村,創立的品牌在市場上有壹定競爭力;老正街100。

14,“常德福”布莊,民國三十六年,三刀繼承父業,開布莊,創品牌。老正街129號。

15,大茂蓮,大茂明花店。大毛蓮,大毛明華花店。民國八年,商品流通已達到千噸棉花的規模。老正街去街上。

16,春茂壹,春茂和中藥店,老鄭街,張經營。

17,李同順經營的老正街“同順”雜貨店。

18,顏寶良米行,184老街。

老正街188號黃希能副食店19。

20.洪商行。字體大小由元(字)於19世紀末在洪昌中城創立。20世紀初,東石鎮有錢莊、布莊、染坊、曹芳、糖坊、花店、美孚煤油店等8家店鋪。在東石鎮,曾有“紅”半條街的說法。位於東石古鎮的水府寺始建於明代。它是由東市108商行捐資修建的,供奉水神畢恭,現已成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擺渡人幫助朱元璋剿滅陳友諒,朱元璋在河邊建廟祭祀。董城水府寺有“後漢張軍中郎將董友載故裏”的碑文。這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古寺——水府寺,成為東石古鎮的又壹道亮麗風景。長期以來,侗族人民壹直非常重視傳統民居和歷史街區的原貌保護。枝江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正在投入資金對古鎮進行維護,決心做好古鎮申報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