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太原傳統廟會時間表

太原傳統廟會時間表

龍城的廟會從初壹開始,第二次上演——“龍城·繁榮和諧太原”民俗文化廟會、“金知雲”民俗文化廟會、“奧運之光”燈展、中華福山園文明和諧祈福廟會——琳瑯滿目。不八卦了,我們擡頭邁步,走上去看熱鬧...

“龍城·繁榮·和諧太原”

時間:2月7日-2月22日(農歷大年初壹-十六)

地點:臥虎山動物園

門票:10元

看點:動物園裏的廟會,少不了動物唱主角。孩子們最喜歡的熊貓、金絲猴等等,還有各種珍禽異獸——不僅在公共場合,還“黑粉登場”,發揮特長,展示才藝。魔術,雜技,變臉...民間藝人要努力和動物“搶票”。然而,時不時地休息壹下。到處都是小吃和遊戲。不要餓。

內容:

動物觀賞:園內可愛的國寶大熊貓、調皮的金絲猴、珍稀的丹頂鶴、珍貴美麗的綠孔雀、勇敢好鬥的褐馬雞、粗壯的叉角羚、敏捷的豹子、威武兇猛的東北虎、威武的亞洲象、善跑的蒙古野驢、被譽為“神鹿”的白唇鹿、俗稱“四象”的麋鹿。

欣賞美景:鳥鳴藍天(鳥類區)、熱帶亞熱帶動物區、花果區(靈長類區)、天然林、草原風情(食草動物區)、服務休閑區、科普教育區。

美食:韓國年糕、香港撒尿牛肉丸、印度飛餅、新疆羊肉串、雲南過橋米線、天津小籠包、河間火燒驢肉...

玩遊戲:草船借箭,扣盆表演,真功夫沙袋,蹦極,射擊比賽,鐵環遊戲...

解開燈籠上的謎語:會場裏有上萬個燈籠謎語。

觀看演出:川劇變臉、吐火、東北二人轉、山西社火、吳橋雜技、北京天橋雜技、激情現代舞、流行歌曲、魔術表演、山西劃艇表演、腰鼓、安徽黃梅戲、河北梆子...

博大獎:遊客憑門票仍有機會中大獎。

“金知雲”民俗文化廟會

時間:2月12-22(農歷正月初六至十六)

地點:萬柏林區省博物館北廣場(濱河體育中心正對面)

門票:8元

看點:“晉之韻”,顧名思義,廟會的內容是在深厚的晉代文化中醞釀,以民俗、民間元素為主,延續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三晉民俗文化藝術,融入現代娛樂元素。廟會聚焦“懷舊”、“休閑”、“趣味”、“文化”、“和諧”五大亮點。古典的店面,轟鳴的封面,久違的吆喝聲和飄香的氣味,民間工藝區迎風轉動的風車,玻璃的劈裏啪啦聲,景觀區古樸的磨盤、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棒子,都會讓人感覺回到了童年“年夜飯”的甜蜜場景...

內容:

文化長廊:中國傳統新年文化展、山西民間春節習俗展、三晉特色民間手工藝介紹等。

傳統美食品嘗區:稷山麻花、石餅、太古餅...涵蓋三晉大部分種類的民間小吃,以及全國各地的名小吃。

民俗遊樂區:搖搖擺擺的秋千,老外國片,還有兒時的“玩伴”陀螺儀和箍環等。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既是娛樂又是健身,讓遊客大飽眼福,參與互動,為春節增添情趣。

民間工藝品銷售區:面塑、剪紙、年畫、陶笛...山西地方特色濃郁的工藝品,讓人們認識和了解山西省優秀的民間藝人和工藝品,以及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絕活示範區:主要有太原蓮花落、杜來寶、東北二人轉、民間戲曲表演等。,分為舞臺絕技和民間藝術表演兩個區域。舞臺技巧每天分上下午兩次表演,每次1.5小時;土味十足的民間表演隔天交替上演。

傳統景觀展區:主要是展示民間豐收、慶典和祥和氣象的磨盤,模擬農作物和水果等。,並配以體現節日氣氛的玩偶表演,突出文化娛樂性。

提示:6路車到了。

太原“奧運之光”燈展暨中國福善園文明和諧祈福廟會

時間:2月6日(臘月三十)-22日(正月十六)

地點:尖草坪西村中華福山花園

門票:白天不收門票;晚上的票是10元。

推薦理由:體現東方文明的傳統廟會和濃縮西方文明的奧運會在這裏交匯。“奧運之光”燈會作為BOCOG特別授權的大型活動,與中國福善園廟會相得益彰。這也是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進壹步打造福山文化品牌的壹次行動。

內容:

2月6日(臘月三十)——2月22日(正月十六)。

“奧運之光”大型彩燈展示

“我與奧運”青少年動畫燈展

“遊富山園,掛轉運燈”

2月7日(農歷正月初壹)零點敲鐘祈禱。

二月七日(農歷正月初壹),上午九時拜傅山。

2月9日(農歷正月初三)-2月22日(農歷十六)

民間表演“龍騰虎躍過春節”

2月10(農歷正月初四)-2月22日(農歷十六)

“與奧運同行”全民健身趣味活動

2月12(農歷正月初六)-2月22日(農歷正月十六)

民間手工藝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2月14(農歷正月初八)和2月21(農歷正月十五)

“放同心燈,存鼠婚”愛情嘉年華和“迎奧運,相約福山”民俗集體婚禮。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劇種,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壹。因為它的活動區域在山西中部,特別是太原、晉中附近,而且這種劇種壹直受到山西中部群眾的歡迎和喜愛,所以被稱為中路梆子。

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委婉流暢,曲調優美醇厚親切,清澈質樸,具有濃郁的晉中地方風味和獨特的風格。

中路梆子源於周浦梆子,流行於清道光、鹹豐年間。它吸收了蒲劇的許多特點,經過許多藝術家的豐富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以說是在蒲劇大膽突破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梆子戲。

近百年來,中路梆子的壹些前輩和老藝術家為該劇種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如孟振清(藝名“三二聲”)、張京雲(藝名“十三紅”)、高(藝名“評書紅”)、喬(藝名“獅黑”)、田桂滋、等。特別是著名的晉劇演員丁果仙上臺後,在唱腔、口齒、演技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對今天晉劇風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的起源多年來壹直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根據我掌握的資料,中路梆子的起源應該是在清朝鹹豐年間。因為在此之前,大量戲臺題揭示的晉中城鄉戲劇表演主要有三種:周浦梆子、京都華強班(現京劇)、江南絲竹班(南昆曲),根本沒有“中路梆子”的描寫痕跡。只是到了道光初年,周浦梆子,當時被稱為陜西梆子,才再次復興。在所謂“道光帝登龍亭,山西梆子再時髦”期間,蒲棒北上晉中、太原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震動了北京,也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壹批富商大家的娛樂要求。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和介休縣的慶忌班。

晉中的銀行繁榮,商業發達,中路梆子的發展也進入了壹個新的繁榮時期。出現過很多著名的班級社團和演員。很多熱愛戲曲的大亨,都請來了名家,組成了強大的“字體班”。壹些文人還參加了傳統的戲曲活動,如太原北後街的“字體班”。研究晉劇的藝術團體。“票鬧”、“戲座”等民間唱戲活動較為頻繁。在晉中平原和東西山區,有許多迎接神靈的民間遊戲,如3月28日的東嶽皇帝廟會,4月8日的奶奶廟會,5月13日的關帝廟會。這些廟會當天都要唱戲拜神。此外,正月,天下唱“人口戲”,糧店唱“添倉戲”;4、7月龍王廟會唱“雨戲”,民間祈雨時會唱“舒緩戲”。

從光緒十五年到清末,中路梆子進入了輝煌時期。這時,中魯各地的富商、富翁、雇工等再次支持中魯梆子的發展。他們有的自己接手上課,有的充當後臺美工,使得劇社如雨後春筍。當年各府、州、縣俱樂部不少於兩三個,以太谷、平遙為最多,常年不少於五支。演出內容包括廟會、集市、踏臺、開業典禮、商展、開業典禮、祈求神靈、發願許願、祭祀、婚喪祝壽、官戲等。在普通的鄉村,每年也有壹場唱戲;每年大型集鎮多達5-10個。中路梆子成為中路人民喜聞樂見的主要劇種,還隨中路商人到張家口、包頭、歸化等地與地方劇種競爭。中路梆子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地緣關系和對民間藝術的不同吸收,在表演節目、唱腔風格、前場經典等方面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太原府所轄縣的路班;汾州地區所轄縣的休班;平定、遼州兩縣分為四級。直到解放後,才把上述三個小的區別整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