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美國的華爾街是什麽?

美國的華爾街是什麽?

美國的金融中心

破產者的來源

華爾街

華爾街

華爾街(華爾街)

紐約市曼哈頓南部的壹條大街的名字,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只有三分之壹英裏長,只有11米寬,是英文單詞“Wall Street”的音譯。這條街又窄又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只有七個街區。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國入侵,修築了壹道土墻,從東河壹直延伸到哈得遜河,沿著墻形成了壹條街,因此得名華爾街。後來,這堵墻被拆除了,但“華爾街”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而聞名。美國的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等在此設立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管理人員都集中在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裏。

荷蘭統治時期,這裏修建了防禦墻。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墻建街,故名。這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政證券商、信托公司、美聯儲銀行、各種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美國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礦業、制造業等大公司的綜合管理辦公室。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和證券交易中心,普遍視華爾街為壟斷。壟斷資本從此主導美國政治和經濟。華爾街已經成為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它的東北角矗立著古代財政部的分館(現在的展覽廳),它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方建造的。

我去過華爾街兩次,第壹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在晚上,下著傾盆大雨。雨水不停地湧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路都積滿了水。幸運的是,大雨很快就停了,所以我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到百老匯和華爾街的交界處。我擡頭看見了著名的三壹教堂。早在華爾街還是壹堵破墻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壹帶的標誌性建築了。

目前,三壹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兩邊是高聳的辦公樓,只有周圍的壹小塊區域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前面穿過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角有很多路障,街道中心正在裝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幾名武裝警察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頭上舉著壹面巨大的美國國旗。此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是遊客,從他們的穿著和舉止就可以看出這壹點。路邊的櫥窗沒有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的名字,但張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誌銀行,我在這裏沒有找到任何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之,華爾街現在只是壹個旅遊景點,成群結隊的外國人經常帶著敬畏的表情來到這裏,希望看看“世界金融中心”是什麽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壹片荒蕪的商業區,幾棟老舊的摩天大樓,還有很多露天咖啡館或者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不對遊客開放,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已經所剩無幾。

後來,我又去了華爾街,這次不是為了觀光,而是去三壹教堂聽傳道。這座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每壹磚壹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裏還有著名的美國第壹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之墓。幾步之外就是嘈雜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駛過,讓教堂本身更加神聖和安靜。據說在華爾街成為旅遊勝地之前,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午休時間在這裏祈禱,然後回去在證券市場血淋淋地絞殺壹番。

早在20年前,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離開了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到了交通便利、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華爾街到處都是老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像蜘蛛網壹樣難以辨認,實在不符合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的需要。“911”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邊的格局,壹些機構幹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安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美聯儲銀行,沒有銀行或基金的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頭”中,只有高盛和美林仍離華爾街不遠,其他巨頭都搬到了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中央火車站周邊的繁華商業區;就連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林(Merrill Lynch)也在曼哈頓中城購買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並將很快徹底離開舊的“華爾街”。

然而,人們更願意稱之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裏,人們仍然閱讀《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彼岸,創業者的最高夢想依然是“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上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壹條街——在這條街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拿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秘密會議拯救美國金融危機,年輕的溫伯格曾經敲開高盛的大門(他日後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全世界派發他的垃圾債券;這些神話人物去世幾十年後,他們的靈魂仍在紐約上空,被任何壹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附身,隨時制造最新的金融神話。這是華爾街。

華爾街

昨晚,我和壹位基金經理共進晚餐。他在華爾街工作了近30年,但太陽穴上沒有壹根白發,言語中仍透露著年輕人的熱情和自信。他壹邊喝著白酒,壹邊饒有興致地回憶起自己在中國的經歷——“我剛來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高樓,現在變成這樣了!”然後,他提到他在臺北出差的時候和紐約的證券分析師開了壹個電話會議。當時還是臺灣省時間淩晨4點,窗外刮著臺風,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了。“那個味道真的很難忘!”他笑著總結道。

聊了很多工作和政治話題後,我問他:“妳是不是街頭上癮了?”我這麽問是因為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有壹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壹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壹本很囂張的書,叫《華爾街癮君子》,就是沈迷於華爾街的人。每次看他的電視節目,我都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香蕉上躥下跳,用犀利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表情幾乎能讓好萊塢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很多人告訴我,這家夥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但人們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尤其是分析師,他們認為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的是壹個偉大的超級智者。在這裏,吸毒者是壹個積極的詞還是壹個消極的詞?我不知道。

令人驚訝的是,我前面的基金經理高興地說:“是的,我是華爾街的癮君子。華爾街真的很刺激。要知道,在這裏,這麽多有才華的人都在處理這麽龐大的財富。他們在創造效率,在賺錢。但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這壹切都很有趣。”喝完他那杯酒,他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每天早上,是什麽支撐著人們起床上班,管理著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資助著那些企業?”不愛華爾街,就堅持不下去!所以,能有大作為的,只有那些沈迷於華爾街的人。華爾街做的所有工作對這類人來說都是那麽有趣,無論工作有多繁重,他們都不覺得累。不知道別人怎麽想,反正我也願意成為華爾街的癮君子。我為此感到自豪。"

這是我在華爾街聽到的最高尚的贊美。曾幾何時,我聽很多人說起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同,憧憬,不屑,甚至仇恨。我曾聽壹位前輩這樣描述他對華爾街的想法:“在華爾街,即使是最初級的金融專業人士,也能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是他們令人欽佩的地方。”哦,也許是這樣。對於很多人來說,工資是唯壹令人欽佩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壹家投行的招聘問題時,壹位朋友毫不猶豫地寫道:“我想加入妳們銀行的主要原因是我想賺大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當時有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誰能想到有人會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還在精神飽滿地研究新行業、新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壹邊吃著簡單的午餐,壹邊看著厚如磚頭的報告,甚至忘了咽下去;我看到年輕的交易者在下班後的聚會上還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笑容是那麽的自然。國內金融界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金融界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經告訴我,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金融方面努力幾年,賺夠錢,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金融不是妳喜歡的東西嗎?”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和大家壹樣,是學金融的,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大錢。”妳不是這樣的嗎?"

難怪華爾街總能稱霸世界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壹直代表著最高水平的金融創新。因為在這裏,銀行家每天工作14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更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看幾百頁的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自己的工資,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幾百個交易單,不僅僅是為了和老板打交道,更是因為喜歡交易。總之,這裏的人沈迷於華爾街。我還記得我的老師的壹句話,他是紐約人,曾經是壹家著名投行的董事總經理:“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盯著屏幕12個小時,跟隨債券利率變化的軌跡。我知道這份工作對於壹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有多無聊;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認為這是壹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上7: 00到下午12,在華爾街的每壹個金融機構辦公樓裏(當然這是廣義的說法),燈都不會熄滅,電腦也不會關閉。當所有人都睡著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遠處的市場全神貫註地做著大宗交易;大家還沒起床,分析師已經在喝濃咖啡,開始開例行晨會;當所有人都在和家人享受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們正坐在海拔3萬英尺的機艙裏前往壹個新興國家,準備在周壹和他們討論IPO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的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攝像機大喊:“我對這些都上癮了!”"

順帶壹提,當我喝完最後壹杯酒,準備回家睡覺的時候,基金經理給我講了他最喜歡的告別方式(見面時也可以用):兩個人的右手緊握成拳,牢牢地碰撞在壹起,反復幾次,然後揮手離開。“早些時候,這壹行動代表了壹筆‘交易’;現在,它的意思是‘我同意妳,我們是堅定的’!”臨走前,他笑著說。

華爾街上的奶牛

我同意他在華爾街的觀點,我希望幾年後,我們的觀點會同樣堅定。無數沈迷於華爾街的人組成了金融圈——無數的財富在這裏被整合和交流,無數的資產在這裏被配置和交易,無數的人在這裏努力工作,從事自己沈迷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是相反。

華爾街原本是荷蘭的殖民地。他們在那裏建了壹堵木墻來阻止印第安人的進攻。後來美國人來到這裏,拆了墻,建立了金融街。但在早期,華爾街的英文名被翻譯為“Wall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