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左金丸與龍膽瀉肝湯的相似之處

左金丸與龍膽瀉肝湯的相似之處

左金灣

開放分類:藥物、藥品、中成藥、處方。

脾胃病藥物

方明左金丸

來源《丹溪心法》

異名惠玲丸(《丹溪心法》卷壹)和朱利安丸(《醫方集》)。

分類清熱劑-青藏熱

它由黃連(180克)和吳茱萸(30克)組成。

公式

功能:清肝瀉火,減少不良反應,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脅痛,吞酸嘈雜,吐音,舌紅苔黃,脈數。(本方常用於胃炎、食管炎、胃潰瘍等肝火犯胃者。)

用法:末用水浸泡成丸,每次2-3克,溫開水沖服。也可煎服,劑量按原方比例確定。

禁忌考慮。

本方證候為肝郁化火,胃逆,肝胃不和所致。肝的經脈分布在肋部,肝經有病時肋部脹痛;得罪胃導致胃失去平衡,所以吞酸吐苦,吵吵鬧鬧;舌紅苔黃,脈細是肝經火郁的癥狀。《蘇文至真大論》說:“壹切對立都是火”;"所有的吐酸、突註和強迫,都屬於熱."火要清,氣要逆,所以治療要以清肝瀉火為主,以逆止嘔為主。方中以黃連為君,清肝瀉火,可清肝瀉火,不得罪胃;黃連還善於清胃熱,胃火下降,其氣自和,壹藥清肝和胃,標本兼治。但對於氣滯火旺之證,若只用大苦大寒,恐滯傷中陽,故少加吳茱萸,辛熱,疏肝解郁,可達肝氣,開郁;另壹方面有助於控制黃連的寒性,做到瀉火不涼;其中壹種用於降氣,以和胃降逆;壹可引黃連入肝經。所以盲目的加上四個功能,我以為是助手。兩藥合用可清肝瀉火,減少不良反應,止嘔。

本方配伍的特點是味辛味苦,肝胃同治,瀉火不降溫,降逆不阻火郁,相反相輔相成,清肝瀉火,降胃氣,則諸癥自愈。

我們的藥方之壹,惠玲丸,也叫玉蓮丸。

左金丸、龍膽瀉肝湯均適用於肝經實火、脅痛、口苦。但左金丸主要用於肝經火郁所致的嘔吐、吞酸等癥,有降逆和胃的作用,但無清濕熱作用,瀉火作用較弱;龍膽瀉肝湯主要用於肝經實火所致的目赤耳聾,或濕熱下註所致的淋證瘙癢等癥。有清濕熱之功,但無和胃降逆之效,瀉火作用較強。

根據處方,本方證候為肝衰竭,郁火,肝火犯胃所致。方中以黃連苦寒瀉火為君,性味辛熱的吳茱萸既能減輕不良反應,止嘔抑酸止痛,又能制約黃連的寒涼。兩味協同,壹清壹溫,苦味減輕,達到對立互補的效果。

化裁黃連與吳茱萸的劑量比為6∶1。吞酸嚴重者,加烏賊骨、煆瓦楞子制酸止痛;對於脅痛較重的患者,可配合四逆散,加強疏肝和胃的功能。

附方為烏雞丸(太平惠民和記局方)和香連丸(太平惠民和記局方)。

註:本方常用於治療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臨床應用以嘔吐、吞酸、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處方對比:

左金丸、烏雞丸、香連丸有相同的解苦止痛的配伍方法。區別在於:左金丸黃連是吳茱萸的6倍,重在清肝瀉火,和胃降逆,主要用於治療肝火證的脅肋腫痛、嘔吐吞酸;烏雞丸連與俞同量,即清熱解郁並重,加白芍以平急,主要用於治療肝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吞酸、腹痛泄瀉;將萬蓮、煎後去烏,意在清熱燥濕。加木香行氣止痛,主治濕熱痢疾,膿血便,腹痛急後重。

論吳倩《金鑒·醫家方》(卷四):“左金丸獨以黃連為君,實為肅子,以破炎之勢。吳茱萸(吳茱萸)求助同類,誘熱降,以辛燥解郁,懲其漢,故認為是佐藥。但靈真土真者,可宜也。”

《丹溪心法》卷1:“肝火脅痛。”

中藥名稱

左金灣

拼音名稱

左金丸

性格;角色;字母

本品為黃褐色水丸;氣奇特,味苦刺鼻。

區別

(1)取本品,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呈亮黃色,壁稍厚,凹坑明顯。

非腺毛1 ~ 9細胞,部分細胞內充滿紅棕色物質;腺毛頭部為多細胞,橢圓形,含棕黃色至棕紅色,柄部有2 ~ 5個細胞。

(2)取本品65438±0g,粉碎,加乙醇65438±00ml,加熱回流65438±0h,放冷,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外,取0.1g吳茱萸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的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

然後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水試液(6:3:1.5:1.5:0.5)為展開劑,置於飽和氨蒸氣的色譜筒中展開。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對應的位置,出現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藥方

黃連600克吳茱萸100克

準備

將上述兩種藥物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合,用水泛丸,幹燥。

支票

應符合藥丸(附錄1A)中的相關規定。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約1g(過3號篩),精密稱定,置於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適量鹽酸-甲醇(1:100),加熱回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

將提取液(必要時濃縮)轉移至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鹽酸-甲醇(1:100)稀釋至刻度,搖勻。

照柱層析(附錄ⅵ c)試驗,精密量取5ml,置於處理過的中性氧化鋁柱上(內徑約0.9cm,中性氧化鋁5g,濕法裝柱,先用30ml乙醇預洗),用25ml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置於5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入硫酸溶液。

根據分光光度法(附錄V A)在345nm波長處測量吸光度,計算c20h 18 clno 4(e 1cm 1%)的吸收系數為728。

以幹品計,本品總生物堿含量以鹽酸小檗堿(C20H18ClNO4)計不低於6.0%。

功能和指示

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用於肝火上擾,脅痛,口苦嘈雜,吐酸水,惡飲熱飲。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3 ~ 6g,壹日兩次。

儲存

密封防潮。

龍膽瀉肝湯

開放分類:中藥和方劑

方明龍膽瀉肝湯

《醫方集》出處引自《太平惠民和記局方》。

分類清熱劑-青藏熱

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12g)、木通(9g)、車前子(9g)、當歸(8g)、生地(20g)、柴胡(10g)、甘草(6g)。

配方用龍膽草、秦致酒、木通、澤瀉、柴火炒,當歸生地益陰補血,肝膽實火,濕熱消。

功能: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

主治:肝膽實火失調,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脹;或濕熱下註,癥見陰腫癢,肌肉無力多汗,小便混濁,婦女濕熱帶下。(本方常用於頑固性偏頭痛、頭部濕疹、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鼻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泌尿生殖道炎癥、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陰炎、睪丸炎、腹股溝淋巴結炎、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於肝經實火和濕熱。)

用法:煎服,劑量視病情輕重而定。也可制成丸劑,每次6-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忌用此方藥物多為苦寒之品,每次內服易傷脾胃,故不宜用於脾胃虛寒、陰虛陽亢之證。

方中龍膽草長於瀉肝膽實火,能清下焦濕熱。黃芩、梔子、柴胡為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均為臣藥。肝為藏血之臟,肝經熱易傷陰血,故用生地、當歸養血益陰。甘草調和各種藥物。配方中,* * *起到了瀉肝膽實火,清肝濕熱的作用。

本方治療肝膽實火,肝經濕熱擾降所致。如果被打擾,會覺得頭和耳朵疼,或者耳聾;壹面和兩面都是痛苦和苦澀的嘴;投註伴有足厥陰肝經陰臟絡所致的腫脹、疼痛和瘙癢。濕熱下註膀胱是淋證等癥狀。故方中用龍膽,苦寒,實火瀉肝膽,濕熱瀉下焦。是兩種擅長瀉火祛濕的君藥。黃芩、梔子有苦寒瀉火之功,龍膽草為本方中臣藥。澤瀉、木通、車前草清熱利濕,使濕熱從水路排出。肝主藏血,肝經火熱,容易耗陰耗血。加苦寒燥濕會耗其陰,故用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以兼顧標本。柴胡的方劑設計是將各種藥物導入肝膽,甘草有調和各種藥物的作用。看整個方子,就是瀉中有補,益中有補,使火降清熱清,辨濕濁,經絡引起的證候就能得到相應的治愈。

若肝膽火旺,可去木通、車前子,加黃連助瀉火;若濕盛而熱淡,可去黃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增強利尿作用;若玉莖生瘡,或大便有毒掛癰,陰囊腫痛,赤熱甚重,可去柴胡,加連翹、黃連、大黃瀉火解毒。

附瀉清丸、當歸龍回丸

註:本方常用於治療實火上亢、濕熱下註所致的肝經亢盛。臨床應用以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有力為辨證要點。

處方對比:

龍膽瀉肝湯、瀉清丸、當歸龍回丸都是瀉肝經火的藥劑。它們的區別如下:龍膽瀉肝湯能瀉肝火,清濕熱,養陰血,使邪不傷而除。瀉清丸瀉肝火,能散肝膽郁火,適用於肝火郁結證;而當歸龍回丸,則集中瀉實火,使之分二便。當歸龍回丸是攻郁止瀉劑。用於治療實火肝經證,除非實火盛行,否則不宜輕用。

文獻中對吳倩等人的論述是:“脅痛、口苦、耳聾、耳腫為膽經之病。肌肉無力和陰濕,熱癢和陰腫,白濁和出血是肝經的疾病。故以龍膽草瀉肝膽之火,柴胡為肝使,甘草解肝焦灼,秦、枳、通、澤、車為佐以解陰,使壹切濕熱皆可致。但是,都是清肝產品。病沒了,肝就受傷了。所以加當歸、生地養肝,肝上覆血,所以補血。妙就妙在把瀉肝的藥當養肝的藥用,有打敗伏髓的意思。”醫宗金鑒:論名醫的刪補處方

各種展覽

1.《醫方集》:此藥亦用於補厥陰、少陽。龍膽草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三焦輔助,澤瀉瀉腎經之濕,木通,車前草瀉小腸、膀胱之濕輔助,故均為苦寒泄瀉之藥,故用為臣使,以養血養肝,用甘草舒中而不傷胃。

2.修改流行的《傷寒論》:肝臟風木,膽宅火。肝氣盛的地方,發生膽火,癥狀很多,如口苦脅痛、耳聾耳脹、陰濕瘙癢、小便赤血,甚至肌肉無力、陰痛等。故膽、疏、梔子、沁春為君;但火旺則陰虧,故我用鮮地,生甘,涼潤燥,存肝陰以解肝慮;妙就妙在柴胡淡而清,必是清心安神;使澤瀉、車前草鹹濕,引肝膽火。這是壹個很好的涼肝瀉火、導紅救陰的方子。但只是在肝膽火旺,陰道液不燥,脈象眾多,舌苔紫紅,苔黃膩的時候。

3.《金匱要略》:脅痛、口苦、耳聾、耳腫為膽經之病;肌肉無力和陰濕,熱癢和陰腫,白濁和出血是肝經的疾病。故用龍膽草瀉肝膽之火,柴胡作肝使,甘草解肝焦灼,秦、枳、通、澤、車助濕熱。不過都是瀉肝的產品。病沒了,肝就受傷了,所以加當歸、生地養肝。遮肝是血的臟腑,補血就是養肝。妙的是,瀉肝的藥,恰恰相反,是養肝的藥,有克服舒經需要的意思。

4.《變方便讀》:夫火發於肝膽,性易動,動靜甚大。是多種綜合征。或者人的肝陰不足,火元素旺盛。在六陰濕熱火統帥之時,內外因互致,其氣並生,故肝膽所跨經脈及其所支配的經脈皆受其害。所以龍膽草味苦性寒,瀉肝膽濕火;肝膽屬木,木則喜,邪火則郁,木則不舒。故以柴胡疏肝利膽,黃芩為使,其次以木通、車前草、澤瀉,引小腸、膀胱邪熱。古代治病,瀉邪壹定要正反兼顧,否則會把邪脫於負,可能導致藥物過病之弊。所以歸家要養肝血,甘草能緩中氣,諸藥要配合,這樣苦寒性才不會傷胃、傷氣、傷耳。

5.《千寨醫學講義》:本方以龍膽草為君,配黃芩、山治,瀉肝膽火;以木通、車前草、澤瀉清熱利濕,生地黃、當歸防其火傷陰,再以甘草、中草藥解毒,柴胡導經散氣。總的功能是斂苦寒,瀉肝火,清下焦濕熱。因此可用於治療脅痛、口苦、目赤、耳聾等。,還可治療小便淋漓、陰腫瘙癢等濕熱證。

來源:藍色房間的秘密收藏。

七味龍膽瀉肝湯(《鏡月全書》卷五十七)與龍膽湯(《幽遊集成》卷四)的不同名稱。

由柴胡3克、澤瀉3克、車前草65438克、生地0.5克、當歸9克、龍膽草9克組成。

在使用中,文件大如豆。做壹份,用水450ml,煎至150ml,從我身上取出,空腹微溫時隨好菜服用。

清利肝膽濕熱。

主治肝經實火所致的咽喉腫痛;濕熱下註於肝經,小便澀痛,陰部瘙癢,有惡臭。

它由柴胡4.5克、青皮4.5克、龍膽草4.5克、梔子4.5克、大黃4.5克、白芍4.5克、木通4.5克、連翹4.5克、黃連4.5克和滑石4.5克組成..

肝膽濕熱辨證。

治濕熱,疏肝行氣。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其他類別

來源《主題選》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