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有關西湖的神話

有關西湖的神話

西湖的傳說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壹塊白玉,他們壹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壹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壹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壹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壹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壹起,形成了壹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壹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壹個“西子湖”的雅號。

西湖民間傳說故事

在西湖邊上,從前有壹個杏花村,杏花村裏有壹個聰明能幹的姑娘名叫杏嬋。

杏嬋七八歲的時候,壹個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樹林裏的草地上放牛。這時,樹上的杏子已經成熟了,壹顆顆紅的杏子落下來,剛好落在杏嬋腳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進嘴巴去吃,卻聽到壹個清脆的聲音在說話:“小姑娘,小姑娘,別咬,放了我。”

杏嬋看看四周,靜悄悄地壹個人也沒有,是誰在和她說話呢,她心裏驚疑,手壹松,杏子就掉壹地來。說也奇怪,那杏子竟變成了壹個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來是杏仙出來啦!

杏仙從頭上拔下壹支光彩奪目的金釵,交到杏嬋的手裏,笑咪咪地對她說:“勤勞好心的小姑娘,送給妳這支金釵吧。等妳碰到急難的時候,只要敲敲金釵,叫三聲杏仙,我就會來幫助妳的。”說完,杏仙就又變成壹個頂大頂紅的杏子飛到樹上去了。

杏嬋長大後,嫁給宋老爹的第九個兒子做媳婦。她嫁到宋家,小兩口過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歡她。別樣都好,只是家裏人多心不齊。妳要往東,他要往西;妳要吃甜,他要吃鹹。公公是老實人,管不了九個又長又大的兒子;婆婆好說話,也做不了媳婦們的主。杏嬋見公公平時謀慮的事情多,常提個壹言半語,她的主意,總是又對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麽,她也都想得起來。因此,公婆有事都愛和她商量。

這壹來,卻惹得那八個媳婦不高興,以為公婆偏疼小嬸子,她們就暗地裏嘀咕起來。

壹天,輪到杏嬋做飯了。她剛煮好壹鑊飯、壹鑊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廚房門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個鞋樣。她剛壹出去,二嫂子輕手輕腳走進廚房,往竈洞裏加了幾塊大木柴,又往豆腐裏撒了幾把鹽。等到杏嬋回廚房的時候,只聞得壹陣撲鼻的焦味,揭開飯鑊蓋看看,壹鑊好飯都燒焦了。再掀起菜鑊蓋,嘗嘗豆腐的味道鹹得發苦。她壹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卻壹聲不響地往飯鑊裏加上勺水,煮成壹鑊鑊焦粥;又往豆腐鑊裏加了些水,調些菱粉,煮成了壹鑊豆腐羹。開飯的時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來了,伢兒們也忙著搬桌子板凳。八個嫂嫂站在壹邊,擠眉弄眼地等著吃焦糊飯、鹹豆腐,看笑話兒。這當兒,杏嬋笑吟吟地端出了飯菜來,對大家說:“天氣熱,我給大家煮了鑊焦粥,好解解渴。這老豆腐大家也吃膩了,我變個法子,煮成豆腐羹讓大家換換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壹家人都吃得高興起來,壹邊吃,壹邊誇那豆腐羹味道好,說那鑊焦粥又香又解渴,把兩鑊子飯菜吃得精光。

經過這壹回,嫂嫂們也真心佩服杏嬋了,又看她敬重公婆,體貼丈夫,待人和氣,就公推她來當這個家,讓年老的公婆把擔子松壹松。

杏嬋當家以後,從來也不拿大,有事總是和大家商量,把壹切田裏事、家務事都安排得停停當當的。那九個弟兄專做地裏的生活,家裏事壹點也不要他們操心。家裏頭,妯娌九個,紡紗織布,縫衣做鞋,每天把飯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專管那些幼小的伢兒,公公專管上街趕集。那大壹些的伢兒,放牛、割草、砍柴、拾糞,也都有事做。這樣,壹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來,房屋也翻了新。

杏嬋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從不厚這個薄那個,總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愛小輩,小輩敬老人;弟兄間,妯娌間,也都和和氣氣,連那小伢兒們也都變得乖了。

杏嬋又最樂意幫助人家,鄰居們缺少柴米、用具的時候,她總是不等人家開口就借給他們。所以,周圍村莊裏的人們,都敬佩杏嬋。人們教訓起女兒媳婦來,總是說:“妳看看人家杏嬋!”

妳了誇杏嬋,我也誇杏嬋,傳來傳去,皇宮裏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會有這麽能幹的媳婦,就派壹個欽差大臣,送壹粒杏仁去給宋老爹壹家人吃,看看杏嬋拿它怎麽辦。

宋老爹壹家人聽了聖旨,都驚呆了。只有杏嬋不慌不忙地從欽差大臣手中接過杏仁,說道:“欽差大人,辛苦了。請在堂屋裏坐坐,看我們壹家吃了這杏仁再走吧。”

杏嬋搬來磚頭,當場在堂屋裏叠起壹座竈,竈上安壹口大鑊,燒了滿滿的壹鑊滾水。她把杏仁放在鑊裏煮爛了,又往鑊裏加了壹些紅糖,就壹勺壹勺盛起來。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勻勻地每人壹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

欽差大臣回報了皇帝,還說:“這杏嬋不但聰明能幹,而且是個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聽說有這麽壹個美人,就不管三七二壹,叫欽差大臣帶上三千禦林軍,去把杏嬋搶進宮來。

這壹大群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西湖過,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團團圍住。欽差大臣進屋去宣讀聖旨,宋老爹壹家人都哭叫起來了:婦女伢兒們牽著杏嬋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們七嘴八舌地和欽差大臣說理爭吵,亂嘈嘈地鬧成壹片。杏嬋雙手攔住了家裏人,向欽差大臣說:“請妳們在門外稍等壹會兒,讓我收拾收拾,換身衣裳就隨妳動身。”

杏嬋走進房裏,從頭上拔下我金釵,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聲“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說:“杏仙啊,現在我到了急難的時刻,請妳幫助我吧!”

杏仙說:“好,讓我把妳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遠過平安的日子吧!”

杏嬋點點頭。杏仙把袖子輕輕壹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風來,把宋老爹全家從口,連帶著房屋、牛羊、農具……統統都吹進西湖裏去了。

狂風把欽差大臣和三千禦林軍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風平浪靜,他們趕到湖邊去看時,還望見壹根煙囪露在湖面上呢!壹會兒,煙囪也不見了,宋老爹壹家就這樣安安穩穩地沈到西湖底下去了。

自從杏嬋他們搬到湖底,鄰居常常惦記著他們。有壹個鄰居想試試看,他們是不是還在湖底下活著,就在湖邊喊了壹聲杏嬋,向她借壹張耕田的犁。過壹歇歇辰光,真的有壹張犁浮上水面來啦。以後,村裏人缺少什麽物件應用,就用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來的陌生人,遊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嬋講壹聲,馬上就會有桌椅板凳浮上來給妳坐。這樣過了許多年。有壹次,不知是哪個貪心的人借了杏嬋家四條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嬋生了氣,從此以後,人們就再不能向湖裏借到東西了。

尋太陽

很早很早以前,在西湖邊寶石山腳下,有個小村莊。村裏住院著壹對年輕的夫妻,加的叫劉春,女的叫慧娘,男耕女織,勤勤儉儉,日子過得很甜蜜。前村後村的鄉親們都誇他們是壹以對好夫妻。

有壹天早晨,東方現出壹片朝霞,通紅通紅的太陽長起來啦。劉春背起鋤頭,下田去幹活;慧娘也理好絲,坐到機上去織錦。這時候,忽地刮起壹陣狂風,天上黑雲滾滾,剛升起的太陽壹下又縮回去啦。

從此,太陽就不再升起來了。沒有太陽,又黑又冷的,樹葉不綠了,花朵不紅了,莊稼不長了,所有的妖魔鬼怪,都趁著黑暗,到人間來行兇作惡。這樣的日子怎麽過呀?人人都發愁來。

太陽哪裏去了呢?只有那壹百八十歲的老公公才知道。他說,東海底下有個魔王,魔王領著許多小妖,這些妖魔鬼怪最怕太陽,太陽壹定是被這個魔王搶去了。

劉春看見大家在黑天黑地裏過日子,心裏很難過,他天天摸著輕工業,走前村走後村,挨家挨戶地去問寒問暖。他走到這家,這家說:“劉春呀,沒有了太陽,我們快要凍死啦!”他走到那家,那家產:“劉春呀,沒有了太陽,大家都快餓死啦!”劉春聽了這些話,心裏象刀割壹樣難過。他回到家裏,對慧娘說:“慧娘呀,世上沒有太陽,人們都快要凍死餓死了,我打算去把太陽尋回來!”慧娘聽了,想了想說:“妳要去就去吧,我不留妳。家裏的事妳不用牽掛,只要妳能把太陽尋回來,大家就有好日子過啦!”

慧娘從自己頭上剪下壹綹長發,和在麻絲裏打成壹雙草鞋,又縫了壹件厚厚的棉襖,給劉春帶著。她把丈夫送到門口,忽見天邊金光壹閃,遠遠飛來壹只金鳳凰,落在劉春的肩膀上。劉春撫摸著金鳳凰說:“金鳳凰呀金鳳凰,跟我壹道去尋太陽吧!”金鳳凰轉了轉眼睛,點了點頭。劉春又拉住慧娘說:“慧娘呀,尋不到太陽我就不回來。即使死在路上,我也要變成 壹顆明亮的星星,給下壹代尋太陽的人指引道路!”

劉春帶著金鳳凰走了。慧娘天天摸著黑,爬到寶石山頂上了望。盼呀,望呀,不知道盼了多少日子,可是世上還是墨黑墨黑的,不見壹絲陽光。有壹天夜裏,慧娘忽然看見壹顆亮晶晶的星星,飛起來掛在天空上;過不壹會兒,金鳳凰飛回來了,垂著頭停在她的腳邊。慧娘壹看,就知道劉春在路上死了,她心裏壹陣難過,不覺昏倒在地上。

慧娘醒來的時候,她懷著的孩子已經生下來了。這嬰兒風就長,壹陣風吹來,會說話啦;二陣風吹來,會跑路啦;三陣風吹來,就長成壹丈八尺高的彪形大漢!慧娘見了真歡喜極了,她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做“保淑”。

慧娘領了保淑回家,望望兒了,想起丈夫,不覺撲簌簌地掉下眼淚。保淑見了問:“媽媽,妳為什麽哭呀?”慧娘忍不住悲痛,就把他阿爸尋太陽死在路上的事講給他聽。保淑聽了,就說:“媽媽,讓我去把太陽尋回來吧,”慧娘看看兒子,舍不得離開。但又想到世上沒有太陽,人們都在受苦受難,總得爭個出頭的日子。想到這裏,就點點頭答應了。

慧娘又從頭上剪下壹綹長發,和著麻絲打成壹雙草鞋,再縫壹件厚厚的棉襖讓保淑穿上。保涉走到門口,那只光燦燦的金鳳凰又飛來了,停在他的肩膀上。慧娘指著天上那顆亮晶晶的星星,對保淑說:“兒呀,那顆星是妳阿爸死後變的,妳只要朝著它指引的方向走,就不會走錯路了。”保淑點點頭,慧娘又指著金鳳凰對保淑說:“這只金鳳凰曾陪伴妳阿爸去尋找太陽,妳還是跟它壹道去吧!”保淑點點頭,說:“媽媽,我走後,不論時間過了多久,妳千萬不要難過呀!價錢要是壹掉淚,我的心就會顫抖起來,再也沒有力氣去尋太陽了!”

茶祖宗

很早以前,龍井是個荒涼的小村莊,在山嶴嶴裏,稀稀拉拉地住著十來戶人家。人們在遠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種六谷,壹年到頭累死累活的還吃不上壹頓飽飯。

在村邊有間透風漏雨的破茅屋,裏面住著壹個老大媽。老大媽沒兒沒女,孤苦伶仃壹個人。她年紀老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照管屋子後面的十八株老茶樹。這些茶樹還是她老伴在世的時候栽的,算起來也有幾十年啦。老茶樹缺工少肥,新葉出得很少,每年只能采上幾斤老茶葉。

老大媽是個好心腸的人,她寧願自己日腳過得苦點,每年總要留下壹些茶葉。天天燒鑊茶水放著,還在門口涼棚下擺上兩條板凳,給上山下嶺的過往行人歇力時解渴。

這壹年除夕,天落大雪,左鄰右舍多少都辦了點年貨,準備過年。老大媽家裏實在窮,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甕裏剩的幾把老茶葉,別的什麽也沒有啦。但她仍舊照著老規矩,清早起來,抓把茶葉在鑊裏,發旺火,坐在竈前燒茶。這時,忽聽“喉呀”壹聲,茅屋的門推開了,進來壹個老頭兒,身上落滿雪花。老大媽忙站起身來招呼道:“老大伯呀,這山上風雪大,快進屋裏坐!”

老頭兒撣撣身上的雪花,走進屋裏,壹面向竈洞烤火,壹面跟老大媽搭開話:“老大媽,妳鑊裏燒的啥東西呀?”

老大媽說:“燒的是茶哩!”老頭兒驚異地問道:“今天除夕,明天就過年啦,人家都忙著氽三牲福禮,妳家怎麽燒茶呢?”

老大螞嘆口氣,說道:“噯,我是個孤老太婆,窮呀!辦不起三牲福禮供神,只好每天燒鑊茶給過路人行個方便。”

老頭兒聽了哈哈大笑道:“不窮,不窮,妳門口還放著寶貝哩。”

老大媽聽了很奇怪,伸出頭去向門外看看。仍舊是松毛搭的涼棚,底下兩條舊板凳,還有墻角落頭壹只破石臼,破石臼裏堆滿了陳年垃圾——壹切還是老樣子。

老頭兒走過來指指那只破石臼,說道:“喏,這就是寶貝呵!”

老大媽只當老頭兒跟她尋開心,就笑著說:“壹只破石臼也算寶貝?妳喜歡,就把它搬走好啦。”

“喲,我怎麽好白拿妳的寶貝呢!把它賣給我吧,我這就去叫人來擡。”老頭兒說完,就樂呵呵地冒著大雪走了。

老大媽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這麽臟,叫人家怎麽搬呀!就把裏面盛的陳年垃圾扒進畚箕裏,埋到屋後那十八株老茶樹的樹根上,又到龍井拎來壹桶清水,把破石臼洗刷得幹幹凈凈的,洗下來的汙水也潑在老茶樹的樹根上。

她剛把破石臼弄清爽,那老頭兒卻帶著人走來了。他到門口壹看,不禁大聲叫了起來:“哎呀,寶貝呢?哎呀,寶貝呢?”老大媽弄得糊塗了,指著破石臼說:“這——這不是好好擺著嗎?”老頭兒頓著腳說道:“噯,妳把裏面的東西弄到哪裏去啦?”老大媽說:“我把它倒在屋後的老茶樹根上了。

老頭兒繞到屋後壹看,果然如此,不禁連連頓腳道:“可惜,可惜,這破石臼的寶氣就在那陳年垃圾上,

妳既然把它埋在茶樹根下,那就成全這十八株老茶樹吧。”說完話,就領著人走了。

過了除夕和新年,很快,春天又到了。這年,老大媽屋子後面那十八株老茶樹,竟然密密麻麻地爆出許許多多蔥綠的嫩芽來。采下的茶葉,真是又細又嫩又香。

鄰居見老大媽的茶樹長得這樣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六谷,用這十八株茶樹的籽,在遠遠近近的山頭上發起茶樹來。壹年壹年,越發越多,越發越旺。到後來,龍井這壹帶地方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樹。

因為這壹帶地方出產的茶葉又細又嫩又香,吃起來味道特別美,所以“龍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直到現在,茶農們都說,那老大媽屋後的十八株茶樹,是“龍井茶”的祖宗哩。

東坡肉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壹件好事。

西湖治理後,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壹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地的莊稼得壹大豐收。老百姓感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壹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這辰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板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通通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只新菜壹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壹夠賣呢,加的菜館老板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壹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後來,經過同得公認,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壹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來就很恨他。這時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裏更不舒服。他們當中有壹個禦史,就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禦史到杭州的頭壹天,在壹家館裏吃午飯。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他接到菜單壹看,頭壹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壹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壹道菜!”

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壹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壹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禦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說;“妳是怎麽知道的?可有什麽證據嗎?”

禦史就把那壹大叠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壹看菜單,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被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象過去壹樣贊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壹代壹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壹道名菜。

明珠西湖

相傳很久以前,在天河東邊的石窟裏,住著壹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裏,住著壹只彩色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壹個鉆出石窟,壹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著各做各的事兒去了。有—天,他倆壹個在天空飛,壹個在天河遊,不知不覺來到壹個仙島上。在仙島上,他們發現了壹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妳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玉龍也很喜歡,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壹顆珠子吧。”

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喙子啄。壹天壹天,壹年壹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壹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兒,滾到珠子上,玉龍遊到天河裏汲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慢慢地這顆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

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願回天河東邊那個石窟去了,金鳳也不願再回天河西邊那個樹林。他倆就住在天河當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壹顆寶珠,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谷豐收。

壹天,王母娘娘走出宮門,壹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裏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壹個天兵,趁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得不得了,連看也舍不得給人家看壹看。她把明珠藏到仙宮裏頭,外面關起九重門,上了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壹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著急呀!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壹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山上的每壹個角落,也沒有尋著。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壹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壹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宮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眾神仙。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齊聲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壹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妳們看壹顆珍貴的明珠,這可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裏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著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嘖嘖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來看,那不是我們的明珠放出來的亮光嗎?”玉龍從天河裏鉆出頭來,壹看:“是呀,壹定是我們的那顆明珠,快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朝著明珠的亮光找去,壹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裏。那些神仙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項明珠是我們的!”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王母娘娘壹聽火了,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壹切寶物都該是我的。”

玉龍和金鳳壹聽也來了火氣,壹同向王母娘娘說:“這顆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壹天壹天、壹年壹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壹聽,又羞又惱,脖子氣粗了,臉也漲紅了,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上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松。妳拉我扯,金盤壹搖晃,明珠滾了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玉龍飛著,金鳳舞著,他倆壹忽兒在前,壹忽兒在後,壹忽兒在左,壹忽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壹落地,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壹座雄偉的玉龍山來守護它;金鳳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壹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臥在西湖的旁邊。直到今天,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曲院風荷荷香酒

那是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建都杭州,成為南宋第壹個皇帝。趙構終日花天酒地,特地在西湖九裏松洪春橋堍設立了壹所曲院,招聘天下釀酒能手,專門釀制美酒,供宮廷享用。

曲院建造得十分講究。前面挖了壹口大池塘,引進西湖水,種植了並蒂蓮、紅蓮、白蓮等各種名貴荷花,四周造起曲折回廊,亭臺水榭,後面是制酒、釀酒工場。每逢蓮塘碧露、南風送香的初夏季節,滿院紅、白荷花盛開,煞是好看。

這壹年六月,曲院滿池荷花盛開,碧綠碧綠的荷葉,像幹層翠蓋;紅艷潔白的荷花.似錦繡紅妝。釀酒老人們正忙碌地在曬曲、制曲。忽然,院門開處走進來壹位五十開外、頭戴方巾、身穿青衫的讀書人。他壹眼望見滿池荷花,南風吹過,清香沁人,不禁脫口贊道:“多好的荷花,真是壹處賞荷勝地啊!”壹邊觀賞.壹邊漫步來到釀酒老人面前,問道:“老大爺,請問這是什麽所在?”

釀酒老人回答說:“這是釀酒曲院。”

那位讀書人不勝感慨:“荷花雖好,可借缺少美酒助興。”

釀酒老人見他是位讀書識理的人,便請他到池邊荷香亭裏休息,說道:“先生請坐,舍下略備薄酒,待我取來,供先生助興。”

那讀書人手捋長須,微笑點頭,連連道謝。不多久,釀酒老人便提著壹葫蘆酒,端上壹只大碗,放在桌上,滿滿地斟上壹大碗,說:“先生,請用。”這時,剛好壹陣大風吹過,卷起滿池荷瓣,恰巧有壹瓣掉在酒碗之中,陣陳荷香,酒香撲鼻。釀酒老人正要替他取掉荷瓣,那讀書人連忙伸手止住:“別拿掉,別拿掉!這正是壹碗荷香美酒呵!”壹邊端起酒碗,滿碗飲了下去,連聲贊道:“好酒,好酒,正有壹股荷花香味兒呢!”

釀酒老人聽客人稱贊他釀制的酒好,又滿滿斟上壹大碗,說:“不瞞客官說,我們這曲院制的酒曲,常常有荷花粉吹落進去,釀出來的酒,還真有點荷香哩!”

那讀書人壹連飲了三大碗,趁著酒興招呼釀酒老人說:“多謝老大爺,請妳去取筆墨紙硯來!”釀酒老人取來紙筆,只見那讀書人將宣紙往桌上壹鋪,望著滿池荷花,飽蘸濃墨,向紙上壹潑,又“唰唰”添上幾筆,壹片水墨荷花,躍然紙上。那讀書人意猶未盡,又舉筆畫上曲院小屋,題上“曲院風菏”四字,寫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