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智聯招聘 - 關於金融危機對企業招聘影響的參考文獻、

關於金融危機對企業招聘影響的參考文獻、

招聘歷來都是HR重要工作之壹,春節後又到了往年的招聘旺季,HR照例應忙於應接不暇地進行篩選簡歷、面試、考核等等……但今年並非如此。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壹系列影響已滲透到企業,“人員削減“、“暫停招聘”、“裁員”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不是意味著HR就不用忙於招聘工作了,輕松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外界的就業危機增加了員工的“臥槽率”,這也意味著大幅降低了企業的人員流動率,企業得不到新鮮的血液。另壹方面來看,危機所帶來的人工成本控制又減少了吸引優秀人才的籌碼,對於招聘高級人才反而更難了……也許危機給招聘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這裏我們就來看,金融危機到底給企業招聘帶來哪些影響?市場上的人才供需情況如何?危機下企業采取哪些對應措施?

2009年2月,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招聘的影響”這個話題,從個人和企業HR兩方面進行了壹次專項調查,此次調查***回收1186份個人問卷及451份企業問卷。從參與調查的企業性質來看,451家企業中有44%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為民營/私營企業占到34%。個人反饋方面,民營企業為45%,外商獨資企業次之,占27%(見圖壹)。

從參與調查的行業來看,451家企業中有35%是傳統行業企業,其次為高科技行業企業占到34%。個人反饋方面,傳統行業為39%,高科技行業次之,占33%(見圖二)。

調查發現壹:企業需求與個人意願“大相徑庭”

招聘工作的難易程度、招聘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市場供求情況,無論是“供大於求”還是“供不應求”,二種供需不平衡對企業的招聘工作都存在壹定影響。“供不應求”,企業招聘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招聘成本的上升、招聘質量下降、招聘效果不佳等等。而隨著金融危機的“駕到”,是否就“供大於求”了呢?

調查數據顯示,48.5%企業認為人才市場供應充足(見圖三),僅16.9%的企業認為人才市場供應短缺,同時已有26.3%的企業已經暫停了招聘,從表明上來看,顯示了目前人才市場現存的“供大於求”現象。

數量上的“供大於求”從壹定程度上是解決了招聘難度、招聘成本、招聘質量、招聘效果等方面的問題,但是它也“暗藏玄機”,特別是在當今金融危機的局勢下。

1.大幅降低人員流動率。由於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就業危機導致更多個人選擇“臥槽”,大幅降低了人員流動率,企業無法的新鮮的血液,對於企業而言擁有人才的概率也相對降低。

2.高級人才仍緊缺。人才市場供應相對充足,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才都能隨手可得,有些高級人才,如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仍是“奇貨可居”。壹方面,目前的市場薪酬可能達不到高級人才的希望,另壹方面,“裁員風潮”又讓不少高級人才心存疑慮,不願意跳槽。

3.帶給HR招聘技巧的新挑戰。當今形勢下似乎是“百人爭壹位”,HR幾乎不用擔心招不到人,但是在百人中選擇“對的人”又是壹門新的挑戰,對於招聘、面試技巧方面更需要下功夫。

從企業實際需求情況來看,調查數據顯示,各個行業企業需求都低於“平衡點”(表示企業正常流失正常招聘平衡狀態)。傳統行業、房地產行業、服務業、高科技行業的企業招聘指數都小於平衡點5.5,最低的為房地產行業為4.19。而從各行業個人求職傾向數據來看,房地產行業反而最高為64.9%,其次為高科技,詳見圖四。

結合圖三和圖四來看,可謂企業需求和個人意願大相徑庭,人才市場的供應量相對充足,而企業需求量相對缺乏。特別明顯的為房地產行業,在個人求職傾向如此高漲的同時,企業的招聘指數又相對低迷。金融危機下,對於實體經濟的房地產企業而言,主要三方面壓力:1.銷售面積降幅加大; 2. 房價下跌,先行指標顯示房價仍面臨下降壓力; 3. 企業資金壓力在不斷加大。從訪談中我們得知,很多房地產行業不得不暫停招聘甚至是裁員的形式來控制成本。從個人端來看,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紅火的薪酬”,讓不少人神往,隨手壹撈就是壹個 “年薪10萬”的,技術人員與銷售人員的薪酬更讓人為之心動,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個人對房地產行業心生向往。

調查發現二:逾半數企業執行人員削減

全球金融危機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為標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轉化為美國的金融危機,並迅速向世界擴散。隨著金融危機的繼續發展,虛擬經濟已經開始影響到實體經濟,IT行業、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貿易|進出口行業,以及壹些勞動密集型行業等均受到了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紛紛進行人員削減,“暫停招聘”“裁員”的聲音絡繹不絕。

從個人端來看,近5成的個人所在部門人員減少,企業人員規模大幅下降。調查數據顯示,48.6%的個人所在的部門相比2008年人員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見圖五),其中減少20%以上的比例最高達16.5%。再來看人員規模同比增長情況,同比增長比例總合為15.7%。

案例:深圳某計算機公司軟件工程師:“我們公司雖然沒有裁員,但就我們部門而言,有人走了,老板讓我們把他的工作幾個人平攤了做了,就不再招聘了。08年的時候我們的部門的人員編制是25個人的,現在只有17個人了…”

從企業端來看,逾半數企業執行人員削減。其中自然流失不再招聘的企業為22.5%,裁員的企業為19.7%,09年有裁員計劃的企業為10.7% (見圖六)。更引人註意的是,19.7%企業已采取裁員方式進行人員削減,相當於5個企業中有1個企業已經裁員。

案例:上海某房地產行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年初時候大致裁了20%的人,主要集中在工程、財務和銷售這些模塊,09年是否會裁員,看發展情況而定…”

“壹半”,確實是壹個不小的數字,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雖然“這壹半”是雨天,但是“另壹半”仍然還是晴天。同時,還是有壹部分企業正在擴大規模,中國是壹個很大的市場,同時中國市場對於這次金融來說也可謂是“避風港”,在訪談中我們得知,不少外資企業將大部分業務轉向國內,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投資力度。我們相信,在金融危機過後的“晴天”會更添彩虹。

金融危機對企業招聘影響:逾半數企業執行人員削減

調查發現三:82.6%的企業不增加新入職人員薪酬

薪酬壹直以來都是倍受關註的話題,目前企業需求下降了,5成企業又采取了人員削減,那麽新入職人員的薪酬又將何去何從呢?

調查數據顯示,82.6%的企業不增加新入職人員薪酬,其中55.1%的企業選擇持平,27.5%企業降低新入職人員薪酬(詳見圖七),那也就是表示近1/3的企業將降低新入職者薪酬,這也是壹種潛移默化的“減薪”。

這主要受到雙方面的壓力。對企業而言,金融危機下更註重控制成本,那招聘的人均成本也是其中的壹項指標;而對個人而言,市場供應充足,企業需求下滑,找工作是件難事,自然對於薪酬的要求也會放下“高姿態”,有42.3%的個人認為如果再就業“薪酬和原來差不多就行”,7.8%的人認為“能找到工作無所謂薪酬”。

從表面上看,企業確實是省下了成本,但更深層次的來看,這樣無疑減少了吸引優秀人才的籌碼,企業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反而更難了。

案例

北京某醫療行業的人力資源主管:“錄用的新員工薪酬大致比去年下降了5%-10%,主要是金融危機了,現在市場要價也低了,公司也希望在成本上越低越好……”

調查發現四:危機下,網絡招聘仍為主流渠道

成本控制已是危機下企業的必做的壹件事,招聘渠道直接影響到招聘成本,何種方式是“價廉物美”的招聘渠道呢?調查數據顯示,89.2%的企業使用“網站招聘”,其次為“內部推薦”,為45.2%,詳見圖八。這也證明了網絡招聘的優勢,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突破地域限制、求職成功率高、成本相對較低等等。同時,內部推薦也倍受青睞,多種招聘渠道中內部推薦是成本最低的方式,當然它還具備針對性強,個人適應也較快等優勢。看來金融危機下,成本總是放置在企業考慮的第壹位上。

調查發現五: 低成本措施——危機下的良策

雖然外部經濟環境的急轉直下,使得許多企業在招聘管理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但企業將會如何走好下壹步棋才是最為關鍵的。所謂“重不在發生,而在解決”。對於招聘流程和人員配置上,企業又會有哪些對策呢?

調查數據顯示,為了實現更謹慎的招聘,70.2%的企業選擇“試用期評估”(圖九)。在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也許試用期評估可能由於大量的工作容易被忽視,很多企業會做,但是卻不“精”。訪談中我們得知,不少企業的HR為了更好的招聘效果,將試用期評估“做好做精”,這無疑是壹種控制成本的方式。

從人員配置方面來看,為了控制成本,企業更多采取“優化組織結構”和“合並工作崗位”的方式。數據顯示,47.6%企業采取“優化組織結構”, 31%的企業采取“合並工作崗位”,見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