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武漢市東西湖區有哪些好人好事?

武漢市東西湖區有哪些好人好事?

2065438+2004年2月“湖北好人”武漢事跡材料

發布時間:2014-04-29 16:22來源:湖北文明網。

輪椅上燦爛的“星光”——曹

8個月大時腦癱癱瘓,此後壹直靠輪椅陪伴;雖然身體殘疾,家庭困難,但他還是省吃儉用,捐出去了。他就是武漢星光熱線服務中心的創始人曹。命運給了他沈重的打擊,但他以不屈的意誌和無私的精神,在輪椅上書寫了人生的篇章,向我們展示了輪椅上燦爛的“星光”。

2000年,曹創辦了“武漢星光熱線服務中心”,開通了免費心理咨詢、職業介紹、紅娘三條熱線。幾年來,何* * *為1000多名殘疾人朋友提供心理咨詢,通過陳述意見的方式對求助者進行引導和說服,幫助1000多名殘疾人找到工作,免費為200多名殘疾人牽線搭橋。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0多對夫婦結婚了。

熱心的他還組織很多殘疾人朋友出去玩,舉辦相親會,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因此被殘疾人朋友親切地稱為“曹哥哥”。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各種捐款已達1多萬元。

2000年,壹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四川女子周仁菊的辛酸故事,捐款1500元,幫助她治病。對方只收了500元,曹將返還的1,000元捐給醫院建骨髓庫。兩人捐款的消息見報後,引起巨大反響,社會各界紛紛向周仁菊和骨髓庫捐款。

2008年汶川地震時,曹、林、黃、和誌願者張承誌將平時省吃儉用省下的2500元錢,送給漢陽殘聯主任胡,請他轉交四川汶川、北川等重災區,以示對殘疾人朋友的關愛。

曹說:“因為我有殘疾,所以我能深切體會殘疾人的困難和感受。我希望用我的殘體盡可能地幫助那些同樣殘疾的朋友和其他有困難的人,讓他們更堅強地面對生活。”嘴咬著筷子,在鍵盤上“敲打”壹會兒,制表,填字,打印...當帶著墨香的紙張從打印機裏吐出來的時候,曹的事情就完成了。現在,他每天用嘴咬斷聽筒,接聽熱線,業余時間咬著筷子打字復印,賺取微薄的稿費維持生計,但他依然樂觀地繼續著自己的星路。“我和另外三個朋友也準備捐獻遺體用於醫療。雖然我是個殘疾人,但人不能白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應該總是為社會做些事情,這樣生活才有意義。何況廢物都可以再利用,何況人呢?”

春風把雨水變成幸福,幸福是和諧的基石——藍余雲

藍余雲,女,75歲,45中退休教師,住武漢市武昌區溫明路67號。她壹生從事教育和工會工作,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她有三個孩子,現在分別在英國、美國和中國當醫生、總經理和高級教師。她的學生遍布全國,有的是老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商界精英。50多年來,她誌願牽紅線、搭橋梁,幫助男女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另壹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已有600對情侶步入婚姻殿堂,另有360對情侶正在熱戀中。被評為武漢市首屆“超級紅娘”、“江城十大好母親”、“感動湖北十大人物”、“湖北省文明家庭標兵”、“中國文明家庭示範戶”。

蘭老師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看到壹對男女相識、相知、相愛,然後壹起走進婚禮的殿堂,獲得壹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和甜蜜的。從小的角度來說,對社會是好事。我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的孩子也變得有才華。為他人的幸福做貢獻也是壹種安全感和老有所養。每天來找她找朋友的男男女女絡繹不絕。她經常出去五趟,進來10,還要排隊掛號。高峰的時候,從早到晚都有人來。從早上7點到晚上22點,總有人來訪,她壹天要工作18小時。她從不厭倦,努力工作,不收壹分錢,只想“創造”更多幸福的愛情。她會把他們的信息按類別登記,也會壹壹登記,匹配到合適的人。她說,“看到我們介紹的情侶從陌生人到熟人,從相愛到步入婚姻殿堂,我有壹種說不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為了更多的人擁有美好的愛情,她會壹直努力,成功介紹500雙,1000雙……”

她支持她的妻子,與她同甘共苦。文革期間,妻子受到政治迫害,被勸離婚,她斷然拒絕。在妻子重病期間,她親自做好護理工作,悉心照顧,使他很快戰勝了病魔,妻子非常感動。她關心下壹代的健康成長,為孩子入學、家庭教育、提高學生成績不懈努力。她的家庭氛圍很和諧。她經常舉辦家庭音樂會,唱紅歌,古典歌曲,跳民族舞,打太極拳。在省市電視臺舉辦的家庭音樂等文藝比賽中多次獲獎。她熱心公益,誌願奉獻。在社區的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她編寫並表演了許多文化節目。每壹場演出都是她壹手策劃,兩個多小時的節目,從組織、節目創作、編導等工作,到具體的服裝道具制作、資料復制、聲音協調、接待等等,都有她的熱情參與和無私奉獻。社區獲得武昌區“首義之歌”比賽風采獎,前年獲得省群藝館中老年卡拉ok歌曲大賽二等獎。她輔導的節目獲得市、區壹等獎和二等獎。在組織單元節目的演出中,她從不收取報酬。有時候單位經濟困難,她主動掏錢。為了讓活動順利圓滿地完成,她有時會自己出資幾百元。

她是花地社區的優秀調解員。前兩年決定把家屬區和學校分開,遭到家屬區的強烈抗議和抵制。她從中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她都主動宣傳政策,上傳發放,交流思想,勸阻不良行為,最終讓家人滿意,學校圓滿完成任務。她盡職盡責,及時解決家屬關心的問題,多次為四十五中宿舍出謀劃策,及時表揚好人好事,及時提醒安全和天氣信息。在她的管理下,四十五中宿舍多次被評為五好房先進門,她家被評為五好家庭,在廣播上播出,被評為兩個文明建設“百名文明市民”。她常說:我所做的,是每個市民創建文明城市的義務。很多普通市民和我壹樣,都在默默的立足本職,積極參與到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中,努力踐行“禮貌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愛崗敬業”的基本公民道德。

70歲的女婿20年來悉心照顧癱瘓的婆婆——邱昌平

“這個好女婿,我們小區每個人都不認識。他像他的婆婆壹樣孝順他的婆婆。即使徐夫人有了親生兒子,也未必能更好地照顧他。”提起邱昌平,掌門人韓世貞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二十年來,邱昌平每天堅持照顧婆婆。看到這個女婿這麽體貼,鄰居們經常來看望老人,有的甚至幫老人理發,有的陪老人說話。“大家都說這真是個難得的好女婿。有這麽好的女婿照顧,我們中老年人都羨慕。”

好女婿邱昌平:照顧老人是壹種幸福。

洞庭小區A棟3號門401,壹對70多歲的老夫妻艱難地將壹位老年婦女扶上輪椅。妻子忙著給老太太梳頭,丈夫給老太太穿鞋。這對夫婦是邱昌平和胡愛珍,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是邱昌平的婆婆許景秀。在外人看來,這是壹個溫馨的畫面,但對於邱昌平和胡愛珍來說,卻是壹個需要每天進行的普通生活環節。

老人願意和我們住在壹起,是尊重我們,應該開心!”邱昌平笑了笑。二十年前,我和老婆接過了照顧婆婆的重擔,壹做就是二十年。剛開始幾天,邱昌平夫婦覺得照顧老人挺好的。過了幾天,夫妻倆覺得難以忍受。後來兩個人都覺得筋疲力盡。但兩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最終堅持下來照顧老人。

洗尿布,洗衣服,女婿都收拾好了。

推開許老人的房門,只見小客廳裏擺著壹張圓形餐桌。這間只有六七十平米的房子壹塵不染,連廚房的廚具都擦得鋥亮。93歲的許腿腳不靈活,因為中風二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臥室不僅通風明亮,床也壹塵不染。許坐在輪椅上,穿著壹件淡粉色的外套,看起來很有精神。老人高興地指著邱昌平說:“這都歸功於我的好女婿,他把房子收拾得幹幹凈凈。”老人告訴我們,女婿每天都來打掃房子,洗他換下來的衣服和尿布。“其實我真的不想讓他幫我洗。壹個大男人,他得幫我洗。比我女兒還貼心。”

聽到婆婆不停地誇自己,壹邊的邱昌平變得不好意思起來,憨憨地笑著搓著手。今年72歲的邱昌平,衣著看起來很樸素,年紀大了頭發全白了。邱昌平曾經是武漢手表廠的退休工人。退休後,他嶽母的身體越來越差。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她身上。“我的胃不好。女婿經常給我煮小米粥。做飯前,他問我想吃什麽口味。他每天至少給我削壹個蘋果。我牙齒不好,他就用勺子挖出來餵我吃。”說到這裏,老人的眼眶不禁紅了。對於女婿邱昌平,93歲的許景秀這樣評價。

這位老人害怕喝更多的水。他很匆忙。

“以前為了給女婿和女兒少添麻煩,我每天都盡量少喝水,甚至不喝。”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年紀大了經常喜歡喝水,但是水喝多了,晚上行動不便就會經常尿在床上。他女婿第二天洗床單打掃床鋪很麻煩,所以她會盡量少喝水。女婿發現這個情況後很生氣,耐心的勸她,告訴她喜歡就多喝點,不要忍氣吞聲。

在老人的枕頭邊,他們準備了壹個按壓式保溫杯,放在壹個塑料盒裏,這樣老人不僅可以方便地喝水,還可以把水灑在床上。床頭還有壹整排紙尿褲。

說話間,他把早上剛洗好的晾在陽臺上的尿布和床單收拾好。早上第壹件事就是把老人的便盆擦幹凈,然後用濕布擦地板,開窗通風壹會兒,臥室裏放壹小瓶醋消毒殺菌。

多年的疲勞和許多疾病。

照顧老人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這對70歲以上的夫妻來說實在是吃不消。幾年後,兩人都患上了各種疾病。

“以前每天要給老人翻身按摩,再加上買菜和搬重物。我得了腰椎間盤突出!”邱昌平說,他生病的時候疼得根本坐不到椅子上,有時候疼得能把碗扔出去。

此外,頑固性失眠也困擾著邱昌平。白天他要照顧老人,晚上卻睡不著。整夜的失眠使他的精神狀態極度衰退。“當時我就覺得腦袋是水泥拌垃圾做的,頭暈目眩,刺紮人!”據邱昌平回憶,當時他正在做飯,突然感到頭暈,於是趕緊用手扶住爐子,以免摔倒。邱昌平和他的妻子也因為多年的勞累而患有高血壓。

孝敬老人,要有“四不”

“老年是人壹生中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階段!”邱昌平說,老人需要的幫助分為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從生理上講,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遠不如年輕人,日常生活需要年輕人的照顧;從心理上講,老年人在晚年會有很強的孤獨感,需要年輕人的陪伴。

在邱昌平看來,黨是國家的天空,父母是家庭的天空。很多老人晚年沒有子女照顧,離開這個世界是很痛苦的。正所謂“百日睡前無孝子”。很多年輕人在父母去世後會哭,但這還不如父母在世時養活父母。有的人死後給父母燒了很多紙,卻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紙都燒掉,還不如在父母生前給他們洗壹片紙尿褲。

邱昌平認為,照顧老人很辛苦,但要想照顧好老人,必須要有不怕苦、不怕虧、不怕累、不怕訴的“四不”。“只要老人願意跟著我們,我和老伴都願意照顧!”邱昌平說。

爭當醫療糾紛中的“局內人”——王

她是人民心中的“熱心腸”,是調解中的“知情人和滅火器”,對這壹方水土充滿了深深的愛。面對醫療矛盾糾紛,她潤物細無聲如水;面對緊張局勢,她頑強如山,使人民調解成為人們解決醫療矛盾糾紛的首選。

王,58歲,武漢漢陽醫調委主任,自2010漢陽醫調委成立以來,壹直擔任首席調解員。她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紮根醫療調解工作。三年來,* * *受理醫療糾紛108起,成功調解108起,成功率100%。調解重大醫療糾紛25起,防止矛盾激化18起,簽訂民意調查協議108份,執行率100%。訴訟涉案金額550余萬元,調解協議賠償金額238萬元。先後獲得“漢陽區優秀黨員”、“武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為漢陽區化解醫療糾紛、建設平安漢陽、維護醫患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展現了模範調解員的優秀品質和風采。

用“癡心”修煉絕活,爭做醫療糾紛中的“局內人”

王是漢陽區衛生局壹名普通的退休幹部,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了壹幅不平凡的畫卷。她壹生紮根於基層工作,不願意過舒適的退休生活。她憑借豐富的法律知識和醫學知識,毅然投身於醫療糾紛的調解工作,讓她的晚年生活繼續煥發光彩。她熱衷於人民調解,熟練運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善於采取有針對性的調解方法和措施處理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王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壹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即“平怒、聽談、準析、妥善解決”,在醫療糾紛調解中表現出了優秀的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

鋒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群眾利益無小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利益趨向多元化和復雜化。為了應對這種形式,王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抓緊工作生活之余的壹切時間,施加自我壓力,認真學習《人民調解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學有德、長有智、學以致用、有所創新。通過學習法律、醫學、人民調解的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工作和適應能力,成為民意調查專家。

以“誠”開群眾之心,爭做醫療糾紛中的“暖心人”

漢陽區總面積108平方公裏,* * 12個街道,112個社區(村),總人口58萬,醫療機構328個。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醫療安全意識日益增強,醫療技術的客觀局限性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疾病診療的高期望值,使得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2012年4月的壹天晚上,羅因為“頜面部裂傷、顱底骨折”住進了某醫院腦外科。6月8日,患者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對醫院的治療和搶救過程非常不滿,認為醫院搶救不及時,方法不當,要求醫療機構給家屬壹個說法。醫療機構請王幫忙分析調解此事。面對當事人的信任,王是責無旁貸的。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她覺得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發展成涉法信訪案件。王開始對進行仔細的調查,以了解整個事件的更多情況。經調查,患者死因為猝死,醫生也及時實施了緊急心肺復蘇等措施。因為患者家屬情緒非常激動,揚言要用屍體堵住醫院大門。王耐心與患者家屬溝通,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家屬情緒穩定。待患者家屬冷靜後,王盡力用患者家屬能接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法律知識,並運用醫學專業知識與患者壹起分析患者死亡原因,說明醫院急救程序不存在原則性過錯;另壹方面,王積極與醫生溝通協調,指出患者已經去世,對其家庭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他希望醫生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給家屬壹些人道主義的幫助,減免患者的部分住院醫療費用。最終,王通過這種“心鑰匙”徹底打開了雙方的癥結,避免了壹起聚眾醫療糾紛事件。

用“愛”調解人間真情,爭做醫療糾紛“解憂人”

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王從建章立制做起,不怕苦,不怕委屈。面對雙方的不理解,她沒有怨恨,壹心為群眾化解矛盾。正是因為她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才取得了緩和醫患關系,穩定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果。正是因為她壹步壹步搭建了醫患溝通平臺,才搭建了醫患溝通的橋梁;正因為她努力做醫患矛盾的“解決者”,所以每壹起醫療糾紛都能切實處理,讓小糾紛不擴大,大糾紛不激化,從而化解了壹個又壹個矛盾,平息了壹個又壹個糾紛,為維護轄區正常醫療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3年5月4日,何某因咳嗽不適到某診所就診。皮試陰性時,醫生給他註射了頭孢菌素,但隨後他出現了過敏性休克。醫生立即將其轉入上級醫院搶救,患者因搶救無效死亡。患者認為醫生有重大過錯,要求醫生賠償77萬余元。醫生認為其醫療行為不存在重大過錯,要求屍檢和醫療事故鑒定,查明其死亡原因。因患者不同意做鑒定,無法啟動鑒定程序,醫患矛盾日益激烈,患者人員圍堵政府機關。區醫調委介入後,王考慮到患者家庭十分困難,且有三個未成年子女。如果沒有給予適當的補償,患者是無法接受的。沒有醫療事故鑒定,醫方不同意給予患者最高77萬元的賠償,也有法律支持。王知道調解是不能勉強的。她只能用心、用感情與他們溝通,設身處地,設身處地,最終找到壹個平衡點,促進糾紛調解的成功。為此,王始終堅持協調各方利益,始終把雙方利益放在第壹位。經過10多天的不斷努力和協調,她最終達成了賠償和搶救患者30多萬元的調解協議,妥善解決了壹起棘手的醫療糾紛。得到了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醫患的高度贊揚。

以“公共利益高於壹切”解決疑難糾紛,爭當醫療糾紛“滅火器”。

為提高轄區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意識,王主任定期到各醫療機構進行法律法規、醫患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緊密結合自己多年處理的醫療糾紛案例,深入淺出地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引入實踐,便於廣大醫務人員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贏得了醫療機構的廣泛好評。

“蘭芳隱居深谷不倦,君子修行不功名”壹直是王的座右銘。她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不是為了名利,而是因為她對調解工作的熱情。做壹個醫學人民調解員不僅要有金口玉言,還要有公平正義的良心,這樣才能贏得醫患雙方的信任。患者蔣於2012年5月因胃癌在某三級醫院住院治療。期間,護士在給姜進行自體幹細胞免疫治療時,誤輸了其他腸癌患者的血。為此,醫生與患者家屬通過自行協商達成了65438萬元的賠償協議。本該塵埃落定的糾紛,因為壹位右側大面積腦梗患者的猝死,在壹月後急劇升溫。家屬認為患者死亡與輸錯血有直接關系,要求醫生賠償654.38+0.2萬元。醫生認為患者的死亡是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拒絕給予賠償。在索賠無果的情況下,他的家屬想采取極端行動,打印了壹千多份投訴信,從醫院門診大樓頂樓散落投訴信,報復醫院。為了防止事件進壹步擴大,王多次與家人溝通。在雙方情緒激動,不配合調解工作的情況下,她不畏艱辛,多次上門指導家人,同時積極做醫生工作。在王的不懈努力下,經過兩個多月的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了賠償8萬元的調解協議,從而避免了壹起醫療事故。

生活沒有定義,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給它壹個定義。王每當看到矛盾糾紛的當事人最後化幹戈為玉帛,心裏都有壹種成就感。面對使命,她會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繼續走下去,甘當醫療糾紛的“和諧使者”。